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我与与地地坛坛史铁生史铁生 我与地坛最初在上海文学1991年第一期发表时,因为散文栏目篇目已满,编辑准备将其编排到小说栏目并且作为重点稿刊登,闻此消息,史铁生坚决不同意,说:“就是散文,不能作为小说发;如果上海文学有难处,不发也行。”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史铁生如此坚决?选择散文还是小说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我与地坛,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到底这座地坛拥有着怎样的魔力,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思考,让一个双腿残疾的人的心灵站了起来。情境导入1.通过对地坛景物特点的分析,理解地坛对史铁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史铁生在此体悟到的生命哲思;2.通过对母亲行为的解读,理解母爱的深沉伟大和作者痛悔的心情。
2、3.品味文章沉静、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目标目录壹 知人论世 走进文本贰 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叁 深入研读 理解文本肆 细读探究 鉴赏写法伍 总结主旨 拓展提升 知人论世知人论世走进文本走进文本古风系列壹壹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
3、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捐给需要的患者。了解作者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是史铁生用十五年的时间参悟生命的结晶。文中回顾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尤其是自己瘫痪以后的心路历程。这篇散文是回忆,是自省,弥漫着沉郁的人生况味,闪烁着澄明的智慧之光。地坛对史铁生来说,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地坛成为他精神栖居的家园,他在其中感悟到支撑自己生命的人生哲学。写作背景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在中国北京安定门外,是明世宗以后明清两代皇帝每年夏至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中
4、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关于地坛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梳理结构梳理结构古风系列贰贰整体感知文章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我与母亲我与母亲为什么以“我与地坛”为题?深入研读深入研读 理解文本理解文本古风系列叁叁线索一:我与地坛1.“我”为什么要去地坛?提示:“地坛离我家很近”行动不便,只能去那儿。“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两者同病相怜此处安静、便于我一个人独处,我可以把他作为“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
5、意图。”在地坛获得了生命的启示,地坛成为了他精神的家园。线索一:我与地坛 2.“我”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地坛呢?我们有什么共同点?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始,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颓废颓废、迷惘迷惘废弃、荒芜、冷落废弃、荒芜、冷落“我”被社会遗弃,地坛被人们遗弃,所以我对地坛产生了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感情。线索一:我与地坛 3.我在地坛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到这些问题
6、的答案了吗?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够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生的魔鬼或恋人。线索一:我与地坛 3.我在地坛里思考了什么问题?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了吗?我该不该去死?(死,应该顺其自然)我为什么要出生?(无须思考)我应该怎么去活?
7、(地坛的述说)体验:生和死都是自然规律,对死不必急于求成线索一:我与地坛 4.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时间平等的无情时间平等的无情生命的旺盛与强韧生命的旺盛与强韧时间平等的无情时
8、间平等的无情抚慰的力量抚慰的力量线索一:我与地坛 4.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地坛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到不管怎样微弱纤细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
9、,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无法替代的。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生命的自得其乐促使 我我 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认识到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喜悦与生机。自己的那份喜悦与生机。当然,人也不例外。即当然,人也不例外。即“我我”从从“荒荒芜但并不衰败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找到了答案:的园子里找到了答案:虽然残疾,却不应该颓虽然残疾,却不应该颓废,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废,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
10、信心。线索一:我与地坛 4.地坛是如何帮助作者走出困境的?从课文的景物描写中体会地坛对作者的影响。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地上的每一个坎坷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那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
11、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地坛在不断地变化中显现出永恒的一面,让“我我”感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尽管十五年来地坛不断地被不懂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其价值的人雕琢、破坏,但生命自身的力量在每一个细微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赋予万物生机的处渗透出来,直达人内心的深处。无论是赋予万物生机的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太阳,还是一群高歌的雨燕;无论是孩子的脚印,还是默默伫立的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默伫立的
12、古柏;甚至暴雨前草木泥土的芬芳,甚至秋风忽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至时落叶的歌舞与气息,都深深地打动“我我”;最博大;最博大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与最纤细,最沉静与最轻盈,最古老与最年轻,都在地坛里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里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身影;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地坛上不断上演着季节的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离去与来临;所有这一切都鉴证了生命本身的律动的真实。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所以园子虽任人肆意雕琢却未改变本色,所以“我我”也不也不应因为残疾而改变生命的本色,应该同样活得有价值有意应因为残疾而改变生命的本色,
13、应该同样活得有价值有意义。义。线索一:我与地坛 5.景物描写的作用(1)说明地坛是破败、荒芜、古旧的,同时又宁静,充满活力、生气。(2)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3)地坛是对“生命”和“世界”的解读,也是作者的解读,让作者获得新生。线索二:我与母亲 1.作者一共回忆了母亲与地坛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对“我”怎样的心理?塑造了母亲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第9段: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儿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她知道我心里的苦闷,知道不该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结果会更糟,但她又担心我一个人在那荒僻的园子里整天都想些
14、什么。母亲知道有些事不宜问,便犹犹豫豫地想问而终于不敢问她知道得给我一点独处的时间,得有这样一段过程。她只是不知道这过程得要多久,和这过程的尽头究竟是什么。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目送目送”我我担心、无奈、担心、无奈、包容、隐忍包容、隐忍隐忍聪慧、宽容理解线索二:我与母亲 1.作者一共回忆了母亲与地坛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对“我”怎样的心理?塑造了母亲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
15、她再次送我出门的时候,她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我可以断定,以她的聪慧和坚忍,在那些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在那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她思来想去最后准是对自己说:反正我不能不让他出去,未来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等待等待”我我痛苦、惊恐痛苦、惊恐意志坚忍线索二:我与母亲 1.作者一共回忆了母亲与地坛的哪几件事?体现了母亲对“我”怎样的心理?塑造了母亲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第15段: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
16、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单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寻找寻找”我我惊慌、担忧惊慌、担忧体贴关怀、毫不张扬的爱特点:母爱之深沉无私特点:母爱之深沉无私、真挚坚忍、真挚坚忍、毫不张扬毫不张扬手法: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手法:
17、行动描写、心理描写、“我我”侧面烘托侧面烘托线索二:我与母亲 2.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第9段: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当我不在家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第13段: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透彻。不理解不理解理解理解线索二:我与母亲 2.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情感?第13段: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
18、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第16段: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寻找寻找”我我痛悔痛悔怀念怀念线索二:我与母亲 3.作者逐渐领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领悟到创作也“并不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你认为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母亲只是以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亳不张扬的爱”,在暗中默默地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找到一
19、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线索二:我与母亲 4.后来的我为什么理解了“母亲的苦难与伟大”?(1)地坛治愈了我的精神,让我能够更加平和地面对自己的不幸,并且更加敏锐地感知生活中的有情与美好。(2)写作上的成就重新建立起了我对生活的信心,也使得我能够从完全自我的状态中走出来,意识到母亲的付出与痛苦,也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深重伤害。(3)母亲的离世让我意识到了她曾给予我怎样的关理解和力量,而我已经永远失去这样一份无私而伟大的的爱。总结思考两个部分,一写地坛,一写母亲,二者有什么关联?(1)地坛让作者感悟生命应该乐观、坚强、豁达,看透了生死;母亲用自己的言行让作者感受到爱并鼓起生活的勇气,理解了生命。(2
20、)二者都对作者生活下去起了很大作用,都是作者由自伤走向自强的精神源泉。总结思考如何理解我与地坛这一题目?(1)体现了地坛对我理解生命的苦难和价值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母亲的缺席,蕴含着我一开始对母亲的忽视,以及后来对母亲的重新发现这一线索。而此时母亲已经离我而去了,地坛对我的意义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由此也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以及难以挽回的愧悔。细读探究细读探究鉴赏写法鉴赏写法古风系列肆肆鉴赏写法1.明暗线索交织,互为补充在这篇文章当中,明线主要是阐述地坛的博大宏伟、暗线则是在阐述着母亲对于作者的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写到“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
21、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通过明线和暗线之间的交织,文章的主题也就被渲染得淋漓尽致。鉴赏写法2.对比手法运用较多在这篇文章中随处可见对比,既有从总体主题上作者残疾之后的心理状态对比,也有描绘地坛时候荒芜但不衰败的对比,还有在具体的段落中,地坛安静与吵闹的对比,繁盛与沧桑的对比。这种种的对比,将作者当时那种较为纠结的心理状态生动地刻画出来,也为作者能够走出生命的阴霾,提前打好了伏笔。鉴赏写法3.情景交融,事理相和本文的关键点在于我、母亲、地坛三者之间的关系上,阐述的是作者所获得的生活感悟,在文章中作者写到母亲的大爱,写到自己与地坛之间的情感交融。在散文抒情的模式下夹杂着一些议论
22、,将主题突出得更为明显,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事理相和。总结主旨总结主旨拓展提升拓展提升古风系列伍伍全文总结全文主旨课文分两部分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了第一部分写了“我我”与地坛的故事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写了在地第二部分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坛这个大背景下“我我”与母亲的故与母亲的故事。地坛使事。地坛使“我我”平和豁达地对待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生死,解决了解决了“为什么生为什么生”的问题。的问题。母亲使母亲使“我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解决了“怎么活怎么活”的问题。地坛是的问题。地坛是“我我”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也是“我我”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感受母爱
23、最深的地方。文章借地坛文章借地坛抒发抒发了作者关于生命、了作者关于生命、生存等问题的哲思,表达了对母亲生存等问题的哲思,表达了对母亲无尽无尽的思念的思念。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我与母亲地坛我母亲我荒芜生机残疾自伤走出阴影理解希望追忆怀念感悟认识思考追寻感悟理解人生的意义拓展延伸20102010年年1212月月3131日,在与病魔斗争了日,在与病魔斗争了3030多年后多年后,史铁生史铁生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结合地坛在史铁生人生中的意义,为史铁生写一副挽联。安静地离开了人世。结合地坛在史铁生人生中的意义,为史铁生写一副挽联。(提示: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提
24、示:上下联之间讲求对仗,讲求平仄,辞意相对相辅,句式仍要对偶,字数相等。)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命命若地坛,勘破天机成大道;若地坛,勘破天机成大道;笔耕笔耕天国,感怀地母著新篇。天国,感怀地母著新篇。(2(2)地坛地坛里顿悟,清平湾不再遥远;里顿悟,清平湾不再遥远;困厄困厄中历练,合欢树永世流芳。中历练,合欢树永世流芳。写作训练 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会经历像史铁生这样的人生苦难,但我们每一个其实并不是每一个人会经历像史铁生这样的人生苦难,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许曾经的你与母亲,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也许曾经的你与母亲,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结合你的经历,从下面两个话题中自选一个写一段文字,不少于结合你的经历,从下面两个话题中自选一个写一段文字,不少于300300字。字。1.1.我们的生命完美无缺吗?我们应该怎样活着?我们的生命完美无缺吗?我们应该怎样活着?2.2.面对父母,我最痛悔的面对父母,我最痛悔的 风雨半春长,龙抬头日日丽光。邻塘睡莲预惊萍,涟漪。踏春不见卧盼蓠。感谢北京首都新中式排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