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选读之之论语论语选读六选读六上饶县二中上饶县二中 叶丽英叶丽英1、子曰:、子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注释】【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教,教育;类,类别;名词。无类无类: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评析】【评析】: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
2、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使接受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统治阶层。这为平民士人通过接受教育而进入官僚阶层开辟了道路,对教育和政治都有划时代的意义。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义务教育。“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实施意义何在?2、子曰: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上也。”【译文】【译文】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
3、讲高深的学问。”【评析】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才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3、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闻斯行之!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由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有父兄在在;求也问;求也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
4、,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赤也惑,敢问。惑,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之。”【注释】【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也,句中语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也,句中语气词;气词;“进之进之”“”“退之退之”使动用法。使动用法。【译文】【译文】子路问道: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孔子回答说:“有老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道:冉有问道:“听到就听到就去做吗?去做吗?”孔子回答:孔子回答:“听到就去做!听到就去做!”公西华说:公西华说:“
5、仲由问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您说有父兄活着有父兄活着;冉求问;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听到了就去实践它吗,您说,您说听到就去实践它听到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容易冒失),所以我要让他退一步想想。”【评析】【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
6、,要进退适中。所以,对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所以,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作了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思考:思考:这一则材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什么特点?这一则材料,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什么特点?4、子张问曰:、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何如?”子曰:子曰:“忠矣。忠矣。”曰:曰:“
7、仁矣乎?仁矣乎?”曰:曰:“未知。焉得仁?未知。焉得仁?”【译文】【译文】子张问道: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先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了?怎么了?”孔子说: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子张说:“(那)算得上仁吗?(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得上仁呢?”【注释】【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旧,过往、过往;以告,应
8、为“以之告以之告”“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违之。何如?”子曰:子曰:“清矣。清矣。”曰:曰:“仁矣乎?仁矣乎?”子曰:子曰:“未知。焉得仁?未知。焉得仁?”【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译文】【译文】(子张问)(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就说:有马四十匹,却抛
9、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是离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这里的大夫就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于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说:孔子说:“算得上清白了。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子张问:“算得上仁吗?算得上仁吗?”孔子说: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上仁呢?”思考:这一则,孔子强调了哪两点?这一则,孔子强调了哪两点?【评析】忠和清。孔子
10、认为,令尹子文和陈文子,一个忠于君主,算是尽忠了;一个不与逆臣共事,算是清高了,但他们两人都还算不上仁。因为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高还是远远不够的。5.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评析】【评析】: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思考:该则提
11、出了什么教育思想呢?思考:该则提出了什么教育思想呢?【注释】【注释】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又弄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不出来,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他。”6、子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吾尝终
12、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思,无益,不如学。”【注释】【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尝,曾经;以,来,用来。【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来思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考,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评析】:这一章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问题。在前面的一些章节中,孔子已经提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认识,这里又进一步加以发挥和深入阐述。思是理性活动,其作用有两方面,一是发觉言行不符合或者违背了道德,就要改正过来;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标准,就要坚持下去。但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只学不思不行,只思不学也是十分危险的。
13、总之,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思而不学则殆(2)。”【注释】(1)罔:迷惑、糊涂。(2)殆;疑惑、危险。【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评析】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8、【原文】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译文】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
14、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评析】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9、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子贡曰:“诗诗云: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其斯之谓与?之谓与?”子曰:子曰:“赐也,始可言赐也,始可言诗诗已矣,告诸往而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知来者!”【译文】【译文】子贡说:
15、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别人),贫穷却不谄媚(别人),富贵却没有骄傲自大,怎么样?富贵却没有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答道:孔子答道:“可以啊。(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可以啊。(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贵却喜好礼啊。喜好礼啊。”子贡说:子贡说:“诗三百诗三百说说好比加好比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那就是说的这种道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理吧?”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诗三百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能推知将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能推知将
16、来的事情!来的事情!”思考:这一则,孔子强调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这一则,孔子强调什么样的教育思想?【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10、【原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1)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2)。”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3),始可与言诗已矣。”【注释】
17、(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2)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3)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思考: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什么道理?【评析】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
18、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小结:本文我们学习到了孔子关于教育和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孔子提倡“有教无有教无类类”,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育,注重学习与思考,这些都表现了他的人生智慧。思考练习:思考练习:1、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孔子认为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狄夷都可以接受教育。这在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末期和把狄夷看作非我族
19、类的“豺狼”的时代,孔子能对教育对象有如此认识,并能在实践中始终以此作为办学方针,这无疑表明孔子有极大的勇气与魄力。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时将会依次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这两种矛盾后的正确处理方法。C、孔子认为完善修养是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D、“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认为思考没有什么益处,因该执著于学习。D2、翻译文段并领会思想、翻译文段并领会思想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
20、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译文】孟子说:“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君子有三大快乐,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孟子把天伦之乐、道德圆满之乐、教育后进之乐置于统治天下之上,可见他对血缘伦理、道德修为、教书育人的高度重视,可见他对父母亲人、天下英才乃至众生的挚爱。根据此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悟:【感悟】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朱熹集注引林氏的话说:此三乐者
21、,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怍而已。”也就是说,一乐取决于天意,三乐取决于他人,只有第二种快乐才完全取决于自身。因此,我们努力争取的也在这第二种快乐,因为它是属于“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的范围。3、小论文:如果你是老师,会怎样去教育你的学生呢?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22、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
23、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
24、“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
25、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
26、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
27、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
28、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习惯不加以抑制,会变成生活的必需品,不良的习惯随时改变人生走向。人往往难以改变习惯,因为造习惯的就是自己,结果人又成为习惯的奴隶!人生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到哪里去。当你在埋头工作的时侯,一定要抬头看看你去的方向。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你来自何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去往何方,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去的方向。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永远不会失去自己!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任何优
29、势都是暂时的。当你在占有这个优势时,必须争取主动,再占据下一个优势,这需要前瞻的决断力,需要的是智慧!惟一能移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人生最聪明的态度就是: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适应不能改变的一切!是产生在人的思想里。你没找到路,不等于没有路,你想知道将来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知道现在应该先放弃什么!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能积累能量,谁就能获得回报;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人人都有两个门:一个是家门,成长的地方;一个是心门,成功的地方。能赶走门中的小人,就会唤醒心中的巨人!要想事情改变,首先自己改变,只有自己改变,才可改变世界。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