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序序 动量和能量是贯穿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和动量和能量是贯穿高中物理的主要知识和重要内容,它可以渗透于力学、热学、光学、重要内容,它可以渗透于力学、热学、光学、电(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是解电(电磁)学、原子物理学等各个部分,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观点。适当情况下用动量和决物理问题的重要观点。适当情况下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来解题,会更快捷、更有效。用动能量的观点来解题,会更快捷、更有效。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来处理问题是高考的重点、热量和能量的观点来处理问题是高考的重点、热点,所出题目的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点,所出题目的综合性强、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分值比例大分值比例大,被认为是被认为
2、是“输不起输不起”题目。题目。观点内容观点内容动量观点动量观点u动量定理动量定理u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u动能定理动能定理u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u功能关系功能关系u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观点能量观点mPEk22 知识准备知识准备一、动能和动量一、动能和动量 动能和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动能和动量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动能:动能:动量:动量:二者量值关系二者量值关系:区别: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区别: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能的变化量:动能的变化量:动量的变化量:矢量式动量的变化量:矢量式 12kkkEEE12PPP221mvEkmvP kmEP2二、动量定理与
3、动能定理二、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1、动量定理、动量定理l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在对应过程中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在对应过程中动量的变化量动量的变化量l研究对象:单体为主研究对象:单体为主l常用于:恒力、变力、长时间、短时间常用于:恒力、变力、长时间、短时间l表达式:矢量式表达式:矢量式亦可表示为:亦可表示为:牛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牛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达形式l明显优势:不涉及加速度,涉及时间、速度明显优势:不涉及加速度,涉及时间、速度l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受的力的冲量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受的力的冲量12mvmvPtF合tPF_2、动能定理、动能定理l内容
4、: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对应过程中动内容: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对应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能的变化量l研究对象:单体为主研究对象:单体为主l常用于:直、曲线运动,恒、变力做功,连续、间断常用于:直、曲线运动,恒、变力做功,连续、间断作用作用l表达式:表达式:l明显优势:不涉及加速度,涉及位移、速度明显优势:不涉及加速度,涉及位移、速度l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受力所做的功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受力所做的功12kkEESFW合合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动量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l内容:若只有重力或弹力(弹簧)做功,没有其他力内
5、容:若只有重力或弹力(弹簧)做功,没有其他力做功或其他力做功代数和为零的情况下,物体(系)做功或其他力做功代数和为零的情况下,物体(系)动能和势能(重、弹)相互转化,总机械能不变动能和势能(重、弹)相互转化,总机械能不变l表达式:表达式:E初初=E末末 或或 E增增=E减减 或或 EA增增=EB减减l条件判定:条件判定:1)分析力做功情况判定)分析力做功情况判定 2)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判定)分析能量转化情况判定 3)题中信息判定)题中信息判定2、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l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总内容: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动量保持不变l表达式
6、:表达式:m1v1+m2v2=m1v1I+m2v2I(矢量式)(矢量式)或或P总总=PI总总 或或P1增增=P2减减l条件判定:条件判定: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2)系统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3)强相互作用(内力很大、作用时间及短)强相互作用(内力很大、作用时间及短)四、功能关系四、功能关系l内容:做功过程一定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即做功过程内容:做功过程一定伴随有能量的转化,即做功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的的能量发生转化能量发生转化l常用功能关
7、系:常用功能关系:1、重力做功、重力做功 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势能变化2、弹力(弹簧)做功、弹力(弹簧)做功 弹性势能变化弹性势能变化3、分子力做功、分子力做功 分子势能变化分子势能变化4、电场力做功、电场力做功 电势能变化电势能变化5、合外力做功、合外力做功 动能变化动能变化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pGEWpFEWpEW分pABEWkFEW合6、除重力和弹力(弹簧)外其他力做功、除重力和弹力(弹簧)外其他力做功 机械能机械能 变化变化 7、滑动摩擦力及介质阻力做功、滑动摩擦力及介质阻力做功 系统系统内能变化(生热)内能变化(生热)8、安培力做功、安培力做功 感应电路电能变化感应电路电能变化 一定要
8、注意功的正、负与对应能量增、减的关系一定要注意功的正、负与对应能量增、减的关系 机其他EW相对路程fSWf电安EWF内EWf五、能量守恒定律五、能量守恒定律l内容: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内容: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l表达式:表达式:E增增=E减减 E初初=E末末l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所有能量应用注意: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所涉及的所有能量 技巧方法技巧方法解题步骤思路及
9、优选策略解题步骤思路及优选策略一、步骤思路一、步骤思路1、仔细审题、仔细审题 2、确定研究对象,运动过程分析、确定研究对象,运动过程分析3、正确先用观点列方程式求解、正确先用观点列方程式求解4、检查验证、检查验证二、策略选择二、策略选择1、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 一般在研究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一般在研究物体所受力的瞬时作用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时或物体受恒力作用又系时或物体受恒力作用又直接涉及直接涉及运动中的加速度时运动中的加速度时首选首选2、动量定理、动量定理 在不涉及加速度,涉及运动时间或初末速度,特别在不涉及加速度,涉及运动时间或初末速度,特别是冲击问
10、题是首选是冲击问题是首选3、动能定理、动能定理 在不涉及加速度、时间而涉及力、位移、速度时首在不涉及加速度、时间而涉及力、位移、速度时首选特别是含变力做功求位移、速度问题选特别是含变力做功求位移、速度问题4、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满足守恒条件且又不涉及运动时间时首选在满足守恒条件且又不涉及运动时间时首选5、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 在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不涉直接及时在研究对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不涉直接及时间又满足动量守恒条件时首选;尤其是强相互作用过程间又满足动量守恒条件时首选;尤其是强相互作用过程6、特殊情景模型、特殊情景模型 如:涉及相对位移(路程)时优先考虑能
11、量守恒及功如:涉及相对位移(路程)时优先考虑能量守恒及功能关系(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等能关系(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产生的内能);再如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一于系统产生的内能);再如系统内物体相互作用过程一般用到般用到“两个守恒两个守恒”,但要注意是否满足动量守恒条件,但要注意是否满足动量守恒条件等等7、功能关系、能量守恒要时刻紧记、功能关系、能量守恒要时刻紧记 例题透析例题透析例、如图所示,质量为例、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小物块以的小物块以5m/s的初速度滑的初速度滑上一块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质量为上一块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板,木板质量
12、为4kg,木,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经时间,经时间2s后,小物后,小物块从木板另一端以块从木板另一端以1m/s相对于地的速度滑出相对于地的速度滑出g=10m/s2,求:求:(1)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这一过程中木板的位移。)这一过程中木板的位移。(3)此过程中因摩擦增加的内能。)此过程中因摩擦增加的内能。V0解析:(解析:(1)对小物块由)对小物块由动量定理动量定理得得 mg1t =mv0mv1 解解 得得1=0.2 (2)小物块和木板组成的)小物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系统由由动量定理动量定理得得 (M+m)g2t
13、=mv0mv1Mv 解得解得v=0.5m/s 此过程木板做匀加速运动此过程木板做匀加速运动 所以有所以有 (3)由能量守恒得由能量守恒得JMvmvmvQ5.1121212122120mtvS5.02 V0 V0 V0BQ V0E V0 V1 V0 V1例、例、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2kg的物的物块以块以v0=2m/s的初速冲向质量为的初速冲向质量为m2=6kg静止的光滑静止的光滑圆弧面斜劈体。求:圆弧面斜劈体。求:1.物块物块m1滑到最高点位置时,二者的速度;滑到最高点位置时,二者的速度;2.物块物块m1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3
14、.若若m1=m2物块物块m1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从圆弧面滑下后,二者速度m1m2v0222211201212121VmVmVm解解:(:(1)由动量守恒定律得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m2)V V=m1V0/(m1+m2)=0.5m/s(2)再)再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smVmmmVsmVmmmmV/1262222/12626202112021211(3)若)若m1=m2 代入上问结论式得:代入上问结论式得:v1=0 v2=2m/s例、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小车,左侧靠在竖例、如图所示,水平光滑地面上停放着一辆小车,左侧靠在竖直墙壁上,小车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直
15、墙壁上,小车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是光滑的,在最低点是光滑的,在最低点B与水平轨道与水平轨道BC相切,相切,BC的长度是圆弧半径的的长度是圆弧半径的10倍,整个轨道倍,整个轨道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A点正上方某处无点正上方某处无初速下落,恰好落入小车圆弧轨道滑动,然后沿水平轨道滑行初速下落,恰好落入小车圆弧轨道滑动,然后沿水平轨道滑行至轨道末端至轨道末端C处恰好没有滑出。已知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低点处恰好没有滑出。已知物块到达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是物块重力的时对轨道的压力是物块重力的9倍,小车的质量是物块的倍,小车的质量是物块的3倍
16、,倍,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物块落入圆弧轨道时的能量损失。求: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物块落入圆弧轨道时的能量损失。求: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轨道BC的竖直高度是圆的竖直高度是圆 弧半弧半径的几倍;径的几倍;物块与水平轨道物块与水平轨道BC 间的间的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A BC(1)设物块的质量为)设物块的质量为m,其开始下落处的位置距,其开始下落处的位置距BC的的竖直高度为竖直高度为h,到达,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点时的速度为v,小车圆弧轨道半,小车圆弧轨道半径为径为R。由。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有 根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解得解得h=4R 即物块开始下
17、落的位置距水平轨即物块开始下落的位置距水平轨道道BC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的竖直高度是圆弧半径的4倍。倍。(2)设物块与)设物块与BC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物块滑,物块滑到到C点时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点时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物块在小车上由,物块在小车上由B运动运动到到C的过程中小车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依题意,小的过程中小车对地面的位移大小为。依题意,小车的质量为车的质量为3m,BC长度为长度为10R。由滑动摩擦定律,有。由滑动摩擦定律,有F=mg 由由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有,有 对物块、小车分别应用对物块、小车分别应用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有,有 解得解得 =0.3
18、 22mvmgh Rvmmgmg29vmmmv3221022mvvmSRF232vmFs2421022vmmvRmg或直接用功能关系或直接用功能关系解得解得 =0.3例、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例、如图所示,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质量为,质量为m1的小物块的小物块A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从坡道顶端由静止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处的墙上,一端与质量为处的墙上,一端与质量为m2的档的档板板B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相连,弹簧处于原长时,B恰位于滑道
19、的末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点点A与与B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结合在一起共同压缩弹簧,已知在簧,已知在OM段段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求:,求:(1)物块)物块A在与挡板在与挡板B碰撞前瞬间速度碰撞前瞬间速度v的大小;的大小;(2)弹簧最大压缩量为)弹簧最大压缩量为d时的弹性势能时的弹性势能Ep(设弹簧处(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解析:(解析:(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有 解得解得v(2)A、B在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
20、外力,由在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由动量守恒动量守恒,有有碰后碰后A、B一起压缩弹簧,到弹簧最大压缩量为一起压缩弹簧,到弹簧最大压缩量为d时,时,A、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由由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有,有解得解得 21112m ghmvgh2112()mvmm v12()Wmm gd212P121()()2mm vEmm gd21P1212()mEghmm gdmm 例、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例、如图所示,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滑块B相相连,连,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静止在水平导轨上,弹簧在原长状态。另一质量与与B相同滑块相同滑
21、块A,从导轨上的,从导轨上的P点以某一初速度向点以某一初速度向B滑行,滑行,当当A滑过距离滑过距离L1时,与时,与B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A、B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紧贴在一起运动,但互不粘连。已知最后A恰好返回恰好返回出发点出发点P并停止。滑块并停止。滑块A和和B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都为为 ,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L2,求,求A从从P出发出发时的初速度。时的初速度。AB L1解析:令解析:令A、B质量皆为质量皆为m,A刚接触刚接触B时速度为时速度为V1(碰前),由(碰前),由功能关系功能关系,有有A
22、、B碰撞过程中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动量守恒,令碰后,令碰后A、B共同运动的共同运动的速度为速度为 V2 有有 碰后碰后A、B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先一起向左运动,接着A、B一起被弹回,一起被弹回,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在弹簧恢复到原长时,设A、B的共同速度为的共同速度为V3,在这,在这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的总功为零,利用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做的总功为零,利用功能关系功能关系有有 此后此后A、B开始分离,开始分离,A单独向右滑到单独向右滑到P点停下,由点停下,由功功能关系能关系有有 由以上各式,解得由以上各式,解得 121202121mglmvmv212mvmv)2()2()2(21)2(212232
23、2lgmvmvm)1610(210llgv12321mglmv例、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均为例、如图所示,光滑绝缘水平地面上有质量均为m的三的三个物体个物体A、B、C,A物体带负电,电荷量为物体带负电,电荷量为Q,C物体带物体带正电,电荷量为正电,电荷量为q,B物体不带电,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物体不带电,整个装置处于水平向右的场强为右的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的匀强电场中,A物体靠在绝缘的竖直挡板物体靠在绝缘的竖直挡板上,上,A、B之间用劲度系数为之间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的轻质弹簧连接(弹簧处于原长且连接处绝缘),于原长且连接处绝缘),B、C之间用长为的不可伸之间用长为
24、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三个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如果将物体长的轻绳连接,三个物体均可视为质点。如果将物体紧挨着物体由静止释放(、间彼此绝缘),则紧挨着物体由静止释放(、间彼此绝缘),则物体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已知轻绳绷紧瞬间物体将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右运动,已知轻绳绷紧瞬间、C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整个过程中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整个过程中A物体恰好不离物体恰好不离开挡板;现将开挡板;现将C物体的质量变为物体的质量变为2m且仍从原位置由静止且仍从原位置由静止释放,同样使释放,同样使A恰好不离开挡板,则恰好不离开挡板,则C物体所带的电荷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应变为多少?(不考虑量应变为多少?(不考虑A、C两
25、物体间的静电力)两物体间的静电力)ABCE E例、如图所示,光滑导轨例、如图所示,光滑导轨EF、GH等高平行放置,等高平行放置,EG间宽度为间宽度为FH间宽度的间宽度的3倍,导轨右侧水平且处于竖直向倍,导轨右侧水平且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呈弧形升高。上的匀强磁场中,左侧呈弧形升高。ab、cd是质量均是质量均为为m的金属棒,现让的金属棒,现让ab从离水平轨道高从离水平轨道高h处由静止下滑,处由静止下滑,设导轨足够长,设导轨足够长,ab到达宽、窄轨道分界处时两棒速度到达宽、窄轨道分界处时两棒速度均已稳定。均已稳定。试求:试求:(1)ab、cd棒的最终速度;棒的最终速度;(2)全过程中该系统
26、全过程中该系统产生的焦耳热。产生的焦耳热。ababEFGHBEGBEGBcdcdcdabcdcdcdabcdcdcd22mvmgh 解析解析:abab下滑进入磁场后切割磁感线,在下滑进入磁场后切割磁感线,在abcdabcd电路中产生感应电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流,abab、cdcd各受不同的磁场力作用而分别作变减速、变加速运动,各受不同的磁场力作用而分别作变减速、变加速运动,电路中感应电流逐渐减小,当感应电流为零时,电路中感应电流逐渐减小,当感应电流为零时,abab、cdcd不再受磁不再受磁场力作用,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滑动,直到进入窄轨道场力作用,各自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滑动,直到进入窄轨道(1)
27、ab(1)ab自由下滑,由自由下滑,由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由于由于abab、cdcd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任何时刻通过的电流总相等,金串联在同一电路中,任何时刻通过的电流总相等,金属棒有效长度属棒有效长度L Labab=3L=3Lcdcd,故它们所受安培力为:,故它们所受安培力为:F Fabab=3F=3Fcdcd 在磁场力作用下,在磁场力作用下,abab、cdcd各作变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各作变速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方向相反,当相反,当E Eabab=E=Ecdcd时,电路中感应电流为零,安培力为零,时,电路中感应电流为零,安培力为零,abab、cdcd运动趋于稳定,此时有:运动趋于
28、稳定,此时有:所以所以 abab、cdcd受安培力作用,且作用时间相同,动量均发生变化,由受安培力作用,且作用时间相同,动量均发生变化,由动动量定理量定理得:得:联立以上各式解得:联立以上各式解得:cdcdababvBLvBL3cdabvvababvvmTFcdcdmvTF102ghvab1023ghvcd当当ab进入窄轨道时,由于进入窄轨道时,由于 ,回路中再次出现电流,之,回路中再次出现电流,之后后ab、cd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安培力作用下分别做变加速、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安培力作用下分别做变加速、变减速运动,直至二者最终速度相同,由变减速运动,直至二者最终速度相同,由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
29、定律有:有:得得(2)根据系统的总根据系统的总能量守恒能量守恒可得:可得:2523222mghmvmghQ终cdabvv终mvmvmvcdab252ghv终AB300如图示,倾斜传送带如图示,倾斜传送带AB长长18m,与水平方向夹角,与水平方向夹角300,且始终以,且始终以5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现把质量为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现把质量为0.8Kg的木块轻轻放的木块轻轻放在传送带最上端在传送带最上端B处,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处,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 ,当,当木块被传送木块被传送1s后,一颗质量为后,一颗质量为10克的子弹以克的子弹以 的速度沿的速度沿木块运动的反方向击中木块并
30、穿出,子弹穿出的速度木块运动的反方向击中木块并穿出,子弹穿出的速度 ;以后每隔以后每隔1s就有一颗相同的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穿木块的时间就有一颗相同的子弹射向木块,设子弹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木块质量认为不变,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木块质量认为不变,则:(则:(1)在被子弹第一次击中前,木块运动了多大距离?)在被子弹第一次击中前,木块运动了多大距离?(2)木块在到达最下端)木块在到达最下端A之前,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之前,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3)在木块从)在木块从B运动到运动到A的过程中,传送带一共对木块做了的过程中,传送带一共对木块做了多少功?子弹、木块、传
31、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多少功?子弹、木块、传送带这一系统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33smv/5000smv10012/10smg BA 3.75m3m 例:例:如图,质量为如图,质量为m1、带电量为、带电量为+q 的金属球的金属球a和质量和质量 m2=m1/19、带电荷量为、带电荷量为+q的金属球的金属球b用等长的绝缘轻质细线吊在天用等长的绝缘轻质细线吊在天花板上花板上,它们静止时刚好接触,并且它们静止时刚好接触,并且a,b接触处贴有一绝缘纸使接触处贴有一绝缘纸使a,b在碰撞过程中没有电荷转移,在在碰撞过程中没有电荷转移,在PQ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左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强
32、度为B的匀强磁场;在的匀强磁场;在PQ右侧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场强大右侧有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场强大小小E=9m2g/19q.现将现将b球拉至细线与竖直方向成球拉至细线与竖直方向成 =530角的位置角的位置(细线刚好拉直)自由释放,(细线刚好拉直)自由释放,b球下摆后在最低点与球下摆后在最低点与a球发生弹性球发生弹性碰撞。由于电磁阻尼作用,碰撞。由于电磁阻尼作用,a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问:球将于再次碰撞前停在最低点,问:经过多少次碰撞后悬挂经过多少次碰撞后悬挂b球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球的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370?(sin370=0.6,cos370=0.8)BEabb
33、PQ 总结总结 重视物理过程分析,对基本力学过程要熟悉,这是重视物理过程分析,对基本力学过程要熟悉,这是解决力学综合题的关键、解题的基本功。高中力学过程解决力学综合题的关键、解题的基本功。高中力学过程涉及运动的有: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平抛运动、圆涉及运动的有:匀速直线、匀变速直线、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此外还有碰撞(打击)瞬时强作用周运动、简谐振动,此外还有碰撞(打击)瞬时强作用和恒功率启动,这是两个重要过程。对于过程复杂,情和恒功率启动,这是两个重要过程。对于过程复杂,情景较多的题目,经常以运动顺序作为对本题思攻顺序景较多的题目,经常以运动顺序作为对本题思攻顺序-即演义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遵循,它利于高即演义思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遵循,它利于高考中按步得分的要求,利于较快的进入题目。当然对于考中按步得分的要求,利于较快的进入题目。当然对于题目状态分析也很重要,它包含很多隐含规律与条件。题目状态分析也很重要,它包含很多隐含规律与条件。总之,解好计算题基本过程分析是基本功,特殊状总之,解好计算题基本过程分析是基本功,特殊状态分析包括一定的技巧态分析包括一定的技巧选状态往往是关键,养成按选状态往往是关键,养成按序入题的思维习惯。序入题的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