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
2、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伦常乖舛,立见消亡。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佛教盛行。佛教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魏晋
3、南北朝时期,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和扶持佛教和扶持佛教,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同时,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的寄托,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迎合了这种需要,加上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经济力量;加上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
4、,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给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各种人,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提供了一种精神上机会均等的满足。所有这些导致佛教的盛行。教的盛行。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因事相争
5、,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
6、庶乎近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佛教的教的“祖庭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大雁塔大雁塔 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此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杜牧杜牧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当山武当山 道教在
7、民间的传播。道教在民间的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道教作为一种宗教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仍然继续流传,在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上层社会中也拥有不少信徒。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也拥有众多不仅有皇帝、大臣信奉,下层民众中
8、也拥有众多的信徒。的信徒。武当山武当山城隍道观城隍道观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2)道教道教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3)佛教)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儒学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了与儒学的关系。(1)儒家)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的时期隋唐时期,儒学发展进入一个更辉煌
9、的时期(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第第2 2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来,以往的这样论证要么是“不备不备”,要,要么是么是“不明不明”。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道教)和人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生命运(佛教),又继承孔孟正宗(儒根本),并能治理国家(目的)的新儒学。本),并能治理
10、国家(目的)的新儒学。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理学是儒学新的表现形式,在宋代兴起,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在明代掀起一个高潮,它是以“理理”或或“天理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1 1、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2)“三教合一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潮流的出现;(3)(3)儒学体系的更新;儒学体系的更新;(社会动荡不安;(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受到道、佛教的冲击)冲击)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2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及主张北宋时期北宋时期南宋时期南宋时期程颢、程颐程颢、程
11、颐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仁是万物俱生的;仁是万物俱生的;朱熹朱熹(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气论理气论”、“心性论心性论”(3 3)影响)影响 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改造后的儒学日益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改造后的儒学日益成为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二、陆王心学二、陆王心学1 1、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南宋:陆九渊明朝:王
12、守仁明朝:王守仁2 2、主要思想主张、主要思想主张(1 1)陆九渊:)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即理也”,并提出,并提出“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以求理。(2 2)王守仁:)王守仁:“致良知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王守仁之励志诗王守仁之励志诗 象棋终日乐悠悠,象棋终日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日丢。苦被严亲一日丢。兵卒堕河皆不救,兵卒堕河皆不救,将军溺水一齐休。将军溺水一齐休。马行千里随波去,马行千里随波去,象入山川逐浪游。象入山川逐浪游。炮响一声天地震,炮响一声天地震,忽然惊起卧龙愁。忽然惊起卧龙愁。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三、宋明理学的影响1 1、消极:、消极:用三纲
13、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2 2、积极:、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凸显人性的庄严。北宋:程颢、程颐北宋:程颢、程颐 “二程二程”:提出哲学意义上的: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
14、天理”观念,观念,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主张万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主张万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物;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南宋:朱熹南宋: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发扬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发扬“二程二程”之学,融会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提出“天理论天理论”,认为,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体现,“明天理,灭人欲明天理,灭人欲”。实质 “二程”和朱熹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结论结论:儒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上承三代文明的智慧,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流变,吸纳道教、佛教的思想精华,到宋明理学兴起,又提升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哲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