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63865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世界古代史(九年级上册) 从早期人类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1.总体发展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法兰克王国改革)。2.古代文明类型: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和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3.两种文明交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流。4.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1课古代埃及【考试要求】通过金字塔等,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九上P2P5/中考复习指南P1

2、87 K1)1. 古埃及文明(1)地理位置: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2)形成: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3)出现: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4)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5)灭亡:古埃及几度分裂,并遭到外族入侵。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6)文明成就: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就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2. 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

3、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史料解读】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解读 这句话说明了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的关系。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孕育了古埃及文化。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考试要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等,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九上P6P9/中考复习指南P187K2)1.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是指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1)统一: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2)强盛: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4、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2.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1)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生杀予夺之权,对妻子儿女有绝对权威。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2)地位: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评价:这部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第3课古代印度【考试要求】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

5、解古代印度社会。(九上P10 P14/中考复习指南P187K3)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2)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一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3)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他们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4)统一: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强调:古代亚非文明共同点: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经济以农业为主,都实行中央集权奴隶主专政。(中国古代文明的成就有:甲骨文和

6、青铜器等。)2. 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2)内容: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3)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3. 佛教的创立(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2)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3)教义: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

7、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知识拓展】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大河流域,都是农业文明国家;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都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史料解读】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十头公牛和一头母牛。解读 这段文字是有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法律条文,反映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说明了各等级之间社会地位不平等,界限森严。板书作业反思第二单元 古代欧洲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考试要求】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的民主政治,初步了解

8、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九上P16 P20/中考复习指南P188K4)1.希腊城邦(1)文明: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2)地位: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3)出现: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4)突出特点:“小国寡民”。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5)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占有一定数量的土地也是公民权的必要保障。非公民包括外邦人和奴隶,他们没有政治权利。2. 雅典的民主政治(1)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

9、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措施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建立了津贴制度。(3)局限: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3. 亚历山大帝国(1)崛起: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2)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3)疆域: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

10、,南达埃及。(4)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但是,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和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与经贸往来。【特别提示】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考试要求】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九上P21 P25/中考复习指南P188K5)1. 罗马城邦(1)兴起:罗马城邦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2)建国: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3)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

11、铜表法。(4)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5)衰落: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2. 罗马帝国(1)凯撒的统治:公元前49年,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2)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3)黄金时期: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4)衰亡: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

12、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帝国经济衰落,民生凋敝。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考试要求】了解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在建筑艺术和公历等方面的突出成就。(九上P26 P30/中考复习指南P188K6)1. 建筑:希腊、罗马的建筑艺术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希腊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2)罗马的建筑艺术: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如石拱门、穹顶等。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凯旋门和宗教场所万神庙。2. 法学: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

13、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3. 历法:罗马的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的历法,称“儒略历”。为纠正每年将近6小时的误差,采取每4年增加1天的办法进行调整。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教历法。儒略历后来成为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板书作业反思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考试要求】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新的文明逐渐产生。(九上P32P37/中考复习指南P188P189K7)1.基督教的兴起(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公元1世纪、西亚的巴勒

14、斯坦、耶稣、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强调: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犹太人创立的。2. 法兰克王国(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2)统治克洛维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克洛维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3. 封君与封臣(1)改革: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

15、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2)发展: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3)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4. 查理曼帝国(1)8世纪,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国王,并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2)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向教会缴纳“什一税”;800年,教皇在罗

16、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3)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按照约定,三个王国彼此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特别提示】公元纪年将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定为公元元年。【史料解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解读 由于土地是层层分封的,附庸只承认直接尝赐给自己土地的人为领主,与自己封主的封主则没有臣属关系。每个封君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它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这种制度是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知识拓展】凡尔登条约是分割查理曼帝国的条约。843年8月,加洛林王朝皇帝“虔诚

17、者”路易一世的3个儿子在凡尔登(位于今法国东北部)签订了这份分割国土的条约。这一条约是查理曼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该条约所划分的疆土,形成了西法兰克王国(843年987年)、中法兰克王国(843年855年)和东法兰克王国(843年911年)三国。经过870年墨尔森条约的调整,这三国成为后来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三个国家的雏形。第8课 西欧庄园【考试要求】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九上P38 P41/中考复习指南P189K8)1. 西欧庄园(1)兴起: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2)盛行: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

18、布欧洲各地。(3)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4)土地庄园的耕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自营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一般每周要在自营地上劳动3天,剩下的时间才属于自己。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庄园周围的“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特别提示】在封建庄园经济中,领主拥有庄园,佃户进行农业劳动。庄园在生产上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由于中世纪欧洲战乱频繁,影响了经济发展,所以在生产技术改造方案上欧

19、洲远远落后于中国、阿拉伯等地区,生产力也就显得低下。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考试要求】了解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知道欧洲的早期大学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九上P42 P46/中考复习指南P189 P190K9)1.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衰落: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2)复苏:从10世纪起,西欧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3)斗争:这些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力的获得。获得“政治权

20、力”常常是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西欧兴起的城市通过反对封建主的斗争,成为相对自治的共同体。(4)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2. 城市居民(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市民阶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3)早期的资产阶级: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3. 大学的兴起(1)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课程设置:西欧早期的大学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大学的

21、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拓展】在中国古代,城市都是归国家统一管理的,城市没有自由和自治权。而西欧则不同,一些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武装斗争,赢得了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权利。【特别提示】西欧的城市都是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领地上产生的,因而城市不属于国家,而属于教会或封建主,要向领主交纳租税。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考试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及其历史地位。(九上P47 P50/中考复习

22、指南P190 K10)1. 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其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2)罗马民法大全:528年,皇帝查士丁尼为了稳固东罗马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以上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了明确规定。(3)地位: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1)灭亡过程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帝国的部分地区。9世纪以后,拜占庭帝国

23、版图不断被蚕食。十字军东征: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早就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的西欧封建主组建了十字军进行东征。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2)疆域: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3)影响: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误区警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24、,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板书作业反思第四单元 古代亚洲第11课古代日本【考试要求】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九上P52 P54/中考复习指南P190K11)1. 大化改新背景(1)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日本的统一。(2)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3)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进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4)主要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25、;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2) 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 幕府统治(1)武士形成: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2)幕府建立:12世纪晚期,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了近700

26、年的幕府统治时期。(3)幕府统治: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误区警示】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608年,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特别提示】大化改新最大的特点是仿效中国唐朝制度,这体现了日本善于模仿与创新的民族特色。【重难拓展】对日本大化改新的认识(1)大化改新学习和仿效了古代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具有封建性质。(2)大化改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3)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

27、渡的标志,为以后日本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第12课阿拉伯帝国【考试要求】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九上P55 P58/中考复习指南P190 P191K12)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1)在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的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2)创教: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他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阿拉伯帝国。(3)建国: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由于遭到当地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即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禁止相互仇杀,公社内外事务都要听从穆罕默德的决定。阿拉

28、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4)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2. 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逝世后,他的继承者继续扩张。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同时,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3. 阿拉伯文化(1)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2)数学: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完整的代数学也是阿拉伯人创造的。(3)医学:医学集成和医

29、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4)文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5)文化传播: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知识拓展】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使命。【特别提示】世界三大宗教指的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特别提示】世界古代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知识拓展】智慧

30、宫是中世纪阿拉伯阿巴斯王朝在巴格达建立的全国性的综合学术机构及高等教育学府,亦称益智宫、哲理大学。智慧宫由翻译馆、科学院和图书馆等机构组成,其领导人均由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担任。板书作业反思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考试要求】知道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九上P60P64/中考复习指南P191K3)1.经济的重要变化(1)农业垦殖运动:11世纪以后,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欧洲农村各地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土地面积逐渐扩大。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

31、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2)手工业这一时期,手工业也不断发展。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3)作用: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

32、整体面貌。2.社会的重要变化(1)农村: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2)城市: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富商巨贾地位提高、政治权利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知识拓展】市民阶层形成后,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等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板书作业反思第14课 文艺复兴【考试要求】了解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九上P65P69/中考复习指南P191K14)1.文艺复兴运

33、动(1)兴起:14世纪中叶,开始于意大利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是神曲,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其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位文学艺术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他的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3)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

34、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板书作业反思第15课寻求新航路(1516世纪)1.新航路开辟(1)原因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来自东方的丝绸、黄金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的情况,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15世纪中期,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被奥斯曼帝国控制,使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因此,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2)条件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

35、渐相信地球是圆的,断定从欧洲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已经传入欧洲。13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3)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的美洲。(4)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1519年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5)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

36、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板书作业反思第16课早期的殖民掠夺【考试要求】知道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了解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九上P70P74/中考复习指南P191192K15)1.早期殖民扩张、殖民掠夺(1)背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2)葡萄牙:葡萄牙人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从而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3)西班牙:16世纪,西班牙凭借“无敌舰队”,在美洲建立起一

37、个殖民大帝国。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无偿开采金银矿,还在当地开发种植园,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里劳作。(4)英国: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2.“三角贸易”(1)开始:17世纪,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2)航程出程: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的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中程: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归程:购进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3)

38、影响: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3.荷、法、英殖民争霸(1)荷兰: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者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取了马六甲和锡兰;一度强占了中国的台湾;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殖民地。(2)法国: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了殖民争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3)英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英国最终战胜了荷兰和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4.早期殖民掠夺的历史影响: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还将各个

39、大洲的物产运回欧洲;又把欧洲的手工业产品销往殖民地。这一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但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此期间,欧洲文化传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提示】由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最先开辟新航路,所以它们也是最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特别提示】虽然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葡萄牙,但是英国后来居上,成为“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所以“三角贸易”最大的获利国是英国。【知识拓展】“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荷兰因在17世纪的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知识拓展】“日不落帝国”是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

40、照在其领土上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球拥有广阔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板书作业反思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考试要求】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经过,了解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九上P80P83/中考复习指南P192K17)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时,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国王詹姆士一世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无视议会的权力,强行征税。他的继任者查理一世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2)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经过爆发: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41、,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了内战。议会军队在内战中打败国王军队。共和国: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复辟: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史称“光荣革命”。(4)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的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权利法案(1)颁布: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2)内容: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3)作用:此后,英国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误区警示】1640年议会

42、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特别提示】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知识拓展】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不仅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还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板书作业反思第18课美国的独立(1775-1783)【考试要求】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及意义;了解独立宣言与1787年美国宪法,理解它们颁布的历史意义。(九上P84P87/中考复习指南P193K18)1.美国独立战争(1)背

43、景: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起13个殖民地。1765年以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2)根本原因: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3)经过爆发:1775年4月19日,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建军:1775年5月,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投降: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结束:1783年

44、,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误区警示】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确立的是民主共和制政体。(4)意义: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法国大革命和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独立宣言(1)时间:1776年7月4日。(2)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3)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即美国诞生)(4)地位:独立宣言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

45、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5)局限: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3.1787年美国宪法(1)制定:1787年,华盛顿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2)内容: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3)影响: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4)局限:1787 年美国宪法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黑人、妇女和印第

46、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特别提示】美国三权分立中,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知识拓展】1787年美国宪法,确认了民主共和、三权分立与人民的权利平等等制度和原则,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对欧洲、亚洲及拉丁美洲的宪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有重要的影响。板书作业反思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考试要求】知道欧洲启蒙运动;了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九上P88P92/中考复习指南P193K19)1.欧洲启蒙运动(1)背景: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2)意义: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九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部)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