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10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上)期中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三峡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二、字词解释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完全没有 略:完全,全部)/阙(同“缺”,空隙、缺口)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不见 曦(太阳)月。至于(到)/夏水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阻 绝(隔断)。或(倘若)/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这,从白帝城到江

2、陵的距离) 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 奔(飞奔的马) 御风,不以(不如 以:认为,如) 疾(快) 也。春冬 之(的) 时(季节,时节),则/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 湍:急流)/绿潭,回清(回旋的清波)/倒影。绝巘(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飞:飞泻 漱:冲荡) 其(指怪柏) 间,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荣:茂盛),良(甚,很) 多/趣味。每至/晴初(天刚放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旦:早晨),林寒涧 肃(肃杀、凄寒),常有/高猿 长(长时间) 啸,属引(连续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悲惨凄凉),空谷传 响(回声),哀

3、转(同”啭”,声音曲折)久 绝(停止)。故(所以)/渔者(打渔的人)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几声。三,不表示确数)/泪沾裳。” 三、句子翻译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4、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四、文本分析1.文中描写了三峡的山、夏水、春冬景色、秋天景象,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结合原文,说明理由。山:长、多、陡、高俊(正面、侧面)夏水:凶险、迅疾春冬景色:水清树茂 (俯视、仰视) (动景、静景) (色彩斑斓) (一字一景)气氛欢快明朗秋景:林涧寂静、高猿长啼 气氛悲

5、寂凄凉2.引用诗歌的作用是什么?渲染悲寂、凄凉的气氛,从侧面表现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3.为什么先写山?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来写呢? 因为“峡”的意思就是面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峡,所以从山写起。按水势涨落安排,夏水暴涨,承山高江窄而来,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4.三峡很美,文章分四段为我们展现了三峡的山,三峡的水,三峡的春夏秋冬。你能各用一个词概括出每一段所体现出的美的意境吗?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6、。5.为什么作者能把三峡描写得如此美丽多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写景;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多种修辞手法; 骈散结合的语言;色彩渲染。6.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7.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说说它和本文的联系。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二、四句与本文第二层相对应,表现夏天三峡水流迅疾;第三句与第四层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第四句与第一层相对应,写出山的连绵不绝。答谢中书书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

7、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二、字词解释 山川/之美,古来/共(共同)谈。高峰/入(耸入)云,清流/见(看见)底。两岸/石壁,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交相)辉(辉映)。青林/翠竹,四时(季节)/俱(都)备。晓雾/将(将要)歇(消散),猿鸟/乱(纷乱)鸣;夕日(夕阳)/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指鱼)/竞(竞相、争着)跃。实(确实)是/欲界(人间)之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自(从)/康乐(指谢灵运)/以来,未复(再)有/能与(欣赏、领悟)其奇(奇山异水)者。三、全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

8、岸的石壁五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四、文本分析1.本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2.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其中哪个字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美 3.文中具体描写景物的句子是哪些?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实是欲界之仙都。自

9、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归纳:“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分写四季之景和晨昏之美;感慨自然之美景,结束全文。6.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7.作者是怎样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时间跨度:早晨: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黄昏: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景物状态: 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动景: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感官冲击:视觉:高峰入云 听觉:猿鸟乱鸣8.“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乱”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文中类似的词

10、语还有什么?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起伏的群山和青林翠竹中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猿鸟乱鸣,渲染了山林中万物清晨醒来的欢欣热闹,为幽静秀美的山川增添了勃勃生机。一个“乱”字把猿鸟的动作、声音、活动的状态准确地表现出来。类似的词语还有:交、将、欲、竞等。9.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山水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10.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之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示例: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这里有色

11、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一、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美誉。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的最高成

12、就,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二、字词解释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将要,想要) 睡,月色入 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起行。念(考虑,想到) 无与为乐者,遂(于是,就)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 于(在) 中 庭(庭院)。庭下如积水 空明(澄澈透明),水中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交横(交叉错杂),盖(大概是)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是) 少 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如吾两人者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三、全文翻译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

13、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影子!哪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问题梳理1.作者如何描写月色的呢? 运用比喻手法,“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而言,“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创造出一个

14、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抓住瞬间错觉,把空明澄澈的月光写到极处。“积水空明”是人在月光下产生的错觉,“水中藻荇交错”则把这种错觉推进一层,更加使人感到扑朔迷离,亦真亦幻。2.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 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想出去走走 因为月光很美3.文人学者常借月亮抒写自己的情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吴均(469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人

15、。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二、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风烟 俱(都) 净(消散),天山 共(相同,一样) 色(颜色)。从(跟,随) 流(江流) 飘荡,任意 东西(向东或向西)。自(从) 富阳 至(到) 桐庐,一百 许(表示约数,左右) 里,奇山异水,天下 独 绝(绝:绝妙 独绝:独一无二)。水 皆(都) 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箭,猛浪若 奔(奔马)。夹岸高山,皆生 寒(使人觉得有寒意) 树。负(凭依) 势 竞(争逐) 上(向上),互相 轩邈(

16、比高远);争(争着) 高 直(笔直地) 指(向),千百成峰。泉水 激(冲击,撞击) 石,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作(发出) 响(声响)。好(美丽) 鸟 相鸣(互相和鸣),嘤嘤(鸟鸣声) 成 韵(和谐之声)。蝉 则(助词,不译) 千(表示多)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不 穷(穷尽),猿则百叫无 绝(停止)。鸢(老鹰) 飞 戾(至、到达) 天者,望峰 息(停止,平息) 心;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者,窥谷忘 反(同“返”,返回)。横 柯(树木的枝干) 上(在上面) 蔽,在昼 犹(好像,如同) 昏;疏条 交(互相) 映(掩映),有时见日。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

17、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

18、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三、文本解析1.从大处着笔勾勒富春江整个形势气象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抒写江上放舟,对景陶醉的那种自由解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点明去向和行程的句子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概括富春江景色总体特征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2.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找出文中直接抒发自己

19、心情和志趣的句子,并思考:“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作对比,表现了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心愿,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社会的否定。4.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同:内容: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表达方式: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异:内容: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体裁:三峡是散文,而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写作目的: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doc)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