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1.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2. 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背会(改革开放的作用和重要性)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p5)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p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p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8)改革开放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说明与检测补充) 3. 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4. 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P11-13(背会)衡量一个社会的
2、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P1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P12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P135. 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为什么说创新是发展的引擎?创新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P14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P17-(人类文明发展)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P17-(国际竞争)。(国家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
3、最鲜明的民族禀赋。P14创新发展是国家命运所系。P18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P18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P206.我国的科技创新现状?P20科技现状:(优势)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劣势)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7.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4、质的轨道上来。(P21)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P23)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P24完善创新制度保障)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企业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加大资金投入,注重核心技术研发社会: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个人:大力弘扬创断精神。既要尊重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8.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要敢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和科学兴趣,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应该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中创新,积
5、极参加各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实践活动,把创新热情和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们要弘扬创新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第一单元答题金句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3.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5.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6.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
6、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7.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8.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9.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0.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11.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12.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1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重要性)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重要性)15.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重要性)16.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重要性)17.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7、重要性)18.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要性)19.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第二单元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目的、本质特征 、特点、真谛、形式、制度保障)(P30P33-35)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就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p30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P33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P3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又要发展协
8、商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P34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352.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准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P4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P4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P42)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3.全面推进依
9、法治国的目标(中国法治的新蓝图)、要求(1)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法治的新蓝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依法治国的要求(十六字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P49相关链接)4.为什么要实行法治? (背)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P44)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设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的生活;(P45)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国富民强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
10、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7)(背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P48)5.如何建设法治政府(1)政府角度: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公民角度: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6.怎样厉行法治?(P53-55)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要推进
11、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总要求)P53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P54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p54),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抄)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P55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让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P557.国家和社会治理怎样发挥法律和道德的作用?(1)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
12、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第二单元金句1.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5.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7.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8.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
13、方式和生活态度。9.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10.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1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1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3.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14.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15.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16.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其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7.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第三单元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中
14、华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P58)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P59底)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P60)背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P61)背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P61)3.怎样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5、P62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3.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内涵)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7.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
16、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重要性)8.价值观地位: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10.人口新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11.生育政策(计划生育)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12.我国资源环境面临的危机: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3.我国的资源形势(现状)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
17、、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14.我国环境现状(环境国情)P79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15.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背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P79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P79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P82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P8516. 请你从国家角度提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合理化建议。(1)实现
18、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
19、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第四单元第四单元金句1.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民族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5.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6.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7.“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
20、要制度。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9.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八年级课本)10.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通的愿望。(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质)12.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3.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四个自信)16.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表现)17.我们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