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理论与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理论及其层次理论及其层次第二节第二节 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的构成要素第三节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第四节第四节 理论建与理论检验理论建与理论检验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一、理论的概念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 些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 关的命题。理论的特征:来自经验的实践;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二、理论的层次 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如结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二、理论的层次 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
2、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如社会分层理论、参照群体理论二、理论的层次微观理论: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如“工业化导致人际关系疏远”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反映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反映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反映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一、概念1、概念的定义及其层次概念对现象的一种抽象 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概念的层次:对现象抽象程度的高低。抽象层次越高,涵盖面越广,特征越含糊,
3、越难以进行直接的观察和描述;抽象层次越低,涵盖面就越小,特征越明确,越容易观察和描述。2、概念的功能提供交流的工具提供观察的视角能够分类和概括构成理论的元素2、概念的功能概念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三个方方面的考虑:有用的概念所指称的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察的;有用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有用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3、概念的应用必须对概念加以明确的界定;必须与现实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具有接近性;概念的提炼方式: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从经验材料中提出概念。二、变量1、变量的定义变量具有一个以上取值的概念 可以实际测量的概念 如:性别、职业、收入常量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取值的概念。二、变量2、变量的分
4、类 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A.类别变量B.顺序变量C.间距变量D.比率变量二、变量2、变量的分类 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x)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y)中介变量:自变量对因变量发生影响的中介,是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质性的、内在的原因 二、变量2、变量的分类 教育水平提高 生育率下降教育水平提高 生育率下降 老龄化 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因变量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中介变量三、命题与假设1、命题命题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工业化水平很高”“工业化使得人际关系疏远”三、命题与假设2、假设假设变量间关系的
5、尝试性陈述 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命题中的基本元素是抽象的概念,而假设中的基本元素是相对具体的变量;假设中的变量关系应该是经验可测的,即可通过经验的观察进行检验的。三、命题与假设2、假设假设的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如果A,则B”)差异式陈述(“A不同,B也不同”或 “A不同,B相同”)函数式陈述(“A=f(B)”)三、命题与假设2、假设假设的来源:常识 个人预感或猜测 现有调查资料 现有理论第三节第三节 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一、科学环(研究的逻辑)【美】华莱士(Wallance)/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问问 题题 理理 论论 假假 设设 观
6、观 察察 问问 题题 概概 括括检检验验解解释释科学环理论建构的过程理论从哪里来?观察经验概括理论具体的、个别的资料共性归纳形成概念、命题、理论理论检验的过程理论假设经验观察接受或拒绝假设二、两种推理方式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 规律或法则;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从一般性的理论出发,去观察经验 事实,以便检验这种一般性的理论 三、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 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四、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第四节第四节 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理论建构的过程从观察到概括从概括到理论暂时的、相对的、或然的理论二、理论检验的过程竞争解释与理论检验的需要“妇女比男人的宗教信仰程度高”。理论解释:负罪理论弗洛伊德理论剥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角色理论理论检验的步骤待检验的理论由理论推导出概念化命题用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评价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