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3 病因病机.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57826 上传时间:2020-04-11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8.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3-13 病因病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8-03-13 病因病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8-03-13 病因病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8-03-13 病因病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8-03-13 病因病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四章第四章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概念病因病机概念 病病: : 指机体的一种痛苦的感觉指机体的一种痛苦的感觉、症状或体征症状或体征。 “病病,疾加也疾加也“ 汉汉许慎许慎说文解字说文解字 “病病,疾益困也疾益困也”“”“苦也苦也” “损也损也” 中华大字典中华大字典 病因:病因: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 任何因素任何因素,均称之为病因均称之为病因。 “凡人之所苦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谓之因。” 医学源流论医学源流论 病机病机: : 疾病发生疾病发生、发展发展、变化和转归的机制变化和转归的机制。 “

2、机者机者,要也要也,变也变也,病之所由出也病之所由出也。” 张介宾张介宾类经类经十三卷十三卷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种子种子) 发病发病 (发芽发芽) 各种致病因素各种致病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温度阳光空气水分温度) 第一节第一节 病因病因 病因的分类: 1、黄帝内经:阴阳两类 风雨寒暑属于阳 饮食、居处和喜怒属于阴 2、金匮要略金匮要略(张仲景):(张仲景): 内所因内所因: 经络受邪入脏腑经络受邪入脏腑 外所因:外所因:病变局限于四肢九窍等相对浅表部分病变局限于四肢九窍等相对浅表部分 第三类:第三类:房事、金刃、虫兽所伤房事、金刃、虫兽所伤 、陈无择:三因学说、陈无择:三因学说 外因:外因:六

3、淫侵袭六淫侵袭 内因:内因:七情所伤七情所伤 不内外因: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 探求病因的方法探求病因的方法 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有关情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的经过及有关情 况况, ,以推断病因以推断病因. . 辨证求因辨证求因: :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进行综进行综 合分析合分析, ,从而推求病因从而推求病因, ,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是中医探求病因的主 要方法要方法. . 病因的相对性病因的相对性 致病与非致病致病与非致病的相对性的相对性 例如:六气和七情例如:六气和七情 病理产物与病因病理产物与病因具有相对性具

4、有相对性 例如例如: :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斑快斑快的形成的形成, ,中医认为是中医认为是痰和瘀血痰和瘀血 , , 它们既是长期高血压它们既是长期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的病理产物高脂血症等的病理产物,又是冠心又是冠心 病病、脑梗塞的病因脑梗塞的病因。 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一)六淫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 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 “六气六气”。”。 六淫:六淫: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太过或不 及及,或,或非其时而有其气非其时而有

5、其气,或,或气候发生急骤气候发生急骤 变化变化),或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六气),或人体抗病能力下降,这时六气 成为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成为致病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 六气称为六淫。六气称为六淫。 六气六气 气候气候 变化变化 (六气)(六气) 人体人体 正气正气 发病发病 发病发病 不病不病 气候气候 变化变化 (六气)(六气) 人体人体 正气正气 六淫六淫 六淫六淫 六淫的致病特点: 外感性外感性:六淫邪气从口鼻或肌表,或同时从这两个:六淫邪气从口鼻或肌表,或同时从这两个 途径侵入肌体而发病。途径侵入肌体而发病。 季节性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春季多

6、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冬季多寒病。 地域性地域性:西北多寒病、燥病,东南多湿病、温病。:西北多寒病、燥病,东南多湿病、温病。 相兼性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以上兼挟而致病。: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以上兼挟而致病。 转化性转化性:六淫致病,可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六淫致病,可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 可相互转化。可相互转化。 内生五邪: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津液失调 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热、化火所产生的化风、化寒、化燥、化热、化火 的病理反应,临床上类似风、寒、湿、燥、的病理反应,临床上类似风、寒、湿、燥、 火的证候,称为火的证

7、候,称为“内生五邪”。“内生五邪”。 外感六淫和内伤五邪的关系:外感六淫和内伤五邪的关系:一为致病因一为致病因 素,一为病机。六淫伤人,由表入里,损素,一为病机。六淫伤人,由表入里,损 及脏腑,则易产生内生五邪,内生五邪,及脏腑,则易产生内生五邪,内生五邪, 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受六淫。脏腑功能失调,则又易感受六淫。 1. 1.风风 发病节气发病节气: 大寒、立春、雨水、惊蛰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8、)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风为阳邪风为阳邪 轻扬开泄轻扬开泄 易袭阳位易袭阳位 病位在上病位在上,如头痛、咽痒,如头痛、咽痒 病位在表病位在表,如汗出、恶风,如汗出、恶风 风性善性风性善性 数变数变 病位游移不定病位游移不定,如风痹之游走性关节疼痛(行痹),如风痹之游走性关节疼痛(行痹) 症状变幻无常症状变幻无常,如风疹块之皮疹瘙痒此起彼伏,如风疹块之皮疹瘙痒此起彼伏 发病迅速,发病迅速,一般发病较急,传变较快一般发病较急,传变较快 风性主动风性主动 肢体异常运动肢体异常运动,如抽搐、角弓反张,如抽搐、角弓反张 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多兼邪致病多兼邪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如风寒、风热

9、、风湿 风邪致病最多,风为百病之始风邪致病最多,风为百病之始 经云:经云:“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盖六气之中盖六气之中, 唯风能全兼五气唯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曰如兼寒曰风寒风寒,兼暑曰兼暑曰 暑风暑风,兼湿曰兼湿曰风湿风湿,兼燥曰兼燥曰风燥风燥,兼火曰兼火曰 风火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故曰 百病之长也百病之长也。其余五气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则不能互相全兼, 如寒不能兼暑与火如寒不能兼暑与火,暑亦不兼寒;湿不兼暑亦不兼寒;湿不兼 燥燥,燥不兼寒;火不兼寒燥不兼寒;火不兼寒。由此观之由此观之,病病 之由乎风而起者自多也之由乎风而起者自多也。(清清叶天

10、士叶天士临临 证指南医案证指南医案卷五卷五) 2.2.寒寒 发病节气:发病节气: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阴阳应象大 论论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素问素问 痹论痹论 寒主收引寒主收引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也”“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也”素问素问 举痛举痛 论论 寒性清澈寒性清澈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素问素问 至真至真 要大论要

11、大论 犯大寒头痛犯大寒头痛 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 P138 寒邪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寒为阴邪寒为阴邪 易伤阳气易伤阳气 实寒证实寒证,如寒袭肌表之表寒,如寒袭肌表之表寒 易伤阳气易伤阳气,如寒中脾胃,脾阳受损之脘腹,如寒中脾胃,脾阳受损之脘腹 冷痛、呕吐、腹泻、肢冷、神疲冷痛、呕吐、腹泻、肢冷、神疲 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气血运行不畅,甚至凝结不通而产生疼痛,气血运行不畅,甚至凝结不通而产生疼痛, 如头痛、关节冷痛(寒痹,又称痛痹)如头痛、关节冷痛(寒痹,又称痛痹) 寒性收引寒性收引 肌肤收缩肌肤收缩,闭塞,如恶寒、发热、无汗,闭塞,如恶

12、寒、发热、无汗 经络经脉收缩拘急,如四肢挛急、屈伸不经络经脉收缩拘急,如四肢挛急、屈伸不 利利 3.暑暑 发病节气发病节气:芒种、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小满、夏至、小暑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暑乃夏日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暑乃夏日炎暑也,盛热之气者,火也。”丹溪心法丹溪心法 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 “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灵枢灵枢 岁露论岁露论 “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素问素问 刺志论刺志论 暑多夹湿邪。暑多夹湿邪。 “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叶天士“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叶天

13、士幼科要略幼科要略 “暑令湿盛,必多兼感。”王孟英暑令湿盛,必多兼感。”王孟英 举例:暑热伤气(举例:暑热伤气(P141P141)王宏图内经临证王宏图内经临证 发挥发挥 6、暑邪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暑为阳邪暑为阳邪 其性炎热其性炎热 阳热症状,如高烧、心烦、面赤、脉洪大阳热症状,如高烧、心烦、面赤、脉洪大 暑性升散暑性升散 扰神扰神 伤津耗气伤津耗气 上犯头目,如头昏、目眩上犯头目,如头昏、目眩 内扰心神,如心烦、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内扰心神,如心烦、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伤津耗气,如口渴喜饮、气短乏力伤津耗气,如口渴喜饮、气短乏力 暑多挟湿暑多挟湿 暑

14、湿夹杂证,如身热不扬、烦渴、四肢困暑湿夹杂证,如身热不扬、烦渴、四肢困 倦、胸闷呕恶倦、胸闷呕恶 4 4、湿、湿 发病节气:发病节气:大暑大暑、立秋立秋、处暑处暑、白露白露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因于湿因于湿,首如裹首如裹”素问生气通天论素问生气通天论(病案病案) 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其来有渐,且性氤氲且性氤氲yn yn粘粘 腻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故难速已”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湿性趋下湿性趋下 湿为阴邪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易阻碍气机,遏伤阳气遏伤阳气 “湿胜则阳

15、微湿胜则阳微”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篇 湿邪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湿为阴邪湿为阴邪 易伤阳气易伤阳气 阻遏气机阻遏气机 湿困脾阳湿困脾阳,脾阳不振脾阳不振,如泄泻如泄泻、水肿水肿 湿阻中焦湿阻中焦,脾胃气滞脾胃气滞,如脘痞腹胀如脘痞腹胀、食欲减退食欲减退 湿性重浊湿性重浊 身体困重身体困重,如头身困重如头身困重,关节酸重疼痛关节酸重疼痛(湿湿 痹痹,又称着痹又称着痹) 分泌物排泄秽浊不清分泌物排泄秽浊不清,如小便浑浊如小便浑浊、大便溏大便溏 泄泄、湿疹流水湿疹流水 湿性粘滞湿性粘滞 症状的粘滞性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不爽如大便不爽、小便不畅小便不畅、苔苔 腻

16、病程的缠绵性腻病程的缠绵性,如湿温如湿温、湿疹湿疹、湿痹病程湿痹病程 长长,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 湿性趋下湿性趋下 易伤人体下部易伤人体下部,如下肢水肿如下肢水肿、下肢湿疹下肢湿疹 举例:因于湿,首如裹(举例:因于湿,首如裹(P147P147) 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 5.5.燥燥 发病节气:发病节气:秋分、寒露、霜降、立冬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胜则干”“燥胜则干”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诸涩枯涸,干劲皲揭,皆属于燥”素问素问 玄玄 机原病式机原病

17、式 “液竭者,则目涩。”液竭者,则目涩。” 燥邪易先犯肺燥邪易先犯肺 “近交秋令,燥气加临,先伤于上,是为肺燥“近交秋令,燥气加临,先伤于上,是为肺燥 之咳。”之咳。”临症指南医案临症指南医案 性 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燥性干涩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易伤津液 各种干燥症状,如口鼻干燥、皮肤干涩各种干燥症状,如口鼻干燥、皮肤干涩 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 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损伤肺津,如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损伤肺津,如干咳少痰、痰粘难咯、痰 中带血中带血 举例 燥咳(P146) 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 6 6、火(温、热)、火(温、热) 发病节气:春分、

18、清明、谷雨、立夏发病节气: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温、热、火的关系: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温、热、火的关系: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 性质及致病特点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为热邪,其性上炎火为热邪,其性上炎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 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素问素问 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 火热易致肿疡火热易致肿疡 “热胜则肿”“热胜则肿” 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火热易引动肝风火热易引动肝风 火热易伤阴动血火热易伤阴动血 “热郁血溢”“热郁血溢” 素问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变化急骤,易扰神明变化急骤,易扰神明 “诸燥狂越

19、,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素问素问 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 火(热)邪火(热)邪 性性 质质 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致病特征(主要病理表现) 火为阳邪火为阳邪 其性趋上其性趋上 实热证,如高烧、烦渴、汗出、脉洪数实热证,如高烧、烦渴、汗出、脉洪数 症状见于上部,如头昏头痛、面红耳赤症状见于上部,如头昏头痛、面红耳赤 易扰心神易扰心神 热扰心神,如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热扰心神,如狂躁不安、神昏、谵语 易伤津耗气易伤津耗气 伤津、如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伤津、如口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 耗气,如体倦乏力、少气懒言耗气,如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易生风动血易生风动血 生风,如高烧

20、、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生风,如高烧、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 动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斑疹动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斑疹 易致疮痛痈易致疮痛痈 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痈肿疮疡,局部红肿热痛 (二)(二)疠气疠气 1 1、定义:具有、定义:具有强烈传染性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的外邪。 2 2、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 (1 1)发病急骤,病情危重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来势凶猛,常现发热、扰神、动血、生风、剧烈吐泻等危重 症状。缓者朝发夕死,重者顷刻而亡。 (2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即可大面 积流行,也可散

21、在发生。 (3 3)致病专一,症状相似致病专一,症状相似 疠气对机体作用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每种疠气均有各 自特异的临床特点和传变规律。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3 3、疠气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疠气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1 1)气候因素)气候因素 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 (2 2)环境与流行的因素)环境与流行的因素 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饮食不当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饮食不当 (3 3)预防因素:)预防因素:预防措施不当预防措施不当 (4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战乱不停,社会动荡不安,工作环境恶劣,生活

22、贫困,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与治疗措施贫困,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防疫与治疗措施 二、内伤致病因素二、内伤致病因素 (一)七情(一)七情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1. 1.七情七情的基本概念的基本概念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7 7种正常的种正常的 情志变化。情志变化。 2 2. .内伤七情内伤七情的概念的概念 七情过激或人体调节能力低下,则七情成为七情过激或人体调节能力低下,则七情成为 病因致病,称为“内伤七情”。病因致病,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与七情内伤的关系 (如同六气与六淫的关系) 不病不病 七情七情 内伤内伤 情志情志 刺激刺激 人体人体 正气正气 发病发

23、病 七情七情 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直接伤及内脏: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 多见。多见。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2 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素问举痛论举痛论: :“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悲则气消, ,恐恐 则气下则气下,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 、影响病情、影响病情 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病情好转、痊愈七情反应适当,有利于病情好转、痊愈 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 脏腑气机失常 主要临床表现 怒伤肝怒伤肝

24、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肝气上逆肝气上逆 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头胀头痛、面红目赤 血随气逆血随气逆 甚则呕血、昏厥甚则呕血、昏厥 喜伤心喜伤心 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心气涣散 精神不集中精神不集中 心神不定心神不定 甚则神志失常、狂乱甚则神志失常、狂乱 惊伤心肾惊伤心肾 惊则气乱惊则气乱 心气紊乱心气紊乱 心神不定心神不定 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神志错乱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神志错乱 肾气不固肾气不固 二便失禁二便失禁 思伤心脾思伤心脾 思则气结思则气结 脾气郁结脾气郁结 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 心气郁结心气郁结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悲忧伤肺悲忧伤肺 悲则气

25、消悲则气消 忧则气沉忧则气沉 肺气耗伤肺气耗伤 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乏力懒言意志消沉、精神不振、乏力懒言 肺失宣降肺失宣降 气短胸闷气短胸闷 恐伤肾恐伤肾 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肾气失固肾气失固 气陷于下气陷于下 二便失禁、遗精二便失禁、遗精 举例 2 恐伤肾(P160) 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王宏图内经临证发挥 (二)(二)饮食失宜饮食失宜 饥饱失常饥饱失常 过饥过饥 “饥不得食,胃气已损,脾气已伤,而中气大不足“饥不得食,胃气已损,脾气已伤,而中气大不足 也。”也。”医学正传医学正传 “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灵枢 五味五味 举例:过度减肥的副作用(举例

26、:过度减肥的副作用(P163P163验案验案2 2、3 3) 过饱过饱 “卒然多食饮,则肠满”“卒然多食饮,则肠满”灵枢灵枢 百病始生百病始生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素问 痹论痹论 时饥时饱时饥时饱 “饥饱相搏,而脾气受伤,数月之调和,不敌一朝“饥饱相搏,而脾气受伤,数月之调和,不敌一朝 之紊乱也”之紊乱也”闲情偶寄闲情偶寄 颐养部颐养部 饮食偏好(五味偏嗜,过食肥味厚腻)饮食偏好(五味偏嗜,过食肥味厚腻) 举例(举例(P162P162)验案)验案1 1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 素问素问 阴阳阴阳 应象大论应象大论 饮食不洁(水质污染、食

27、物污染、食饮食不洁(水质污染、食物污染、食 物变质)物变质) (三)劳逸(三)劳逸 劳力太过劳力太过 “劳则喘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劳则喘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素问素问 举举 痛论痛论 “久视伤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 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素问 宣明五气篇宣明五气篇 劳神太过劳神太过 “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才所不胜而强思之,伤也;深忧重喜,皆有伤也” 养生月令养生月令 房劳房劳 “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类经类经 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三、可致病的病理产

28、物 (一)痰饮(一)痰饮 1、痰饮的形成、痰饮的形成 概念: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概念: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 清稀清稀者称者称饮饮,稠厚稠厚者称者称痰痰,两者同出一源,两者同出一源, 故并称痰饮。故并称痰饮。 痰饮用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肺部渗出物和呼吸道的分泌物,由咳吐而 出。因其有形可见,故称有形之痰有形之痰。 广义: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 变化和临床表现。无形质可察,称为无形之痰无形之痰。 狭义之痰是广义之痰在肺脏的具体表现。 痰饮水湿的关系和区别 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 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湿呈一 种弥漫状态 水谷水谷 脏腑:脏

29、腑: 肺、脾、肾、肺、脾、肾、 肝、三焦、膀肝、三焦、膀 胱胱 构成生理构成生理 物质:血、物质:血、 津液。津液。 生理代谢产物:生理代谢产物: 尿、汗、尿、汗、 致病因素:致病因素: 外感、内伤外感、内伤 病理代谢产物:病理代谢产物: 水、湿、痰、饮水、湿、痰、饮 痰饮形成原因痰饮形成原因 2 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1 1、阻滞气血运行、阻滞气血运行 (1)流注经络)流注经络 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形成瘰疬痰核、阴疽流注形成瘰疬痰核、阴疽流注 痰饮阻肺痰饮阻肺胸闷气喘、咳嗽吐痰胸闷气喘、咳嗽吐痰 (2)留滞脏腑)留滞脏腑 痰饮停胃痰饮停胃恶

30、心呕吐恶心呕吐 痰饮痹阻心脉痰饮痹阻心脉胸闷心痛胸闷心痛 2 2、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 3 3、易于蒙蔽心神、易于蒙蔽心神 (1)痰浊上蒙清窍)痰浊上蒙清窍头晕目眩、精神不振头晕目眩、精神不振 (2)痰浊风火,蒙蔽心窍)痰浊风火,蒙蔽心窍神昏谵妄,或致癫、狂、痫神昏谵妄,或致癫、狂、痫 4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二)瘀血(二)瘀血 1 1、瘀血的概念、瘀血的概念 瘀血形成示意图 血出血出 致瘀致瘀 气滞气滞 致瘀致瘀 因虚因虚 致瘀致瘀 血寒血寒 致瘀致瘀 血热血热 致瘀致瘀 各种外伤各种外伤 脾不统血脾不统血 肝不藏血肝不藏血 流产等出血流产等出血 情志不畅情志

31、不畅 痰饮阻滞痰饮阻滞 气虚失运气虚失运 阳虚失温阳虚失温 阴虚失柔阴虚失柔 津液失充津液失充 寒客血脉寒客血脉 热入血脉热入血脉 不能及时排不能及时排 出或消散出或消散 气行则血行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气滞则血瘀 血运动力减退血运动力减退 血脉舒缩失常血脉舒缩失常 血液容量减少血液容量减少 血脉挛缩血脉挛缩 血液凝涩血液凝涩 血热互结血热互结 血液黏稠血液黏稠 迫血妄行迫血妄行 血血 瘀瘀 发发 展展 瘀瘀 血血 2 2、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的致病特点示意图 瘀血瘀血 血脉血脉 心肝心肝 脏腑脏腑 血脉血脉 脏腑脏腑 失养失养 影响影响 血行血行 阻滞阻滞 气机气机 新血新血

32、 不生不生 脏腑脏腑 组织组织 病位固定病位固定 病证繁多病证繁多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 口唇青紫口唇青紫 皮肤瘀斑皮肤瘀斑 舌有瘀点舌有瘀点 脉涩不畅脉涩不畅 出血暗红出血暗红 局部青紫局部青紫 肿胀疼痛肿胀疼痛 肌肤甲错肌肤甲错 毛发不荣毛发不荣 局部刺痛局部刺痛 固定不移固定不移 癥积肿块癥积肿块 3 3、瘀血所在部位及主要致病特点、瘀血所在部位及主要致病特点 举例:瘀血导致的月经病和四肢不温举例:瘀血导致的月经病和四肢不温 第二节第二节 病机病机 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健康和疾病健康和疾病 健康:机体内部的健康: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机体与

33、外界环,机体与外界环 境的阴阳平衡。境的阴阳平衡。 疾病: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气血紊乱、疾病: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气血紊乱、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发生异常,出现、脏腑经络功能发生异常,出现 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异常生命活动。 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 、正邪相争与发病、正邪相争与发病 正气正气 邪气邪气 好转好转 痊愈痊愈 正胜正胜 邪退邪退 邪胜邪胜 正衰正衰 邪气退却邪气退却 精气血津液精气血津液 和脏腑经络和脏腑经络 的病理性损害的病理性损害 逐渐得到康复逐渐得到康复 正不敌邪正不敌邪 脏腑经络及脏腑经络及 精血津液的精血津液的 功

34、能衰惫功能衰惫 阴阳离决阴阳离决 相相 搏搏 恶化恶化 死亡死亡 邪退邪退 正虚正虚 邪正邪正 相持相持 邪气稽留邪气稽留 病势迁延病势迁延 正虚正虚 邪恋邪恋 抗邪抗邪 驱邪驱邪 修复修复 调节调节 康复康复 侵害侵害 损伤损伤 、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 3 3、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正邪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 概念: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疾病发概念: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疾病发 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依据。生、发展与变化的内在依据。 内经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气血失常三、气血失常 气血失常气血失常:是指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是指气和血的不足及其各自生理 功能的异常功能的异常,精精、气气、血互根互用关系失常血互根互用关系失常 等病理变化等病理变化。 素问素问调经论调经论: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18-03-13 病因病机.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