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整合清单 专题四:课外传统文化1.风骚“风骚”一词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风”与“骚”在汉代已出现相互结合的趋势,至南朝逐渐并称。“风骚”多用以指代文学或文采,形容人时指文采不凡,有才华。后亦可指在某方面表现出众,独树一帜。后来“风骚”一词被用来形容女子举止轻佻,已与本义相差很远。但总体来说,“风骚”是一个与文学密切相关的词语,它的产生及意思的发展演变,都受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文学。2.例说古典诗歌中常见的“鸟”意象杜鹃:又名子规、杜宇,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位“常客”。传说,古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作杜鹃,日夜悲鸣,啼声凄切
2、,泪尽继而流血。故诗人们经常将哀怨之情寄托在杜鹃身上。又因杜鹃鸣声很像“不如归去”,诗人常将它用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鹧鸪:鹧鸪叫声凄切、清长,音似“行不得也哥哥”,于是在诗词中,鹧鸪声便成了哀怨、凄清的化身,如“江晩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燕子:成双成对的燕子,总让人想到团圆或离散,如“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古诗十九首)。燕子依旧,物是人非,更易使人产生世事变迁、昔盛今衰之感,如“旧时王谢堂前燕
3、,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黄鹂:又名黄莺,它的叫声清脆婉转,诗人喜欢用它表达喜悦之情。“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诗人的喜悦从黄鹂的鸣叫声中便可感知;“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农家春游之乐跃然纸上。大雁:大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归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如“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乌鸦:乌鸦通身乌黑,叫声怪异凄凉,故人们常用它来描写衰败荒凉的景象。如“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
4、固亭怀古)。3.“墓”与“坟”是什么关系墓,从土,从莫,联合起来表示“在黄昏时刻下葬”。墓,就是掘坑穴葬去世之人后盖土的地方,如施耐庵墓、烈士公墓。坟,本义为高出地面的土堆,如屈原楚辞九章中有“登大坟以远望兮”,意思就是登上大的土堆向远处眺望。后“坟”指埋葬去世之人的地方。现在“墓”和“坟”已经通用,但二者最初是有区别的:“墓”,一般与地面齐平,上面不植树;“坟”,是在墓上再堆起一个土包,以作标记。所以古人有“墓而不坟”的说法。此外,与“坟”“墓”相关的词语还有“茔”“冢”“丘”“陵”等等。4.古代帝王冠冕上为何要悬挂珠帘冠,帽子;冕,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帽子。说文解字里专门注明:“冕
5、,大夫以上冠也。”帝王冠冕前后悬垂的玉串,叫旒,也叫玉藻。从视觉的角度看,悬挂在眼前的玉串,显然是会影响视线的,那为什么还要挂呢?汉书东方朔传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靛纩(黄色丝绵球)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这里主要意思是说,作为统治万民的帝王,凡事也不可过分较真,求全责备,有时需要睁只眼闭只眼,网开一面。从此处可以看出帝王帽子前面坠的玉串,还真是用来适当遮挡视线的。5.十三经“十三经”是儒家十三部经典著作的合称,即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孟子
6、、尔雅。它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最终形成于宋。这十三种文献的核心内容可简要归结如下:周易:占卜之书,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和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尚书:上古历史文献的汇编,主要内容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的谈话记录。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为各地的民歌,“雅”为正统的宫廷乐歌,颂”为宗庙祭祀乐歌。周礼:主要收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各国制度。仪礼:主要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制。礼记: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春秋三传”:包括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春秋左传重在叙事,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重在议论。论语:专门记
7、载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语录。孝经:论述封建孝道的著作。孟子: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尔雅:中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是考证词义和古代名物的重要资料,后世经学家常用以解说儒家经义。“十三经”内容博大精深,囊括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影响深广。6.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水池中“水力钟”的喷头,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是由当时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而成的,其猪首铜像主要用途是记录时间,以水报时。该“水力钟”的全称为“十二生肖报时喷泉”。据考证,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排列在水池两边,每个动物就是一个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
8、喷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个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们就要一起喷水,此时,景象蔚为壮观。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目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等兽首已回归中国。7.古人的座次尊卑我国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座次,因为座次是区别尊卑的重要标志。仪礼礼记都有关于座次尊卑的规定。在封建官场中,人们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而座次的尊卑则是通过方向来表示的。如皇帝与群臣聚会,最尊贵的皇帝座位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帝叫作“南面”,而把称臣叫作“北面”。大臣们一般面向北而坐,按官位高低从东往西排列。这样
9、,官位高的居右,官位低的居左,这便是古代“右为上”的道理。我国古代贵族的房屋一般都是堂室结构的,它坐北朝南,前堂后室。人们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时,以“南向为尊”;而在室内,则以“东向为尊”。这是因为室一般是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故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后是坐东面西。由于日常活动一般在室内进行,因此,这种室内的礼节性座次尊卑影响也就更为广泛。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时代的变迁,座次尊卑也会有种种变化。8.“房”和“屋”有什么不同房,古代宫室中供人居住的房间,位于堂之后,室之两侧。在室之东者为东房,室之西者为西房,又叫右房。东房、西房都有门与堂相通,东房后部还有阶
10、通往后庭。后来,住宅内凡是居室皆可称房。屋,本义是幄,就是指带有木架的帐幕。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专指帐幄。屋,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屋即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因此,房屋一般指上有屋顶,周围有墙,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暖,供人们在其中生活和储藏物资,并且有固定基础的居住场所。9.江南三大名楼“江南三大名楼”指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现存楼阁均是后人重修的。黃鹤楼巍峨耸立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蛇山之巅,传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黄鹤,并告诉辛氏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辛氏的酒楼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
11、以笛声招引黄鹤,乘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崔颢有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黃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首诗成就了黄鹤楼文化名楼的地位。岳阳楼,湖南省岳阳西门城楼,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建。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使岳阳楼闻名天下。10.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用语中国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拜:用一
12、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的“拜”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除:任命,授职。如指南录后序中“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擢:选拔,提拔。如战国策燕策中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的“擢”便是提拔的意思。迁:晋升或调动官职;贬谪,放逐。使用时,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表示升级的有迁升、迁授、迁叙、右迁等,表示降级的有迁削、迁谪左迁等,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等谪:贬官降职或流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便是降职的意思。黜:“黜”与“罢”“免”“夺”都有免去官职的意思。11.月亮的
13、别称娥系月亮别称因为月色素白、明净,有人将月亮称为“素娥”:“素娥脉脉翻愁寂,付与风铃语夜长。”(范成大枕上)也有人称之为“金娥”:“腾华承玉宇,凝照混金娥。”(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还有人把“娥”与“月”并举来表示月亮:“凉阴掩轩,娥月寝耀。”(王僧达祭颜光禄文)蟾系月亮别称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司马光伫月亭)几回鸿雁来又去,肠断蟾蜍亏复圆。(刘商胡笳十晓香怜杜若,夜浸爱蟾蜍。(李中题徐五教池亭)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中秋月)兔系月亮别称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麝烟苒苒生银兔,蜡泪涟涟滴绣闺。(皮日休醉中先起李穀戏赠走笔奉酬)桂系月亮别称桂月危悬,风泉虚韵。
14、(庾信终南山义谷铭)长河上桂月,澄彩照高楼。(张正见薄帷鉴明月诗)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周邦彦解语花上元)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错综复杂,月亮的别称也不止以上这些,还有蟾桂、蟾兔、桂轮、婵娟等。另外,还有从月亮的形状和光亮来称说的,如银钩、冰镜、清规、玉钩、玉环等。12.故乡为何被称作“桑梓”桑梓,即桑树和样后树。在汉语中,“桑梓”词常被人们用来代指“故乡”。在我国众和多的树种中,古人为何偏偏选中桑树、梓树来代指故乡呢?在我国古代,桑树、梓树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养蚕,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叶果、枝、根、皮皆可入药。而梓树的嫩叶
15、可食,皮可入药,木材轻软耐朽,能制作家具、乐器等。此外,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常被古人用作薪炭。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常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诗经小雅小弁中有“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即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漂泊在外、客居他乡的人们在见到这两种树木时往往会顿生思乡之情,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13.古代兄弟如何排行古人为兄弟排行,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伯、仲、叔、季。伯,老大也。传说中那位被苏妲己害死的周文王的长子,名字就是伯邑考。“孟”也有老大的意思,不过多指庶出的老大。仲,是老二。古人取“字”时常加排行的次序,例如孔
16、子排行第二,因此字“仲尼”;孙权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因此字“仲谋”。叔,是老三。如果兄弟不止四个,那么从第三个到倒数第二个,很可能都称“叔”。例如,周文王儿子众多,周公排行第四,也称为“叔旦”。季,是最小的。如果家中只有三兄弟,则老三就可称“季”。但也有例外,如汉高祖刘邦排行第三,他还有一个弟弟,似乎应该称“叔”,但刘邦却被称为“刘季”。14.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舟船意象内容丰富,有漂泊之舟、离情之舟、超俗之舟、仕宦之舟等。漂泊之舟古代文人往往于诗词中以“孤舟”“一叶扁舟”等抒写漂泊沧桑之感。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无一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因此也好以舟入诗,如“细草
17、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旅夜书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这些诗句中,“独夜舟”“孤舟”都是诗人暮年漂泊、凄孤无依景况的写照。离情之舟在一系列以舟船为意象的诗词中,以写离愁别绪的最多。多愁善感的诗人面对别离,千般伤心,万般无奈。如柳永的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喳。”一对有情人即将分别,不忍离去,正留恋时,无情的兰舟却催人远去,真是欲饮无绪,欲留不能。超俗之舟史记货殖列传写范蠡:“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范蠡身退的方式泛舟而隐对后人影响很大。如李殉的渔歌子云:“扁舟自得道遥志。任东西,无定止,不议人间醒醉。”词作以扁舟抒写顺乎自然、忘
18、情世事的情怀。仕宦之舟舟船也常被喻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曹植的赠王粲云:“中有孤鸳鸯,哀鸣求匹俦。我愿执此鸟,惜哉无轻舟。”诗中以鸳鸯喻王粲,“无轻舟”暗言想要重用他而自己权力太小,无能为力。以隐待仕的孟浩然也发出了“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慨,舟楫成了横渡隐与仕之间洪峰巨浪的必要条件。15.“正史”知多少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讲道:“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文中的“正史”,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正史”一般指“二十四史”,即二十四部分别记载中国各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
19、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记述了从远古传说时代的黄帝至明朝灭亡共四千多年的历史。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原有的“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也有地方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16.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均出自礼记,前者据说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子整理成文;后者据说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
20、。“四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五经”指的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尚书古称书书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礼记是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论著的汇编。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作了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三种解释。17.匠师之祖鲁班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因他是鲁国人,“般”与“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也称他为鲁班。鲁班生活在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能工巧匠。受环境影响,
21、鲁班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手工劳动的技能,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上自己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他不但成了一名优秀的工匠,而且有许多发明创造。今天,木工师傅们使用的手工工具,如锯、刨子、曲尺、墨斗等,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工具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工匠们的劳动效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在生活用具方面,鲁班也有不少发明创造,如磨。世本有“公输作石硙(石磨)”的记载。鲁班还是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被人称为“机械之圣”。墨子鲁问中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日不下。”由此人们也把纸鸢(即今天的风筝)的发明权归于鲁班。鲁班晚年,曾帮助楚国制造作战兵器
22、。据墨子公输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这种武器,既可以自由升降,又有梯阶、钩具,士兵可以援梯攀阶而上,越过高墙攻入城内,大大提高了军队攻城的能力。鲁班的发明,涉及木工、机械、军事等各方面,他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8.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是总结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而形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智取生辰纲中吴用、晁盖等人使用的瞒天过海、欲擒故纵两计,分别属于胜战计和攻战计
23、。三十六计的计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有的来源于古代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有的借用成语,如“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等;还有出自其他方面的。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攻防、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19.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方法,所以叫作科举。明朝以后科举考试的文科基本是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八股文,阐释儒家经义。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大致相同。清
24、代规定:凡参加正式科举考试前必须参加童试,参加童试者称“童生”(不管年龄大小),童生经过初试、复试、院考,考取的列名府县学籍,叫“进学”(取得入学资格),考取的人称“秀才”,也叫“生员”“相公”。这是取得功名的起点。清代科举制度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殿试。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考试时间在秋季,又称“秋闱”。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到十名称“亚元。举人是候补官员,拥有了做官资格。会试通常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因在春季举行,又称“春闱春试”。参加者是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
25、,由皇帝亲自主持,贡士参加,考中的称“进士”,可以直接做官。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20.前四史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有名的前四部史书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司马迁编写。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为班固,主要记述汉王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
26、四年(23)共二百多年的史事。初成时为百篇,包括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从汉光武至汉献帝一百九十五年的史事全书共一百二十卷,分十纪、八十列传和三十志。其中十纪、八十列传为南朝宋范晔撰写,三十志为晋朝司马彪撰写。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从魏文帝(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之间的历史。全书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它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没有“表”,也没有“志”,但它善于叙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21.六亲是指哪些人对于“六亲”包括哪些人,历代有很多种说法,代表性的有三种:一据老子王弼注,以父子、兄弟、夫妇为六亲;二据左传说,以父子、兄弟、姑姊(父亲的姐妹)、甥舅、婚媾(妻的家属)及姻亚(夫的家属)为六亲;三据汉书贾谊传颜师古注引应劭注,以父、母、兄、弟、妻、子为六亲。后人比较赞同第三种说法,因为此说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中是最亲近的。不过,“六亲”也用来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了。史记管晏列传载:“上服度则六亲固。”唐代张守节对此做了解释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而到了今天,“六亲”已经泛指亲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