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田埂()一蔸()籼稻()语言知识积累1.音正形准音正形准(1)字音识记稻菽()饥馑()分蘖()shjnninduxin(2)辨形组词愠()蕴()瘟()稻()韬()滔()愠怒蕴藏水稻韬光养晦瘟神滔天馑()谨()瑾()饥馑谨慎瑾瑜埂()鲠()粳()田埂骨鲠在喉粳米2.词语积累词语积累(1)义无反顾:_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毫不犹豫。
2、褒义。反义词:畏首畏尾、畏缩不前、左思右想。“反”不能写作“返”。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错点提醒答案(2)在所不计:_处于某种情况,决不吝惜。答案(3)刻骨铭心:_“铭”,在器物、碑碣等上面记述事实、功德等的文字(大多铸成或刻成);鞭策、勉励自己的文字(写出或刻出)。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错点提醒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答案(4)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答案3.辨词填空辨词填空(1)试验实验他们把从 室里研究培育出的品种,拿到 田里分析种植,希望获得成功。答案解析实验试验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实验:为了检
3、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2)从而进而孩子的肠管相对成人的长而薄,一旦受到冷饮刺激,可导致肠管平滑肌痉挛和蠕动增强,诱发肠套叠,造成肠道梗阻而危及生命。乳铁蛋白能竞争性抑制需铁的有害菌对铁的需要,抑制人体内有害菌的生长繁殖。答案解析进而从而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进而:连词,表示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4.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有关“粮食”的名句(1)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3)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毛泽东七律到韶山文本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沈英甲,吉林人。历
4、任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副刊部主编。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纪实文学走进神农架、采访死亡手记等。2.背景展示背景展示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获此殊荣当之无愧。他率先在世界上突破传统理论禁区,成功培育杂交水稻,被国际稻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多年来,杂交水稻累计增产3 500亿公斤,每年增产的稻谷能养活6 000万人,相当于一个大省的人口。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记者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新闻与通讯的区别新闻与通讯的区
5、别(1)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2)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3)新闻叙述更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要详细叙述,一般篇幅比较长。(4)新闻主要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议论;通讯则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1.脉络梳理脉络梳理整体感知2.初读感知初读感知(1)全文写了袁隆平的哪几个方面的事迹,分别体现了他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答案取材方面体现的品质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引领“绿色革
6、命”是他的心愿目标远大,不断进取(2)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什么?答案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1.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课堂互动(1)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2)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很多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答案2.袁隆平谈“梦”的细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从袁隆平谈“梦”这一细节可以看出袁隆
7、平是一个有着高尚品德的人,他有着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追求的精神。3.作者为什么以“喜看稻菽千重浪”为题?请结合四个小标题进行简要分析。借用诗句,生动形象,富有神韵和文采。题目重在描述研究的结果(“喜看”),四个小标题重在揭示“喜看”的原因。题目中的“喜看”含义丰富:既写出了袁隆平获得最高科技奖的心情,也写出了作者及人们看到袁隆平做出巨大贡献的喜悦和激动。题目中的“稻菽”点明了袁隆平的研究对象。“千重浪”形象地描绘了水稻研究的广阔远景,鼓舞和振奋人心。答案4.对于文章中“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的观点,你持怎样的态度?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客观地分析了现阶段培育的杂交
8、稻的缺点为“三个有余,三个不足”。他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袁隆平又受聘为联合国粮食组织的首席顾问,多次出访指导他国,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一百多名科技人员。因此,作为在世界上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的袁隆平,正在引领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答案5.作者在文中为了使袁隆平的形象鲜活地“立”在我们面前,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腻地再现了袁隆平在研究水稻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说说下列细节描写具有怎样的作用。(1)一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迈步
9、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了稻田。(分析加颜色的词)几个动词突出了“他”工作之认真和细心以及“他”对科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答案(2)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分析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他”发现高产稻穗的惊喜之情。答案(3)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6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棵雄花花蕊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
10、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分析画线的句子)表现了“他”寻找新品种的艰辛和发现新品种的欣喜。答案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你认为本单元新闻中的人物(邓小平、杨利伟、袁隆平),都是“中国的脊梁”吗?请说说理由。延伸探究 答案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理由:他们都胸怀国家,志向高远,品格高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均具有杰出的才华、创新的思想和顽强的意志,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多
11、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好的消耗。”这“美好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下创造的婴孩。(高考作文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运用示例(一)追名求利本身
12、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有些老实人做了很多事反而没有在乎什么名利。我认为,把名利看得淡泊一点,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一些。袁隆平(二)我国第一个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股票“隆平高科”(000998)于2000年上市交易,转眼已过10年。据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结构显示,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前十名持股股东中,袁隆平以持股448 143股位列第五。他拥有股价市值约为11亿元的身价。在公司上市后,曾有记者问袁隆平是否关注“隆平高科”的股价。袁隆平回答:2.课外素材“我从来不管这个事。”袁隆平说:“我的主要精力是做研究。
13、只要田里有稻子,从播种到收获,每天都要下田,这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我的兴趣。”【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在袁隆平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专注于自己热爱的科学研究,是他人生最大的收获。【请你思考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颗粒如花生米般大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有
14、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美文深读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任务,深知自己的本分是替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造福。至于追名逐利,在这位可敬的科学家身上无法存留。我想,袁隆平是宁静致远的,他拥有朴素、勤恳以及脚踏实地的精神,名利对于他是极淡的事情,就是因为这样,这个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科学家会慷慨地把奖金捐赠出来,用于慈善事业。反观我们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如他般心无杂念?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坚守自己淡泊宁静的精神家园?在这
15、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成功成了唯一的标准,急功近利是人们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里的导师们为了名利不恪守职责,抄袭论文;当郭敬明大言不惭地对大众宣布:“我写作就是为了赚钱!”当“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不禁困惑:这个时代到底怎么了?人心浮躁,人们开始把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却在逐渐淡出视角。不仅社会被浮躁所笼罩,就连科研工作也面临着这种威胁,君不见有多少搞科研的人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站出来响亮地说:“
16、那是因为我们急功近利,缺少宁静致远的心境,浮躁是我们国家的拦路虎!”【思悟要点思悟要点】(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什么写法?阐述了怎样的观点?提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观点:拥有宁静朴素的心。(2)袁隆平“宁静朴素的心”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潜心研究,使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朴素勤恳及脚踏实地的精神;淡泊名利的境界。(3)作者在第段中,从哪些方面进行了反面论证?提示a.社会现象中的急功近利成为很多人渴求成功而衍生出来的心态。大学导师、作家郭敬明、“最”时代的图书大行其道。b.科学研究也被浮躁所笼罩,科研是为了申请专利,达到名利双收的效果,致使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我们应该呼吁有更多像袁隆平这样的
17、人,不仅是科研工作者,还要有社会各领域的公民们。须知,欲速则不达,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你的道德底线,每一个个体都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再加上一点仰望星空的梦想,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正如中世纪的石匠们,他们精心雕刻着教堂顶部无人可见的雕像如果有谁问他们谁能看得见,他们会微笑着说:“上帝看得见,我也是。”(4)(4)文中写中世纪的石匠们有什么作用?提示用事实来证明上文的观点:别让名利的欲望淹没了道德底线,每个人都应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有我们每个个体拥有宁静致远的心境,朴素诚恳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社会才能不那么浮躁,最朴素的生活才能通向最“遥远”的梦想,我们的
18、国家也定会成就更远的伟大与卓然。本课结束第四单元文言文(3)第18课郑伯克段于鄢内容索引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语言知识积累1.词语理解词语理解(1)通假字佗邑唯命:通_,_谓之京城大叔:通_,_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通_,_姜氏欲之,焉辟害:通_,_无庸,将自及:通_,_遂寘姜氏于城颍:通_,_若阙地及泉:通_,_永锡尔类:通_,_他别的太太叔是尊称三数词避避开用用得着置安置掘挖赐赐予(2)一词多义请亟请于武公:_
19、为之请制:_臣请事之:_请以遗之:_动词,请求动词,请求表敬副词,请允许我表敬副词,请允许我乘具卒乘:_乘彼垝垣,以望复关:_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_吏大喜,大呼乘之:_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_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_战车chn,登、升shn,量词,指古时一车四马chn,趁着、凭借shn,“四”的代称chn,追逐克郑伯克段于鄢:_克勤克俭:_动词,战胜动词,能够及生庄公及共叔段:_及庄公即位:_无庸,将自及:_不及黄泉,无相见也:_施及庄公:_到和到等到推及,顾及(3)古今异义都城过百雉古义:_今义:首都。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古义:_今义:动词,认为。城邑的城墙,两个词。
20、把当作。至于廪延古义:_今义: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小人有母古义:_今义:人格卑鄙的人。一直到。自称的谦词。于郑武公娶于申:_亟请于武公:_遂寘姜氏于城颍:_段入于鄢:_(4)虚词归纳介词,从介词,向介词,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对象焉虢叔死焉:_姜氏欲之,焉辟害:_君何患焉:_兼词,于之,在那里疑问代词,怎么句末语气词,呢为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_不如早为之所:_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_颍考叔为颍谷封人:_介词,替、给动词,安排动词,作为动词,是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惊姜氏:_(2)今京不度:_(3)段不弟:_(4)隧而相见:_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惊吓名词用作动词,合法
21、度名词用作动词,不像个弟弟(或通“悌”)名词用作动词,挖地道3.特殊句式特殊句式(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_(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_(3)姜氏何厌之有:_(4)君何患焉:_(5)其是之谓乎:_(6)君将若之何:_(7)郑武公娶于申:_(8)郑伯克段于鄢:_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4.语句翻译语句翻译(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译文:_(2)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译文:_(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译文:_按古时制度,城市的大小,大城市不得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城市不得超过
22、五分之一,小城市不得超过九分之一。姜氏有什么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适当地方,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以对付了。一个国家受不了两个人的统治,现在您打算怎么办?5.名言警句名言警句左传名句(1)多行不义必自毙。(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4)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关“亲情”的名句(1)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文本常识积累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末期史学家。鲁国人,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略早于孔子。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之“盲左”。相传著有春秋
23、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又著国语,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2.背景展示背景展示春秋战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群雄争霸。各诸侯国对外要防范他国的进攻,对内也要维护政权的稳定,这就导致了统治者内部出现了非常残忍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矛盾冲突。3.文体知识文体知识左传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实际记事到鲁惮公十四年(前453),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书中较全面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大事,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
24、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的争权斗争以及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书中对许多著名历史人物给予赞扬肯定,如齐桓公、晋文公、管仲、赵衰、子产、晏婴等;对于统治者的凶恶残暴、骄奢淫逸的行为则予以批判。左传有显著的文学特点:第一,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第二,善于写战争,特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出色;第三,书中保存了大量史料,有很重要的史学和文学价值。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1.脉络梳理脉络梳理整体感知2.初读感知初读感知郑伯克段于鄢是一篇标准的记叙文,请按照情节发展完成下面的表格。结构段落主要内容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姜氏厌恶郑庄公,请立共叔段25共叔段不断扩张领地
25、,郑庄公欲擒故纵6郑伯克段于鄢79庄公幽禁姜氏,后母子和好如初 答案1.统治阶级内部往往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请梳理文意,说说文中写了哪些矛盾,主要矛盾是什么。课堂互动(1)姜氏和郑庄公的矛盾(寤生、恶之),(2)郑庄公和共叔段的矛盾(扩张、袭郑),(3)大臣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是否除掉共叔段),(4)郑庄公自身心理的矛盾(是否囚禁母亲)。主要矛盾是郑庄公与共叔段两大对立阵营之间的矛盾。答案2.从全文来看,郑庄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共叔段呢?答案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冷酷狡猾,奸诈虚伪。共叔段不自量力、妄自尊大、有勇无谋。3.本文记叙了一场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从发生、发展、激化到最后解决的
26、全过程,但重点十分突出,详略安排十分恰当。请思考:文中对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一笔带过,为什么?答案姜氏、共叔段母子的密谋及活动,在文章中并没有作正面描写,只是通过简要的记叙和郑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表现出来,这样写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简洁,而且突出了郑庄公在这场斗争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姜氏、共叔段的密谋及活动,郑庄公了如指掌;而姜氏、共叔段对郑庄公的险恶用心及严密布置却毫无所知。妙在似明实暗,似暗实明。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对话,郑庄公这个奸雄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4.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个性的人物形
27、象。说说下列细节在刻画人物中起了什么作用。(1)“庄公寤生,惊姜氏。”(2)颍考叔“食舍肉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3)“隧而相见”,其乐融融。答案(1)庄公出生时使姜氏受惊,由此厌之,表现了姜氏的乖戾褊狭。(2)既写出了其纯孝,又突出了其聪慧机敏。(3)表现了庄公与统治阶级宣扬的孝道的虚伪可笑。郑庄公在文中多次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暱,厚将崩”,作为亲哥哥,看到母亲和弟弟干危害国家的事情却不去制止,反而纵容他们,使他们陷入罪恶的境地,然后再讨伐、驱逐掉。请讨论一下:郑庄公的行为符合“义”吗?延伸探究封建社会讲究兄友、弟恭。姜氏离间儿子关系、共叔段分裂国家的行为实属“不义”;但
28、庄公明知母亲和弟弟图谋不轨仍纵容不问,为了给自己争得剪除异己的合理的借口,违背了“兄友”的做人准则,同样也是在行“不义”。他的行为不值得赞美,理应受到谴责。答案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姜氏何厌之有!多行不义必自毙。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常言道:贪心不足蛇吞象。在名利面前,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心态。贪婪是一片无底的沼泽地,它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草,草地上盛开着鲜花,鲜花上停留着蝴蝶,鸟儿在草地上空鸣叫。殊不知,美景下面是无尽的淤泥,张着贪婪的大口,等待你的进入。共叔段是个贪婪狂妄、愚昧无知的人物。他依仗姜氏对他的偏爱,有恃无恐,野心勃勃,不断扩张,在自取灭亡的道路上越走越
29、远,最后发动叛乱,最终以失败告终,落得个流亡的可悲下场。运用示例母亲为艺考女儿找替考母亲为艺考女儿找替考陈兰茜因爱女小琪自小患有胰腺瘤,担心女儿在艺考时用脑过度,便找来替考女子。替考人承诺在帮其考完3门之后,只需支付1 000元作为报酬。但在第二堂考试中,连续的指纹认证失败,让监考老师发现不对劲。随后,警方以涉嫌考试作弊将小琪带走。12月20日,记者从南充市公安局顺庆区分局华凤派出所了解到,小琪母女因涉嫌考试作弊将被追究刑责,目前两人已被取保候审。同时,这也是刑法修正案实施以来,南充首例因考试作弊被调查的人员。2.课外素材【阅读感悟阅读感悟】常言道:爱之切,害之深。父母常为孩子包揽的太多,甚至
30、超越自己的能力或权利,去做出损害国家、坑害别人利益的事情,最终结局只能是咎由自取。爱子有度,溺爱只能让孩子得到的是不健康的成长经历,接受的是不健全的思想。溺爱就是错爱,后患无穷。【请你思考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箭锋上的友情箭锋上的友情福建一考生周瑜在军营帐篷里来回踱着步,一只飞蛾在案台上的火烛旁飞来飞去。帐篷里忽暗忽明,帐篷门口站岗的士兵叹了口气,他明白帐篷里的人一定正被什么事所烦恼着,但同时他也明白像他这样的小人物又怎能替得了一个东吴大将着想?此时,帘幡被掀开了,周瑜从里面走了出来,一身的银甲在月亮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的脸上没有表情,看上去像是在犹豫什么,又好像是下定
31、了决心。(1)周瑜就这样站了很久,旁边的士兵也只好就这样陪他站着。一时间,天地显得无限宽广,星星满布在黑色的夜空中,就好似一颗颗珍珠撒落在了黑色的绸缎上。(2)周瑜开始回想起几天前的事来美文深读【思悟要点思悟要点】核心亮点:改写历史,构思奇特。(1)第段中描写人物运用了哪些方法?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提示(2)这个比喻句只是描写当时的环境吗?不是。除了描述自然环境外,还烘托了主人公周瑜心中的犹豫沉重心情。提示提醒提醒依托三国演义中“密谋火攻”“草船借箭”情节,围绕作文命题要求详细描述,符合记叙文的文体要求。三天前,在军营里的军事会议上
32、。“公瑾兄,我看曹贼此次来势凶猛,并筑起了城墙。目前敌多我少,敌强我弱。你看我们是否要”孔明摇着鹅毛扇缓缓地说,可是他还没说完就被周瑜打断了。“等等!孔明兄,小弟我有一建议,不如我们二人将各自的计策写在手上,一起拿出来看看,不知意下如何呀?”“好。”孔明笑着答应。一会儿两人都已准备好,周瑜心想打曹贼定要火攻,不知这孔明会不会两人一起伸出了手掌。两只手上都写了一个“火”字。“哈哈”两人顿时畅快地大笑起来。此时周瑜心中很是高兴,他对诸葛亮的智慧与谋略早有耳闻,但是能如此合他心意却出乎意料。火攻需要弓箭,而东吴的弓箭却远远不及所需。诸葛亮却放声道:“公瑾兄,弓箭的事你就别操心啦!”于是他们约定十日之
33、后诸葛亮交十万支弓箭给周瑜。第二天,孔明出发。运用计谋与对天文知识的了解,他向曹操“借”了满满十条小船的箭。回到东吴时一个士兵的报告令他大吃一惊,草船上的箭并没有十万支,只有八万有余。(3)诸葛亮摇着鹅羽扇陷入了深思。明日就要交箭了,周瑜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这可如何是好。(3)思考:作者为何改变了原小说中圆满完成借箭的情节内容?改变情节内容主要是根据写作主题的需要。该文主要表现周瑜的顾全大局、重情重义、机智爱才,赞美周瑜与孔明之间的友情;这样安排使情节跌宕曲折,悬念顿起,推动行文发展。提示东吴的大将听说孔明借箭不足,皆大喜,都到周瑜的帐中找他贺喜。可周瑜听后却为之一震,“怎么?他失败了?”周
34、瑜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现实却摆在了他的面前,孔明失败了,明日就可将这个麻烦除去,但是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唉周瑜苦恼着月光依旧照着,周瑜望向远处的天空,似乎已有些鱼肚白。(4)他深吸一口气回到帐内。(4)这句景物描写能否删掉?它在行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不能。倒叙文章在写作中必须交代清楚起止点,这样才能使文章思路明晰。提示第二天的军机会上,吴、蜀双方气势十分紧张,张飞瞪着铜铃眼,赵云握着长枪,紧紧站在孔明身旁,看来他们已经做好拼死保护孔明的准备。“孔明兄,时限已到,交箭吧!”周瑜说。“拿箭!”一声令下,士兵们扛上了箭,孔明觉得不对,细细一点,十万支,不多也不少。“这”孔明纳闷了。周瑜走上前来递给他一支箭,说道:“好!不愧是卧龙先生啊!”孔明盯着周瑜递过来的那支箭,愣住了(5)(5)结尾再留悬念,孔明为什么“愣住了”?周瑜递过来的箭不是曹营射出的,而是周瑜自己军中的箭。这样写更加凸显周瑜重情爱才的襟怀。提示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