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08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1 野望(王绩)【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译文】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缜的代表作之一。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入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

2、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在以上背景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颇具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式,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

3、徨和孤独无依的抑郁心情。【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答案】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二、阅读理解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4、?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答案】1.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之情。2.颔联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

5、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6.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景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

6、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02 黄鹤楼(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万年来只有白云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洪亮而不拗口。真是

7、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画面美。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

8、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画面美。总之,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

9、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主题】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游览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和游子的乡愁。【写法】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常见考题】【答案】1.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日

10、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二、阅读理解1.解释下面的词语。历历: 。乡关:。2.诗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乡关:故乡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

11、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3.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4.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5.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03 使至塞上(王维)【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此句有两解)。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到

12、燕然。【赏析】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写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主题】这首五言律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

13、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写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常见考题】【答案】1.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3.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9.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二、阅读理解1.作者,代诗人。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

14、析。3.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6.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王维唐2.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郁、

15、愤慨。3.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4.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5.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

16、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6.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

17、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7.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8.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和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04 渡荆门送别(李白)【原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我乘舟渡

18、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赏析】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

19、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

20、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主题】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写法】“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尾联中“送”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常见考题】【答案】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2.山

21、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二、阅读理解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5.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

22、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3.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4.“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

23、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5.怜6.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故乡的依恋之情。05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湖堤持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

24、马蹄。最爱湖东的美景而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赏析】这首诗约作于长庆三年(823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诗人以满怀的喜悦和生花的妙笔,描绘和歌颂了西湖迷人春色。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

25、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主题】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写法】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2.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

26、,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5.(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6.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7.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8.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9.直接抒情的诗句是:,。【答案】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6.孤山

27、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8.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9.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二、阅读理解1.钱塘湖春行作者是,代大诗人。2.解释下列词语。水面初平:。暖树:。不足:。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4.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5.赏析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6.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7.赏析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8.赏析尾联“最爱湖东行

28、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9.从本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的景象?10.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11.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1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13.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14.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15.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1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17.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29、思想感情?18.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1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字和“”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2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白居易唐2.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暖树:向阳的树。不足:不够。3.“行”或“春行” 早春美景4.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

30、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5.漫行于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面,春水初涨,湖面于堤相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这一联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6.写莺燕,从动物的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初春给人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觉。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7.写花草,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

31、,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植物的角度,着重表现诗人面对初春美景的喜悦的心情。8.“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留恋忘返,“最爱”直抒胸臆,说明诗人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9.“水面初平”“争暖树”。10.早莺、新燕、乱花、浅草11.最爱12.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13.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14.“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形。“

32、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15.第二联主要是从动态方面对动物的变化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对植物的变化进行描写。16.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1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热爱之情。18.“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9.争啄20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

33、,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0 饮酒(其五)(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赏析】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

34、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我们在这个非常热闹的现实当中,只要我们每个人他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主题】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写法】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常见考题】一、理解型

35、默写1.陶渊明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3.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胸襟旷达的诗句是:,。4.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表现物我两忘的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

36、子是:,。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答案】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7.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8.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阅读理解1.作者,(朝代)诗人。2.解释下列词语。(1)尔:。(2)相与:。(3)真意:。(4)东篱:。3.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

37、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7.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9.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10.赏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11.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2.赏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陶渊明东晋2. (1)尔:这样。(2)相与:相伴

38、。(3)真意:作者的人生理想。(4)东篱:象征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品格。3.前两句写诗人虽居闹市,而内心宁静脱俗。4.“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6.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7.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8.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9.示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

39、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10.问句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境界。“心远地自偏”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

40、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11.“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时无意间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用景物描写衬托诗人远离世俗后闲适、自得、恬淡(或悠然恬静)的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12.这是傍晚山中的景物描写,写出诗人隐居后的欣慰之情。表面写夕阳西下,倦鸟归巢,实则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应该返回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13.这句诗描写了田园的美好景色,作者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表现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然自得的心情。14

41、.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感悟到人生真谛,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11 春望(杜甫)【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译文】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

42、衰。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43、。【主题】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写法】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常见考题】一、理解型默写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4.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己的语句是:,。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6.杜甫在春望一诗

44、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答案】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8.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二、阅读理解1.作者,代诗人。2.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5.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6.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7.请对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诗词赏析+理解性默写 .doc)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