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春节节起起源源01传传统统习习俗俗02节节期期活活动动03节节日日美美食食04文文学学诗诗歌歌05民民族族特特色色06春节起源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1春 节 起 源中文名中文名 春节外文名外文名 Spring Festival Chinese New Year别别 名名 新春、岁节、年节、新禧、新年、大年节日时间节日时间 农历正月初一节日类型节日类型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起源节日起源 岁首祈年祭祀节日活动节日活动 贴年红
2、、守岁、拜年、祭祀、舞狮节日饮食节日饮食 茶果点心、年糕、饺子、春卷、汤圆节日意义节日意义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春 节 简 介春 节 起 源l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l 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l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地方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传统习俗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3、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2传 统 习 俗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办年货祭灶传 统
4、习 俗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扫 尘割 年 肉传 统 习 俗年廿八、廿
5、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贴年红(挥春)年夜饭传 统 习 俗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
6、,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守岁压 岁 钱传 统 习 俗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
7、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拜 年烧 炮 竹节期活动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3节 期 活 动忙 年(小 年)年尾十二月廿三或廿四开始忙年,又称“小年”。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十二月廿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十二月廿四过小年的传统。传统习俗:祭灶、蒸花馍、买年红、吃灶糖、扫尘。年廿八除旧布新,清除旧的年
8、红,有的地方年廿八开始贴年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贴年红,迎接新年。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春节张贴之物。年 廿 八节 期 活 动除 夕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
9、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节 期 活 动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正月初二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正月初四正月初四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正月初六正月初六正月初七正月初七节 期 活 动正月初八正月初八正月初九正月初九正月初十正月初十正月十一正月十一正月十二正月十二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五(元宵节)节日美食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4节 日 美 食年糕属于农历新年的
10、应时食品,有红、黄、白三色,象征金银。一种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年糕节 日 美 食饺子,古称“角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三十晚上北方人不吃饺子,会觉得没有过年的气氛。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节 日 美 食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汤圆文
11、学诗歌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5文 学 诗 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元日 (宋)王安石(宋)王安石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守岁 (宋)(宋)苏轼苏轼文 学 诗 歌u地方民谣地方民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
12、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u豫东民谣豫东民谣“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门上瞅;年三十,吃饺子。民谣文 学 诗 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十,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民谣民族特色朝 阳 是 新 生 的 力 量,督 促 奋 斗 的 人 前 进;初 恋 是 懵 懂 的 情 愫,牵 绊 相 爱的 人 心
13、 上;新 年 是 新 年 的 伊 始,带 来 等 待 的 人 希 望。06民 族 特 色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藏族是过藏历年。朝鲜族受汉文化影响也有过春节的习俗。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举行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望月架”,以先看到明月为福,意味他们的儿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大家围着点燃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蒙古族朝鲜族民 族 特 色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过年的遗留。还有藏历十月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时代。大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月过年了。高山族的人们在春节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群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行叉鱼比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藏族高山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