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专题考查的形式多以示意图、统计图及热点区域为背景,侧重考查河流及其补给、各种水体相互关系、水循环及其影响、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不大,因此,复习时应着重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水循环通过蒸发、输送、降水和径流四个环节实现,可分为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在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内陆循环,内流区域只存在内陆循环。海陆间循环能促进陆地上淡水的更新和再生,内陆循环对沙漠地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2、人类活动可以对地表径流施加一定的影响。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大气降水 要形成降水,必须有水汽的凝结,水汽凝结的基本条件有:有凝结核;空气达到过饱和。空气能够容纳水汽量的多少是随气温而变化的。在一定的温度下,当空气不能再容纳更多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空气。如果水汽继续增加或者温度下降,就会使空气达到饱和,空气中容纳不下的水汽便会凝结出来,变为液态水。在自然界中,空气的上升冷却促使空气达到过饱和,是大气中水汽凝结的主要方式;依空气上升的动因不同,导致降水的类型可分为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等。(2)径流 影响径流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降水量、降水形式、强度、蒸发等)与下垫面因素(地形、地质、植被
3、状况等)。径流可分为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河流水)。河流水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河流的补给。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大气降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相一致。)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的变化相一致。)以湖泊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全年相对稳定。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比较影响因素对航运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
4、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水量大,流量平稳,汛期长(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少淤),对航运有利水位(汛期)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低与高含沙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影响因素对航运影响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取决于流域的地形特征,如河
5、流的流向、落差、水系的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浅,曲流发育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对航运有利)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位平衡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衡减少水库以下河段河流含沙量 3.潜水位等值线的判读(1)河流流向判读 潜水水位往往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值线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判断出地势高低,河
6、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由此可知河流流向。(2)补给关系判读 作一垂直于河流的辅助线与等潜水线相交,比较同一水平线上,地下水和河水水位的高低,从而确定补给关系。潜水位高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则相反。如下图所示:a潜水补给河流;b.河流补给潜水;c.左岸河流补给潜水,右岸潜水补给河流。二、洋流 1洋流的分布 与北半球同纬度的北太平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相比较,南半球西风漂流为寒流,主要原因有:(1)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影响其周围海域的水温;(2)漂浮的冰山的融化吸收大量的热量;(3)南极大陆强劲的极地东风加剧海水的降温。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容易形成海雾的海区:寒暖流交汇处、冬季暖流上空
7、、夏季寒流上空。渔场的形成分析 大陆架海域:因光照条件好,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寒暖流交汇处:因海水发生搅动,表层养分丰富;冷水鱼类和暖水鱼类都适合,因此易形成渔场。上升流处:底层海水上泛,表层养分丰富,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而形成渔场。3洋流与等温线的关系分析方法(1)“暖高寒低”:即暖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高纬度地区,寒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凸向低纬度地区。(2)“凸向即流向”:即洋流流经海区的等温线的凸向即为洋流的流向。4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1)厄尔尼诺现象 主要是指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有:赤道
8、附近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雨增多、暴雨频繁、洪涝成灾;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一带,由于海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比常年偏少。(2)拉尼娜现象 主要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其影响主要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三、水资源危机的成因分析和解决措施成因措施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差别大跨流域调水;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调节径流水资源数量有限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控制人口增长;改进灌溉技术;提
9、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节约、合理用水;水资源市场化【例1】(2011江苏)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AB C D(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解析】本题组考查了水圈与水循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知识点。第(1)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城市中洪峰到来时间提早,洪峰时径流量加大,而修建水库可使洪峰滞后,并削弱洪峰时流量
10、,地下径流比较稳定,所以城市化后洪水过程线是,修建水库后洪水过程线为。第(2)题,污水处理厂的兴建是用来防止水污染的,道路建设与防止城市内涝基本没有关系。【答案】(1)AC(2)BD【例2】(2011新课标)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下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下图为上图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
11、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区域气候特点、建坝对水体咸度的影响以及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第(1)题,考查区域气候特征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判断,该岛国为东南亚的新加坡。分析右图降水和气温的特点,可以看出,该地气候常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该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国土面积狭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的淡水少;再加上该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导致该国水资源严重不足。第(2)题,考查水坝对水体盐度的影
12、响。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水坝可以阻挡海水涌入,可以判断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主要与海水入侵有关。水坝修建后,阻挡了海水入侵,再加上闸门控制作用,逐渐使水变淡。第(3)题,考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解决该国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主要是开源节流。开源主要是开发新的水资源来源,一方面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国内调水不可能,只能跨国家调水)实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海水淡化措施增加淡水资源;另外和可以通过污水的回收利用增加水资源量。节流是节约利用水资源。【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变成淡水。(3)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