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中喜雨 曾几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注】此题为编者所加。苏:今江苏苏州。秀:秀州,今浙江嘉兴。霖:一连数日的大雨。此句语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此句语出杜甫春日江村五首:“春流岸岸深。”最佳音:这里指雨打梧桐的声音。岁:指一年的农事收成。望岁:盼望丰收年成。【鉴赏提示】曾几(10841166),字吉甫,号茶山居士。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提举淮南东路茶盐公事等职,后因反
2、对秦桧议和被罢官。秦桧死,曾几重得起用。他作诗以杜甫、黄庭坚为宗。语言轻快流畅,音律和谐,不事雕琢,也讲究字句的锤炼。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诗人欢欣鼓舞,写了这首七律。时为浙西提刑任上。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颈联承“且喜”句。末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答案】(1)yn(2)cn(3)qin(4)chun(5)y(6)wn(7)c(8)shn(
3、9)s(10)pi(11)x(12)n(13)hun(14)qn(15)sh【答案】shn什么/sh什锦zi装载/zi一年半载q 期限/j期年zhn占卜/zhn占用y与虎谋皮/y参与chui揣手/chui揣测/chui挣揣【答案】春晖/辉映恼羞成怒/脑壳娇媚/骄矜侵入/浸染蹙额/蹩脚泠然/冷不防愠色/揾泪霄汉/宵衣旰食 4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1)杯盘狼藉乱七八糟 A我冲了杯咖啡,望着_的餐桌,想着如何打发这这段无人关照的日子。B这部影片托了这么久的时间,弄出这么多_的新闻,引起观众强烈的反感,拍出来只怕也是门可罗雀啦。(2)青梅竹马举案齐眉 A在我国的古代,_代表夫妻
4、间的尊敬,五体投地代表膜拜者的尊重。B新婚冲喜,这个夏天曼联10号鲁尼迎娶了自己_的发妻科林,也顺便将这份人生的得意带到了曼联的赛场。(3)随遇而安安之若素 A到了销售旺季,各个店面纷纷出招宣传招揽客人,而武汉体育馆旁边的“三宝素食禅茶店”却以_的姿态迎接未减反增的客流。B金晶说,她是个_的人,也是一个甘于回归平凡的人。【解析】(1)“杯盘狼藉”使用范围较小,仅用来表示饭后或酒后杯盘碗筷的散乱。“乱七八糟”使用范围较大,可以形容一切事物的杂乱无章。(2)“举案齐眉”用来形容夫妻相敬。“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3)两词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安之若素”多指处于困境,
5、仍能像往常一样,“素”是平日、往常的意思;“随遇而安”是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答案】(1)A.杯盘狼藉B乱七八糟(2)A.举案齐眉B青梅竹马(3)A.安之若素B随遇而安 5文学常识填空。(1)西厢记是_朝戏曲作家_ _ _ _ _ _ _ _ 的 代 表 作,全 名 为_,共五本二十一折,课文为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2)在元杂剧的扮演角色中,扮演_的叫正末,扮演_的叫正旦,扮演_的叫卜儿。【答案】(1)元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2)男主角女主角老妇人 6名句名段填空。(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2)柳丝长玉骢难系,_。(3)下西风黄叶纷飞,_。(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
6、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5)四围山色中,_。【答案】(1)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染寒烟衰草萋迷(4)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5)一鞭残照里 1作家、作品介绍。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他的创作活动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贞、大德年间。长期混迹于教坊、行院,与伎艺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编撰杂剧13种,只有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
7、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可以说就是这种风格的一个杰出的代表。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元稹的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叙述唐贞元年间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遗弃的悲剧故事。莺莺的悲剧形象概括了中国历史上受封建礼教约束和被轻薄少年遗弃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运。可是元稹却诬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张生对莺莺的始乱终弃说成是“善补过者”。这就未免颠倒黑白,文过饰非。宋、金对峙时期,北方出现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一般称为董西厢(又称西厢弹词或弦索西厢)。它在主题思想、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
8、经越出了莺莺传的窠臼,为后来王实甫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基础。西厢记和西厢记诸宫调相比,在思想上更趋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2课文导学。(1)结构层次:本折戏共几个人物,刻画了几个场面。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旦,末,红娘 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残照离别(临别叮嘱)表现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离别愁思(目送行人)描写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四个场面,共十九支曲文,将艺术触角伸展到人物的心
9、灵深处,集中刻画的是莺莺送行时的细致复杂的心境意绪。3思考:长亭送别,突出了莺莺的什么思想?体现在哪里?明确: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此别离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间子母们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将来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突出了莺莺珍重爱情而轻视功名的思想“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4如何理解莺莺这一人物形象?明确:莺莺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
10、主和幸福爱情生活的多情钟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写了莺莺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莺莺重情轻利的思想。她为离别而悲啼愁苦,痛极之际,竟埋怨张生忘旧情而轻远别。这种埋怨正是爱极痛极的一种变态心理,是一种深情的痴语。莺莺既倾诉着内心的万种离愁、无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遗弃的痛苦心理。此时此刻,莺莺该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说,然而她对“怜取眼前人”的临别赠言,其实正是她内心隐忧的曲折吐露,也是当时社会中司空见惯的身荣弃妻的悲剧在莺莺心灵上的阴影的反映。在莺莺看来,状元及第并不值得羡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实上张生应试是被逼的,他们的分离乃是封建势力的压迫所致。因此莺莺发出了对封建势力的怨恨。
11、莺莺还进一步把怨愤指向那可恶的名利思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世俗的名利观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而莺莺却对这种虚名微利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与痛恨,这就把莺莺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离别之苦,推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7题。【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哪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
12、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1下面的句子,体现情景交融艺术特点的一项是()A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B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C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D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解析】写环境中柳丝、玉骢、疏林、斜阳等景物目的是服务于人,表达想要挽住离人,留住时间的感情,情与景已不可分离。B、C、D三项中的伯劳、燕、黄河、华岳、春、寒等都只是抒情时所用的比喻,不是情景交融
13、。【答案】A 2【端正好】中作者选择了哪些景物?_【答案】云天、黄花(菊花)、西风(秋风)、大雁、霜林 3在“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中,“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词妙在何处?_【答案】“染”不仅把外在的感受化为具有动态的心理过程,而且令离人的涟涟别泪,宛然如见。“醉”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4【端正好】一曲在情景铺设上有什么特点?_【答案】主要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5【滚绣球】一曲怎样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_【答案】这段曲子以赴长亭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6【叨叨令】一曲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心境?_【答案】这段曲子运用排比、反复来表现人物的心境。7对【端正好】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支曲子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用法。B整支曲子是通过主人公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其无可排遣的离愁别恨。C所选择的几种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融为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D“晓来”两句是自然景物的客观再现,其中“总是离人泪”是对前一问句的回答。【解析】前一句不是对客观景物的再现,后面也不是对前一句的回答。【答案】D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