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131大纲要求大纲要求:掌握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掌握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了解控制的前提、程、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了解控制的前提、控制的重要性、计划与控制的协调、控制标控制的重要性、计划与控制的协调、控制标准、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设计。准、控制系统的构成、控制系统设计。本章重点本章重点: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的类型;控制的基本过程本章难点本章难点: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第五章第五章 控制控制6:31:1321 1 控制控制2 2 系统系统第五章第五章 控制控制6:31:133 1 1 控制控制一、控制一、控制 (1 1)含义)含义:监视各种活动以
2、保证他们按计划:监视各种活动以保证他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2 2)作用)作用:即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微:即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防微杜渐;把握实际与计划发生的偏差的程度和杜渐;把握实际与计划发生的偏差的程度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紧紧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目标进行。围绕目标进行。第五章第五章 控制控制6:31:134(3 3)控制的重要性:组织活动的复杂)控制的重要性:组织活动的复杂性;组织环境的快速变化;管理失误的性;组织环境的快速变化;管理失误的不可避免及防微杜渐。不可避免及防微杜渐。(4 4)控制的前提:
3、控制要有计划;控)控制的前提:控制要有计划;控制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控制要有信息制要有明确的组织机构;控制要有信息反馈。反馈。6:31:135二、控制的类型二、控制的类型1 1、前馈控制(前瞻控制、预先控制):、前馈控制(前瞻控制、预先控制):指在整个过程中预先集中于系统的输入指在整个过程中预先集中于系统的输入 端的控制。目的是预防。端的控制。目的是预防。2 2、同步控制(即时控制、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即时控制、现场控制):指当活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指当活动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控制。目的是及时纠正,培养能力。目的是及时纠正,培养能力。3 3、反馈控制(事后控制):、反馈控制
4、(事后控制):控制发生在行动之后。目的是纠正实际与控制发生在行动之后。目的是纠正实际与目标之间的偏差,使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目标之间的偏差,使未来的工作做得更好。6:31:136三、控制的基本过程三、控制的基本过程1 1、确定控制标准。、确定控制标准。2 2、衡量实际绩效。依据标准检查工作的实、衡量实际绩效。依据标准检查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际执行情况,将实际工作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确定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行比较,确定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1 1)方法有: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方法有:亲自观察、分析报表资料、召开会议和抽样调查等。召开会议和抽样调查等。三不放过:三不
5、放过:找不到具体责任人不放过找不到具体责任人不放过 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放过找不到问题的真正原因不放过 问题得不到解决决不放过问题得不到解决决不放过(2)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一类是执行)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一类是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另一类是计划本身不符过程中发生的;另一类是计划本身不符合客观实际或是情况变化造成的。合客观实际或是情况变化造成的。3 3、采取行动来纠正偏差。、采取行动来纠正偏差。(1 1)改进实际绩效)改进实际绩效 立即纠正、彻底纠正。立即纠正、彻底纠正。(2 2)修订标准。)修订标准。案例:管理者应该特别注意偏差的大小和方向。案例:管理者应该特别注意偏差的大小和方向。定义可接受
6、的偏差范围(控制图定义可接受的偏差范围(控制图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学)E E允许上限允许上限 C GC G标准标准 B F B F 差异的允许范围差异的允许范围 A A允许下限允许下限 D D 上图为某地区同一产品不同品牌的销售额统计图,你上图为某地区同一产品不同品牌的销售额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6:31:1310四、四、计划与控制的协调计划与控制的协调(一)计划与控制的关系(一)计划与控制的关系 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控制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完成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情况并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因而,计划先于控制,计划目
7、标的实现。因而,计划先于控制,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的保障,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计划的保障,计划与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计划与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目标。(二)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二)计划和控制的基础信息信息 管理是通过信息促使能量和物质进行管理是通过信息促使能量和物质进行流动,因而,计划与控制的共同基础是信流动,因而,计划与控制的共同基础是信息。信息既是编制计划、进行预测和决策息。信息既是编制计划、进行预测和决策的依据,又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的依据,又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依据。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核心内效控制的依据。计划与控制系统的核心内容就是确定组织信息流
8、的结构。一方面,容就是确定组织信息流的结构。一方面,计划与控制系统依存于信息沟通体系;另计划与控制系统依存于信息沟通体系;另一方面,计划和控制过程产生的信息流的一方面,计划和控制过程产生的信息流的路线和信息量又制约和影响着实际的信息路线和信息量又制约和影响着实际的信息沟通过程。沟通过程。(三)控制标准(三)控制标准 业绩业绩=环境环境事前计划事前计划控制的努力和技巧控制的努力和技巧1 1、事后标准与事前标准、事后标准与事前标准 事后标准事后标准=现实环境现实环境事前计划事前计划 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 事前标准事前标准=理想环境理想环境事前计划事前计划 应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应
9、有的控制努力和技巧2 2、事前标准的意义:是信息反馈的源泉;有利于、事前标准的意义:是信息反馈的源泉;有利于 作业人员与上级管理者达成一致。作业人员与上级管理者达成一致。3 3、建立事后标准的难度:对现实环境、应、建立事后标准的难度:对现实环境、应有的控制努力的程度及其相应的业绩难以有的控制努力的程度及其相应的业绩难以准确把握与衡量。准确把握与衡量。4 4、控制标准的要求: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控制标准的要求: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标准应尽量具体,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标准应尽量具体,便于衡量,最好用数量来表示。便于衡量,最好用数量来表示。(四)计划和控制的反面(四)计划和控制
10、的反面过严、过细会导致脱离实际,影响主观能过严、过细会导致脱离实际,影响主观能动性发挥。动性发挥。6:31:14142 2 系统系统 一、控制系统的构成一、控制系统的构成(1 1)控制的目标体)控制的目标体(2 2)控制的主体。)控制的主体。(3 3)控制的对象。)控制的对象。(4 4)控制的机构、方法和手段。)控制的机构、方法和手段。二、控制系统设计二、控制系统设计(1 1)目标变量。)目标变量。(2 2)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确定目标变量的测定方法。(3 3)确定事前标准。)确定事前标准。(4 4)确定结果的沟通方式。)确定结果的沟通方式。(5 5)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事后评价标准的确定。6:31:1416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三、有效控制系统的特征:(1 1)准确性和客观性;)准确性和客观性;(2 2)及时性;)及时性;(3 3)经济性;)经济性;(4 4)灵活性;)灵活性;(5 5)可理解性;)可理解性;(6 6)标准的合理性与多重性;)标准的合理性与多重性;(7 7)重点与例外相结合。)重点与例外相结合。6:31:1417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818日本任天堂的网络控制日本任天堂的网络控制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919强生公司的危机控制强生公司的危机控制6:31:1418案例分析案例分析20小宋的困惑小宋的困惑(综合案例分析)(综合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