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文档编号:449754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 统编版高一必修下一、夯实基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饥馑(jn)铿尔(kng) 哂之(shn)舞雩(y) B.胡龁(h)赴愬(s) 狗彘(zh)褊小(pin) C.便嬖(p)庠序(xing) 庖丁(po)肯綮(q) D.砉然(x)怵然(ch) 莫春(m)大郤(x) 解析B项,“褊”应读“bin”;C项,“嬖”应读“b”,“綮”应读“qng”;D项,“莫”同“暮”,应读“m”。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鼓瑟希,铿尔 B.行旅皆欲出

2、于王之涂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C.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D.是罔民也 批大郤,导大窾 解析A项,“以”同“已”,“希”同“稀”;B项,“涂”同“途”;C项,“盖”同“盍”,“采”同“彩”;D项,“罔”同“网”,“郤”同“隙”。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B.何由知吾可也 C.臣之所好者道也D.臣未之闻也 解析C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C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2)子路、曾皙、冉有、公

3、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5)庖丁解牛依靠的是技术的熟练,而拥有熟练技术的原因是“,”。 解析理解性默写必须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理解语句的意思,结合题干中提供的有效信息准确判断所需填写的语句,并且不能出现错别字。 答案(1)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5)

4、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5.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个字) 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解析首先要表明观点,然后要结合人物的处世态度进行分析。对孔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舍之则藏”上,对孟

5、子处世态度的分析可以落脚在“不得志,独行其道”与“舍我其谁”上。 答案示例(1)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 (2)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千百年来的古老中国,一直流传着一个寻常道理,。孔子的三千弟子中,“贤人”有72人;这72人中,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

6、俗语言:“不经冬寒,不知春暖。”正因为出身“寒门”,也更向往“暖”的开心;正因为自己被“寒”过,因而一旦有条件,。而这,正是“贤”之思、“贤”之举。 解析第处横线后面列举孔子弟子的情况,并强调出身寒门的不在少数,由此推断,第一处应表达“寒门多出贤”的意思;第处前有“正因为”,横线处应与其相对应填写“所以”的句式;第处根据“自己被寒过”,和其后的“正是贤之思、贤之举”的内容,可推断横线处的意思是“也更愿意帮助别人脱寒”。 参考答案寒门多出贤所以更知“寒”的悲辛也更愿意帮助别人脱“寒”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710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

7、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

8、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处 B.夫子哂之哂:微笑 C.吾与点也与:赞成 D.其言不让让:责备 解析D项,让:谦让。 答案D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宗庙之事,指诸

9、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加冠礼。童子,未成年的男子。 D.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解析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加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 答案C 9.下面关于孔子和曾皙的对话,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曾皙的出场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时,曾皙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反映了当时师生和谐的对话气氛。 B.孔子提问曾皙时,曾皙鼓瑟正接近尾声,他“铿”的一声停止弹瑟,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

10、,却生动地显现了曾皙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 C.曾皙的回答不同一般,他用非常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表现出他高于其他几位弟子的地方。 D.曾皙的理想蓝图符合儒家礼仪之邦的治国理想,因而孔子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志向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皙勾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解析C项,曾皙没有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 答案C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解析第(1)句关键词为“居”“不吾知”“何以”。第(

11、2)句关键词为“方”“如”“比及”。 参考答案(1)(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2)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后,就可以使人民富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4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1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前进 B.官知止而神欲行神欲:精神活动 C.批大郤,导大窾批:击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硎:磨刀石 解析A项,进:超过。 答案A 12.对文中

13、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B.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D.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解析结合句中的语气词“也”“矣”以及对句意的理解断句。 答案D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的第二阶段:三年后,不再把牛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

14、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已完全了解,这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庖丁解牛的故事启示我们,技艺的高超并非天生而来,而是长期反复实践的结果。 解析B项,应为“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 答案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解析第(1)句中的关键词“以”“官知”“神欲”。第(2)句中的关键

15、词:“恢恢乎”“游刃”。 参考答案(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刀刃的移动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课时作业 建议用时:40分钟实际用时:分钟 满分:39分实际得分:分 一、课外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6、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梃:木棒。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和各国承认为诸侯国,称三家为“三晋”,所以

17、梁惠王自称晋国。耨:锄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B.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C.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D.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解析“焉”为句末语气词,应在其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及寡人之身”是动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答案C 2.下列对文中

18、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寡人”即寡德之人,是秦始皇之前君主的自称,春秋战国时常用。被封为诸侯王者也可自称“寡人”。 B.“俑”是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偶人,孔子赞成用俑殉葬,“始作俑者”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C.“孝悌”指善事父母,敬爱兄长,后来成为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D.“仁”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解析B项,“孔子赞成用俑殉葬”错,应该是孔子反对用俑殉葬。 答案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惠王再三战败,一心一意只想雪耻复仇,“

19、愿比死者壹洒之”体现了其爱民之心。 B.在文中,孟子认为只有法治清明、减轻刑罚,降低税负、藏富于民,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 C.孟子提出的“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体现了其“仁政”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民”。 D.孟子通过对“彼夺其民时”一针见血的分析,得出只有“仁者”才会无敌于天下的结论。 解析A项,报仇雪恨的基础就是动员民众为他打仗,这是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百姓的死活的行为;“愿比死者壹洒之”的真实意图是称霸。 答案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解析注意第(1)句中的“如之何”,第(2)句中的“

20、坚甲利兵”。 参考答案(1)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饿死呢? (2)这样就算让他们凭借制造的木棒,也可以抗击坚硬盔甲和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 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又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厩里有健壮的马,(而)百姓面带饥色,郊野有饿死的人,这就(等于)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它;身为百姓父母官,管理政事,却不免于率领兽类吃人,哪里配当百姓的父母官呢?孔仲尼说过

21、:第一个制作土偶、木偶来殉葬的人,恐怕应该断子绝孙吧!正是因为土偶、木偶酷似真人而用它殉葬。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饿死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比它更强的国家了,这是您老所深知的。而今到了我当政,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儿子也阵亡了;西边割地七百里给秦国;南边又被楚国所欺侮。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方圆百里的小国家,行仁政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肯对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提倡精耕细作,及时锄草;使健壮的青年利用闲暇时间修养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品德,(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就算让他们凭着制造的木棒

22、,也可以抗击拥有坚硬盔甲和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 “别的国家侵占了百姓的农时,使他们无法靠耕种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儿女各自逃散。他们使百姓陷于深渊之中,大王如果兴师前往讨伐他们,有谁能跟大王较量呢?所以说:仁德的人是无敌的。请大王不要再疑虑!”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不仅对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津津乐道,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从某

23、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曲高和寡”。()通过公开、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的收益。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24、日益猫腻儿形同陌路惨淡经营 B.日渐猫腻儿渐行渐远苦心经营 C.日渐歪门儿形同陌路惨淡经营 D.日益歪门儿渐行渐远苦心经营 解析日渐:一天一天逐渐地。日益:表示程度一天比一天加深。结合语境,没有“加深”之意,应用“日渐”。猫腻儿:指事情的漏洞,不合常理的方面。歪门儿:指不正当的门径。结合语境,应选用“猫腻儿”。形同陌路:本来很熟悉的朋友或别的人,因为一些事情而不再联系或交往,如同成为陌生人一般。对象多指人,强调“陌生”。而“渐行渐远”多强调关系“慢慢变远”。据“与大众阅读”可知,应选“渐行渐远”。惨淡经营:苦心谋划、经营。苦心经营:费尽心思筹划安排某事。据文意,应用“苦心经营”。 答案B 6.

2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增强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C.当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文学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D.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提高公众关注度时,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B项,搭配不当,“增强”与“关注度”搭配不当,且“文学是一个黑色幽默”,不合句意,也不恰当;C项,“文学”作“黑色幽默”的主语不恰当。 答案D 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26、是()(3分) A.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B.本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纽带的文学奖,却成为加剧双方隔阂的罪魁祸首。 C.文学奖本身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D.文学奖本身不仅应成为联系读写关系的纽带,而且不应进一步加剧双方的隔阂。 解析由后文“反之,文学奖如果”可推知主语应为“文学奖”,且应放置句首。也可借助句后的破折号的作用看,此破折号应为进一步解释说明“文学奖”应如何,因此排除A、B两项;根据前后文逻辑,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排除D项。 答案C 8.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

27、个字。(5分) 7月20日,“森林与共,生生不息”可持续森林主题日在北京世园会举办。该主题日发起方是FSC森林管理委员会,北京林学会、中国可持续消费圆桌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共同协办。为了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恢复和保护,这一活动旨在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选择对森林友好的林木产品。 同时,FSC希望这一活动能唤起更多企业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林木产品生产及加工的过程中能最大限度地守护森林、保护环境,并在实现经济收益的同时惠及当地社区的发展。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具体表现为三点:对材料的理解;对材

28、料相关信息的筛选;语言表达简洁流畅。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关键信息、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参考答案为让消费者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主动选择对森林友好的林木产品,唤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持续森林主题日在北京世园会举办。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孔子特别强调。学习是迅速扩大知识面的捷径,不注重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由此看来,学固然重要,然而,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至提升,意味着创造。“学而不思”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越热情越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如虎添翼。所以,孔子,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解析该文段属于总分总结构,阐述“学与思相结合”的问题。首句为总起句,处答案可从后句的“思而不学”“学而不思”“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推断得知;处与前面内容构成转折关系,且由后面内容可知光学不思是不行的,推断出应填写“思考同样不可忽视”之类的句子;处,从整段内容和末句可推断出答案。 参考答案学习和思考的结合思考同样不可忽视既注重培养弟子的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其他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随堂演练统编版高一必修下.docx)为本站会员(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