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服中药护理口服中药护理 2 教 学 内 容 中药给药规则 2 3 服药温度 4 特殊送服方法 5 服药禁忌 6 不同药类的不同护理 中药剂型 1 3 一、中药剂型 1 概述 2 常用剂型 中药剂型概述?中药剂型的概念:指方药经过加工配制成的制剂形式。?剂型的种类 传统剂型 现代剂型 中药剂型常用剂型?汤剂?散剂?丸剂?膏剂?丹剂?胶囊剂?片剂?中药配方颗粒?口服液?糖浆剂?中药注射剂?滴丸剂?茶剂?冲剂?气雾剂?膜剂?锭剂?酒剂?线条剂 (二)中药给药规则 1、服药时间:无论饭前饭后均相隔、服药时间:无论饭前饭后均相隔1小时小时 饭前:驱虫药、攻下药、滋补药等饭前:驱虫药、攻下药、滋补药等
2、饭后:抗风湿药、消导药、平肝熄风、化痰饭后:抗风湿药、消导药、平肝熄风、化痰 止咳药、活血驱瘀药等 睡前:安神药睡前30分分-1小时、缓泻药、涩小时、缓泻药、涩 精止遗药,驱虫药等 平喘药:发作前1-2小时服 2、服药的量:200-250毫升 短时间内连续给予较大剂量的汤药,称为连服 一天的药量分少量多次服用,称为频服 3、服药的温度:温服 治寒证的药:热服 治寒证的药:喜冷饮的可凉服 4、服药的方法:、服药的方法:中药用温水或白酒、糖水等液体调成糊状称为调服 中成药用温开水称送服;祛寒药用姜汁称调服;祛风湿药用黄酒称调服。总之,影响中药起效时间 常见的因素包括病人的体质、所患的疾病、用药的剂
3、量 等。5.服药期间特别观察 汗出 大便 小便 腹痛 舌苔脉象等 二、不同药类的不同护理(一一)解表类药服法解表类药服法 1.辨清寒热 2.煎药时间不宜长 3.注意观察出汗情况 4.病室环境适宜,防止汗出当风 5.诱疹药观察出疹情况 6.高热者不宜冷敷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麻黄 辛微苦温 发散风寒 宣肺平喘,利水 表实证,咳喘;风水;310 桂枝 辛甘温 发汗解肌 温经通络 表虚证;风湿;痛经;胸痹 310 荆芥 辛温 祛风解表 透疹 止血 疹出不透;失血 310 防风 辛甘微温 祛风解表 除湿止痛,止痉 风寒湿痹;破伤风 310 紫苏 辛苦温 散寒祛风 胜湿止痛 风寒湿痹 解鱼
4、蟹毒 310 葱白 辛温 散寒通阳 发汗解表 阴寒腹痛;寒凝之尿闭 25 白芷 辛温 祛风解表 化湿止带,排脓 带下;疮疡肿痛 310 生姜 辛微温 散寒解表 温中止呕 胃寒呕吐;虚寒腹痛 解半夏 天南星 鱼蟹毒 310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治疗风寒表证)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 桑叶 甘苦寒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头痛咳咳嗽;目赤肿痛 610 菊花 辛甘苦微寒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 肝热目赤;头晕头痛;1020 薄荷 辛凉 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 头痛咽喉肿痛疹出不透 310 葛根 苦辛凉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 头项痛;腹泻;消渴;疹出不畅 310 柴胡 苦微辛微寒 和解泄热疏肝升阳 寒热往来
5、;肝气郁结;内脏下垂 310 蝉蜕 甘寒 疏散风热明目透疹止痒止痉 内脏下垂;疮疡;牙痛 36 牛蒡根 苦寒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 咽喉肿痛;麻疹不畅 310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治疗风热表证)(三)泻下类药的护理 1.注意用药时间 2.易伤脾胃,得泻即止 3.辨证配合饮食,泻后用稀粥调理 4.观察泻下大便的色 5.用逐水药注意体重和腹围 (三)泻下类药的护理 1.注意用药时间 2.易伤脾胃,得泻即止 3.辨证配合饮食,泻后用稀粥调理 4.观察泻下大便的色 5.用逐水药注意体重和腹围 泻下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大黄 苦寒 攻积导滞泻火凉血逐瘀通经 实热内结便秘;瘀血腹痛;黄疸
6、 312 芒硝 咸苦大寒 软坚泻下清热泄火 实热便秘;咽痛;口疮;目赤 1015 番泻叶 甘苦寒 泻热导滞通便利水 实热便秘;水肿膨胀 36 火麻仁 甘平 润肠通便滋养补虚 肠燥便秘;血亏津枯便结 930 郁李仁 苦苦平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肠燥便秘;水肿 312 蜂蜜 苦平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肠燥便秘;肺燥咳嗽 1530 甘遂 苦 寒。有毒 泻水逐饮破积通便 胸腹积水;热结便秘 0.51 大戟 苦 寒。有毒 泻水逐饮消中散结 胸腹积水;痰饮;疮肿;瘰疬 1.53 (四)祛湿类药物与护理 1.多辛温香燥,易耗伤阴血 2.对胃肠有刺激,饭后服 3.长期服药者防止蓄积中毒 4.芳香化湿药不宜久煎,注
7、意观察舌苔变化 5.淡渗利湿药利尿消肿,注意尿量 水肿的观察 6.配合饮食,宜利湿清淡,忌生冷油腻 祛风湿类药祛风湿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白花蛇 甘 咸 温。有毒 祛风通络定惊止痛 风湿顽痹;头风;破伤风 13 桑枝 苦平 祛风通络 风湿肢节痛麻木拘挛 915 桑寄生 苦甘平 祛风通络养血安胎 风湿痹痛;肾虚腰痛;胎动不安 915 丝瓜络 甘平 祛风通络 解毒化痰 风湿痹痛;乳痈 6-10 利水渗湿类药利水渗湿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茯苓 甘淡平 健脾利水 宁心安神 脾虚水肿腹胀;心悸失眠 618 薏苡仁 甘淡微寒 健脾利水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水肿;风湿痹痛;肺
8、痈;肠痈 930 冬瓜皮 甘寒 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15-30 玉米须 甘平 利水消肿 利湿退黄 水肿,小便不利,湿热黄疸 30-60 葫芦 甘平 利水消肿 水肿 15-30 冬葵子 甘寒 利水通淋,下乳润肠 水肿,淋证,通乳消胀 10-15 灯心草 甘淡微寒 利水通淋 清心除烦 淋证,失眠 1.5-2.5 茵陈 苦 微寒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黄疸,湿疮 10-30 金钱草 甘淡微寒 除湿退黄,利水通淋,解毒消肿 黄疸 淋证 肿毒 30-60 芳香化湿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藿香 辛微温 芳香化湿止呕解暑 湿浊内阻;脾胃气滞;呕吐;中暑 61 砂仁 辛温 化湿行气 温中止
9、呕 止泻 安胎 51 湿浊困脾;脾胃气滞;脾胃虚寒呕吐;胎动不安 (五)温里类药与护理 1.注意三因制宜 2.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如肉桂后下,附子先煎 3.热证假寒真热者慎用或忌用 4.注意病情观察 5.配合饮食,宜用温补膳食,忌生冷 6.注意病室温度及病人的保暖 温理类药温理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小茴香 辛温 散寒止痛 理气和中 寒疝;睾丸坠痛;痛经 36 花椒 辛热 温中止痛 止呕 杀虫 止呕 寒性 吐泻;虫积 腹痛 妇女阴痒 310 胡椒 辛热 温中止痛 下气消痰 胃寒脘腹疼痛;吐泻;癫痫;开胃 24 肉桂 辛甘大热 温中补阳散寒止痛 肾阳不足;寒痹;脾胃虚寒 25 干
10、姜 辛热 温中祛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亡阳厥逆;肺寒咳嗽;脾胃虚寒 39 (六)理气类药与护理 1.注意药物的特殊煎煮 2.血虚阴虚慎用 3.配合饮食,宜温通类食物.忌生冷 4.配合情志护理 理气类药理气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枳实 苦 辛 微 酸 微温 行气化痰散结消痞 脾胃气滞;痰浊停滞;腹痛便秘 39 陈皮 辛苦温 理气化痰降逆止呕 脾胃气滞;痰湿咳嗽;呕吐 39 荔枝核 辛微苦温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疝气痛;痛经;产后腹痛 10-15 佛手 辛苦温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肝气郁结;脾胃气滞;痰多胸闷 3-10 玫瑰花 甘微苦温 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肝胃气痛,月经不
11、调 3-6 薤白 辛苦温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胸痹证;脘腹胀痛,泻痢。5-10 柿蒂 苦涩平 降气止呃 呃逆证 6-10 (七)消导类与护理 1.宜饭后服 2.体虚者不用 3.注意情志护理 4.配合饮食,宜用平补膳食,忌生冷硬固食物 消导类药消导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鸡内金 甘平 消食积止遗尿化结石 食积不化;结石;遗尿;遗精 39 麦芽 甘平 消食回乳 米面食积;断乳用 10 15 谷芽 苦平 消食健脾胃 米面食积;脾虚纳呆 10 15 神曲 苦辛温 消食健胃 食积不化 10 15 山楂 酸甘微温 消食健胃活血化瘀 乳肉食积;腹泻:产后腹痛 10 15 莱菔子 辛甘平 消食
12、除胀祛痰降气 食积气积;咳逆上气 612 (八)止血类药物与护理 1.注意观察病情,中病即止 2.凉血止血和收敛止血久用会恋邪留瘀 3.饮食配合,忌辛辣刺激食物和饮料 止血类药止血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血余碳 苦涩平 收敛止血 衄血;咯血;便血;崩漏 515 藕节 甘涩平 收敛止血 各种出血 10 30 三七 甘微苦温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血瘀阳血;跌打损伤;疮疡 1.53 艾叶 苦辛温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寒湿带下;月经不调;崩漏;胎漏 39 槐花 苦微寒 凉血止血降压 各种出血证;高血压 1015 白茅根 甘寒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血热妄行;热淋;水肿;黄疸 15 30 灶心土
13、 辛微温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脾胃虚寒;呕吐;久泻;脾虚失血 15 30(九)活血化瘀药与护理 1.易耗血动血,慎用 2.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定期检查肝功能 3.饭后服,多配健胃药同用 4.配合饮食,宜温通类膳食,忌滋腻和生冷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丹参 苦微寒 活血祛瘀水肿安神 瘀血引起月经不调;冠心病;脉管炎;不寐;痈肿 315 桃仁 辛苦平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瘀血;肠痈;肺痈;便秘 610 红花 辛微温 活血祛瘀通经 瘀血引起月经不调 痛经 症瘕 610 川芎 辛温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血瘀气滞;月经不调;头痛;风湿痹证 310 穿山甲 咸微寒 通经下乳散结排脓 经闭:乳汁不下;
14、痈疽;症瘕 310 五灵脂 咸温 散瘀止痛 血瘀疼痛 痛经 产后恶露不下 310 水蛭 辛苦平 破血逐瘀消积 症瘕痞块 瘀血经闭 跌打损伤 510 莪术 辛苦温 破血祛瘀行气止痛 经闭腹痛;气滞;食积;肿瘤 310 益母草 辛苦微寒 活血祛瘀利尿消肿 月经不调 经闭 痛经 小便不利 10 15 郁金 辛苦寒 活血理 气止痛凉血清心 肝气郁滞 瘀血内阻 痛经 癫狂 610 王不留行 苦平 活血通经下乳 痛经;经闭;乳汁不下 610 活血祛瘀类药 (十)化痰止咳平喘药与护理 1.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中病即止 2.饭后温服,注意观察病情 3.配合饮食,多饮水,宜清淡饮食,忌生冷、过甜、过咸或辛辣刺激
15、性食物 4.平喘药尽量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温化寒痰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半夏 辛温 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咳嗽气逆;寒饮呕吐;梅核气 510 天南星 苦辛温 有毒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顽痰咳嗽;风痰眩晕;肿瘤 510 白附子 辛甘大温 燥湿化痰祛风止痉 风痰壅盛;淋巴结核 35 旋覆花 苦辛咸微温 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寒痰咳喘;噫气;呕吐 310 皂夹 辛温 祛痰开窍 顽痰咳喘;猝然昏厥 1.55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桔梗 苦辛平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 610 贝母 苦甘微寒 化痰止咳清热散结 咳嗽痰多;久咳阴虚;瘰疬;痰核 610 枇杷叶 苦
16、微寒 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风热咳嗽;胃热呕吐 912 海藻 苦咸寒 清化热痰软坚利水 瘿瘤;瘰疬;脚气;水肿 1015 昆布 咸寒 清化热痰软坚利水 瘿瘤;瘰疬;疟母 1015 清热化痰类药 止咳平喘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苦杏仁 苦微温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咳喘;肠燥便秘 39 甜杏仁 甘 止咳润肺 虚劳咳喘 510 白果 甘苦涩平,有毒 敛肺定喘 止带 缩尿 哮喘痰多 带下 510 苏子 辛温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痰壅气逆咳喘;胸膈胀闷;便秘 510 (十一)平肝熄风药与护理(十一)平肝熄风药与护理 1注意药物的特殊用法和毒副作用 2.饭后服用,饮食忌生冷和硬固 3.注意病人的安全
17、保护 平肝熄风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羚羊角 咸寒 平肝熄风清肝明目 肝阳上亢;温病神昏;惊痫 13 天麻 苦平 平肝熄风通络止痛 肝风头痛;惊痫抽搐;痹证 39 僵蚕 咸辛平 熄风止痉化痰止痛 痰热惊痫抽搐;风热头痛目赤 310 地龙 咸寒 清热熄风平喘通经 高热抽搐;肺热痰喘;湿热痹 515 全蝎 辛平。有毒 熄风止痉通络止痛 惊风;中风;破伤风;疮疡肿毒 23 牡蛎 咸微寒 平肝潜阳软坚固涩 阴虚阳亢;瘰疬痰核;虚汗;遗精 15 30(十二)开窍类要与护理 1.药性辛香走窜,能耗伤正气,为治标之品,只能暂服,不能过量 2.温水送服,不宜加热 3.元气大脱者忌用 开窍类药 药
18、名药名 性味性味 功效功效 应用 用量(g)麝香麝香 辛温辛温 开窍辟秽活血散结催生开窍辟秽活血散结催生下胎下胎 邪入心包;痰厥;瘀血;气厥;疮疡肿毒;胎死不下 0.03 0.15 冰片冰片 辛苦微寒辛苦微寒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热入心包;中风;惊痫;疮疡肿痛疡肿痛 0.030.1 苏合香 辛温辛温 开窍辟秽 中风痰厥;胸腹冷痛;闭塞 0.31 蟾酥蟾酥 辛温辛温 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暑湿及饮食不洁的严重吐泻神昏,咽牙肿痛 0.015-0.03 牛黄牛黄 甘凉甘凉 开窍豁痰熄风清热解毒开窍豁痰熄风清热解毒 痰热惊厥;癫痫;痈疽疔毒痰热惊厥;癫痫;痈疽疔毒 0.2 0.5 (十三)安神类药与护理 1
19、.注意药物的特殊煎法及毒副作用 2.安神药多为治标之品,不宜多用 3.注意用药时间,多为睡前半小时 4.配合饮食,宜清淡,勿过饱,忌刺激性饮料 安神类药安神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 g)朱砂 甘 寒。有毒 清心安惊安神解毒 失眠;惊悸;疮肠肿毒;癫痫 0.31 0.31 酸枣仁 甘酸平 养心安神敛汗 失眠;惊悸;自汗;盗汗 915 915 柏子仁 甘平 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 心悸失眠;肠燥便秘 10-20 10-20 夜交藤 甘平 养心安神养血通络止痒 虚烦失眠;血虚身痛;风疹 15 15 30 30 (十四)补益类药物与护理 1.不滥补,说服病人用药要有耐心 2.饭前空腹服用 3
20、.注意配合食补 补气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人参 苦微苦平 大补元气生津安神 肺脾气虚证;虚脱;消渴 39 党参 甘平 补中益气 肺脾气虚证;气血两亏 915 黄芪 甘微温 补气固表托毒生肌 中气下陷;溃疡久不收口;自汗;水肿 930 白术 苦甘温 健脾利水固表止汗 脾虚纳呆;脾虚水肿;表虚自汗 312 五味子 酸甘温 益气养心生津固涩 气虚伤津;自汗;盗汗;失眠;虚咳 39 扁豆 甘温 健脾化湿 脾虚便溏久泻;暑湿 930 大枣 甘平 补脾益胃养心安神 脾胃虚弱;虚烦失眠;脏躁 1030 山药 甘平 健脾补肺益气养阴 脾胃虚弱;肺虚久咳;遗精消渴 930 甘草 甘平 益气和中解
21、毒止痛 气虚证;疮疡肿毒;胃痛;腹痛 310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当归 甘辛温 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调经止痛 月经不调;心肝血虚;损打损伤 312 熟地黄 甘微温 补血滋阴补精益髓 血虚之心悸眩晕;月经不调;肾阴虚 930 何首乌 甘苦涩微温 补肝肾益精血 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疮毒;便秘 920 阿胶 苦平 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血虚失血;虚烦不寐;燥咳 615 白芍药 酸苦微寒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 肝气不和之痛证;四肢拘急;下痢腹痛 915 鸡血藤 苦甘温 补血行血舒筋活络 血虚之头昏肢麻月经不调;痹证 930 龙眼肉 苦温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912 补血药 补阴药
22、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北沙参 甘微寒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 热病伤阴;肺燥咳嗽 930 麦门冬 甘微 苦微寒 养阴益胃润肺清心 热伤津液;肺燥咳嗽;不眠 915 枸杞子 甘平 滋阴养血益气明目 肝肾不足;腰膝酸软;视物不清 615 龟板 咸甘平 滋阴潜阳益肾固经 阴虚火旺;崩漏带下;痿证 630 鳖甲 咸平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阴虚劳热;症瘕积聚 930 玉竹 甘微寒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肺燥咳嗽;胃阴不足 930 百合 甘微寒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 咳嗽带血,失眠 10-30 女贞子 甘苦凉 补肝肾阴 乌须明目 肝肾阴虚;目暗不明 ;头发早白 10-15 桑葚 甘寒 滋阴补血 生津 润肠
23、阴血亏虚 肠燥便弥 10-15 补阳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鹿角胶 咸微温 温补肝肾益精养血止血 精血不足虚损劳伤;崩中漏下 39 杜仲 甘温 补肾阳强筋骨安胎 肾虚腰痛;阳痿;胎动不安 915 紫河车 甘咸温 补肾益精益气养血 精虚血少;虚喘;肾气不足 15 30 肉苁蓉 甘咸温 壮肾壮阳润肠通便 肾虚阳痿;不孕;体虚便秘 915 海马 甘咸温 补肾壮阳活血散结 肾阳虚;征瘕积聚 11.5 核桃仁 甘温 补肾温肺润肠 肺肾两虚咳喘;肠燥便秘 10 30 冬虫夏草 甘平 补肺益肾止血化痰 久咳虚喘;阳痿遗精 39 菟丝子 辛甘平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肾虚不育;脾虚久泻;目暗 915
24、(十五)收涩类药与护理 1.多为治标之品,只能暂用 2.收涩有敛邪之弊,容易闭门留寇 3.配合饮食,宜平补,忌生冷寒凉 固涩类药固涩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麻黄根 甘平 止汗 自汗;盗汗 39 浮小麦 甘凉 止汗 自汗;盗汗 930 糯稻根须 甘平 止汗 退虚热 自汗;盗汗;骨蒸潮热 15 30 乌梅 酸涩平 敛肺生津涩肠安蛔 肺虚久咳;消渴;久痢;蛔动不安 39 莲子 甘涩平 补益心脾益肾固精 脾虚泄泻;遗精;尿频;带下 915 益智仁 辛温 补肾固精温脾止泻缩便 下元虚冷;遗精;尿频;脾虚泄泻 39 芡实 甘涩平 健脾止泻固肾涩精祛湿止带 脾虚久泻;肾虚遗精;带下 915 (十六)驱虫类药与护理 1.早上空腹或晚上睡前服用 2.禁忌油腻。无泻下作用的要加服泻下药 3.注意药物毒性,年老体弱孕妇慎用 驱虫类药驱虫类药 药名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g)使君子 苦温 杀虫消积 蛔虫;蛲虫;小儿疳积 39 苦楝根皮 苦寒 有毒 杀虫疗癣 蛔虫;滴虫;疥癣湿疮 39 槟榔 辛苦温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绦虫;姜片虫;食积气滞 615 南瓜子 苦温 杀虫 绦虫;血吸虫 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