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48998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6.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第 一 课 时答 谢 中 书 书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章,被称为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既像画又是诗,那会是一篇怎么样的文章呢?我们一起来感受和学习这篇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中感知内容、把握文意,积累一些文言词。重点2.品味语言,通过想象理解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难点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作者简介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

2、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写作背景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文体知识重点字音夕日欲颓沉鳞 竞跃tutuyuyu lnln(一)古今异义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语气词,相当于

3、“罢了”;今义:名词,耳朵(二)一词多义欲:夕日欲颓 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 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自康乐以来 自从 自非亭午夜分 如果(三)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四)名句积累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原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交相辉映。注释: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

4、辉映。原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四时:四季。俱:都。晓:早晨。歇:消散。注释: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译文:译文: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确实。欲界:指人间。自:自从。与(y):参与,这里指欣赏。注释:译文: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听读课文助读问题1.文章描写了文章描写了 怎样的自

5、然美景?怎样的自然美景?2.文章的语言很美,文章的语言很美,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句子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结合句子赏析。赏析。导图范例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答案】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答案】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4.“晓

6、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答案】“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6.怎样理解“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灵运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

7、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山、水、石壁、鱼、树木、猿鸟、夕阳、雾。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答案】不是。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由早到晚。作者依次向展现了山川四时的美景,和一天中晨昏景色的变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活灵活现、趣味盎然的山林世界。文章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本文主旨1.结构缜密。本文属小品,全文分三部分。开头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当中的写景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

8、,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脉络贯通。最后“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2.语言凝练。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以“高峰”给人以大体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再以“见底”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第 二 课 时记 承 天 寺 夜 游学习目标1.反昨诵读,掌握文言词

9、汇,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重点3.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难点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代表作品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简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仍然乐观、旷达,他的记承天寺夜游写的月夜游寺正是他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写作背景重点字音解衣 无与乐者 遂 交横 竹柏jijibibihnghngsusu yy(一一)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10、盖盖竹柏影也竹柏影也 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罢了”;今义:名词,耳朵;今义:名词,耳朵(二二)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与:与:未复有能未复有能与与其奇者其奇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念无与与为乐者为乐者 一起一起遂:遂:遂遂至承天寺至承天寺 于是,就于是,就 遂遂迷,不复得路迷,不复得路 终于终于寻:寻:寻寻张怀民张怀民 寻找寻找 寻寻病终病终 不久不久(三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 相与相与步步于中庭于中庭 名

11、词用作动词,散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四四)文言句式文言句式1.倒装句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相与步于中庭 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介宾短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相与于中庭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者闲人耳”2.2.省略句省略句 解衣欲睡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即省略主语,即(吾吾)解衣欲睡解衣欲睡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欲:想要,准备。户:这里指门。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注释: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

12、起来走到户外。原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考虑,想到。者:的人。遂:于是,就。注释:至:到。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里。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原来是。注释: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相互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原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语气词,“罢了”。注释: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

13、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听读课文助读问题1.文章描写了文章描写了 怎样的自然美景?怎样的自然美景?2.文章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文章用了怎样的手法来描绘自然美景?导图范例1.赏析“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月色入户”。【答案】寒夜寂寥,“解衣欲睡”,这当儿,月光悄悄地进了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孤独寂寞,主动来与他做伴。2.联系背景说说苏轼为何要夜游?【答案】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起一同贬官到黄州的好友,想起一同赏月。3.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怎样作者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写月色?写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的境界?【答案】运用比喻,把月光

14、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清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影子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4.如何理解如何理解“闲人闲人”二字?二字?【答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闲人如吾两人”。这里的“闲人”是点睛之笔,既指有闲情逸致、情趣高雅的人,又是作者的自嘲。作者因被贬而“闲”,“闲”字包含了作者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5.最后三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寥寥数语,将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和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蕴含其中,含蓄深沉。6.如何理解“何夜无月

15、?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得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答案】“闲人”即清闲之人,这

16、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 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闲人”是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即像作者和张怀民一样,表面上是清闲,实则是情趣高雅。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在这层含义中,透着作者的清高和自豪。其次,作者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却一直壮志难酬,反而被一贬再贬,成为政治上的“闲人”,这是作者所不愿意的,在这层含义上,“闲人”含着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与失落,赏月“闲人”也成了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1.文章末尾说的“闲人”有什么特殊含义?【答案】答谢中书书表达了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 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 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

17、悠闲 等复杂而微妙的感情。2.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寂寞和自我排遣的乐观豁达的胸怀。本文主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是写景的,但景中有情。作者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在月光下,二人“相与步于中庭”,信步漫游,其恬适的心绪又寄托在这相携同步的轻快节奏之中。作者访寺寻友,写月夜美景,然后由眼前景物生发议论,产生感慨,兼及身世:“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写了可以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与遭贬谪的寂寞、苦闷之感,同时又表现出自我排遣内心郁闷的豁达的心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其它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短文二篇》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