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的茶叶史 1.茶的起源及传播 2.茶镜与陆羽 第二部分 名茶博览 1.西湖龙井 2.洞庭碧螺春 第三部分 茶之道 1.泡茶 2.沏茶 第四部分 茶香四溢 1.茶与书法 2.茶与美术 3.茶闻趣事 4.名人与茶茶的起源及传播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缁嶙饔谩?br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
2、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茶镜与陆羽茶镜说茶,免不了要与酒比较。酒醉人,说茶,免不了要与酒比较。酒醉人,茶不醉人。酒误事,茶不误事。酒熏人,茶不醉人。酒误事,茶不误事。酒熏人,茶不熏人。茶不熏人。酒难成圣,茶能成圣。陆羽写了世酒难成圣
3、,茶能成圣。陆羽写了世界第一部界第一部茶经茶经成了成了“茶圣茶圣”,没听,没听说过古今中外谁写过说过古今中外谁写过酒经酒经,只听说,只听说有酒神酒仙之称,还没听说过酒圣之有酒神酒仙之称,还没听说过酒圣之誉誉 当然,酒比茶容易营造热烈欢乐的当然,酒比茶容易营造热烈欢乐的气氛,无怪乎上至国宴,下至朋友小聚,气氛,无怪乎上至国宴,下至朋友小聚,都让酒唱主角,而让茶演配角。每逢盛都让酒唱主角,而让茶演配角。每逢盛宴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不听祝茶宴喜宴,只闻祝酒词祝酒歌,不听祝茶词祝茶歌。茶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词祝茶歌。茶甘于寂寞,乐于做酒前饭后的点缀。茶永远不会像酒那样燃烧起后的点缀。茶永远不会像
4、酒那样燃烧起人们的心中烈焰,掀动起人们的胸中狂人们的心中烈焰,掀动起人们的胸中狂涛,让人们飞盏滥觥手舞足蹈物我两忘涛,让人们飞盏滥觥手舞足蹈物我两忘喜忧两忘荣辱两忘,茶会让人宁静淡泊,喜忧两忘荣辱两忘,茶会让人宁静淡泊,越喝越成熟清醒,越品越有韵味雅兴。越喝越成熟清醒,越品越有韵味雅兴。陆羽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唐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奉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原是一个被
5、遗弃的孤儿。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陆羽三岁,被竟陵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当地西湖之滨拾得。积公为唐代名僧,据纪异录载,唐代宗时曾召积公入宫,给予特殊礼遇,可见也是个饱学之士。积公以易自筮,为孩子取名,占得渐卦,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按卦词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以“鸿渐”为字。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
6、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洞庭碧螺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
7、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泡茶 泡茶是中国人的发明,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拐点,带动了茶具、茶道、茶艺、茶文化的发展。泡茶讲究茶具、用水、水温、环境、心境、甚至着装(礼服)等等。在泡茶之前,人们只会把茶叶放在嘴里咀嚼。在泡茶之后,茶饮才真正实现了普及,成为中国人和世界各地茶人的至爱。沏茶 沏茶技术包括烫壶、置茶、温杯、高冲、闻香、品茶、茶叶用量、沏茶水温和冲泡时间。沏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茶叶种类繁多,茶类不同,用量各异。如冲泡一般红、绿茶,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200毫升;如饮用普洱茶,每杯放5-10克。用茶量最
8、多的是乌龙茶,每次投入量为茶壶的1/2-2/3。茶与书法一般说写错“茶”字的人不多,但长期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人把“鍚(yang)荼(tu)壸(kun)”读成“锡茶壶”,三个字都念白了,贻笑久远。其实,不少汉字间的差异,往往就是一笔一画之别,粗心大意不得。这笑话就是杜撰的,不过,把“荼”念成“茶”,似乎可以原谅,还可强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但先秦古籍中没有“茶”这个字,它是很晚从“荼”衍生出来的。而“荼”是个多义字。一是苦菜,诗经谷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二是茅、苇的白花,成语“如火如荼”。三是我们所说的茶叶。“荼”作前两义项时,音“tu”;作茶叶讲时,读“c
9、ha”。这两种读音在汉代时已共存。茶与美术萧翼赚兰亭图 唐 阎立本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南宋摹本;辽宁省博物馆收藏北宋摹本 画面有5位人物,中间坐着一位和尚即辨才,对面为萧翼,左下有二人煮茶。画面上,萧翼和辨才和尚神态维妙维肖。画面左下有一老仆人蹲在风炉旁,炉上置一锅,锅中水已煮沸,茶末刚刚放入,老仆人手持“茶夹子”欲搅动“茶汤”,另一旁,有一童子弯腰,手持茶托盘,小心翼翼地准备“分茶”。矮几上,放置着其它茶碗、茶罐等用具。这幅画记载了古代僧人以茶待客的史实,再现了唐代烹茶、饮茶所用的茶器茶具,以及烹茶方法和过程。茶闻趣事秦时有个渔人,名叫游三蓬,年幼父母双亡,与弟弟乞奴相依为命,靠打渔为生。一天
10、,兄弟俩在九曲溪上打渔,天色将黑,小船停泊于梅溪渡口。这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翁前来搭渡。游三蓬问其所往,老翁答道:“今晚,武夷君、皇太姥将在幔亭峰上宴请群仙,我要前往赴宴,你们可愿随我一游?”游三蓬兄弟喜出望外,连连称谢。老翁令其闭上双目,安坐船中。他们刚一合眼,小船便腾空而起,只觉耳畔风声飕飕。不一会,忽闻一阵鹤唳,睁眼一看,小船已搁在岩巅上了。四周布满幔亭彩屋,灯火辉煌,笙乐飘飘。这一夜,他们跟仙人一起,拜谒了武夷君、皇太姥,参加了盛大的幔亭之宴。相传,如今小藏峰上的架壑船,便是他们当初那条打渔的小船哩。名人与茶东坡茶趣宋代苏东坡不仅是一位大文学家,也是谙熟茶事的高手。他一生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为人们留下了不少隽永的咏茶诗联、趣闻轶事:东坡与茶壶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是茶之父”。苏东坡酷爱紫砂壶,他在谪居宜兴时,吟诗挥毫,伴随他的常常是一把提梁式紫砂茶壶,他曾写下“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名句。因他爱壶如子,抚摸不已,后来此种壶被人们名之为“东坡壶”,一直沿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