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62295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哈特曼、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派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的社会文化学派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学派之处起源于对精神病的治疗与实践。既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动的理论。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社会文化生活的产物文化思想渊源:心理学思想(布伦塔诺;莱布尼茨;赫尔巴特;费希纳);哲学思想(叔本华;尼采;哈特曼;哲学中流行的享乐主义动机学说);科学思想(能量守恒观;进化论)心理病理学的背景:对精神疾病的原因和治疗之看法的改变:中邪,肉体惩罚;视为一种疾病加以治疗;生理病因观;心理病因

2、观。麦斯麦;布雷德;伯恩海姆(南锡学派);沙可(巴黎学派)。让内的心理病因观 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生平(Freud,Sigmund,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有史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之一。犹太家庭出生,母亲为其父的第三任妻子,他是同母所生8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自小才华出众,8岁能读莎士比亚著作。精通7国语言,文学素养高。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获1930年哥德文学奖。弗洛伊德的生平成名始于梦的分析。阿德勒和荣格分别于1902年和1907年加入精神分析阵营。1909年在克拉克大学作精神分析五讲。1911年荣格任国际精神分析学会主席。

3、阿德勒和荣格先后于1911年和1914年离去。1923年患口腔癌,此后16年开刀33次。1933年纳粹执政,著作在柏林广场被烧。1938年不得不移居伦敦。弗洛伊德的生平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自我和伊底文明及其缺陷等在心理学上的地位无与伦比。在心理学史书籍上被引注次数最多。其名气超出心理学,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法学、医学、社会学等领域,无人不知弗洛伊德。书籍介绍在本书中,弗洛伊德一方面强调了梦是无意识欲望的表达,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了这种表达并不是肆无忌惮、直截了当的,而是经过修饰改装过后的表达。进而,弗洛伊德对梦作出立体的理

4、解,并通过大量梦例的分析,探讨了梦如何对愿望进行改装的方法,即所谓梦的工作。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对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的机械决定论和生物还原论思想。本能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本能有来源、目的、对象和原动力四个特征。本能的种类:前期认为只有性本能和自我本能(目的是保持种族繁衍和个体的生存),一战后增加了死的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和一切毁灭行为,转向内部导致自伤自杀,转向外部导向攻击仇恨谋杀等)。人格论三部人格结构说:伊底、自我和超我。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

5、论口唇期(01岁):乐观慷慨开放活跃-依赖被动悲观猜疑;肛门期(13岁):肮脏浪费凶暴无序清洁忍耐吝啬强迫;性器期(35岁):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潜伏期(512岁):性冲动被转移到学习体育艺术等活动中。生殖期(1220岁):在性、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完美状态。梦论梦具有重大意义,对梦的科学解释是可能的。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性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隐梦如何成为显梦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凝缩,移置,象征(房子代表人体,小动物代表儿童,出生与水有关,火车旅行代表死去,衣服代表裸体),润饰焦虑论焦虑的性质:早期认为焦虑是压抑的结果,后期认为焦虑的体验导致了压抑。焦虑的根源:出生创伤。分离的焦虑,阉

6、割焦虑,超我的焦虑。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从焦虑论中引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自我防御机制论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用于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大多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在起作用时个体常意识不到。主要的八种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最重要最基本,是主动性的遗忘。有原始压抑和真正压抑之分,对此观点的实证研究);投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移置(对象移置,迁怒或迁爱)和驱力移置(对象不变情感改变);否认(自欺欺人,如视恐惧为兴奋);反向作用(物极必反,如爱可通过攻击讽刺拒绝等表现);认同(视己为人);退行(对象退行和驱力退行);升华(里比多转向对文化和文明事业的追求)。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7、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比以往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深刻。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极大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对弗洛伊德的评价虽然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20世纪为数不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受到过来自世界各地和各个不同领域的许多善意和恶意的批语、指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赞誉,获得了越来越高的评价和地位,有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哥白尼并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人以弗洛伊德理论的出现为标志将人

8、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弗洛伊德的评价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坚持还原论、等同论。抹杀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把人类的心理视为畸形。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泛性论。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主观臆想和纯粹的逻辑分析,甚至用神话传说为佐证,没有事实根据和客观的验证,常被称为心理玄学。精神分析的分裂与弗洛伊德的刚愎自用有极大关系:不容许别人对其理论说三道四,即使是善意的批评。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探索使其弟子对他充满钦佩,但对其把潜意识中的一些都与性的问题联系颇有微词。1902年,阿德勒开始参加每周一次的精神分析讨论会。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的人,阿德勒不仅想学习和了

9、解,而且想通过讨论和争辩加深对各种问题的理解。但很快发现弗洛伊德不能容忍他的任何批评。1911年,阿德勒第一个从精神分析中分裂出去。1907年荣格带着创立分析心理学的计划进入精神分析的圈子,曾试图让弗洛伊德接受其观点。但弗洛伊德需要的是信徒和追随者,荣格是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家,不甘心成为弗洛伊德理论的守墓人。1913年两人中断通信,1914年荣格辞去主席一职并离开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第十讲 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荣格与阿德勒荣格的生平(Jung,Carl Gustav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智力早熟,性格孤僻内向,好做白日

10、梦,因父母感情不和使其从小养成对人不信任的性格。家庭宗教气氛浓厚,与其以后提出集体无意识等神秘思想观念不无关系。进大学前因无法决定求学方向,开始分析自己的梦。曾梦见挖掘史前动物化石,认为隐示自己要研究科学,小时候曾梦见自己在一个大洞穴中,隐示其应研究人格。大学毕业前一年读了精神病学教科书一书后“一切都变得清晰了我唯一可能的目标就是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曾跟随著名精神病学家布莱勒研究精神分裂症,随沙可研究癔病与多重人格。荣格的生平因梦的解析与弗洛伊德结识,1906年开始书信往来,1907年在维也纳见面时讨论精神分析理念达13小时之久。1909年在当选国际精神病学会首任主席,被视为“王储”。191

11、2年发表潜意识的心理学,1913年在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与弗洛伊德的学术分歧加深,被宣称不是精神分析学者。1914年辞去主席一职并退出学会。此后一度情绪低落,对自己的梦和幻想等进行深刻反思。“历史上,唯有极少数的灵魂拥有宁静的心灵,以洞悉自己的黑暗。而开创分析心理学的大师荣格,便是这少数之一。”荣格的生平三年后写出了心理类型学。建立分析心理学派。后到非洲、美国、墨西哥、印度等地考察原始部落,为集体无意识理论的提出提供了第一手材料。30年代后写出大量关于人的本性、原型、神话、炼金术、象征、宗教、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荣格全集共20卷。潜意识的心理学 心理类型学 分析心理

12、学的贡献 分析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记忆、梦、反思 人及其象征 等。是一个思想内涵丰富的思想家,理论体系晦涩艰深、颇有争论。荣格与中国文化荣格本身没来过中国,也不认识汉字。通过一位在中国生活20余年的德国著名汉学家维尔汉姆的影响,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荣格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尤其是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荣格和弗洛伊德的主要分歧对里比多概念的解释:弗洛伊德认为里比多是性能量,早年里比多冲动受到伤害会引起终生的后果。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广泛的生命能量,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荣格反对弗洛伊德关于人格为童年早期经验所决定的看法。荣格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

13、塑造和改变。以上分歧的发展导致两人对人性本身看法上的原则分歧:荣格更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反对弗洛伊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伊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弗洛伊德与荣格的主要分歧在 1910年第二次见面 Freud 对Jung说出:亲爱的荣格,请你答应我永远不放弃性的理论永远不放弃性的理论,这是所有事情中最根本的。你知道,我们得使它成为一种教条,一座不可动摇的保垒。这件事对他俩的友谊形成致命的一击,这使 Jung 深感迷惑又觉狼狈的表示:Freud 此时不过想创造了另一个咄咄逼人的性来取代上帝,己悖离了自己的目标,他一直是自己认知层面下的牺牲品,是我眼中的悲

14、剧人物,他是个伟人,也是一个被自己的恶魔操控的人。弗洛伊德与荣格1905年在克拉克大学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早期实验研究与情结理论字词联想实验:1879年高尔顿首创,冯特曾用于研究意识,只发现反应时的差异。情结指示词:比平均反应时长的刺激词;对反应词的再现错误和重复的刺激词。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着与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荣格的情结理论荣格的情结理论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心理单位。情结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很大,足以影响人的意识活动。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内容,可以把个体潜

15、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有所区别。情结一词已成为心理学的日常用语。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为荣格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奠定了荣格潜意识心理学的基础。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的形象比喻:人的精神结构恰如一座冰山,其露出的1/8是意识部分,而淹没在水面以下的7/8是无意识部分。荣格的形象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人格的总体一个整体人格结构,由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组成。意识:随着

16、生命的诞生而出现,因思维、情感、感觉、直觉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用而增强,受态度影响。个体潜意识:和个体经验相联系,以情结表现出来。情结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无意识心理丛。源于童年经验,占据人的心灵时人不自知,令人无法思考其他事情。如自卑情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揭开情结。强烈情结促使人去创造。荣格的人格结构理论 集体潜意识 荣格的最伟大发现。其理论中最深奥费解并引起最大争论的问题。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进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事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在每一世纪只增加极少变异,个体始终意识不到。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或象征形式表现出来。荣格穷毕生大部精力对原型进行研

17、究。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自性荣格的心理类型学 分析心理学的最伟大发现之一。源于字词联想实验的发现。态度类型(外倾与内倾)功能类型(思维用于评价事物的正确与否,情感用于判断确定事物的价值可否接受,合称理性功能;感觉用于确定事物存在与否,直觉是对过去或未来事物的预感,合称非理性功能)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 外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思维型;内倾情感型;内倾感觉型;内倾直觉型对各种心理类型的诠释外倾型(外向型)的人,重视外在世界,爱社交、活跃和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型倾(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

18、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感觉(感官知觉)告诉我们存在着某种东西;思维告诉你它是什么;情感告诉你它是否令人满意;而直觉则告诉你它来自何方和向何处去。对各种心理类型的诠释外倾思维型:他们的思想特点是一定要以客观的资料为依据,以外界信息激发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机器是怎样开动的?为什么水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变成蒸气?科学家是外向思维型,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解释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从而创立理论体系。情感压抑,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表现为冷淡和傲慢等人格特点。荣格认为,达尔文和爱因斯坦这两位科学家在思维外向方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内

19、倾思维型:除了思考外界信息外,还思考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对思想观念本身感兴趣,收集外部世界的事实来验证自己的思想。具有情感压抑,冷漠,沉溺于玄想,固执,刚愎和骄傲等人格特点。哲学家属于这种类型。康德是一个标准内倾思维型的人。外倾情感型:他们的情感符合于客观的情境和一般价值。荣格指出,外倾情感型的人在“爱情选择”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他们不太考虑对方的性格特点,而考虑对方的身份、年龄和家庭等方面。外倾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外露,爱好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内倾情感型: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对各种心理类型的诠释外倾感觉

20、型: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他们一般情感是浅薄的,直觉压抑的。内倾感觉型:他们远离外部客观世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感觉世界之中。知觉来自外部世界,是客观对象的直接反映;知觉深受自己心理状态的影响,似乎是从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出来的。他们艺术性强,直觉压抑。外倾直觉型: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内

21、倾直觉型: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荣格的心理动力学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只进不出,相对稳定,能量不断重新分布或移动)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里比多是普遍的生命力。意识和无意识的心理能量共同推动人格发展)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心理值可通过一个人从事专项活动时花费的时间和金钱得到表现,还可通过测量生理指标判断)等量原理和熵原理(能量不会消失,只是转移到别的活动中,熵的状态 什么是“熵”?)心理能量的前行与退行(心理能量流动的方向:利用或联合生活经验中的心理能量达到心

22、理平衡;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并以新的机能代替)能量输导系统:心理能量可以发生转换和形态变化。同一个能量传输系统,通过模仿或制作的方式进行。什么是“熵”?“熵”(entropy)是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 1888)在1850年创造的一个术语,他用它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如果对于我们所考虑的那个系统来说,能量完全均匀地分布,那么,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换句话说,“熵将随着时间而增大”。心理能量的分布流动是有方向的,以保持心灵结构间

23、的平衡。但来自外界的能量总是使得个体处于不平衡状态。荣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的心理病因和症状有很大差异,促其提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后期摆脱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形成意识自我。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心理不成熟,但又面临学校、职业和婚姻的选择。必须努力培养意志力量。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荣格最为关注。人生外部目标实现后出现心灵的真空。需要体验自己的内心存在,通过沉思和冥想把心理能量转向主观世界,由外部适应转向内部适应。老年时期 喜欢回忆过去,考虑来世问题。荣格承认死后生命依然存在。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评价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人类心

24、理的起源、对宗教、神话等的科学研究)强调人格的整体性(对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有机整体有助正确理解人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重大影响(情结,字词联想实验,测谎仪)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学说缺乏严密的逻辑体系和科学依据(经验分析和主观推测。写作常凭直觉。著作充斥神秘色彩。夸大集体潜意识的作用。把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塞进集体潜意识中。)阿德勒的生平Adler,Alfred,1870193720世纪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的先驱。出生于富裕犹太家庭,在6兄弟中居第二,自小得佝偻症,4岁才会走路。入

25、学后成绩极差,被告知其长大只能当鞋匠学徒。5岁时患肺炎几近于死,此一经验激励其长大习医济世。童年经验造成其极大自卑,也促其力争上游以补偿缺陷。至中学时代成为杰出学生。阿德勒的生平因读梦的解析对精神分析感兴趣。1902年加入精神分析学派,成为精神分析学派三大家之一。1910年出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主席。1911年因意见不合与弗洛伊德决裂。此后终其一生未与弗洛伊德见面。1926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为逃避纳粹迫害决定留居美国。1937年赴英讲学期间病逝于苏格兰。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并非强调个别差异的心理学。他所指的个体是一个与社会、与他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

26、特目的、寻求人生意义、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阿德勒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社会的价值观念和人的社会性视为行为的基本动力,并用“自卑感及其超越”“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求优越”等概念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1907年发表器官的自卑感及其补偿,认为人生下来都有自卑感。带有女性、男性性质的自卑感。(该文获得了很大的声誉,此时弗洛伊德还认为阿德勒的观点为对精神分析学的一大贡献。当阿德勒进一步发展自己的观点并认为补偿作用是理论的中心思想时,弗洛伊德便不能容忍了。)自卑感是推动每个人获取成就的动力。心理治疗和教育的目的是给人提出追求优越的目标定向。追求个人优越追求优越而完美的社会。追求优越的两重结果:心理得

27、到积极成长;产生“自尊情结”。阿德勒的生活风格理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life style。标识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儿童在4、5岁就形成生活风格。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儿童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决定其形成什么样的社会风格。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以理解独特的自我,更好地把握个体的未来。可以通过出生顺序、早期记忆、潜意识梦境理解生活风格。关于出生顺序与性格出生次序对孩子性格形成发展的影响并不是由于孩子出生的先后所决定,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和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及其变化所决定的。阿德勒特别强调出生次序对儿童性格的影响。他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和所处的地位

28、影响着儿童的生活风格,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重大作用。高尔顿研究了著名科学家的出生次序,发现长子和独生子女的比例相当高。贝尔蒙特(LBelmont)研究表明,长子在瑞文智力测验上所得的成绩比其他孩子要高。在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技术人员中,长子和独生子女占一半以上。阿德勒的个体发展理论人格的形成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但这种社会性带有一定的先天潜意识因素。个体的身体发展影响精神发展。遗传潜能对心理发展也有影响。遗传和环境只能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创造性自我:每个人都会创造性地选择符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建立起独特的生活风格。个体心理发展与社会兴趣密切相关,社会兴趣决定心理健康。儿童时期任意创造而形成的

29、活动态度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势和水平。阿德勒的社会兴趣理论“意义场”。“社会兴趣”:指一种与他人和谐生活友好相处的先天潜能。职业选择、社会活动、爱情婚姻三大问题能否圆满解决,反映其社会兴趣是否得到充分发展,也表现其对生活意义的感受。缺乏社会兴趣者会产生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只追求自己的优越而忽视其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表现为专横跋扈、爱虚荣、言过其实、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和自卑情结。根据社会兴趣可分四种生活风格: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童年期的器官缺陷、溺爱或娇纵、被人忽视或遭受遗弃导致错误生活风格的产生。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评价是当代诸多心理学思想的来源(社会文化

30、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心理学)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西方心理学中的社会主义者,坚信个体不能脱离他人和社会而存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弗洛伊德矫枉过正)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主张要全面研究人)把心理疾病归咎于错误生活方格和社会兴趣,未能从社会发展角度探讨人性的发展片面夸大自卑感的补偿作用,带有个人偏见。在理论基础上仍然以潜意识为主导,未摆脱生物学化。阿德勒的名言器官有缺陷的人通常比身体正常的人有更大的成就。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只有我们真正对别人有兴趣,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只要女性的地位受到歧视,整个婚姻生活的和谐必然的受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医疗、心理类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九讲-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第十讲-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