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年度春季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五四”以来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现一种认为“世界文化本一体,中西文化的差异纯粹是时代性”的观点。可称为“有古今无中外论”。这种论调的根本错误,在于忽视乃至抹杀人类社会以民族的形式存在这一历史事实。既然人类社会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类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仅可以把一定数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
2、这些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悲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离开了各种各样具体的民族文化,所谓一般的人类文化只是一种虚构。因此,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 文化差异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首先,地理的隔绝机制是民族差异形成的基本条件。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就分别产生了农业部族、畜牧业部族及少数以工商为主的部
3、族。 其次,不同文化发展成果对人类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异的最高表现。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但文化发展的成果又不断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创造不同风格的音乐、美术的同时,也发展了不同的审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审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长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结果。审美趣味如此,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也莫不如此。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不仅表现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创造了该民族的共同心理。这种文化成果与人自身的身心变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异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稳定器。 其三,一定范围内自由创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异形成的重要机制。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是人们从事文化创造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文化创造的限制
4、,而自由创造只是在这一定范围内的发挥。因而,文化的发展既非绝对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统一。 (摘编自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 材料二: 文化差异性是始终存在的。历史上对待这种差异性曾经有过三种不同的态度。 第一种是对凡与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为异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绝灭之而后快。当年白种人占领南、北美洲,对当地土著文化就是持这种态度。 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实际上是排斥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壳。如果我们混同了已成遗迹的、定型了的“传统文化”和今天仍然活着的并主宰着亿万中国人民生活方式、思维
5、习惯的,受过现代文化洗礼的“文化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复旧充新生,抵销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那么,中国文化的发展将陷入困境。 第三种态度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态度。这是将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语境内去进行观照的一种方式。它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对用产生于某一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去评判另一文化体系,承认一切文化,无论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因而应受到尊重。这种态度当然远比前两种态度来得宽容合理。但再进一步追问:千差万别的文化有没有普遍认同的东西呢?人类有没有可能超越民族中心主义?这些都是文化相对主义所面临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无论如何,文化差异总是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事实。正是这些差异赋予了人
6、类文化以多样性。我们固然不必保留辩子或者“三寸金莲”以供猎奇者玩赏,但中国文化自有其无法“欧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国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谓的文化相互网化、融合而导致的“世界文化一体化”,只能带来人类文化的单调和没落。事实上,正是由于差异的存在,各个文化体系之间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鉴,并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发现自己,将异国作为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他者”,从另一种文化的陌生角度来观察自己,看到许多从内部无法看到的东西。 由于文化的差异性,两种文化接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读。所谓误读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读另一种文化。他原有的“视域”决定了他将对
7、另一种文化如何选择,如何切割,然后又决定了他如何对其认知和解释。文化之间的误读难以避免,无论是主体文化从客体文化中发现新又还是反观自己,都很难不包含误读的成分。而从历史来看,这种误读又常是促进双方文化发展的契机,因为恒守同一的解读,其结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闭。 (摘编自乐黛云文化差异与文化误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阶段以民族形式存在,决定人类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体的,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 B不同的文化发展成果长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过来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C地理环境影响民族文化的形成,还阻碍了文化之间
8、的同化、融合;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D文化相对主义赞赏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认一切文化的合理性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差异造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它的存在有必要性与普遍性。 B如果在自由创造上不同,即使种族、地理环境、文化传统等要素相同,发展出来的文化也仍然有可能不一样。 C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国文化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客,利用客体文化来反观自我、发展自我。 D对待传统文化,应发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保持其生命力,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
9、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B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北史吐谷浑传) C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三国志夏侯玄传)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林则徐) 4对“世界文化一体化”论调的批驳,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下列文字提到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与中国木兰辞存在差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差异?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6分) 木兰辞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讲述木兰替父从军。最后荣归故里的故事,体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忠孝两全的价值观。美国动画版花木兰则对木兰辞进行重新诠释,木兰为了证明男女平
10、等,实现自身价值而主动从军,体现美国人崇尚个人主义的民族性格。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后,获得不错的票房。不少观众表示故事有断意,能带来启发。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鱼塘 加斯蒂芬里柯克 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我最后一次去那儿正好是秋季结束的时候,当时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并沙沙地落到平静黝黑的水面安息。塘岸是那么高峻,岸边的树又是那么古老高大,因此难得有一丝风把塘面吹皱。在鱼塘周围,世界好像陷入了沉寂,而时间也融进了永恒。 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
11、自然不过的事儿。 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垂钓一个下午。他们绝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 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鱼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钧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究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钧到
12、,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 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香柏搭成的整沽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一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刷致,形状像宝塔,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约具,各种的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素乱。 “瞧,老兄。”我说。“你要是想试试念珠钓的话,拿这条去好了。”或说;“你见过这种目本式铅线吗
13、?没有吧,它们不是肠状的,而是像丝一样。” “我怀疑我是否能用那玩意儿钓到鱼。”他说。 “也许吧。”“我回答说。事实上我肯定他钓不到,塘里根本没鱼可约。 钓鱼塔里的木钉上挂着一两件防水雨衣。除了雨农之外,当然还有个香柏餐橱什么的,里西装满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和姜汁甜饼之类。 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约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 我们度过了一个很痛快的下午,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承认,由于我的鱼塘里没鱼,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
14、。来客有时会变得有点不安。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钩越抛越远,以至于把鱼全给忘了。 诚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确把鱼钓住了。他们会大谈特谈所谓“我再丢的那条大鱼”。在事后的回顾中,这一话题足以令任何一个钓鱼者感慨万千。“你还记得我去年夏天在你的鱼塘那几弄丢的那条大鳟鱼吗?”几个月之后有一个伙计在我们城里的俱乐部对我说。 “当然记得。”我说。 “你后来把它的上来了吗?” “没有。根本钓不上来。”我回答道。实话实说。我确信我就是钓到死也约不上来,他或任何其他人也同样如此。 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哩。为什
15、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 说到钓鱼的众多妙趣,最令人开心和着速的事之一便是禁期钓鱼。假如刚好在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那么我会说。“我知道渔季过去了,但我想你大概还是乐意上那儿去看看鱼塘的吧。”他没法抗拒那种诱惑。我们就会钓上它一个下午。 “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 就这样幻觉而已!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 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
16、忆正在纷纷坠落下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巴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 (有删改) 文本二: 在里柯克心目中,幽默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进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赌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产生共鸣而露出会心的概笑成无奈的苦笑。在里柯克看来,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作用。里柯克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揭示了人类的众多人性弱点。他坚持用笑去净化和超越人生的尴尬与悲哀。喜剧精神与悲
17、剧意识的完美结合,使里柯克的作品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 (有删改) 【注】斯蒂芬里柯克(18691944),加拿大著名作家,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美国)之后最受人欢迎的幽默作家。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假如“我”故作惊疑一说,便能引发钓鱼行家大谈他的钓鱼理论。 B钓鱼行家对“我”推荐的钓鱼线能钓到鱼表示怀疑,表现了钓鱼行家对自己钓技的自信。 C禁钓期“我”邀请访客到“我的鱼塘”钓鱼,虽没有钓到,却让他感受到了钓鱼的乐趣。 D钓鱼行家没钓到鳟鱼却更高兴,因为他并不关心是否钓到鱼,而是享受着鱼塘的美景。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18、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反复强调鱼塘里并没有鱼,重在表现“我”爱捉弄人的心理,同时也嘲讽了钓客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 B“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你知道吧”,作者这种表述方式,既让人感到亲切,又增强了现场感,拉近和读者的距离。 C小说结尾“纷纷坠落下的秋叶”既与开头“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照应,又烘托了“我”即将离开鱼塘的伤感。 D小说淡化故事情节,叙事舒缓,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却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引发思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8文本二指出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这种风格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4分) 9“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19、你从小说中获得哪些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太平兴国元年十二月已未,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富弼曰:“太宗求治之切,故诏群臣论事,欲面奏者,即时引对,此言路所以无壅也。自后臣僚非差遗合上殿者不得对,亦有朝臣乞上殿敷奏边事,逾月不得报。边事尚拘常例,况他事乎!”二年春正月戊展,帝亲试礼部举人。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貲善太祖怒出之及还,语帝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时可使辅尔为相也。”至是,齐贤亦在选中,有司误置下
20、第,帝览之,故一榜尽赐进士及第。帝谓侍臣曰:“联欲博求俊彦于科场中,非敢望拔十得五,止得一二,亦可为致治之具矣。”雍熙元年六月,诏求直言。知睦州田锡上疏言:“时久升平,天下混一,故左取右奉,致陛下以功业自多。然临御九年,四方虽宁,而刑罚未甚措,水早未甚调。陛下谓之太平,谁敢不谓之太平!陛下谓之至理,谁敢不谓之至理!”又言:“听用太广则条制必繁。条制既繁则依从者少。自令凡有奏陈,宜令大臣议而行之,毋使垂之空言,示之寡信。”帝韪其论。端拱元年五月辛百,诏就崇文院中堂建秘阁,分三馆书籍置其中,以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帝谓至曰:“人君当淡然无欲,勿使嗜好形见于外,则奸邪无自入。朕无他好,但喜读书,多见
21、古今成败,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如斯而已。”至每与网官观书阁下,帝必遣使赐宴,且命三馆学士皆预焉。内侍侯莫陈利用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按其罪,请谏之。帝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坚子何足惜战!”帝不得已,命诛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 【注】富粥,北宋仁宗、神宗时的名相。文中所记是他对前代朝政的评价。侯莫陈利用,姓侯莫陈,名利用,鲜卑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B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
22、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C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D初/太祖幸洛阳/张齐贤以布衣献策条陈十事/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持其余/策皆善/太祖怒/出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对,即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文中太宗通过这种方式征求治国理政的意见。 B临御,指君临天下、治理国政,也指皇帝驾临某个地方,文中取后一种意义。 C学士,宋代时是文学侍从之类的官职负责管理国家的经籍图书,与今义不同。 D万乘,指万辆兵车,表示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万乘之主”即大国的天子或帝
23、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齐贤因建言献策得到太祖的赏识,后来太宗发现他位居科考人选的下等,于是将全榜人选都赐予进士及第,以示对俊才的重视。 B田锡上书建议,皇帝对于陈奏的事务在经过大臣商议后应及时付诸实施,避免流于空谈,失去公信,太宗认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 C太宗主张皇帝应淡泊名利,无所追求,以史为鉴,择善而从,李至与同僚到秘阁观书时,太宗一定派人赐宴,并且命三馆学士参加。 D内侍侯莫陈利用骄横不法,恣意安为,但是受到皇帝的庇护,赵普与皇帝意见不一致,据理力争,最终皇帝被迫同意了赵普的意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化汉语。(8分) (1)我不欲
24、爵之以官,并时可使辅尔为相也。(4分) (2)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何足惜战!(4分) 14对太宗“诏群臣论列者,即时引对”一事,富弼有什么看法?请简要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9分) 雪夜感旧 陆游 江月亭前桦烛香,龙门阁上驮声长。 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 【注】本诗作于1197年,陆游73岁,闲居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江月亭:在今四川广元。桦烛:用桦树皮作的烛。龙门阁:在今广元市北。三折:即三折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至梁山(今属四川)道中。两当:今甘肃两当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
25、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颔联中“经”“宿”两个动词,凝练地再现了诗人紧张奔波的岁月刻画了他为筹划抗金而不辞辛劳的形象。 B前四句一句一个场景,以时空的变换串联起一幅幅画面,映现了诗人的生活情形,为下文抒情蓄势。 C尾联写到绿沉枪和金锁子甲,意在比喻诗人的从军生涯,如今只能委身尘埃,诗人借此表达对朝廷不图北伐的不满。 D后四句与上文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特别是末句,写诗人灯下独坐,老泪纵横,既点诗题,又呼应首句。 16有人认为“颈联中那信二字尤佳”,请结合全诗对“那信”一词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
26、1)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和“_”令人叹为观止。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 (3)古人对荷情有独钟,或描写其绰约身姿,或借助它描绘夏日胜景、抒情言志,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名句,例如:“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能蹬过浩荡五千年历史长河而屹立不倒,从孔子屈子到卫青、岳飞。志
27、士仁人_;当代汉字与甲骨文“日”“月”“人”端然象形,一脉相承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这是_的奇迹。文化传承,是要有载体有传入的,在眼花繚乱的信息时代,辉煌中华文明还能不能心香相续、_,希望就在孩子们身上。 可以想见,当千家万户氟氲的灯光下,都有一个孩子,在用稚嫩的手,敬畏地握住毛笔,屏息静气,敬畏地临摹书写,看那墨迹慢慢地润开来,丝丝缕缕渗进宣纸,他们或有机会体悟王義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阔的沉郁端方。小小的童心开始沉醉于魏碑晋书,沉醉于唐烟宋雨,沉醉于宣纸与狼毫从滞涩到流畅的微妙感觉。书法进课堂,毫端蕴秀、笔墨含香,寄寓着传统文化的接续,寄寓着_、润物无声的文明力量。
28、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薪尽火传绝无仅有生生不息春风化雨 B口耳相传空前绝后生生不息如沐春风 C薪尽火传空前绝后奔腾不息如沐春风 D口耳相传绝无仅有奔腾不息春风化雨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兰亭序曲水流觞的沉郁端方,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充沛气韵。 B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沉郁端方 C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充沛气韵,黄庭坚松风阁寒溪炊烟的沉郁端方 D他们或有机会领略王羲之曲水流觞兰亭序的沉郁端方黄庭坚寒溪炊烟松风阁的充沛气韵 2
29、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122题。 “冰墩嫩”的造型充满现代感和科技感,它简约敦实的身体线条和全身包裹的“遗明冰壳”非常吸引眼球,也蕴涵着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据主创团队成员曹雪介绍,“冰墩墩”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冰糖葫芦”外壳能很好地凸显冬奥会冰雪主题,同时其冰壳看起来很像中国宇航员的航天服,也能体现北京冬奥会科技奥运的特色。虽然“冰糖葫芦”的创意广受好评,但“冰糖葫芦”还不足以代表中国形象。于是团队又反复尝试,将冰壳里的形象改为麋鹿、老虎、兔子等,各
30、种创意和修改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推翻,最终大家还是认为国宝大熊猫最能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为了让大熊猫形象看起来更加招人喜爱,设计团队专程赴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设计团队便以幼年大熊猫形象为基础进行完善,于是有了今天人见人爱的“冰墩墩”。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发现显得更加呆萌可爱的幼年大熊猫和成年大熊猫头身的比例不同 B他们发现,幼年大熊猫头身比例和成年大熊猫不同,显得更加呆萌可爱 C他们发现幼年大熊猫显得更加呆萌可爱,因头身比例和成年大熊猫不同 D他们发现,成年大熊猫和幼年大熊貓头身比例不同,显得更加呆萌可爱 22请从三个方
31、面概述“冰墩墩”造型的创意和理由,不超过10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比起“天才”的头衔,冬奥会冠军谷爱凌更适合“全才”称号。除了滑雪她还热衷于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球类运动,发表过全英文短篇科幻小说,是学校钦定的音乐剧女主角。比常人起点高的地,却比常人更自律、更努力。在谷爱凌看来,学习也是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假日,当小伙伴还在偷懒时候,她总是在法参加训练的路上。为了给第24届北京冬奥会留出充足的备战时间,谷爱凌将高中后两年的课程缩成一年读完。她对此信心满满:“其实还好,把需要做的事情一个个列出来去做就好,我不认为这是实现不了的任务。
32、”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年度春季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1B2D3C 解析: 1A项,“决定人类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体的,不存在一般的人类文化”错误,材料一说“人类社会以民族为基本形式这一事实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文化总是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类文化只能存在于这些具体的民族文化之中”,可见有一般的人类文化。C项,“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
33、同”错误,表述绝对,材料一是“因为地域的辽阔、山海的阻碍等因素,各个民族各自独立地生存,文化上差异的产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环境的差异是民族差异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不能推断出“地理条件不同,产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D项,“应成为我们文化交流时需要坚守的原则”错,材料二表述是“因而应受到尊重”。故选B。 2D项,“而不应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二是“第二种是承认其价值,但只是作为珍稀的收藏、猎奇的点缀或某种可供研究的历史遗迹”,原文强调的是“只是”把它珍藏起来或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的做法是错误,没有说就不能把它“当作历史研究的对象”。故选D。 3材料一第一段观点是:文化“有古今无中外论”既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也违背了一般能通过特殊而存在的辩证法,强调文化的差异性。A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强调借鉴,不符合第一段观点。B项,“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强调团结,不符合第段观点。C项,“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指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