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580676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26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据我国有关部门调查统计,目前,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量事实表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某小学生在学校被老师及同学骂为“白痴”而引起精神分裂症;河南南阳市两级法院受理多起因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而引起小学生心理障碍诉讼案;各地出现多起小学生因受老师批评而自杀的事件。而且今年我们县也发生两例学生因心理问题酿成的悲剧。第1页/共51页2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

2、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我们的教育者、家长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往往就使得问题堆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所以作为教育者、家长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及早发现不良心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共同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第2页/共51页3讲座提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标准、特征小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 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第3页/共51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意义、标准、特征第4页/共51页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对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有着重大意义。

3、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半 人的全面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密切相关,互相依存,不可分割。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动力和保证。一个人只有具备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才能保证人体的完整统一全面健康,才能维护身体功能的协调稳定,免除各种情绪压力。因此,我们说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第5页/共51页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2、只有实现心理健康,才能顺利地适应社会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在复杂多变的情况面前,往往显得不太坦然,甚至惊惶失措,一筹莫展。而心理健康的人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的事物常有清

4、醒的、客观的认识;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湎于幻想;对生活中各方面的问题、各种困难和矛盾,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回避,处处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从面能较顺利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第6页/共51页7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3、实现心理健康,有利于做好本职工作 心理健康的人往往乐于学习,并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中发挥出来,能从中得到满足感。对这些人来说,学习已不是负担而是乐趣。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价值更大。第7页/共51页8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力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认识力等。它是衡

5、量人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是正常的。正常的智力是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2、情绪乐观并能自控: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状态,即有适度的情绪表现,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第8页/共51页9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3、意志健全:意志

6、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基某一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4、反应适度:人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人反应敏捷迅速,有的人反应模糊迟缓,但这种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反应适度的,而不是反应的异常兴奋或异常淡漠。第9页/共51页10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5 5、自我意识明确:、自我意识明确:自

7、我意识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它反映了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个人是在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关系中,在个人的实践活动中来认识自我、确立自我形象的。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有自知之明;能把“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想的我”总能在“现实的我”中得到体现,能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来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体和环境保持平衡。6 6、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者与外界

8、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第10页/共51页11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7 7、适应社会生活: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作为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的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了解各种社会规范,自觉地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另外,心理健康者还能动态地观察各

9、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己的要求,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第11页/共51页12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 大量实践证明:人的身心发展和成熟与他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既依赖于良好环境的熏陶与引导,更需要各级学校教育的积极措施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成为适应未来所需要的建设者。虽然心理健康标准各国专家有不同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标准,但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八个方面:一、智力正常: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然和社会,头脑清醒,能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的问题、困难和矛盾,既不回避

10、也不空想。智力包括观察力、第12页/共51页1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征记忆力、注意力、思维与想象力以及各种操作能力等等。二、情绪反应适度:情感表现乐观而稳定,心胸开阔,对一切充满了希望,既不为琐事耿耿于怀,也不冲动莽撞,能保持平常心,以愉悦的情绪去感染人。三、意志品质健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有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制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盲从寡断;在实践中注意培养自己的果断与毅力,经得起挫折与磨难的考验。四、自我意识正确,有自知之明:在集体中自信、自尊、自重,少有自卑,也不傲视他人;第13页/共51页14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征

11、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正确的评价与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开发自己的潜力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价值。五、个性结构日趋完善:个性是一个人经常的、本质的和别人相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它包括心理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人生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性格等)。人的生活条件、受文化教育影响、从事的生产与社会实践越是优越、丰富、完善,人的个性结构的日益完善也就有了保证。目前教育系统都在进行全面的改革,重视把青少年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为人的个性结构的日趋完善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第14页/共51页15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征六、良好的人际交往 乐于和善于与

12、人交往,能和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友谊也不拒绝别人的关心与帮助。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热情、坦诚、尊重、信任、宽容、融洽)多于消极态度(如忌妒、冷漠、怀疑、小性、计较);在新环境中能很快地适应,与他人打成一片。七、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 珍惜一切学习与工作的机会,行为上表现出独立自主,不以他人的好恶作为个人行为的依据,既不盲从,也不受诱惑,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第15页/共51页16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征八、反应适度 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和活动效率是积极、主动而富有成效。不冲动、毛躁、也不敷衍塞责。以上是心理健康表现的众多方面,它们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3、的。但是青少年出于各自的年龄、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和具体生活条件、文化教育程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要求小学生和初中生一样成熟是不可能的。第16页/共51页小学生常见的小学生常见的 心理行为问题第17页/共51页18 (一)入学适应问题 儿童在进小学前其主要活动是游戏,进入小学后,其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必须按时到校,遵守严格的学习时间和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随意说话和走动。同时还面临着老师、家长对他们在学习上的要求,有家庭作业的负担,考试成绩的压力,这些对他们的注意、记忆和思维都是一种挑战。同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还要克服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陌生感和

14、惧怕感,适应并融入集体生活之中。如果不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不适应问题。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第18页/共51页19(二)学习方面的问题(二)学习方面的问题 1 1、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又叫学习障碍或学习失能,是指个体在从事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学习时出现重大困难,以致无法完成同龄人能够完成的任务。据研究学习困难问题在小学2 23 3年级为高峰,占5%-10%5%-10%左右。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低

15、于同龄儿童,在学习上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听、读、写、算等方面。如有的小学生把b b当成d d,或p p当成q q等;有的小学生有空间定向困难,不知道上下左右;还有的小学生难以用语言表达思想,与教师、同伴交流困难。但他们的学习困难并不是呆傻或愚笨,而是从发育的早期起,获得技能的方式受损,由于缺少某种学习技能造成的学习成绩比一般同龄人明显偏低现象。第19页/共51页202、厌学与逃学 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小学生的厌学症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闷感,甚至发生旷课、逃学或缀学现象。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 5%10%。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一提到

16、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或家长的学习要求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在下面做小动作;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第20页/共51页21(三)情绪问题 1、焦虑:据调查47%的学生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2、冷漠、孤僻: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34%的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这实际上是缺乏与之相对的

17、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12%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不能感到快乐而感到不合群、孤独,显示出少数学生存在孤僻的心理。3、情感封闭:统计表明,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29%的学生受了委屈独自生气,90%的学生心理有烦恼从不向老师倾诉。小学生情感的封闭性导致部分小学生存在自卑、排斥等交往障碍,影响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友谊。第21页/共51页22(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 人作为社会人 ,都有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能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

18、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苦闷而无法宣泄和排除,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由于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后,在集体中的位置已改变,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第22页/共51页23因而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独尊,不能顾及他人;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而且

19、有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教师如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会有一种压抑感,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在小学生与他人交往中迁移、泛化,加重人际交往的焦虑感。第23页/共51页24(五)意志障碍 这类小学生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容易上当受骗,爱说谎话,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正常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行动放任自流。中国的家长历来很重视孩子的安全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甚至溺爱,因此造

20、成孩子如同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自然当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甚至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这种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问题了。第24页/共51页25(六)行为问题 1 1、多动症:多动症也称“儿童多动综合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以注意涣散、活动过度和行为冲动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 。这类行为障碍在8 81010岁的小学生中比较常见,并且影响学习成绩和班级纪律。2 2、品行障碍:品行

21、障碍是指个体反复出现违反社会道德标准或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包括攻击性或对抗行为。在小学生当中比较常见的有欺负和说谎等行为。3 3、攻击性强:15%-25%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的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 ,这表明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 ,这种趋向的学生容易出现品行障碍。第25页/共51页26(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指小学生人格的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为心胸狭窄,嫉妒心强,异常固执,我行我素,人际关系紧张。第26页/共51页27(八)依赖心理 由于小学生自身特点,没有自立生活的能力,只能长期生活在父母和他人的关心和爱护下,因此形成了小学

22、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表现为对环境的依赖,如天气的变化不能适应,不知道添减衣服,需要老师或家长的提醒才行,否则很容易感冒。其次表现为自责倾向。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爱不安。当感受到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如父母、教师对儿童过分严厉、专制,则挫伤了儿童自尊心,儿童感觉不到来自权威人物的爱,从而出现自责心理;当对别人的爱渴求过强时,一点小过失就会使小学生感受到不再被爱了,这样的儿童往往有很强依赖心理。第27页/共51页28(九)考试怯场的恐惧心理 由于

23、考试和升学的压力,部分小学生临考时处于紧张而又恐惧的情绪状态。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面对排名次和决定人生前途的升学考试,大部分学生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他们渴望成功,也担心遭到失败。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稍有一次失败了,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自责,产生焦虑心理,导致对下次考试的担忧,总怕自己考不好,甚至一到考场就心烦意乱,身体颤抖,本来应该答上的问题在脑中毫无印象,发挥失常。严重者还会出现生理异常反应,不能正常参加考试。长期这样,会造成其心理变态,性格乖僻和行为异常。第28页/共51页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 成因第29页/共51页30(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方

24、式不当,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 ,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具体来说 ,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主要有:1、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 。父母的失职是造成孩子发展不正常的重要原因 。许多家长忙于生计,或双双外出而未能尽到管理教育孩子之职责,或虽在家但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的父母干脆寄托孩子的爷爷或奶奶看管,而老人则一味溺爱,孩子的生活缺乏严格的管理,使他们养成自由散漫、任性等坏习惯。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或者自己身体有残疾,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形成孤僻、自卑等心理问题。第30页/共51页31(一)家庭因素 2、家长的素质水平不足以指导、教育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将直接影响着孩子。

25、有的父母对自己的言行不检点,造成负面影响,带坏了孩子。不少家庭不懂得小学生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实践证明,父母完善的性格、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的生活阅历是指导、教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教育孩子没有耐心;有的父母文化水平低下或者见识面狭窄,教育方法难于奏效,且使学校教育的成果付之东流。第31页/共51页32(一)家庭因素 3、父母错误的家教方式影响孩子。父母的知识、经验以及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育、人格发展以及一生的心理健康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溺爱娇惯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独立性差,性格胆小,退缩、依赖性强,

26、或过分自我中心,好强任性;专制粗暴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对家庭冷淡、疏远、不满、抗拒,直至敌意、憎恨,形成粗暴、虚伪的性格;歧视略带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养怀疑、孤僻或憎恨、粗暴的性格;而忽视放纵的教养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懒惰、任性、不安的性格。第32页/共51页33(一)家庭因素 4、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思想难以沟通。现在许多家长光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而在精神上不尊重孩子,不能平等对待孩子。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动物,就因为需要精神生活。不少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对于新事物接受较慢、较少,而儿童正处于学习阶段,接受新事物快。因此,两代人之间的思想沟通存在许多困难。孩子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正常满足而产生负

27、性情绪体验,如沮丧、压抑、愤怒、绝望等。这些消极的情绪如果长期得不到排解,就可能引起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和各类心理疾病。第33页/共51页34(二)学校因素 1、学习压力过大。有的学校“应试教育”主宰、统揽一切,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满负荷的课余安排,无限度的家庭作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无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紧张,从而引发不少学生的厌学、惧学情绪,促使一些学生抑郁情绪和固执行为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发展起 了不良影响,甚至引起精神疾病的产生。第34页/共51页35(二)学校因素 2、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有的学校一味抓教育质

28、量,忽视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将精力集中在少数尖子生身上,会使多数学生产生自卑或 逆反心理;而少数尖子生则易产生优越感 ,不能正确认识 、评价、对待自己他人。少数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歧视、羞辱差生,对待有缺点错误的学生在教育中采取命令的方式或强制、粗暴的态度,常为学生一个小的失误而大动肝火,对他们苛求甚至去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严重挫伤其自尊心与自信心,造成学生极大的心理压力,使学生神情恍惚、精神紧张,久而久之会产生胆小、恐惧、逆反等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第35页/共51页36(三)社会因素 尽管小学生受到的主要外界影响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但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社会文化、社会

29、风气、社区的人际氛围,无不对成长中的小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媒体发达,各种不良的社会文化可通过多种渠道给小学生以负面的影响,学生接触多了会起负面作用,玷污了孩子纯洁的心灵。另 一 方 面 ,不良 的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庸俗的思想,贪污腐败、不公平竞争等丑恶现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形成。这一切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形 成了一系 列 不 健 康 心 理。相比之下,面对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显得有点苍白无力。第36页/共51页37(四)个人因素 1、体质作为有机体活动的生物学基础,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体质好的小学生精力旺盛,

30、反应灵活、协调,适应能力、免疫能力强,更能有效应付各种压力,减少其对身心的不利影响。此外,不同的神经系统类型特点也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如,胆汁质的小学生的神经类型为强而不平衡,易发生冲动性、激惹性方面的心理问题,而抑郁质的小学生神经类型为弱型,易发生孤独、自卑的心理问题。第37页/共51页38 2、心理学研究表明,早期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如果一个人从小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或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中,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影响其一生,使其经常容易处于焦虑状态;或者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到重大的打击或创伤性体验,如被遗弃或被强暴,无疑它会在人的心中留下

31、深刻的烙印,影响其心理和行为。第38页/共51页39 3、心理冲突会使个体焦虑、失望,造成内心痛苦,甚至成为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小学生经常面临的冲突情境有:学校的要求与个人的兴趣方面的冲突,自己理想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冲突,个人的爱好、兴趣与学校、家长的限制之间的冲突,多种活动兴趣之间的冲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冲突等。4、耐挫折能力是一个人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个体受挫折后的消极反应(包括攻击行为、退化行为、退缩行为、固执行为等)常会成为引发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第39页/共51页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 对策 第40页/共51页41 (一)合理引导,综合治理,形成小学生健康

32、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依托影视、报刊等媒体,面向儿童开展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系列教育活动。设立文化娱乐基地,使青少年有健康的活动场所。第41页/共51页42 (二)学校要扎扎实实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1、增强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心理健康教育课要以个体成长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内情况,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有的放矢地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的烦恼得到解脱,帮助他们解决儿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第42页/共51页432 2、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

33、育辅导能力和素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素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楷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学生的行为,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心理素质,同时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育技能。只有

34、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和学习潜能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品质的形成和学习潜能的发展。的发展。第43页/共51页44 (1 1)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思想,不能单纯以分数成绩来衡量学生,要使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使

35、每一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准确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每一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从而树立自信心,增加内动力。这对学生消除厌学、自信心,增加内动力。这对学生消除厌学、自卑心理障碍颇有功效。卑心理障碍颇有功效。(2 2)针对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可采取)针对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可采取“角色易位法角色易位法”。即让其站到对方角度想问。即让其站到对方角度想问题,与对方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心理与题,与对方互换角色,体会别人的心理与第44页/共51页45 思想,将心比心,从而化解矛盾,消除逆反心理。要求教师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春风化雨般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此法对有攻击性行为、与

36、教师搞对立及经常破坏纪律的学生效果颇佳。(3)用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学生。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在班里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使每个第45页/共51页46 学生感到愉快、温暖。这对消 除厌学、忧郁、自卑、紧张等心理问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4)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开班会、队会、心理讲座、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集体活动中克服不良的心理障碍,消除已有的心理疾病,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第46页/共51页473、各任课教师相互配合,适时适地因材施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更需要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方

37、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使两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第47页/共51页48 (三)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指 导 家 长采取正确的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要求家长对孩子尊重而不迁就,理 解 而 不 溺爱,严有“度”,爱有“方”,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家庭要加强对学 生 的监管力度,教育学生读书、看电 视节目、上 网 要有选择,远离“精神垃圾”。除此以外,学校应经常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 学 生 了 解社会,关心社会,不断增强是非辨别能力,提高抵御不良风气的“免疫力”。第48页/共51页49 总 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各有利弊,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克服不健康心理并非一日之功,不应单靠一种方法,而需要各种方法的结合。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发挥学校教育特有的优势,及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小学生常见的一些心理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大的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合格的人才。第49页/共51页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第50页/共51页51感谢您的观赏!第51页/共5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及对策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