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预分解系统 第一节 悬浮预热器 一、预热器的分类 1.按热交换工作原理分类:以同流热交换为主、以逆流热交换为主和以混流热交换为主;2.按制造商命名分类:洪堡型、史密斯型、多波尔型、维达格型、盖波尔型和ZAB型;3.按预热器组合分类:多级旋风筒组合式、以立筒为主组合式、旋风筒与立筒组合式。二、旋风预热器的构造及换热工作原理 1.旋风预热器的构造 由多个旋风筒及连接管道组合而成,其构成单元是一个旋风筒和连接管道。组成:筒体:钢板焊接,内壁有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进风管、出风管:装有膨胀节,适应管道的热胀冷缩。卸料管:装有锁风阀(翻板阀),防止卸料时下部空气向上泄漏而降低收尘效率。2.单元换热
2、工作原理 一个换热单元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功能:料粉的分散与悬浮;气固相间换热;气固相分离,料粉收集。3.旋风筒的工作原理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之间的圆柱体内作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内筒排出。料粉被气流携带作旋转流动时,由于物料密度大于气体密度,受离心作用,物料向边部移动的速度远大于气体,致使靠近边壁处浓度增大;同时,由于粘滞阻力作用,边壁处流体速度降低,使得悬浮阻力大大减小,物料沉降而与气体分离。旋风筒内流场是一个三维流场,其速度矢量有三个分量:切向速度ut、轴向速度uz和径向速度ur。切
3、向速度:使得物料受离心作用而向边壁浓缩、分离,因此,它对于承载、夹带和分离物料起主要作用。径向速度:很小,对气固分离的作用不太明显。轴向速度:在轴心附近向上流动使得分离出的物料又被气流扬起而带出,降低分离效率。三、影响旋风预热器热效率的主要因素 要保持及提高旋风预热器的高效率,必须强化旋风筒的三个功能,即悬浮、换热和分离。1.料粉悬浮分散 物料从下料管进入旋风筒上升管道,与上升的高速气流相遇。在高速气流冲击下,物料折向随气流流动,同时被分散。为使物料在上升管道内均匀、迅速地分散、悬浮,应注意以下主要问题:(1)选择合理的喂料位置 为了充分利用上升管道的长度,延长物料与气体的热交换时间,喂料点应
4、选择靠近进风管的起端,即下一级旋风筒出风内筒的起端。但必须以加入的物料能够充分悬浮、不直接落入下一级预热器而短路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喂料点距进风管起端应有1m左右的距离,它与来料落差、来料均匀性、物料性质、管道内气流速度、设备结构等有关。(2)选择适当的管道风速 要保证物料能够悬浮于气流中,必须有足够的风速,一般要求料粉悬浮区的风速为1622m/s。为加强气流的冲击悬浮能力,可在悬浮区局部缩小管径或加插板(扬料板),使气体局部加速,增大气体动能。(3)注意来料的均匀性 来料的均匀性对物料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影响。要保证来料均匀,要求来料管的翻板阀(一般采用重锤阀)灵活、严密,当来料多时,它能起到一
5、定的阻滞缓冲作用;当来料少时,它能起到密封作用,防止系统内部漏风。(4)旋风筒的结构 旋风筒的结构对物料的分散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如旋风筒的锥体角度、布置高度等对来料落差及来料均匀性有很大影响。(5)在喂料口加装撒料装置 为防止大团物料难以分散,近期设计的预热器一般在下料管口下部的适当位置设置撒料板。当物料喂入上升管道下冲时,首先撞击在撒料板上被冲散并折向,再由气流进一步冲散悬浮。2.管道内的气固相换热 气固换热公式 旋风筒内的换热,是1000左右窑气与料粉颗粒之间的换热。为稀相气固系统直接悬浮传热,属于非稳态对流换热,因此其换热方式以对流为主。Q=AT Q气固间换热效率,W或J/s 气固间换热
6、系数,W/(m2)A固体微粒与气流接触的表面积,m2 T气固间平均温度差,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换热系数约在0.81.4W/(m2)之间,气固间平均温度差T开始时较大,终了时趋于2030之间,由于和T值变动范围都不大,只有换热面积A影响最大。以1kg生料为例,不同状态与气流接触的换热面积:回转窑预热带堆积:0.0157m2/kg 成球(料球直径10mm):0.28m2/kg 悬浮分散:250m2/kg 粉料分散于气流中时,换热面积比处于结团或堆积状态时将增大上千倍。管道内气固换热的估算 气固间80以上的热交换是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热交换方式以对流换热为主。当dp=100m时换热时间只需0.020.
7、04s,相应换热距离仅0.20.4m。因此,气固之间的换热主要在进口管道内瞬间完成的,即粉料在转向被加速的起始区段内完成换热。3.气固分离 物料与气体完成热交换后,必须进行气固分离,分离出的物料向高温区(下一级预热器、分解炉或回转窑)运动,进行进一步的预热、分解或煅烧。否则,物料将随气流一起流向低温区,使预热效果降低甚至起不到预热作用。因此,换热后的分离效率,对预热器的换热效率有着重大影响。物料与气体的分离是在旋风筒内进行的,主要利用旋转流离心作用对气固进行分离。影响旋风筒分离效率的因素 a.旋风筒直径:筒径小,分离效率高。b.旋风筒进口型式及尺寸:切线入筒,减少涡流干扰;进风口宜采用矩形或五
8、边形,进风口尺寸应使进口风速在1622m/s之间,最好在1820m/s之间。c.内筒尺寸及插入深度:内筒直径小、插入深,分离效率高。d.旋风筒筒体高度:一般增加筒体高度,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e.旋风筒下料管锁风阀的漏风:如果漏风,将引起分离出的物料二次飞扬,漏风越大,扬尘越严重,使分离效率降低。在提高气固分离效率之外,还必须考虑旋风筒的流体阻力损失(压损)。一般来说,分离效率的提高会引起旋风筒压损的提高,造成高温风机电耗的增大。对于气流中生料的“悬浮与分散”,气固相间的“换热”以及气固相间的“分离”这三个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新型高效、低阻的旋风筒
9、的研制开发 新型换热管道的开发 新型锁风阀的开发 新型撒料装置的开发 四、各级旋风预热器性能的配合 1.预热器各级旋风筒分离效率()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一般要求1 5 2,3,4 2.各级旋风筒表面散热损失的影响:越往下,旋风筒及连接管道的表面温度越高,表面散热损失越大。3.各级旋风筒漏风量(L)的影响:L5L4L3L2L1 五、旋风预热器串联级数的选择(P29)第二节 旋风预热器的结构参数和技术参数 一、旋风筒的结构 旋风筒的设计,主要应考虑如何获得较高的分离效率和较低的压力损失。要求旋风筒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证明:影响旋风筒流体阻力及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旋风筒的几何结构,另一个是
10、流体本身的物理性能。1.旋风筒的直径 旋风筒的处理能力主要取决于通过旋风筒圆筒断面风速,因此,旋风筒以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设计为基础,尤其是圆柱体内径,它是确定旋风筒规格的主要尺寸,其它尺寸都是以内径D为基准,按一定比例确定。圆柱体直径有多种计算方式,一般根据旋风筒处理的气体流量和选取适当的假想截面风速来计算,即 截面风速的选择对旋风筒的设计很重要。风速大有利于缩小旋风筒的直径,减少设备投资,但流体阻力增大,电耗增加;风速小有利降低电耗,但旋风筒直径大,风速过小,也不利于收尘效率。由于对各级旋风筒分离效率的要求不同,这样也就取各级旋风筒圆筒不同的断面风速。一般各级旋风筒设计分离效率及圆筒断面风速见
11、下表。旋风筒C1C2C3C4C5分离效率(%)95858585-9090-95圆筒断面风速VA(m/s)3-4665.5-65-5.5 C1级旋风筒要求分离效率较高,为了将最上一级旋风筒分离效率提高到195,要增加粉尘在旋风筒中沉降时间,断面风速较低,需要若干个小筒径的旋风筒并联;C5级旋风筒主要承担将已分解的高温物料及时分离并送入窑内,以减少高温物料的再循环,提高热利用效率,要求分离效率较高。中间级在保证一定分离效率的同时,可以采取一些降阻措施,实现系统的高效低阻。2.旋风筒进风口的型式和尺寸 旋风筒气流进口方式有蜗壳式和直入式两种。气流内缘与圆柱体相切称为蜗壳式;进口气流外缘与圆柱体相切为
12、直入式。蜗壳式进口分为90、180、270 三种 蜗壳式由于气流进入旋风筒之后,通道逐渐变窄,有利于减小颗粒向筒壁移动的距离,增加气流通向排气管的距离,避免短路,提高分离效率。同时具有处理风量大,压损小等优点,常被采用。旋风筒进风口结构,目前多采用矩形,其尺寸的确定,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进风口截面积A A=Q/w A进风口截面积,m2 Q进旋风筒的风量,m3/s w旋风筒的进口风速,m/s 进口风速w对旋风筒的收尘效率影响很大,一般进口风速提高,收尘效率也提高,但当w大于20m/s后,效率提高不显著,而旋风筒的流体阻力却与w的平方成正比增加,故将得不偿失。一般旋风筒的进口风速采用1622m/
13、s之间,最好采用1820m/s。进风口边长 旋风筒进风口结构,一般为矩形,高(b)宽(a)比b/a1,随着b/a的增加,旋风筒的阻力下降,分离效率提高;但当b/a2时,会使旋风筒筒体太高,所以一般高宽比取2。新型低压损旋风筒的进风口有菱形和五边形,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入筒的气流向下偏斜运动,既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又能降低流体阻力。3.排气管(内筒)尺寸及插入深度 排气管的结构尺寸对旋风筒的流体阻力及分离效率至关重要;设计不当,在排气管的下端会使已沉降下来的料粒带走而降低分离效率。一般认为,排气管的管径减小,带走的粉料减少,分离效率提高,但阻力增大。当内筒直径较大,有利于降低流体阻力,但分离效率下降
14、。因此一般取 dn(0.50.6)D为宜,此外还应注意排气管中的气体流速在1620m/s,以利于上一级料粉的悬浮分散。内筒插入深度对分离效率和阻力有很大影响,内筒插入越深,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越大。插入短,易造成短路,扬尘量大。一般而言,各级旋风筒插入深度:C1筒:大于或等于进风口宽度;中间级:取0.5dn,以减小压损;C5筒:为避免烧坏内筒,除在材质上进一步改善外,可加大法兰尺寸和管壁厚度,其插入深度取0.25dn,以确保安全运转。4.旋风筒的高度 旋风筒高度系指包括圆柱体高度和圆锥体高度的总高度。旋风筒高度增加,分离效率提高。(1)圆柱体高度(H1)圆柱体高度是旋风筒的重要参数,它的高低关
15、系到生料粉是否有足够的沉降时间。高度增加,有利于提高分离效率,但旋风筒过高会增加整个预热器塔的高度,系统的压损也会增加。为了保证足够的分离效率,圆柱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式中:Vt气流在旋风筒内的线速度,它取决于进风口风速(V入),一般可取Vt0.67 V入。(2)圆锥体高度(H2)圆锥体结构在旋风筒中的作用有三:第一,能有效地将靠外向下的旋转气流转变为靠轴心的向上旋转的核心流,它可使圆柱体长度大为减少;第二,圆锥体也是含尘气流气固相最后分离的地方,它的结构直接影响已沉降的粉尘是否会被上升旋转气流再次带走,从而降低分离效率;第三,圆锥体的倾斜度有利于中心排灰。实验表明,当旋风筒的直径不变时,增大
16、圆锥体长度(H2),能提高分离效率。圆锥体结构尺寸,由旋风筒直径和排灰口直径及锥边仰角()决定,其关系为:tg2H2/(D-de)如果排灰口直径和锥边仰角太大,排灰口及下料管中物料填充率低,易产生漏风,引起二次飞扬;反之,引起排灰不畅,甚至发生粘结堵塞。值一般在6575之间,de/D可在0.10.15之间,H2/D在0.91.2之间选用。设计中,对C1筒:H/D2,且H1/H21,为高型旋风筒;其他:H/D1.52,且H1/H21,为低型旋风筒。5.旋风筒之间连接管道的尺寸wQd4d管道内径,m;Q管道内通过的风量,m3/sw管道风速;需首先选定。二、低压损旋风筒 传统的旋风预热器主要缺点之一
17、是流体阻力大,要求窑后主排风机产生56kPa的风压,从而使风机电耗增大,单位熟料的电耗增高。近年来国内外对传统的旋风筒作了改进,研制出新型高效低压损旋风筒。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适当缩小旋风筒的进口宽度;2.适当扩大排气口的尺寸;3.改进内筒的形状及位置:扩大涡壳偏心距(270),并将底面做成4550的倾斜面,具有向下引流作用。(FLS公司、洪堡公司)采用扁内筒(靴形内筒),内筒当量内径扩大,并具有迫使气流向下的作用。(宇部公司)采用偏心内筒及倾斜进风口(Polysius公司)4.采用导流板第三节 分解炉 一、预分解技术的产生及特点 产生(简介)特点:1.碳酸盐分解任务外移;2.燃料少部分由
18、窑头加入,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衬料寿命,缩小窑的规格并使生产大型化;3.燃料燃烧放热、悬浮态传热和物料的吸热分解三个过程紧密结合进行。二、分解炉中的旋流效应与喷腾效应 问题的提出:气体在炉内的通过时间约12.5s,而一般粒径在3040um的料粉,分解温度为820870,要求分解率为8595时,其分解时间平均约需410s,是气流通过时间的46倍。怎样延长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1.旋流效应 是旋风型分解炉内气流作旋回运动,使粉料滞后于气流的效应。粉料受离心力的作用在边壁浓缩下滑,至缩口时再被气流带起,粉料总的运动趋向还是顺着气流旋回前进而出炉。但粉料的前进运动速度,
19、却远远落后于气流的速度,造成粉料在炉内的滞留现象。2.喷腾效应 是喷腾型分解炉内气流作喷腾运动,使粉料滞后于气流的效应。气流以2040m/s的流速通过底部喉管,在炉筒一定高度内形成一条上升流股,将炉下部锥体四周的气体及粉料不断裹吸进来,喷射上去,造成许多由中心向边缘的旋涡,从而形成喷腾运动。物料作吹起悬浮下落吹起循环运动,使粉料的前进运动速度远远落后于气流,造成粉料在炉内的滞留,从而大幅度延长煤粉、料粉在炉内的反应时间。此外,还有“悬浮效应”和“流态化效应”,使生料、燃料和气流在炉内达到高度分散、均匀混合和分布、迅速换热、延长物料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以获得提高燃烧效率、换热效率和入窑物料碳酸盐分
20、解率的效果。延长物料在炉内停留即进行化学反应时间,单靠降低风速或增大炉的容积是难以解决的,主要的方法是采用以上各种效应的综合效应,优化“三传一反”过程,达到预期的分解效果。三、分解炉的分类 1.按分解炉内气流的主要运动形式可分为:旋流式SF型 喷腾式FLS型 悬浮式prepol型、pyroclon型 流化床(沸腾)式MFC(NMFC)型。而RSP型、KSV型、NSF型、CSF型属于旋风喷腾式,严格地说旋风式、喷腾式分解炉,也属于悬浮式分解炉。2.按制造厂命名可分为:SF型(NSF、CSF),日本石川岛公司与秩父公司研制;MFC型(NMFC),日本三菱公司研制;RSP型,日本小野田公司研制;KS
21、V型(N-KSV),日本川崎公司研制;DD型,日本神户制钢公司研制;FLS型,丹麦史密斯公司研制;Prepol型,德国伯力休斯公司研制;Pyroclon型,德国洪堡公司研制;3.按全窑系统气体流动方式分 四、几种典型分解炉的结构特征简介 1.NSF炉和CSF炉 针对烧煤需要对SF炉进行结构改进(冀东生产线)C4筒卸出的生料分成两部分,大部分生料喂入NSF炉锥体下部,一部分到窑的上升烟道内,可以消耗部分动能,适当控制三次风管进分解炉闸门,取得窑与分解炉之间的压力平衡。CSF炉将NSF炉侧面出口改为顶部涡室出口。气料产生喷腾效果,生料停留时间达到15s以上,入窑生料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2.RSP
22、分解炉 组成:涡旋燃烧室SB、涡旋分解室SC、混合室MC三部分。窑尾烟室与MC室之间设有缩口以平衡窑炉之间的压力SB室:室:点火、预燃点火、预燃SC室:室:燃烧、分解燃烧、分解MC室:室:炉窑气混合、物料炉窑气混合、物料继续分解继续分解 RSP炉工作原理 (1)涡旋燃烧室SB:设有供点火用的辅助燃烧喷嘴;喷煤管从SB室上部伸入,插入深度与SC室顶部平齐;喷煤管内设置风翅,煤粉以30m/s速度从顶部向下呈旋涡状喷入,煤风旋转方向同SC室三次风气流旋转方向相反,有利于煤粉同三次风混合,否则会造成SC室旋流过大,影响燃料在SC室燃烧,造成大部分煤粉跑到MC室燃烧。三次风以30m/s的速度从SC室上部
23、对称地以切线方向吹入炉内。生料喂入该气流中,该处设有撒料棒,把生料打散后,同三次风一起吹入SC室内。(2)旋涡分解室SC:在SC室内,煤粉与新鲜三次风混合燃烧,燃烧速度快,是主燃烧区,使50以上的煤粉完成燃烧。而随切向三次风进来的生料会在SC炉内壁形成一层料幕,对炉壁耐火砖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吸收火焰热量,大约有40生料分解。SC室内截面风速约为1012m/s。(3)混合室MC:MC室主要功能是完成大部分生料分解任务。由SC室下来的热气流、生料粉及未燃烧完的燃料进入MC室后,与呈喷腾状态进入的高温窑烟气相混合,使燃料继续燃烧,生料进一步分解。由回转窑出来的高温窑气通过缩口产生喷腾运动,故缩口大小
24、很关键,根据一些厂经验,喷腾速度要求达到38m/s,才有良好的喷腾效果。另外MC室截面要大,截面风速812m/s,风速低有利于延长生料和燃料在炉内滞留时间,使未燃尽的煤粉完全燃烧,生料继续分解。对RSP 分解炉的分析 特点:RSP分解炉的三次风先以切线方向进入涡流分解室,造成炉内的旋风运动,形成旋风效应,有利于炉内燃烧、传热和分解的进行。RSP分解炉由于窑气不入燃烧分解室SC,室内氧气浓度高,燃烧速度较快,反应温度较高,所以分解室的容积热负荷较高,容积可相对缩小(约为其他炉的1/5)。炉内温度易于调节,由于发热能力大,所以气流含尘率较高,生产效率较高。RSP型分解炉的混合室MC是炉气、物料、窑
25、气相混的地方。高速上升的窑气至混合室造成喷腾效应,物料在高温气流中停留时间延长,有利于物料的继续分解。RSP型分解炉内既有较强的旋风运动,又有喷腾运动,燃料与物料在炉内的运动路程及停留时间均较长,有利于烧煤粉或低质燃料。RSP分解炉设有涡流燃烧室SB,又称预燃室,SB容积小,燃烧气流中没有物料,不存在吸热的分解反应,所以SB内燃烧温度较高且稳定。SB的一般作用是在开窑时给SC点火用。不足:结构复杂。炉体由SB、SC、MC三部分组成,炉的三次风由SB、SC多处入炉,所以炉及管道系统均较复杂。全系统通风调节困难,流体阻力损失大。SC室内料粉与煤粉均由上而下,与重力方向一致,当旋风效应控制不好时,料
26、粉或煤粉在室内停留时间过短,造成物料的分解率降低,出口气温过高。3.FLS分解炉 属于喷腾型分解炉 SLC(Separate Line Calciner)离线式:窑气与炉气分离,各经一列预热器 半离线型分解炉(SLC-S)ILC(In Line Calciner)在线式:三次风与窑气相汇后再喷腾入炉。使用窑内过剩空气的同线分解炉(ILC-E)(5)整体分解窑 4.DD分解炉 按它的内部作用原理,DD炉可分4个区:(1)还原区(区):包括咽喉部分和最下部锥体部分。咽喉部分是DD炉的底部,直接座在窑尾烟室之上,窑烟气通过咽喉直吹向上,使生料喷腾进入炉内。窑尾烟气速度在3040m/s,取消窑尾上升烟
27、道,不会出现上升烟道结皮堵塞,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此处燃料在缺氧的窑废气中燃烧,产生高浓度还原气体 CO、H2和CH4,同窑废气中NOX发生反应,还原为无害的N2,故叫还原区。(2)燃料裂解和燃烧区(区):中部偏下区。从冷却机来的高温三次风,由2个对称风管喷入炉内(区),2个主要燃料喷嘴,装在三次风进口的顶部。燃料喷入区富氧区立即在炉内湍流中裂解和燃烧。产生的热量迅速传给生料,气料进行高效热交换,生料迅速分解。也称混合区。(3)主要燃烧区(区):在中部偏上到缩口,主要作用是燃烧燃料和把产生的热量传给生料,生料吸热分解,使炉温保持在850900,生料和燃料混合、分布均匀,没有明亮火焰的过热点,区内
28、温度较低,且分布均匀。在炉的侧壁附近,由于生料幕不断下降,其温度在800860之间,因此生料不会在壁上结皮,也就不会因结皮造成分解炉断面减小,保证窑系统稳定运行。(4)完全燃烧区(IV区):炉顶部圆筒体,主要作用是使未燃烧的10左右的燃料继续燃烧,并促进生料分解。气体和生料通过区和IV区间缩口向上喷腾直接冲击到炉顶棚,翻转向下后到出口,使气料搅拌和混合,达到完全燃烧和热交换。在DD炉下部对称的三次风进风管,以及顶部2根出风管,都是向炉中心径向方向安装。这样做防止气流产生切向圆周的旋流运动,有利于炉内生料和气流产生良好喷腾运动,同时有利于降低阻力损失。DD炉的二次喷腾以及冲顶作用,改善了气料的搅
29、拌和混合,增加了生料和燃料在炉内停留时间(达10s以上),使燃料在炉内达到完全燃烧,不会因未燃烧的燃料进入C5筒而引起结皮堵塞。出C5筒气体中CO含量保持在0.05以下。另外由于DD炉内气体与生料热交换好,使DD炉出口温度控制在870880,入窑生料分解率保持在90%以上。对喷腾式分解炉的分析 优点:炉的三次风在分解炉中下部喉管以较高速度喷入,形成喷腾层,造成炉内的紊流状态。这种紊流状态一方面造成物料与气流的相对运动,延长物料及煤粉在炉内的停留时间,有利于燃料的燃烧、热量的传递及物料的分解;另一方面又能使炉内气流翻滚,有利于炉内温度均匀。当物料与燃料在炉底锥部加入时,首先是燃料与经过预热的高温
30、物料相接触,燃料受热分解或气化的同时与送入的高温三次风相遇,着火燃烧。燃烧速度较快而稳定,且充分利用了炉底的容积。另外喉部风速较快,对物料和燃料的冲击分散作用较大,有利于悬浮、传热及燃烧。喷腾式分解炉对燃料适应性较强,流体阻力损失也较小。缺点:物料与燃料从一个入口入炉时,往往容易使下部气流中的物料浓度不均匀,靠加料嘴的一侧浓度偏高;若从两侧或多点喂入物料和燃料,则可改善物料分散的均匀性。当从上一级旋风筒进入炉内的物料不均匀时,影响入炉气体的速度。如来料突然很大,它在瞬间掩盖整个喉管,使入炉三次风受到冲击,炉内通风燃烧受到影响。严重时,使窑头引起倒烟或回火。5 N-KSV分解炉(1)全炉由喷腾层
31、、涡室、缩口和辅助喷腾涡室四个部分组成。增加缩口后,产生两次喷腾运动,延长了燃料和生料在炉内停留时间,有利于燃料燃烧及气料间热交换。(2)同KSV炉相反,窑尾烟气从N-KSV炉底以3540m/s的速度喷入,三次风由炉的涡室下部对称切向吹入,风速为1820 m/s。取消窑废气到圆筒中部的连接管道,简化了系统流程,省掉烟道内的缩口,减少系统阻力,有利于窑炉调节通风。(3)在炉底喷腾层中部,增加了燃料喷嘴,使燃料在低氧状态下燃烧,可使窑烟气中的NOX还原,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4)从上一级旋风筒下来的生料,一部分从三次风入口上部喂入,另一部分由涡室上部喂入,产生喷腾效应及涡室旋涡效应,使生料能够与气
32、流均匀混合和热交换。出炉气体温度为860880,入窑生料分解率为8590。6.MFC分解炉与NMFC分解炉 N-MFC炉的特点:(1)在第二代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炉的髙径比,尽量减少流态化空气量,把流化层断面减到最小限度,并将全部生料喂入炉内,形成稳定的流化层,取消了控制空气室压力稳定流化层面的办法;使N-MFC炉可更好地适应劣质燃料。(2)N-MFC炉的组成可以分为四个区域:a.流化层区,炉底装有喷嘴,煤粒可通过溜子喂入或与生料一起喂入,可使最大粒径1mm的煤粒停留时间达1分钟以上,以充分燃烧;流化空气量为理论空气量的1015,流化空气压力为35KPa。由于流化层的作用,燃料很快在层中扩散
33、,整个层面温度分布均匀。b.供气区,从篦冷机抽来的700800的三次风,进入该区,区内风速为10m/s。c.稀薄流化区,该区位于供气区之上,为倒锥型结构。在该区内气流速度由下面的10 m/s降到上面的4 m/s,煤中的粗粒在此区继续有上下循环运动,形成稀薄的流化区。当煤粒进一步减小时,被气流带到上部直筒部分。d.悬浮区,该区为圆筒形结构,气流速度约4m/s。小颗粒燃料和生料在此呈层流悬浮状态,燃料继续燃烧,生料进一步分解。对流态化(沸腾)式分解炉的分析 燃料燃烧、传热及物料分解是处于密相流态化状态,与稀相悬浮态相比,流态化层中物料颗粒之间的距离要小得多,可获得很高的生产效率与热效率。流态化分解
34、炉是无焰燃烧,很容易使整个分解炉的温度保持均匀。煅烧情况稳定,分解炉内壁和排气管不会发生结皮。具有一般分解炉窑单位容积产量高、消耗低、运转周期长、污染少等优点;其缺点是刚入炉的燃料与物料,与床层迅速混合,降低了燃烧过程及分解过程的平均推动力;流化层的形成使流体阻力较大,需在炉用风管上连接高温高压风机,由于高温风机的限制,入炉空气温度不能过高。7.普列波尔(Prepol)和派洛克隆(Pyroclon)炉系列 共同点:利用窑尾与最低一级旋风筒之间的上升烟道作为预分解装置。将上升烟道加高,然后再弯曲折回,与最低一级旋风筒连接,在上升烟道的下部喷入燃料和喂入从上一级旋风筒下来的生料。燃料燃烧需要的空气既可以从窑内通过,又可以由单独的三次风供给。烟道中燃烧区上部,沿管壁形成许多旋涡,有利于燃料燃烧和热交换。烟道高度根据燃料燃烧和物料停留时间需要确定,即使粗粒固体燃料掉入窑内,也可继续燃烧供生料分解之用。这种分解装置,结构简单,阻力小,适用于各种燃料。都属于“悬浮型”分解炉 不同点:选用各自的旋风预热器(1)Prepol系列分解炉 Prepol-AS-CC型分解炉(2)Pyroclon 型分解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