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课件PPT12 12 唐诗五首唐诗五首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课件课件PPT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地位,是我国诗歌史上的最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诗五首,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课件课件PPT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初步了解一些诗歌的常识。2.了解诗歌朗读的一些技巧,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3.通过品读诗歌的语言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情味,领悟其意境。课件课件PPT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
2、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野野 望望王绩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东皋
3、】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高地。【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薄,迫近。【徙倚(xy)】徘徊,彷徨。【落晖】落日的余光。【犊(d)】小牛,这里指牛群。【禽】鸟兽,这里指猎物。【相顾】相视;互看。参考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
4、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课件课件PPT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课件课件PPT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百无聊赖的心情情薄暮中所见景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情野望惆怅、孤寂的情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
5、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黄鹤楼崔颢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乘】驾。【去】离开。【空】只。【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川】平野、平地。【历历】分明的样子。【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萋萋】茂盛的样子。【鹦鹉洲】长江中的小
6、洲,在黄鹤楼东北。【乡关】故乡。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参考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
7、”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课件课件PPT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
8、,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漂泊异地的伤感,思念故乡的情怀。主题概括主题概括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思乡之情吊古伤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远古传说白云与楼相伴登楼所见感叹人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
9、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关守军。【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征蓬】飘飞
10、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胡天】指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长河】即黄河。【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都护】唐代边陲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燕然】燕然山,这里代指边防前线。参考译文: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
11、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燕然”二字。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课件课件PPT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课文解析课文解
12、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课件课件PPT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 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 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课件课件PPT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此诗以简练的笔触叙述了诗人出使至塞上的旅程,描绘了旅程中所见的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隐约地透露出自己受排
13、挤而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使至塞上使至塞上构图美:线条美:色彩美:远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空间阔大层次丰富鲜明优美结构图示结构图示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1、结合野望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黄鹤楼的颈联和尾联。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3.阅读使至塞上,选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二句交代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
14、塞的时间是秋天。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参考答案: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
15、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3.B (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课件课件PPT12 12 唐诗五首唐诗五首第二课时第二课时课件课件PPT情境导入情境导入 “诗言志”,优秀的诗歌作品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在悠悠的清芬中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它们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上节课我们
16、已经学习了三首唐诗,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首唐诗,再一次体验美吧。课件课件PPT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熟读并背诵。2诵读诗词,品味诗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3反复诵读,体会诗歌准确生动的语言。课件课件PPT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李白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善于从民间
17、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课件课件PP
18、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远】远自。【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形势险要,战国时是楚国的战略门户。【楚国】楚地,这里指今湖北。【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江】长江。【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仍】依然。【怜】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万里】喻行程之远。参考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课
19、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课件课件PPT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诗句分别是哪句?有什么作用?第五、六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0、,生动地描绘出云月辉映的迷人景象,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第七、八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这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更显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课件课件PPT主题概括主题概括 这首诗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渡荆门送别起承转合叙事借景抒情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21、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课件课件PPT作者档案作者档案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课件课件PPT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这首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课件课件PPT生难字词生难字词【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
22、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没】遮没,盖没。【行不足】百游不厌。参考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
23、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诗歌运用细节描写描绘了 、等美妙的早春景象。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春草初长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1.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透露出这一点的词语有哪些?“水面初平”春水初涨;“早莺”初春时飞来的黄莺,争着飞落到暖树上,表明鸟儿为避春寒而栖于初春的暖枝;“新燕”似曾相识的燕子飞回来了,这是初春的信号;“浅草”初春时草刚长出来。课件课件PPT课文解析课文解析精研细读精研细读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4、。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主题概括主题概括课件课件PPT结构图示结构图示钱塘湖春行喜爱赞美景草云莺燕花水杨堤感最爱湖东行不足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1.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
25、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2.钱塘湖春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3.渡荆门送别中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课件课件PPT随堂测试随堂测试参考答案:1.C (“乱花渐欲迷人眼”并不是说繁花盛开花团锦簇了,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2.“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3.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