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0784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7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21讲讲 课前热身 考点精解 题型探究 技巧提炼 2008高考复习方案2006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醉书斋记醉书斋记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 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

2、,都不省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 第21讲课前热身2008高考复习方案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烂漫睡地上矣。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

3、,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注】科头:不戴帽子。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准备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第21讲课前热身2008高考复习方案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省取 省省:知道 B.起视

4、之,皆烂漫烂漫睡地上矣 烂漫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僻 僻僻:怪僻 D.只赚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赚:获取【解析】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采用传统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个实词,分别加以解释,要求选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项“省”意为“知道”。B项“烂漫”是“率性、放浪的样子”的意思,译为“坦率自然的样子”正确。C项“僻”译为“怪僻”正确。D项“赚”(zhun)应解释为“哄骗”,由妻子笑作者骗她并说“不能赞成君谋”可知。【解析】D第21讲课前热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以俟 遂自投汨罗以以死 B

5、.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者 C.余倘然久之之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之矣 D.仍挟一册与与俱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与余同【解析】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理解。考查了考试大纲中所列的“以、者、之、与”四个常见虚词。A项中两个“以”都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前者译为“来”,后者译为“于是”。B项中两个“者”都用在动词后面,组成“者”字结构,作“的人(或事)”讲。C项中前一个“之”是音节助词,后一个用语法分析法可解,“之”作“哀”的宾语,相当于代词“他”。D项中两个“与”都解释为介词“同”。【答案】C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课前热身2008高考复习方案3.以下六句话,分

6、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B.C.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提供了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每组三句,要求选出三个句子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句写屋内陈设;句写他的读书情态,但体现不出“醉”;句写他想戒除书瘾,均不符合要求。句明显不合题意,由此即可以排除A、C、D三项。句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答案】B第21讲课前热身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

8、考查,着重在于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本题选取阅读材料中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切入点,设立四个选项来对文意进行分析和概括。B项错误,夸大程度。从文章第3段可以推断出作者并非不谙世事,不近人情。“不遽见”即“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并非拒绝客人来访,而对家人呵斥怒责是因为仆人没有及时禀告的缘故。2008高考复习方案 【答案】B第21讲课前热身2008高考复习方案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译文: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2)家人目间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译文: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3)因思

9、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译文: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命题意图】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翻译能力。【设题特点】从文中选出三个涉及文言现象较多的句子,要求考生翻译。第21讲课前热身【解题思路】解答翻译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1)题中的关键词语与特殊句式有“竹床一”、“木榻一”、“以”三处。“以”“之”用“对”字法分别将其译为介词“用”和代词“它”。“竹床一”“木榻一”是特殊句式(定语后置),需要结合“调”字法和“补”字法,“一”分别译为“一

10、把”“一张”,文言文中很少使用量词,要根据情况补充,然后将其调至“竹床”、“木榻”前,即为“一把竹椅”“一张木床”。(2)题中的关键词语有“(目间)见”、“骇愕”、“罔”与“所指”四处。“所指”是所字结构,应译为“(我的)意图在哪里”,且要补足省略的代词“我”。(3)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因”、“诚”、“旋”与“畔”四处,特殊句式有省略句“因思余于书(之痴)”“诚不异伶于酒(之痴)”,“畔”通“叛”,这里解释为“违背”。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课前热身2008高考复习方案【参考译文】在堂屋左侧收拾干净一间屋子作为书斋,明亮的窗户、洁白的墙壁,恬静安适。摆放了两个几案,一个放笔墨,一个放置香炉茶

11、碗之类的东西。一张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还摆放了四个书架和四个书筒,古今的书籍都放在里边。琴、磬和麈(zh)尾等各种日用杂物,也都杂乱地摆放在旁边。早晨刚起床,就不戴帽子拂去几案上的灰尘,把水倒进砚台里面,研磨好墨和丹砂、铅粉,把笔蘸饱满作好准备。随意抽出一卷书,靠坐在案边读起来。一会儿读到自己有领悟的地方,就用笔在纸上尽情批注,书上的字迹大半因此而看不清楚了。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家中窥见(这种情形)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

12、猜测我的意图。于是第21讲课前热身偷偷地议论,等到我渐渐平静下来,才散开离去。婢女送来酒和茶,都记不得端来喝。有时候不小心碰到,打翻后弄湿了书本,就很生气地责骂,婢女后来也就不再端来了。有时候过了时间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人敢上前请我去吃。只有妻子有时隔着门帘观察我,找到间隙才走进来,说:“时间已经是正午了,可以吃饭了?”我答应了。妻子离去后,又忘掉了。汤、肉都凉了,多次拿去重新加热等着我去吃。等到去吃饭仍然带着一本书一道前往,边吃边看,汤和肉即使凉了,或者味道都快变了,也不察觉。甚至有时误用一双筷子在读的书上乱点画,过了许久才醒悟过来不是笔,妻子及婢女们没有不偷着笑的。晚上读书常常到午夜,回头

13、看仆人,没有人在旁边,一会儿身边鼾声震响,起身一看,他们都坦率自然地熟睡在地上。有客人前来看望我,名帖送进来后,碰上我正在校读书籍,没有立即出去见客人。客人等我久了,就非常生气责骂起来,或者要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课前热身回他的名帖,我也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的性情急躁,家里的人禀告事情时间不恰当,就大声呵斥并把他赶出去,而事情的紧急舒缓不加过问,因此匆忙之中没能告诉我。家里的盐米等琐碎事务,都是妻子掌管,很有秩序,因此我没有什么顾忌和忧虑,读书的嗜好越来越怪僻。有一天我忽然自己悔悟了,打算发誓戒掉它,就同妻子商量。妻子笑着说:“你不会是仿效刘伶戒酒的方法,只不过是要骗得我的酒肉,弥补五脏

14、的辛劳吧?我也只能坐看你沉湎在书籍之中,而不能够帮助你实现你的打算。”我很失望,不高兴了很久,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况且我嗜好的是诗文,不比沉溺于女色好吗?于是笑着回答她说:“像你说的那样沉湎于诗文也是很好的。”于是我不再提戒掉嗜书,而是采用她的语意来为我的书斋起名,叫做“醉书斋”。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课前热身文言翻译要求将文言文段中的句子翻译为通顺的现代汉语句子。高考文言文翻译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要杜绝翻译“大意”。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出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与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准

15、确解释;同时要分析句子结构,把握句式特点,体味句子语气。特殊句式和特殊用词现象往往是翻译题的赋分点,翻译的关键是找准得分点。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信”“达”“雅”。所谓“信”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遗漏、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通顺畅达,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译文力求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对考生而言,更要注重“信、达”两点。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考点精解1.单独设题考查翻译 一般翻译从文言阅读材料中挑出的三个短句或两个较长的涉及文言现象较多的句子,赋分一般为810分。如本讲课前热身第5题。解答翻

16、译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绝大多数考卷采取这种命题形式。2.结合断句考查翻译 要求翻译文言片段中的两个句子,并给其中的一个长句断句。一般赋分总计为10分。这种题型主要出现在近年福建卷中。如2005年福建卷第9小题(本讲类题集训第二题)和2006年福建卷第9小题。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考点精解2008高考复习方案【样题示例】2006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

17、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其余文义之士,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签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梁世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與,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至乃

18、尚书郎乘马,则纠纠劾之。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注】果下马: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间行走。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1.下列句子

19、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每 ()A.不徒徒高谈虚论 徒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 堪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纠劾之纠纠: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 羁旅羁旅:寄居【解析】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纠”与“劾”意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解析】C第21讲题型探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诸掌 出则车與,入则扶侍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羸气弱,

20、不耐寒暑 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解析】考查筛选文中信息。项均为“养尊处优”。项前者为“崇尚空谈”,后者说的是晋朝上层统治者,不是“士大夫”。项前为“养尊处优”,后为“崇尚空谈”,与题干不符。【答案】A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C.作者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劳,才能做好其他事务。【解析】考查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21、态度。从“举朝以为放达(放达:过于随便,不拘礼法)”可以推断,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批评。【答案】C第21讲题型探究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译文:()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高,盖护其短也。译文:()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译文:【命题意图】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重点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与翻译能力。2008高考复习方案 【设题特点】从文中选出三个涉及文言现象较多的句子,要求考生翻译。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解题思路】解答翻译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其

22、中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句式,并准确地理解文意。(1)题:“庙堂”用“换”字法换作“朝廷”;“处庙堂之下”特指在朝廷做官,用“换”字法翻译;“战阵”用“换”字法换作“战场”;“保”和“资”需用“对”字法将其分别对译为“依仗”“收入”,“急”和“苦”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需用“对”字法将其分别对译为“危急”和“劳苦”。(2)题:“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采用意译法和“补”字法;“捶楚”,用杖打;“盖也”是表示判断的固定句式。(3)题:“天”比喻“最大的事”,用意译;“粒”名词活用为动词,意译为“吃粮食”;特殊句式有“民非食不生矣”,表示假设,用“换”字法翻译;“相存”,“相”可理解为副

23、词“互相”,“全”可以译为“保全”。【答案】(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参考译文】君子为人处世,最可贵的是能有益于社会或有益于他人,而不只是高谈阔论,整天不是弹琴就是看书,白白耗费国君(国家)给他的俸禄和官位。我见过有些舞文弄墨的人,谈故论今,头头是道,就像手指对于手掌那样熟悉一样(或译为“了如指掌”),到了任用他们的时候,

24、大多数人都不能胜任。他们处在太平盛世,根本不知道会有丧乱的痛苦;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依仗(地位)处在吏民之上,不明白劳役的勤苦。所以,这样的人难以适应社会和处理事务了。晋朝南渡之后,朝廷优待士族,有才干的江南人士,都担任左右仆射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以上的官职,掌管机要。而其他那些只会舞文弄墨的士人,大多迂阔荒诞,华而不实,不参与世事;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军府的签帅、省事等中下级官吏,都熟悉日常事务,办事准确,如果他们犯了错误,都可以鞭挞捶打,严加惩罚。

25、所以他们常委以重任,这是要发挥他们的长处。当时许多人都怨恨梁武帝爱惜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种看法就像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看不到自身的短处。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穿宽衣服,系阔腰带,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门就以车代步,进门就有人侍候,城里城外,见不着骑马的士大夫。宣城王很喜欢周弘正,送给他们一匹果下马,他常常骑着这匹马。朝廷上下都认为他放纵旷达,不拘礼俗。如果尚书郎骑马,就会遭到弹劾。到了侯景之乱的时候,士大夫一个个细皮嫩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体质虚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热。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于这个原因。古人欲知务农的艰苦,这是为了使人珍惜粮食,重视农

26、业劳动。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粮食要经过耕种、锄草、收割、储存、舂打、扬场等好几道工序,才能放进粮仓,怎么可以轻视农业而重视工商业呢?江南朝廷里的官员,随着晋朝的复兴,南渡过江,流落他乡,到现在也经历了八九代了。从来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而是完全依靠俸禄供养。如果他们有田产,也是随意交给年轻的仆役耕种,从没见过别人挖一块泥土,插一次秧,不知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又怎能懂得其他世务呢?因此,他们做官就不识世务,治家就不治家产,这就是养尊处优带来的危害!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类题集训】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27、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睢,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困君而夺君之位。”范睢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睢,范睢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倨。范睢因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睢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也,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

28、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睢称善。于是 第21讲题型探究 乃延入坐,为上客。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悦之,拜为客卿。范睢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悦悦蔡泽,遂拜为秦相 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太史公曰: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

29、。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于于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选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注】釜鬲: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学 干干 诸侯 干干:求托、请托 B.秦王必困困君而夺君之位 困困:困倦 C.及见之,又倨倨 倨倨:傲慢、放肆 D.昭王新悦悦蔡泽 悦悦:喜欢【解析】困:使窘迫、困窘。【答案】B第21讲题型探究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士固有杀身以以成名 尝

30、以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范睢因因谢病请归相印 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名可法而而身死者 青,取之于蓝,而而青于蓝 D.垂功于于天下者 师不必贤于于弟子【解析】A项,连词,来;介词,凭借。B项,副词,于是;动词,趁着。D项,介词,到;介词,比。C项,连词,均表转折关系,相当于“可是”、“却”。2008高考复习方案 【答案】C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3.下列全都能体现蔡泽智慧与谋略的一组是 ()之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使人宣言以感怒范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 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 乃谢病归相印 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A.B.C.D.【解析】句“蔡泽路上被抢劫”

31、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句是范睢的行为。【答案】C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4.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睢见到蔡泽心里不快,除了蔡泽仅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的倨傲之外,最主要的是蔡泽的到来对他构成了威胁。B.范睢评说商鞅、吴起、大夫种的一席话,并不一定就代表范睢对这三人的真实看法,范睢这样说,更多的是为了堵住蔡泽的嘴,使其理屈词穷。C.太史公认为,蔡泽之所以能够“垂功于天下”,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困于赵而被逐,到韩、魏又失釜鬲之后能够激励自奋。D.太史公引用韩非“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的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人立身处世、建立功业要有凭借和条件的道理【解析】蔡泽的到来

32、在当时对范睢并不构成威胁。【答案】A第21讲题型探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译文:(2)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译文:(3)然二子不困厄,恶能激乎!译文:【解析】(1)题,“宣言”译为“扬言”,“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宁乎”是固定搭配,译为“难道吗”。(2)题,“夫人之立功”中“夫”是发语词,不译;“立功”译为“建功立业”,“之”字取独,不译。“岂不期于成全邪”是反问句,“于成全”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调前,“成”即成功,“全”即圆满。(3)题,“困厄”含被动意味,意为被厄境所困。“恶”表反问语气,“激”含被动意

33、味,意为受激励。整个句子是假设关系,也要译出。【答案】(1)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2)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对于成功圆满抱有期望吗!(3)然而,范睢、蔡泽二人如果不被厄境所困,又哪能受激励呢!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各国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了赵国,蔡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进入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睢,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

34、泽)就会夺取你的相位。”范睢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行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睢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睢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回事吗?请让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商君、吴起、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求的愿望吗?”范睢料想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 第21讲题型探究 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

35、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吗?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功圆满吗!性命和功名都得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性命虽得苟全,但声名却蒙受污辱,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睢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过后几天,范睢上朝,把蔡泽的情况向秦昭王作了禀报。秦昭王召见蔡泽,同他谈话,大为喜悦,拜他为客卿。范睢于是托言有病请昭王允许他归还相印。秦昭王新宠蔡泽,于是授予蔡泽宰相之职,并在他的辅佐下灭了东周。蔡泽做秦相几个月后,20

36、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有人说他的坏话,中伤他,蔡泽害怕被杀,于是就托言有病归还相印,秦昭王封他为纲成君。在秦国十多年,事奉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事奉秦始皇。蔡泽作为秦国使者出使燕国,在燕国三年,燕王就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当了人质。太史公说:韩非子说“袖子长的人善于舞蹈,钱多的人善于做生意”。这话说得很实在啊!范睢、蔡泽是人们所说的一代辩士,然而那些游说诸侯直至白发苍苍也没遇到知音的,并不是计策谋略拙劣,而是使游说获得功效的条件不够。到了他们二人寄居秦国,能够相继取得卿相地位,功名流传天下,其原因本是国家强弱的形势不同啊。但是辩士也有偶然的机遇,许多像范睢、蔡泽一

37、样贤能的人,由于没有机遇,不能施展才能,这些人哪能说得尽呢!然而他们二人如果不遭到困厄境遇,又怎么能奋发有为呢?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二、2005年福建卷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ZZ(Z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

38、计也。(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译文:(2)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译文:(3)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译文: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解析】重点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解题时首先抓句中关键词语。关键词语指的是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重点实词及常用虚词等。(1)句的关键词语有“大用”“王”“小用”“亡”,分别译为“用在大处”“称王”(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在小处”“身亡”。(2)句的关键词语有两个虚词“于”“求哀请命”,分别译为“被”“向”“哀求饶他性命”(请命,是古今异义现象)。(3)句的关键词语是“解”“东”“罢兵”,分别译为“突破重围”“向东(逃)”

39、(名词活用为动词)、“收兵”。其次,要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2)句是被动句,也是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注意调整语序。(3)句具有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要补齐省略的部分,译文“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补上“在的时候”,既体现这是一个状语成分,也使语句更加通顺。【答案】(1)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2)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向勾践哀求饶他性命。(3)在项籍突破重围而向东败逃的时候,汉高帝也想收兵回国。第21讲题型探究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翻译后面的句子。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芥

40、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自泾阳来朝,中外惧有变,及入见,帝唁之,即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臣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公。其下衷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1)此天谴,非人患也。译文:(2)何车骑之寡?译文:(3)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译文:【解析】此题考查的三个句子都含有文言句式特点,第一句为判断句,第二句为定语后置句,第三句

41、为“非”作否定判断句,“得无乎”为固定句式,意为“能不吗?”【答案】(1)这是上天的责罚,而不是人事的祸患。(2)为什么带这么少的车马随从?(3)您如果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能够不怀疑我吗?第21讲题型探究【参考译文】郭子仪事奉天子很忠诚,对待下级宽恕,赏罚分明。虽然遭到幸臣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的诋毁,当时又正遇国家多事,他掌握军权在外,但诏书一到,他就当日上路回京,没有丝毫犹豫观望,所以别人讲的坏话和挑拨离间都不能得逞。在灵州攻破吐蕃,而鱼朝恩派人发掘了他父亲的坟墓,没有得到什么东西。郭子仪从泾阳来朝见天子,内外都害怕有变动,等到进见,天子对此事表示慰问,郭子仪痛哭着说:“臣统帅军队很久了,却不

42、能禁止士兵发掘别人的坟墓,现在有人发掘臣父的墓,这是上天的责罚,而不是人事的祸患呀。”鱼朝恩又曾经约郭子仪赴宴,元载派人告诉他,观察军容鱼朝恩将做不利于他的事。他的部下请求在衣中穿上铠甲一起去,郭子仪不同意,只带十几个家僮前往。鱼朝恩说:“为什么带这么少的车马随从?”郭子仪告诉了他所听到的一切。鱼朝恩哭着说:“您如果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能够不怀疑我吗?”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四、阅读下文,完成14题。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王

43、公不答。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知知杭州仁和县()(2)以谢平昔平昔奖进()(3)于是不复冀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峻而骄()【解析】此题四个词语解释考查能力的角度各不相同。“知”字是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推测词义的能力;“平昔”,“峻”考查学生能否联系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灵活确定词义;“冀”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44、冀”在课本中出现过,“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促织)【解析】(1)掌管,作知县 (2)往常,过去 (3)希望 (4)高傲第21讲题型探究 2.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A.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以文字相乐之意 D.成其德耳【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A项中的“以”为介词,含义是“因为,凭”,如促织中“以促织富”。C项中“以”为介词,含义为“用”,如石钟山记中“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项、D项中的“以”为连词,相当于“来”,如促织中“留待期限,以塞官责”。【答案】BD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

45、8高考复习方案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译文:(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译文:【解析】(1)句中三个关键词为“及”“略”“课”,省略的成分(主语)要补充出来,语序要略加调整(甚急课其职事)。(2)句的关键词为“患”“达”。句首省略介词“以”,要补充出来,理解为“凭”。【答案】(1)到了鞠咏就任后,王化基对他一点儿不加以礼遇,而是非常急切地考核其公务。(2)凭鞠咏的才能,不用担心将来不显达。第21讲题型探究 4.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关键句的理解能力,答案其实就是“故抑之”的上一句,前后句是因果关

46、系,但因为题目要求要用自己的话回答,提升了难度,所以应该把上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008高考复习方案 【答案】担心他恃才傲物。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参考译文】鞠咏考中进士,他以文才得到王化基的赏识。王化基做了杭州知府后,鞠咏被提拔,被朝廷提封为大理评事,任杭州仁和县的知县。鞠咏赴任前,先写了一封信和一首诗寄给了王化基,以感谢王公过去对他的栽培奖进,(又说)这次在王公手下为官,能够以诗文往来同乐等内容。王化基却没有给鞠咏回信。鞠咏到任后,(王化基)并未给予任何特别的礼遇,而考察督促鞠的政事却非常严格。鞠咏大失所望,从此不再奢望得到王公的额外关照,而是专心治理县事。后来王化基入朝被

47、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到职后首先推荐鞠咏。有人问他原因,王化基说:“鞠咏有才干,不怕被埋没。我所为他担心的是气盛和骄傲,所以我才有意压制一下他这种情绪,以使他的品行更高尚。”鞠咏听到这些话很感动,从此更把王化基当作良师益友了。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琴 谕明宋濂 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山民齐氏者,不识琴。问人曰:“何谓琴?”或答之曰:“琴之为制,广前狭后,圆上方下,岳首而越底,被之以丝,则铿铿然泠泠然可听也。”齐氏悦曰:“是知琴也。”一日,至通都大邑,见负筑来者,亟趋视之,惊曰:“是不类广前狭后、圆上方下者耶?”反侧视之,良久又曰:“是不类岳首而越

48、底者耶?”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复曰:“是又不类铿铿泠泠之可听耶?”遂力致其人而归,师之三年,早晚不辍,自以为尽其技也。向之告者偶过焉。闻其声辄瞿然曰:“子习者筑也,非琴也。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因出琴而鼓。齐氏闻之,蹙额曰:“子绐我矣!子绐我矣!淡乎如大羹玄酒,朴乎若蒉桴土鼓,不足乐也。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吾不知子琴之为筑,吾筑之为琴也。请终乐之。”嗟夫!琴之为器,人所易识。山民乃筑当之。则夫强指乡愿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感斯言,作琴谕。【注】岳首而越底:琴头像山,琴底有小孔。绐:欺骗。大羹

49、:未放调味料的肉汤。玄酒:兑水的酒。蒉桴:祭祀所用的土块做成的鼓槌。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老好人。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亟亟趋视之()(2)若笙箫之间作()(3)请终终乐之()(4)山民乃乃筑当之()【解析】(1)赶紧,赶快 (2)交替,错杂 (3)终止,停止 (4)却 第21讲题型探究 2.下面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相同的两项两项是()A.楚越之交恒多山 B.师之三年,早晚不辍 C.若燕赵美人之善讴 D.吾不知子琴之为筑 E.山民乃筑当之【解析】A项,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项,代词,“他”。C项、D

50、项,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E代词,代琴。【答案】CD 2008高考复习方案第21讲题型探究 2008高考复习方案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客有为予言,楚越之交恒多山。译文:(2)齐氏悦曰:“是知琴也。”译文:(3)以指横度之,则亦有声出丝间。译文:(4)向之告者偶过焉。译文:(5)不然,何若是嘈杂淫哇也?译文:(6)予所嗜者异乎是,若鸾凤之鸣,若笙箫之间作,若燕赵美人之善讴。译文:(7)琴之为器,人所易识。山民乃筑当之。译文:(8)则夫强指乡愿为君子,日爱之而不知厌者,尚何怪乎?译文:第21讲题型探究【答案】(1)有客人跟我说,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全都是山。(2)姓齐的人高兴地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21章-课前热身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