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教研室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肝炎病毒肝炎病毒主 讲 人:谢 水 祥主 讲 人:谢 水 祥病原生物学教研室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肝炎病毒肝炎病毒n定义定义n型别型别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n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与与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引起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n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乙型与丙型肝炎病毒主要由输血、血制品或注主要由输血
2、、血制品或注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射器污染而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及肝癌相关。n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为一种缺陷病毒n已型肝炎病毒(已型肝炎病毒(HFVHFV)n庚型肝炎病毒(庚型肝炎病毒(HGVHGV)nTTTT型肝炎病毒(型肝炎病毒(TTVTTV)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hepatitis A virusvirus,HAVHAV)HAV的生物学性状的生物学性状n属小属小RNARNA病毒科,直径病毒科,直径2727nmnm,无包膜无包膜n呈呈2020面体立体对称面体立体对称n
3、外面为一独立外壳,内含一个单链外面为一独立外壳,内含一个单链RNARNA分子分子HAVHAV的电镜照片的电镜照片FeinstoneFeinstone(19731973)HAV的结构的结构n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原代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对原代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传代细胞对HAVHAV敏敏感,增殖非常缓慢,一般感,增殖非常缓慢,一般不引起细胞病变不引起细胞病变n抵抗力抵抗力 比肠道病毒更耐热,比肠道病毒更耐热,601601h h不被灭活,不被灭活,100100o oC C 5 5分钟可灭活分钟可灭活 对乙醚、酸处理(对乙醚、酸处理(pH 3pH 3)均有抵抗力均有抵抗力 氯消毒、紫外线照射
4、、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破坏其氯消毒、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处理均可破坏其传染传染性性 甲型肝炎甲型肝炎n传染源多为甲肝患者传染源多为甲肝患者n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n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n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常造成散发性流行或大面积流行HAV的致病性的致病性粪口途径传播粪口途径传播口咽部或唾液口咽部或唾液腺中早期增殖腺中早期增殖肠道与局部肠道与局部淋巴结中大淋巴结中大量增殖量增殖入血并形入血并形成病毒血成病毒血症症肝脏为最终靶肝脏为最终靶器官(病毒直器官(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接损伤或免疫病理作用)病理作用)通过胆汁随粪通过胆汁随粪便
5、排出体外便排出体外常见症状常见症状n流感样症状流感样症状n厌食厌食n恶心恶心n黄疸黄疸(眼部及皮肤呈黄色)(眼部及皮肤呈黄色)n尿黄尿黄n腹痛腹痛n乏力乏力HAVHAV的免疫性的免疫性nHAVHAV只存在单一的抗原抗体系统只存在单一的抗原抗体系统,即即HAVAgHAVAg和抗和抗-HAVHAV n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无论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能诱生出高效价抗效价抗-HAVHAV n抗抗-HAVIgMHAVIgM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阳性是甲肝的确诊依据 nIgMIgM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型抗体在感染后仅持续存于3-63-6个月个月IgGIgG型抗体则可存在多年型抗体则可存在多
6、年n对于再感染有牢固免疫力对于再感染有牢固免疫力Time course of HAV infectionTime course of HAV infection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n感染早期可检测血清中的感染早期可检测血清中的抗抗HAV HAV IgMIgMn流行病学调查可检测抗流行病学调查可检测抗HAV HAV IgGIgGn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对已接种甲肝疫苗者检测中和型抗HAVHAV抗体抗体n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直接检测抗原或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毒RNARNA甲肝的防治甲肝的防治n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隔离治疗急性期病人 所有废弃物及日
7、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所有废弃物及日常用水均需严格消毒n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 水产品不宜生吃水产品不宜生吃 水果蔬菜要洗干净水果蔬菜要洗干净免疫预防免疫预防n被动免疫可用被动免疫可用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n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免疫预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童和与肝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 n减毒活疫苗(减毒活疫苗(0 0,1212)或灭活疫苗()或灭活疫苗(0 0,1 1,6 6)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epatitis B virus,HBV)电镜下的电镜下的HBVDa
8、ne 颗粒颗粒HBV的小球形颗粒的小球形颗粒HBVHBV的管形颗粒的管形颗粒HBVHBV的基因组结构的基因组结构3.23.2KbKb不完全不完全双链环状双链环状DNADNA,含含4 4个个ORFORF HBVHBV的复制的复制HBV的抗原组成的抗原组成n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HBsAgn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HBcAg n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表面抗原表面抗原HBsAgHBsAgn存在于三型颗粒中存在于三型颗粒中n是是HBV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感染的主要标志n分亚型(分亚型(a,a,d/yd/y,w/rw/r,adradr)n产生产生抗抗-HBsHBsnPre S1Pre
9、S1、Pre S2Pre S2及抗及抗-Pre S1Pre S1和抗和抗-Pre Pre S2S2核心抗原核心抗原HBcAgHBcAgn仅存在于仅存在于DaneDane颗粒中颗粒中n不易在血液中检出不易在血液中检出n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可在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存在n刺激机体产生刺激机体产生抗抗HBcHBc(IgGIgG、IgMIgM)n表明病毒在复制表明病毒在复制e e抗原抗原HBeAgHBeAgn仅存在于仅存在于DaneDane颗粒中颗粒中n游离存在于血液中游离存在于血液中n为为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病毒复制及强传染性的指标n产生产生抗抗HBeHBe,是预后良好的征象是预后良好的征象HBV
10、HBV的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其它生物学性状n培养培养 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黑猩猩动物模型、鸭动物模型 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细胞培养成功n抵抗力抵抗力 抵抗力强于抵抗力强于HAVHAV 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对低温干燥紫外线耐受 不被不被7070乙醇灭活乙醇灭活 100100 10 10分钟可灭活分钟可灭活乙型肝炎乙型肝炎n传染源传染源 患者或无症状患者或无症状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n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血液及血制品血液及血制品 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不严格集体预防接种、药物注射 针刺、文身等针刺、文身等 密切接触密切接触HBVHBV的
11、致病机制的致病机制n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为主细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伤:为主n免疫耐受:慢性肝炎、免疫耐受:慢性肝炎、HBsAgHBsAg无症状携带者无症状携带者n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n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n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肝特异性脂蛋白抗原原HBV与原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n流行病学方面流行病学方面n动物模型动物模型n病毒分子结构病毒分子结构乙型肝炎的特点乙型肝炎的特点n我国约有我国约有40%-60%40%-60%人群曾受到过人群曾受到过HBVHBV的感染的感染n表现急性乙肝的仅占表现急
12、性乙肝的仅占0.1%-1%0.1%-1%,亚临床亚临床30%-30%-75%75%,慢性乙肝,慢性乙肝1%-5%1%-5%,乙肝病毒携带,乙肝病毒携带7%-7%-20%)20%)n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急性乙肝如治疗不彻底,10%10%患者可转为慢患者可转为慢性乙肝性乙肝乙肝五项及乙肝五项及HBV DNAHBV DNA的临床意义的临床意义 nHBsAgHBsAg、抗抗HBsHBsnHBeAgHBeAg、抗抗HBeHBen抗抗HBcHBc (HBcAgHBcAg)nHBV DNA HBV DNA n血清血清DNA多聚酶检测多聚酶检测 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结果分析HBs
13、AgHBsAgHBeAgHBeAg抗抗-HBsHBs抗抗-HBeHBe抗抗-HBcHBc结果分析结果分析+-HBVHBV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或无症状携带者+-+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传染性强,(传染性强,“大三阳大三阳”)+-+急性感染趋向恢复急性感染趋向恢复(“小三阳小三阳”)-+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恢复期-+既往感染或既往感染或“窗口期窗口期”-+-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既往感染或接种过疫苗 1筛选供血员筛选供血员 2可作为乙肝病人或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可作为乙肝病人或
14、携带者的特异性诊断 3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对乙肝病人预后和转归提供参考 4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研究乙肝的流行病学,了解各地人群对乙肝的感染情况的感染情况 5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了解注射疫苗判断人群对乙肝的免疫水平,了解注射疫苗后抗体阳转与效价升高情况等后抗体阳转与效价升高情况等 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检测乙肝抗原与抗体的实际用途防治原则防治原则n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n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自动免疫: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n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人工被动免疫:高效价人血清球蛋白(HBIgHBIg)n治
15、疗治疗 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epatitis C virus)HCVHCV的生物学性状的生物学性状n404060nm60nm球形球形n有包膜有包膜n单正链单正链RNARNAHCVHCV的基因结构的基因结构HCVHC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的致病性与免疫性n传播途径似传播途径似HBVHBVn是引起是引起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输血后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n无症状无症状HCVHCV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携带者和慢性丙肝者多见n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诱发肝外损伤:肾小球肾炎 n免疫力不牢固免疫力不牢固HCVHCV的诊断及预防的诊断及预防n检查病毒检
16、查病毒RNARNAn检测抗检测抗HCVHCVn因因HCVHCV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免疫原性不强及变异,目前尚无可用疫苗用疫苗丁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epatitis D virus,HDV HDV)nHDVHDV是一种是一种缺陷病毒缺陷病毒n由由HBsAgHBsAg构成其外壳构成其外壳nHDVHDV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定位于肝细胞核内,在血液中由HBsAgHBsAg包被,形成包被,形成35-3735-37nmnm颗粒颗粒n单负链环状单负链环状RNARNAHDVHDV的结构的结构nRizzettoRizzetto于于19771977年首先
17、发现,又年首先发现,又称称 抗原抗原n35-3735-37nmnm球形颗球形颗粒;粒;n1.71.7Kb-Kb-ssRNAssRNAn含含9 9个个ORFORF丁型肝炎的特点丁型肝炎的特点n只能感染只能感染HBsAgHBsAg阳性的病人阳性的病人n我国丁肝感染率在我国丁肝感染率在1.6%-5%1.6%-5%,西南地区感染率高,西南地区感染率高n联合感染与重叠感染联合感染与重叠感染n病原学检查为病原学检查为HDAgHDAg、抗抗-HDHD及及HDV-RNAHDV-RNA,持续高持续高滴度滴度IgGIgG型抗型抗HDHD是慢性是慢性HDVHDV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感染的主要血清学标志。一旦乙肝患者感
18、染了志。一旦乙肝患者感染了HDVHDV,尤其是在慢性乙尤其是在慢性乙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肝的基础上感染,容易发展成为重度慢性乙肝、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重型肝炎,甚至肝硬化 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n诊断为诊断为检测抗检测抗-HDHDnHDV-RNAHDV-RNAn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丁型肝炎传播途经与乙型肝炎相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似HBV。戊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patitis E virus,HEV HEV)n球形,无包膜球形,无包膜n直径直径32323434nmnmn单正链单正链R
19、NARNA,3 3个个ORFORFn两个血清型两个血清型致病性及免疫致病性及免疫n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主要为粪口途径传播n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由胆汁经粪便排出体外n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作用n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多表现为急性戊型肝炎n孕妇感染常致流产孕妇感染常致流产戊型肝炎的特点戊型肝炎的特点n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与甲型肝炎相比,患者黄疸前期症状重,病程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持续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特别是孕妇孕妇感染感染HEVHEV后。青壮年是后。青壮年是HEVHEV最喜欢攻击的人群。最喜欢攻击的人群。n戊型肝炎分两种:戊型肝
20、炎分两种:“流行性流行性”多发生在雨季多发生在雨季和洪水后,和洪水后,“散发性散发性”在秋冬季呈现高峰。在秋冬季呈现高峰。n传染性强的时间在患者将要出现症状前传染性强的时间在患者将要出现症状前(潜伏潜伏末期末期)至发病初期,患者的隔离期为起病后至发病初期,患者的隔离期为起病后3 3周。周。n尚末发现有尚末发现有2 2次发病者。次发病者。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微生物学检查及预防n检测检测HEVHEVn检测抗检测抗-HEV HEV IgMIgMnHEV RNAHEV RNAn预防与甲肝类似预防与甲肝类似1试述试述HBV感染的致病机理?感染的致病机理?2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乙型肝炎病毒
21、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用途?及用途?3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谈怎样预防结合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谈怎样预防HBV的感染?的感染?课外作业课外作业第第28章章 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第一节第一节 皮肤感染真菌皮肤感染真菌 一、皮肤癣真菌一、皮肤癣真菌:毛癣菌毛癣菌(TrichophytonTrichophyton)表皮癣菌表皮癣菌(EpidermophytonEpidermophyton)小孢子癣菌小孢子癣菌(MicrosporumMicrosporum)皮肤癣真菌皮肤癣真菌 (DermatophytesDermatophytes)1、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 S
22、abouraud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菌落颜色菌落颜色菌落形态菌落形态大分生孢子大分生孢子菌丝菌丝毛癣菌毛癣菌灰白、红、灰白、红、橙或棕色橙或棕色表面呈绒毛表面呈绒毛状、粉粒状状、粉粒状或蜡样或蜡样细长棒状的细长棒状的薄壁大分生薄壁大分生孢子孢子螺旋状、球螺旋状、球拍状、鹿角拍状、鹿角状和结节状状和结节状表皮癣菌表皮癣菌 初为白色,初为白色,以后转变为以后转变为黄绿色黄绿色初为白色鹅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毛状,以后转变为黄绿转变为黄绿色粉末状色粉末状卵圆形或粗棒卵圆形或粗棒状薄壁大分生状薄壁大分生孢子,厚膜孢孢子,厚膜孢子子(陈旧培(陈旧培养)养)球拍状球拍状小孢子癣小孢子癣菌
23、菌灰色、橘红灰色、橘红色或棕黄色色或棕黄色绒毛状逐渐绒毛状逐渐变至粉末状变至粉末状厚壁梭形厚壁梭形结节状、梳结节状、梳状和球拍状状和球拍状表表22-1 癣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癣菌的种类及侵犯部位属名属名 侵犯部位侵犯部位 皮肤皮肤 指甲指甲 毛皮毛皮 毛癣菌属毛癣菌属(TrichophyfonTrichophyfon)表皮癣菌属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fonEpidermophyfon小孢子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MicrosporumMicrosporum)+-+-+(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 1.1.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图示)(图示)。2.2.繁殖方式:出芽繁殖。繁殖方式:出
24、芽繁殖。3.3.培养特性培养特性 沙氏培养基:类酵母型菌落沙氏培养基:类酵母型菌落(图示)(图示)玉米粉培养基:厚膜孢子玉米粉培养基:厚膜孢子(图示)(图示)血清:血清:371-3371-3小时形成芽管小时形成芽管(图示)(图示)白假丝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第第2929章深部感染真菌章深部感染真菌(二)病性与免疫性(二)病性与免疫性 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皮肤粘膜感染:鹅口疮(图示)(图示)、口角、口角糜烂、外阴与阴道炎。糜烂、外阴与阴道炎。内脏感染:肺炎、支气管炎、食管炎内脏感染:肺炎、支气管炎、食管炎肠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肠炎、膀胱炎和肾盂肾炎等。中枢神经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中枢神经
25、感染:脑膜炎、脑膜脑炎、脑脓肿等。肿等。(三三)检查检查1、直接镜检、直接镜检2、培养鉴定:类酵母样菌落、芽管、假、培养鉴定:类酵母样菌落、芽管、假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菌丝和厚膜孢子可帮助诊断假菌丝假菌丝厚膜孢子厚膜孢子新生隐球菌新生隐球菌(一)生物学特性(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球形,有肥厚的荚膜形态与染色:球形,有肥厚的荚膜(图示)(图示)。2.2.培养特性:酵母型菌落培养特性:酵母型菌落3.3.生化特性:分解尿素生化特性:分解尿素(二二)致病性致病性1.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炎、脑炎。3.3.皮肤粘膜感染皮肤粘膜感染(图示)(图示)(三)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中查圆形厚(三)微生物学检查:脑脊液中查圆形厚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壁并围以厚荚膜的酵母样细胞。(四)防治原则(四)防治原则新生隐球菌及其荚膜(印度墨水染色)新生隐球菌及其荚膜(印度墨水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