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画古树 学科 美术 学段 中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 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 美术 三年级下册第 9 课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年 7 月 是否已实施 是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实施者 课件制作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将以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造型表现领域三年级学生要在 初步认识、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的基础上,体验不同的媒材效果,通过看看、画画等方法表现所 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通过观察、触摸、体验、探索等方法,让学生对事物有直观的印象, 并表现出来。北京六朝古都,是文化之都。
2、新教材中每一册都有一些课程是特别具有北京特色的, 画古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古树的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用线表现古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在造型中体验乐趣,从而实现这一理念。在课堂中,认知学习理论,强调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开展积极 主动的探究或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新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使认知结构获 得发展。在本课开始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协作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问 题,更深入的观察古树,对古树产生热爱情感,从而培养他们保护古树的意识。 教学背景分析 1 1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教
3、学内容: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古树的美感, 了解古树属于自然文化遗产,探究学习用线表现古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悟古树文 化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提升用线造型的能力、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单元学单元学习习地位、作用及关系:地位、作用及关系: 生机勃勃的早晨 画古树 多姿多彩的塔紧密相连,都是 描绘景物为题材的学习内容。纵观整体教材,这三节课为四年级上册中线造型课程厨房一角 画玩具 画牌楼等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多姿多彩的塔又与二年级上册千姿百态的桥 、 四年级上册画牌楼 、四年级下册北京的城楼以及六年级下册泥塑古建筑等课同为
4、1 表现我国特色建筑、渗透传统文化的课业内容,形成一个纵向的知识体系。横向看,这三课的知 识与技能都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学习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基本知识,采取绘画或剪贴 的形式表现事物,表达情感,使学生通过造型活动,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 唤起创作的欲望。本课还为五年级下册中国画树的画法打下基础,为进一步学习山水画 做准备。 2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能力: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能力: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美丽的植物这一课,已经有了线 描的认识。三年级上册画恐龙也巩固了线条的变化。这节课是在学生己经具备如何运用线描 变化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
5、线条组合表现古树的造型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古树的美 感,探究学习用线表现古树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悟古树文化与艺术创作的关系,提 升用线造型的能力,激发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由于学生对古树的造型特点不熟悉, 所以对描绘古树的特征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尽可能创造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析、体验的空间, 提供可参考的资料,引导学生学习。 可能遇到的问题:可能遇到的问题: (1) 在写生过程中,对古树外形特征观察不充分,表现不出古树粗壮高大的特征。 (通过展 示大树与同学的合影,对比出古树的粗壮) (2) 学生对树枝的前后穿插遮挡关系表现不充分,树的姿态单一。树叶安排缺少疏密关系。
6、(课堂上出示有问题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说出解决方法,最后展示改进后的作品,给学生启发) (3)抓不住古树树皮纹理的特征。 (4)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用问题来调控课堂,引导学生边思考、边体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3. 3. 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方式:欣赏、自主探究、直观演示、比较分析等教学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示范、教师范画。 4 4技术准备:技术准备: 教具准备:古树的相关图片、黑色勾线笔、宣纸镜面、教师范画。 技术准备:ppt 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学生准备:古树图片。 2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7、:简单了解古树的相关知识和形态特征,学习用线表现古树的方法,能运用线描方法, 描绘出古树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小组讨论、对比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古树特点,并学习用 线描方法进行表现。鼓励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分析、评价等教学活动,体验古树的美感,激发学生关心、喜爱古 树的情感,树立保护古树的意识。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古树的形态特点,学习用不同的线进行表现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如何用线表现古树的特点,树枝、树叶前后关系的表现。 教学流程图 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1故事情节导入: (1)今
8、天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学生讲故事) (2)大家来猜一猜“九龙柏”有多大年龄? 2. 教师总结:相传天坛还没修建时就种下了这棵“九龙柏”,它比天坛的年龄还大,迄今已 有 600 多年的树龄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古树,画画古树! 3板书:画古树。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古树有趣的传说古树,了解古树相关知识,渗透传统文化,加深对古树 的印象,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二、讲授新知二、讲授新知 (一)学生提出(一)学生提出问题问题 1出示课件:上周课外小组的同学们对古树进行了写生,他们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遇到了哪些困惑? (1)我画的怎么不像古树啊?有点弱不禁
9、风,感觉随时都会被大风吹倒! (2)我画的树皮纹理画怎么不像古柏树呢? (3)我添加的树叶怎么没有长在树枝上呢?感觉画成了一片,像是树枝后面添加的背景。 2.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说说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学 主动探究的空间。 (二)结合(二)结合问题问题观察古树观察古树特点特点 1.古树的树干特点 4 (1)出示问题:这位同学作品中的问题该怎么解决?(树干画的太细了,应该把树干加粗) (2)教师提问:那古树的树干有哪些特点?(板书:树干:粗壮,高大) (3)教师小结:我们要抓住主干粗壮的特点,可以帮这
10、位同学加粗树干。 2. 古树的树枝特点 (1)出示课件:古树树枝有什么特点?(板书:树叶:繁密,有枯枝) (2)对比作品:仔细观察,哪幅作品中的树枝画的更好?为什么?(板书:穿插,遮挡) (3)教师小结:给古树添加树枝时要注意树枝的前后穿插和遮挡,要先画前面的树枝,在画 后面的。 4. 古树的树叶特点 (1)松树树叶:古树树枝上还会长许多繁密的树叶,大家看!这是芥子园中松叶的画法,松 叶也叫松针,一根一根向上生长,组合时呈“品”字。 (2)柏树树叶:画柏树叶的时候可以用“柏叶点” “个字点”和“夹叶法” 。 5 (3)出示问题:问题又来了,这位同学树叶画成了一片,没有长在树枝上,怎么办呢?谁来
11、 帮帮他?(板书:疏密变化) (4)出示课件:给古树添加树叶时还要注意什么? (5)教师小结:多少的对比,参差不齐的外轮廓。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古树树叶的画法,学生可以借鉴运用。并用最直观的图片和问题, 引起学生对树的外轮廓的思考。 5.古树的树皮特点 (1)教师提问:除了看到古树,有谁摸过古树呢?给你什么感受?(板书:粗糙,有疤痕) (2)出示课件:松树和柏树的树皮纹理有什么不同之处? (3)唐代诗人王维在山水论中提到“松皮如鳞,柏皮缠身”,就充分说明了松皮和柏 皮的特点,不同古树的表皮纹理走势不一、形态各异。 (4)出示问题:那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他说怎么画都不像柏树?怎么办呢? 6 (
12、5)教师小结:对!他没有抓住柏皮纹理的特点,应该是竖条纹,想麻花一样柠在一起的 感觉没有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问题作品,学生小组探究解决方法,分解难点,并利用动画展示 出古柏树树皮纹理走向,让学生更加深入观察古树树皮的特征,为艺术表现打基础。 (三)教师示范(三)教师示范 1.构图:横竖构图都可以,老师选择竖构图。 2.定位:定好树干粗细和位置。 3.下笔:从下往上画,画出粗壮的树干,线条要有顿挫,画出主要枝干,要注意穿插关系, 4.纹理:先分组,线条要有疏密的变化。树结的表现。 5.树叶:树叶也要注意疏密,离树干近的地方树叶密,离树干远的地方树叶疏。 6.出示其它范画:这是一幅
13、完整的古柏树,有粗壮的树干,有遮挡关系的树枝,有疏密变化 的树叶,最后还添加了简单的背景环境。这里还有一幅古松树!好了,下面就是大家大显身手的 时候了,看看今天的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演示,加强直观性,明确作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一步解决教学 重难点。 三、艺术实践三、艺术实践 1. 艺术实践内容: 参照古树的照片,用线描的方法画一棵特点突出的古树。 2. 具体要求: 7 (1)古树树干:粗壮 (2)古树树枝:繁密,有枯枝 (3)古树枝皮:粗糙,有疤痕 【设计意图】明确作业要求,给学生留下大胆实践的空间。 (四)作品欣赏(四)作品欣赏 学生作品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学生作品,
14、启发构思,激发学生绘画热情。 四、展示与评价四、展示与评价 评价要点: 1.我作品中的树有浓淡的变化。 2.我作品中的树姿态生动,疏密适当。 3.我作品中的树画面构图巧妙。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作品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课后拓展五、课后拓展 出示课件:天坛中除了课前介绍的“九龙柏”,像这样上百年的古树还有 3600 多棵,所以天 坛被称为是“古柏林海”,我们北京是六朝古都,古树众多,这些古树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是活的历史文物和自然遗产。更是先人留给北京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要保护古 树,爱护古树!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保护古树的意识,懂得爱护古树的道理,渗透德育教育
15、。 8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 一、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一、学生自身学习效果评价 (一)学生参与课堂过程评价 1.学生围绕知识点,能够积极思考、主动体验,学习兴趣浓厚。 2.课堂中学生能够认真观察,并能将线条恰当地运用到艺术实践活动中。 (二)学生作业效果评价 1.能运用不同的线条创作出姿态生动的古树。 2.作品中古树的枝叶疏密得当,线条变化丰富,姿态生动。 (三)学生课后自我评价 1.我抓住了古树枝干粗壮生长特。 2.我作品中古树的树叶疏密适当。 3.我作品中的线条变化丰富。 二、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二、教师自身教学效果评价 1.教学设计围绕重难点,教学直观,思路清晰,过程流畅。
16、 2.学生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解决,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地位,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教师的演示环节有效解决本课难点。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 教学设计特色说明:教学设计特色说明: 1.导入环节:本课利用学生讲故事导入环节,训练讲故事的学生表达能力基础上,还调动了班 级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 2.新授环节:展示学生的问题作品,这些问题也是学生经常出现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 讨论,让每位同学都有发言和表达机会,在讨论中总结出古树的基本特征。在讲解古树树枝的前 后穿插和遮挡关系时,利用 ppt 课件动画勾勒出出枝方向,让学生直观感受树枝之间的穿插遮和 挡关系。在讲解树叶疏
17、密关系时,提前出示有问题的作品,再出示修改后树叶有疏密变化的作品, 两幅作品形成直观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并紧紧围绕课 堂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时效性。 3.艺术实践环节: 让学生根据自己提前选择好的古树图片, 运用不同变化的线条, 表现出姿态、 造型多样的古树线描作品。 4.评价环节:本课在设计评价环节时,根据核心素养,学生要懂得审美,评价。在小组自评, 9 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每个人的审美不同,但是每位同学都有评价美,欣赏美的能力。 5.课后拓展环节:我通过展示天坛的古柏树,渗透出德育教育,让学生欣赏古树的同时,更要 保护古树,爱护古树。 教学反思
18、:教学反思: 1.导入环节:在设计这个环节时,我是想通过学生有感情的讲述古树小故事,通过小故事让班 级同学对古树产生兴趣。在同学们猜古树年龄的时候,应该补充鉴定古树级别的知识,不应该太 过于着急进入新授环节。 2.新授环节:应该让学生谈谈看到古树后的感受,看到一棵百年古树和看到一棵小树苗的感受 一定是不同的,古树那种历史感、沧桑感,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而不是一上课 就从绘画方法入手,没有贯穿“情感”这一重要因素。给人一种为了画画而画画的感觉。 3.评价环节:展示的作品中,树的姿态都很单一,构图方式缺少变化。展示的形式也很单一, 作品基本是挑选出好的作品,应该展示一些有问题的作品。学生评价形式也很单一,只是从疏密 关系上评价,没有从对古树的感受上评价。只是让学生起来评价自己最喜欢的那幅作品,没有让 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应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课后小结环节:学生在德育上有认识到需要保护古树,爱护古树。 但是对了解古树更多的相关 内容,并不是这节课就能一下子认识到的.应该在学完这节课的基础上,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更多 有关古树的知识内容。 附: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10 附:学生作品附: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