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囊癌诊疗进展1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胆囊癌发病率为2.22.4人/10万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约1%左右发病年龄5070岁(平均57岁)男:女=1:3意外胆囊癌:开腹14%LC 1%2病因学病因学慢性胆囊炎合并胆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壁钙化者囊壁钙化者;胆囊腺瘤样息肉,胆囊腺瘤样息肉,10mm10mm,蒂短而粗,蒂短而粗v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v胆囊腺瘤v腺肌增生症v溃疡性结肠炎v胰胆管汇合异常(APBDJ)vMirizzi 综合症(27.8%)v其他:工业致癌物3病因学病因学u 年龄50岁,病史5年以上u 结石直径2cm、或充满型结石u 无功能胆囊、瓷性胆囊 u 胆囊壁局部增厚明显u Mirizzi综合症
2、病人u 胆囊腺瘤 单发 基底宽 腺瘤大于11.2cm 并发结石或局部增厚u 胆囊腺肌增生(节段性)u APBDJ(尤其无胆总管囊肿者)高危病人高危病人 尽早手术尽早手术4病理学病理学病理大体分型:病理大体分型:v肿块型 15%v浸润型 75%80%v胶质型 5%8%v混合型 少见组织学组织学分型:分型:v腺癌 85%(硬化型 乳头状 管状 粘液性)v 鳞癌、腺鳞癌v 未分化癌5病理学病理学转移方式:转移方式:v直接转移:直接转移:肝脏,胆总管,门肝脏,胆总管,门 脉,结肠,胃十二指肠脉,结肠,胃十二指肠v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35%75%35%75%v血行转移:血行转移:肝,肺,全身肝,肺,
3、全身v腹腔种植转移:腹腔种植转移:好发部位:胆囊底部、壶腹、颈部淋巴结转移:第一站(N1):胆囊管及胆总管周围 第二站(N2):胰十二指肠后上后方、肝总动脉旁及门静脉后方第三站(N3):腹主A、肠系膜上A、下腔V6临床分期临床分期Nevin分期期:粘膜内原位癌期:侵犯粘膜及肌层期:侵犯胆囊壁全层,无LN转移期:侵犯全层并胆囊管胆总管,周围LN转移期:肝脏及邻近器官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 期:侵犯黏膜和肌层(IA/T1N0M0,IB/T2N0M0)期:侵犯囊壁全层或肝或其他邻近器官(IIA/T3N0M0,IIB/T1-3N1M0)期:侵犯门静脉主干或肝动脉或多个肝外邻近器官(T4任何NM0)期
4、:已发生远隔器官转移(任何T任何NM1)7右上腹痛消瘦腹部包块黄疸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临床表现8B超超-下列情况应高度可疑胆囊下列情况应高度可疑胆囊癌:癌:u 息肉1cm,基底宽、渐增大u 囊壁不规则增厚0.5cm或有钙化u 胆囊增大,脂肪餐收缩功能障碍u 轮廓模糊不清或边界不规则u 萎缩、无腔隙、胆汁浓稠u 瓷性胆囊临床诊断临床诊断CT:50%;动态增强可达91%胆囊床浸润2cm,100%淋巴结转移:36%47%9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u术前确定肿瘤范围及梗阻部位 ERCP、PTC:有并发症 MRCP:无创伤性、不用造 影剂u细胞学检查:细胞学检查:
5、胆汁细胞学检查胆汁细胞学检查u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尚无特异性的标志物尚无特异性的标志物 CEA:54%CA19-9:81%特异性不高;术后随访指标特异性不高;术后随访指标10治疗治疗手术治疗姑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11治疗治疗单纯胆囊切除术或加胆囊床切除术单纯胆囊切除术或加胆囊床切除术v 仅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v 多见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样变行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胆囊癌v 5年生存率可达85%100%12治疗治疗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v 侵及胆囊肌层或全层伴区域性淋巴结转移v 胆囊及胆囊床23cm肝组织切除v 肝十二指肠韧带脉络化清扫:清除胆囊、胆总管旁、肝总动脉旁及胰十 二指肠上
6、后淋巴结 D213治疗治疗扩大胆囊切除术扩大胆囊切除术v 根治术+肝部分切除术 胆囊底部、体部癌伴肝浸润,应同时切除切除近肿块 2cm肝组织v 根治术+肝外胆管部分切除术 胆囊颈部或胆囊管部癌,肝外胆管受累伴梗阻性黄疸,如术中冰冻胆囊管断端病理为阳性,应切除肝外胆管行肝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v 肝切除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HPD)肿瘤侵犯附近器官-胆总管的中下段,肝、胰十二指肠14治疗治疗姑 息 治 疗 术前/术中探查确定肿瘤不能被切除或已有远隔转移u胆道内引流术:胆管空肠RouX-en-Y或袢式吻合 经圆韧带旁左肝管切开,胆肠吻合术u胆道外引流术:ERCP,PTCD,ENBDu胃肠吻合术:解除胃肠道梗阻u内镜或介入方法:内支撑管或金属支架,PTCDu止痛15其他治疗其他治疗术中、术后放疗:效果差,不肯定介入性区域化疗:MMC、5-Fu、卡铂等16其他治疗其他治疗化疗 FAM-5-FU,ADM,MMC FAB-5-FU,ADM,卡莫司汀 FAM-5-FU,MMC 卡莫司汀,优福定,替加氟.17THANKS!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