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482879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6.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2121世纪世纪初期初期的中国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运动章前导言章前导言 自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中国举全国之力投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之中。作为21世纪初十年的重大社会事件,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北京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使中国社会获得了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世界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历史遗产。章前导言章前导言 在后奥运时代,北京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依旧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中国体育发展模式的逐步转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启动、体育产业和体育公共服务事业的兴起等新气象,预示着中国体育事业发

2、展方向的重大调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掌握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主要有哪些。了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缘起和意义。第一节第一节“无与伦比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的北京奥运会 2001年7月13日,北京获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这是伟大的历史时刻,它标志着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接受了中国,同时也圆了近百年来中国体育工作者和中国人民的奥运梦想。北京奥运会在许多方面有着与以往奥运会不同的特点,特别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全面现代化发展的契机,而且也为世界留下

3、了珍贵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2001年7月,北京第二次申奥成功,国际奥委会第29 届奥运会评估团团长维尔布鲁根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北京申办工作做了四点评价。其中第二点专门提及环境问题,“北京投资120多亿美元用于环境改善项目,其中36亿已经花出去。在绿色奥运的主题之下,也就是说,北京如果获得举办资格的话,他们制定了一些相应计划,进行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设项目。我们怀着浓厚兴趣了解了这方面的情况。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北京在环保方面的计划是不管北京能否获得奥运会举

4、办资格,都会将环保计划实施下去。如果能够实施的话,将会给北京市环境带来很大的改善和留下很好的环境遗产,对于改善北京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好处。”这段评价既是对北京近十年城市环境改善的肯定,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筹备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环境问题一直是北京申奥面临的最棘手、最具挑战亦无法回避的难题。由于历史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北京城市发展规划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导致人口激增,重工业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交通拥塞等种种现代城市问题。加之,西北部防护林的破坏,北京深受沙尘暴侵害,空气质量每况愈下。一、北

5、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方面北京城市环境恶化尚未集中爆发,一方面国人专注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尚未建立,因而在中国体育走向国际的道路上遭遇了挫败。1993年北京首次申奥失利的诸多原因中,北京差强人意的城市环境与国际奥委会所倡导之“环保计划”的不匹配,便是其中之一。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国际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各国政府代表团及政府首脑、联合国机构和国际组织代表讨论了世界环境问题,并通过了联合国人

6、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1974年,国际奥委会也在官方会议中首次提出环境方面的要求。1991年奥林匹克宪章增加了一个新条款,要求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必须递交“环保计划”。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奥委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共同致力于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1995年7月,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体育与环境会议”上,正式提出把保护环境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支柱之一,环境保护委员会也随即宣告成立。在1996年新修订的奥林匹克宪章

7、中,“环境保护”工作被列入国际奥委会的角色和使命之一。1999年制定的21世纪奥林匹克行动议程(Olympic Movements Agenda 21),进一步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要全力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环境保护事业,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要求申办城市必须在严格的环境标准下举办奥运会。由此,“环境”成为继“体育”、“文化”之后的第三个衡量举办奥运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标准。随着国际奥委会管理工作的日益成熟,以及与国际社会其他领域合作的日益紧密,举办奥运会与改善城市环境的问题成为其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8、环保计划”的目的是在不给举办城市带来环境压力的基础上,借助奥运会为举办国谋求环境改善的红利。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从以往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历史经验来看,创建良好的城市环境,必须在兼顾自然生态、文化古迹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环境治理、空间规划、资源配置、景观设计方方面面加以宏观考虑,这对于具有三千年历史和千万人口的北京城而言显然是一个艰巨而宏伟的工程。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2002年7月13日,由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共同制定的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正式公布,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两

9、大主题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绿色奥运”占据了首要位置,国内各界专家学者亦纷纷建言献策,认为这是北京城市环境改善的一个历史性机遇,甚或有望将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绿色环保的国际大都市。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空气污染治理是北京城市环境改善的首要问题。为此,北京市以及周边城市实施了一系列举措。例如,为了削减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加快东南郊和石景山等重污染地区企业的改造步伐,北京市200多家企业整体搬迁。为了增强城市生态代谢能力,市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了45%,林木覆盖率提高到了50%,形成山区、平原地区和市区绿化隔离带三道

10、绿色屏障。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为了解决机动车尾气问题,北京市确定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战略,公交车总数从2001年的17000多辆增加至2万多辆。北京地铁也得到迅猛发展,地铁13号线、8通线、机场线和奥运支线相继建成,快捷便利的公共交通使很多市民主动改变了出行方式。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北京市的私家车主发起了“少开一天车”公益活动,上百家汽车俱乐部、民间环保组织、高校环保社团等20余万车友纷纷加盟,以此呼吁民众为营造“绿色”环境添砖加瓦。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11、 据北京市环保部门统计,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前夕,北京市累计投入上千亿元,在防治烟煤型污染、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扬尘污染、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连续实施了13个阶段200多项治理措施,空气质量已得到改善。2008年北京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达到70%左右,比十年前增加了40%。与此同时,北京市的整体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长年生活在清河边的北京市民赵慧颖说:“以前到夏天时,这条河特别臭,根本没法在河边散步。现在,河水治理好了,晚饭后,大家都爱去河边走一走。”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的努力 由此可见,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环境保护议题

12、,大约至90年代开始影响中国。而1993年-2001年的两次申奥经历,则加速了中国社会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中国国民也在“城市环境”观念上经历了一个从认识到行动的过程。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1932年,“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最早提出以宗教、精英、休战、神圣和心灵美为要素,构建“奥林匹克主义”的思想体系。之后,这些理念逐渐为公众所肯定,成为当代普世价值观,而且内化为奥林匹克宪章的核心思想。宪章开宗明义地将“奥林匹克主义”诠释为:“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创造一种以奋

13、斗为乐、发展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可见,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是其起点和归宿。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树立榜样”的工作占据了大部分份额,奥运会的开展、精英体育的传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奥林匹克运动向人文、教育的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新世纪以来,奥林匹克运动的时代标签逐渐转向,体育的社会功能、人文价值成为关注焦点。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近年来,国际奥委会多次在官方平台、公众场

14、合提及教育和文化问题,试图将奥林匹克文化及其对于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作用推广到更多国家和民众中去。2002年8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寓教于体”世界论坛通过的威斯巴登宣言再一次强调奥运会对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并指出:“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增强青年人、运动员、媒体和大众的意识。”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2006年10月,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第5届世界体育、教育和文化论坛开幕式上又一次提到:“作为一项教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正在把教育和文化元素贯彻到其他活动中去。”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

15、育和文化的传播 “奥林匹克”为国人所知的历史几可追溯到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轫期,其倡导之形式与文化亦为国人所仰慕。民国时期,便有诸如“外交部长”王正廷、“财政大臣”孔祥熙、“东北少帅”张学良、“体育校长”张伯苓等先进人士大力宣传奥林匹克运动,并凭借全国运动会、远东运动会等大型体育比赛,向国人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说过,西洋人嘲笑中国人是“一盘散沙”,做事是“五分钟热度”,我们要用行动来反驳。体育比赛是一种团结合作性很强的活动,我们以此来克服“一盘散沙”不失为一副良剂。可见,西方体育的教育价值早在民

16、国时期便得到了国人的肯定。然而,近代中国不具备和平环境和文化土壤接纳、领悟乃至吸收奥林匹克运动所传递的和平、友爱、公正、团结等人类社会真善美的思想内核。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国人对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了解大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具体表征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专业出版社的建立。1989年,为了使我国奥林匹克研究向更高层次发展,“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奥林匹克宪章(中译本,1991)、奥林匹克百科全书(奥林匹克百科全书编委会,2001)等一批奥林匹克相关书籍出版,使我国奥林匹克宣传和教育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得到初步推广。一、北京

17、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第二,科普类、专业类奥林匹克读物的出版发行。虽然第一次申奥没有成功,但1993年仍然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收获年。1993年第一本体育学院通用教材奥林匹克运动(任海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以及为小学生创作的奥林匹克故事和为中学生编写的奥林匹克知识出版,为青少年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科普读本。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第三,奥林匹克示范学校的建设。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要求。自2005年始,北京奥组委和教育

18、部共同推进实施“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通过在全国建设和命名500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其中北京200所),“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真谛。”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评价道。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可见,中国在近三十余年的“奥林匹克”事业发展中,实现了十年一个台阶的快速成长。20世纪80年代回归奥林匹克大家庭,90年代取得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21世纪初十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得到初步普及,其对青少年人格完善的培养、中国社会品格的塑造以及普世价值观的传播等价值已获得国人的共识。

19、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一、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特色(二)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传播 但是,教育和文化的推动与发展较之竞技体育的提升缓慢得多,加之,随着北京奥运会的落幕,奥林匹克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力亦日渐减退,因此这项工作的推进依旧任重而道远。文化教育奥林匹克教育(体育运动)社会品格人的和谐发展普世价值观图1 奥林匹克教育的社会价值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 北京奥运会作为一个重大社会事件,其发生、发展所历经的全部过程,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丰硕的历史遗产。历史遗产,是指北京奥运会在纵向历史发展和横向社会发展两个维度上的潜在影响和社会价值,包括精神层面的、文化层面的,以及物质层

20、面的众多遗产。当然,仍有一些历史遗产未能归入上述层面,如北京奥运会留给世界的艺术遗产、制度遗产、健康遗产等。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是北京申奥时的许诺,也是北京奥运会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精神遗产。三大理念既自成体系,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新时代“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普世价值。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绿色奥运”的主旨在于加快实施城市环保规划、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主要涉及生态环

21、境(人居氛围)和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价值形态)两个方面的工作。在北京市政府的主导下,北京的“生态环境”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据统计,在筹办北京奥运的过程中,采用的“绿色”技术达358项。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其中,水资源保护技术121项,新能源利用技术69项,节能技术168项。这些技术的应用和进一步推广,将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带来多项技术创新,其后期社会效应十分巨大。例如,仅节能技术的采用,就使北京奥运会场馆在运行时节能50%,奥运村的居住设施节能65%,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7万吨。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

22、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特别值得一书的是水资源的技术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基础建设发展迅速,使城市不透水面面积增长过快,由于未采用节水设计,大量水资源无法回收再利用,造成了巨大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北京市人口覆盖日益密集,水资源使用愈发紧张了,北京市近乎成了缺水城市,因而近年来我国在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诚如奥运村奥运工程设计大纲所言:“要在规划设计、建筑技术、环境保护、人文景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成为未来小区设计可供借鉴的典范”,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一方面加速了上述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成为各项研究

23、成果的最佳试验田。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城市雨水集蓄利用技术,主要是把城市路面及一些建筑物表面作为集流面,通过修建一些地下水库或水池等蓄水设施贮存雨水。我国在该项技术上的创新,将大大缓解水资源不足的压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意义。例如,“鸟巢70%的供水使用中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水。再次回收利用的水可以用于比赛跑道的冲洗,还用于场馆的室外绿化。鸟巢仅通过雨洪回用系统,就可将建筑屋面、比赛场及周边地区2万多平方米的雨水收集起来,满足自身50的用水需求。”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科技奥运

24、”是北京奥运会的第二个重大课题。科技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备战奥运科技攻关方面,各个国家都十分关注。第27届奥运会上,美国投资220万美元,进行体育器械的研发,为参赛选手保驾护航,从而确保了竞争优势。21世纪初,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科研人员发现游泳运动员的游泳衣在比赛中所产生的阻力约为总阻力的3%,为了减小这一阻力,科研人员在泳装降阻方面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m3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此后,风靡一时的“鲨鱼皮”席卷了整个世界。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上,科技与体育完美结合的案例敦促着北京奥运会在“科技”领域投入了格外的关注。二、北京奥

25、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2001年7月27日,北京申奥成功后仅半个月,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联合宣布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针对国内外关注的奥运焦点问题,在交通、洁净能源、环境保护、奥运场馆、信息通信、奥运安全、运动科技、奥运会开(闭)幕式、科学普及、中关村科技园区等十个方面开展技术示范和科技攻关。这个过程涉及人员、资源之广,宣传普及之阔,让国人深刻体会到现代科技的便利和无处不在的强大力量。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与北

26、京奥运会直接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富有创意,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例如,奥运火炬内部燃烧系统的成功研发创造了奥运圣火“不灭”的传奇。“在各种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圣火燃烧不能受影响,还要轻便、安全和环保。这些都需要先进可靠的技术作为保障。”经过技术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兴洲带领的科研团队,终于研制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奥运火炬内部燃烧系统。该系统通过增加稳压装置、主燃室和预燃室双保险等方式,成功解决了低温、低氧、大风、大雨下燃烧等一系列难题,确保了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2008年3月24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希腊奥林匹亚点燃,

27、开启了以“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Light the Passion Share the Dream)为标语,历时130天、传递总里程约137,000公里、火炬手达21,780人的火炬接力活动,这也是迄今为止线路最长、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同时,除了长距离、长时间传递外,此次火炬传递的最大亮点是登顶珠穆朗玛峰。珠峰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因有低温、低压和低氧三大技术难题,奥运火炬从未登顶珠峰。这一奥运史上的“空白”激起了中国人挑战难题的勇气。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2008年5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登山队,终于克服

28、重重困难,高举中国制造的“祥云”火炬站在了珠峰之巅。photo图片图2 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峰顶展示“祥云”火炬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一)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说,“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是将运动置于人类和谐发展的工作中,促进保护人类尊严的和平世界的建设(The goal of Olympism is to place sport at the servic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a peaceful society concerned wit

29、h the preservation of human dignity.)”。奥林匹克运动不仅是体育运动,而是超越其上的、体现了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社会文化运动。借助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寻找环境与发展的最佳平衡点,是“绿色奥运”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的无形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主要是实现了三个对接:第一,政府支持、重视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对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世界性吸引了国际社会外交、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资源的互动和渗透,从而亦愈来愈引起各国政府的关注。政府的直接介入与支持,为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更多政策性的扶持和资金

30、上的保障,从而使国际奥委会与举办城市获得更深入的合作和更多层面的双赢。早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时,英国政府的介入与支持,使该届奥运会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早期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奥运会奖牌榜”、“国家奥委会与单项体育协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会的合作”等举办模式由此诞生。二战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加入到奥林匹克大家庭,并视奥运会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较量的重要舞台,从而使奥运会备受各国政府的关注,奥林匹克运动也因此无法避免地负载了政治内涵。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即是典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功。韩国民众普遍认为奥运会给韩国带来了生机

31、,韩国经济获得了腾飞;为韩国与世界之间架设了桥梁,为韩国的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韩国人民树立了参与世界发展的世界观和自信心。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较之汉城奥运会又提升了一步,是中国政府集全国之力举办的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奥运会的申办、动员、筹备、举办、后期转化安置等一系列工作中,中国政府始终予以全力支持,为奥运会的成功举行提供了强大的基础保障。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当晚,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与在京的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中华世纪坛,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发表讲话;2006年,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

32、奥运场馆建设工地与建设者们共度国庆节;2008年5月汶川大地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震发生后,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做出郑重承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履行国际承诺,坚决办好北京奥运会。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在工作第一线的勤奋努力、志愿者的热情参与,亦为奥运会的“无与伦比”添砖加瓦。申奥成功时,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海外华侨无不欣喜庆祝;在奥运场馆建设、奥运会会徽、吉祥物、口号征集、体育图标、火炬设计、奖牌设计、奥运歌曲征集等工作中,全国民众或解囊相助,或发挥聪明智慧,积极参与,掀起一次又一次奥运热潮,吸引愈来愈多国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

33、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人的关注,为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文化和教育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北京奥运会实现了“政府支持”与“群众广泛参与”的对接,这一模式或能为其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第二,实现精英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对接。奥运会是精英体育的策源地,也是精英运动员翘首以待的展示舞台。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所言,“国际奥委会永远是服务于广大运动员的”,奥运会关注的首要对象是精英体育。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回归奥林匹克大家庭后,中国竞技体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80年代小试牛刀,荣获五连冠

34、的中国女排震惊了世界,“女排精神”成为80年代的中国国民精神;90年代异军突起,一批体育精英叱咤于国内外体育舞台,为腾飞的中国增光添彩;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2000年代锐不可当,中国跻身竞技体育第一集团军,成为竞技体育强国。而北京奥运会为精英运动员提供的杰出服务,令中国赢得了“零投诉”的美好口碑。“无论在场馆建设中,还是在饮食安排上,几乎考虑到了对运动员有利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因羽毛球对空调风特别敏感,“工程人员将空调出风口分解成一万多个小风口,并隐身于座位下,既保证了温度调节又避免了对选手比赛产生影响,被国际羽联叹为一绝。”二、北京奥运

35、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但是,精英体育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目的。“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其回忆录中说过,“要想百人投身体育,就需五十人进行体育运动。要想五十人进行体育运动,就需二十人专业化。要想二十人专业化,就需五人表现出能力惊人的成绩。”可见,大众体育的普及才是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真正理想。因此,国际奥委会要求每一个承办城市(国)举行体育艺术节、奥林匹克教育等方面的系列活动,以引起更多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兴趣。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例如,“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邀请了来自205

36、个国家和地区、年龄在18-22周岁的481名精英运动员参加聚会,活动内容涉及奥林匹克文化、中国民俗文化、体育交流等。这群朝气蓬勃的青年才俊所引发的“放飞梦想”的热潮,鼓舞着各国青少年投身于体育活动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首次邀请残疾人青年代表参加,实现了奥林匹克青年营历史上的大团圆。这不仅是大众体育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北京奥运“人文精神”的显著体现。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通过“全国群众新年登高健身活动”、“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

37、,有力烘托出奥运气氛,并且更加广泛地普及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实现了精英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对接。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第三,实现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接。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迥然不同,各有所长,共存于世。两者的首次对接可追溯至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占据绝对主动,逐渐向东方乃至世界扩张。应该指出的是,在西方文化传播过程中,西方近代体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为西方文化是以战争的野蛮形式进行扩张的,体育虽然也是这种强势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它所承载的健康、友谊、和平的理念,充满活力、乐趣的形式,以及无需语言便能交流的属性,使其成

38、为西方文化进入东方世界的先行者。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例如,美国基督教青年会在东方国家推行“德、智、体、群”的现代教育,其中体育一项是最受欢迎的。而体育游戏也成为青年会干事们赢得本土人民信任的重要途径。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再次对接。北京奥运会在奥林匹克元素和中国元素完美结合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在满足奥运会举办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大大丰富了奥林匹克文化内涵。例如,北京地区奥运火炬传递线路,不仅覆盖了十三陵、潭柘寺、周口店等名胜

39、古迹,也囊括了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等科技奥运景点、首钢等绿色奥运景点,将古今纵横于一线。整个线路从八达岭长城到国家体育场“鸟巢”,环绕成一个“和”字,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与奥运火炬“和谐之旅”紧密结合在一起。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文化遗产 又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日晷、击缶而歌、四大发明、论语、戏曲脸谱、丝绸之路、盛唐乐舞、飞天、太极拳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节目,带领着观众进行了一次跨越中国五千年文化的时空之旅。“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5千年”,北京奥运会是东西方文化的又一次直面,是藉由体育进行的一次全面、深度的文化交流和对话,为中国和世界留下

40、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北京奥运会的两大主体育馆“鸟巢”和“水立方”,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的建筑设计和世界一流的场馆设施而备受称道。这两个体育馆在给中国带来各种荣誉的同时,也给中国民众留下了价值丰厚的物质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隆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李兴刚等人合作设计完成。该设计方案主体由一系列辐射式门式钢桁架围绕碗状坐席区旋转

41、而成,空间结构科学简洁,建筑和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为国内外特有建筑。整个建筑长330米,宽220米,高69.2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十万人次。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看台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其均匀而连续的环形可使观众获得最佳视野,同时将运动员、观众组合为浑然天成的整体,愈加增添了体育场超乎想象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鸟巢”因在建筑设计、科

42、技含量、美学特质、生活理念等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于2007年获评时代杂志“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称号,2009年入选英国卫报评选出的新世纪“全球十大建筑”行列。图3 国家体育场(“鸟巢”)photo图片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是世界性的难题。北京奥运会结束后,“鸟巢”的功能转化与利用同样备受瞩目。“鸟巢”每年的营运开支高达1.5亿元人民币,单靠承办体育赛事及旅游门票收入难以维持正常运作。赛后“鸟巢”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被作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务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因而“鸟巢”

43、也被赋予了更多社会功能。例如,作为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鸟巢”成为国内外游客参观旅游的热点地区,从而带动了周边区域餐饮、住宿、购物等产业的发展。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又如,“鸟巢”十分注重场地和空间设计的利用率,除承担开幕、闭幕和体育比赛外,还能同时满足健身、商务、展览、演出等多种需求。2009年5月1日,“成龙和他的朋友们”北京演唱会在此举行,成为“鸟巢”历史上第一场演唱会。此后,世界经典剧目图兰朵、同一首歌演唱会等大型活动和个人演唱会先后在“鸟巢”举行,延伸了“鸟巢”作为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再如,为了让更多民众走进“鸟巢”,“鸟巢”设

44、立了越来越丰富的体育健身活动。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2010年12月18日,“鸟巢”中心场地正式开放大型冬季娱乐项目欢乐冰雪季,雪人王国、卡通雪城堡、雪人迷宫等景点将悉数亮相。由此,民众可以不出国门便体验奥运会冬季运动项目的魅力和乐趣。2012年,为“鸟巢”量身定制的赛后运营项目鸟巢吸引,在“十一黄金周”首度演出,其巨大的魅力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回报。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推出鸟巢吸引这一特殊“产品”,“标志着鸟巢的经营思路由被动地经营场馆向主动地经营品牌转变,通过打

45、造场馆自主演出品牌,不断丰富场馆多元化运营业态,进一步提升奥运场馆的盈利能力。”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奥运会的另一个主体场馆,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澳大利亚PTW建筑设计事务所、ARUP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联合设计完成。“水立方”的外形是根据细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结构设计而成的,这种建筑结构在建筑史上从未出现过,极富创意。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同时,高科技材料ETFE透明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为场馆带来了更多的自然光亮,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光明”与“和平”

46、的价值观。“水立方”设观众席17000座,其中永久坐席6000座,临时坐席11000个(赛后可拆除),既保证了场馆的观众承受力,又提高了灵活度。这个无论是外在、还是内涵都充满着梦幻般色彩的建筑吸引了全世界的惊叹目光。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水立方”的神奇曼妙是经过很多科技“魔法”打造而成的。“水立方”注重在细节上提升品质。例如,“水立方”十分关注运动员和观众的感受和需求。“水立方”的泳池较一般泳池加深了1米,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从而减小水面波动时产生的互相干扰的阻力,运动员比赛时便能感到更为轻松。“水立方”泳池的水温也十分讲究,按照国际泳联

47、的规定,泳池的温度应控制在25-27摄氏度之间,而“水立方”的水温能精确控制在26.5-26.9摄氏度之间,让运动员感觉更为舒适,比赛时更加如鱼得水。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此外,“水立方”采用了独立的空调系统,无论观众席上的温度如何变化,泳池内都能保持恒温状态。由于从招标、设计到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充分考虑了赛后运营,北京奥运会后,“水立方”逐渐成为集会议、商务、旅游、休闲、运动等活动于一体的北京市的新地标之一。因“水立方”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北京奥运会中产生了44枚金牌和25项世界纪录的传奇历程,使其成为举办国际重要会议的不二选择。

48、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二、北京奥运会的历史遗产(三)北京奥运会的物质遗产 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的晚宴便设在“水立方”。国家主席习近平向来宾介绍:“我们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这个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真正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体育事件,北京奥运会不仅对中国当代体育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在世界体育发展道路上树立了中国标杆。与此同时,北京奥运会还与与之

49、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环保等诸多领域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创造出一系列北京奥运会“成果”和“社会效应”,成为21世纪初十年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一)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形象 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处在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节点,“北京奥运会为中国探求和表达新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奥运奖牌“金镶玉”、奥运火炬“祥云”、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等富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以及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彰显中国五千年历史积蕴的精彩节目,掀起了一股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热潮,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

50、族凝聚力得到空前提升。海外华人情系奥运,为北京奥运出力献策或通过踊跃捐款的方式表达参与奥运的心愿。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三、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大部分工程就是由来自101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捐献的8.5亿人民币建成的。一个团结友爱、生机勃发、昂扬向上的中国国家形象逐渐树立于世界之林。借着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契机,中国在处理与奥运相关的各种问题时进行国际间的深度合作,这种广泛和频繁的互动,一方面促使中国从世界的观点认识自己,另一方面也使世界了解真实的现代中国。不仅如此,中国还将传统文化的“和谐”之音与世界和平的呼声完美地结合于一体,使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奥林匹克学(第三版)课件第十三章21世纪初期的中国奥林匹克运动.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