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现有孟子七篇传世。孟子其人其书孟子其人其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其学说出发点
2、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朱熹将朱熹将孟子孟子与与论语论语、大大学学、中庸中庸合在一起称合在一起称“四书四书”,并成为并成为“十三经十三经”之一之一。1.仁政仁政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为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政以德)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心。孟子政治思想:孟子政治思想:2.民本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3.性善论性善论孟子孟子“仁政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学说的理论基础。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知识积累:A.读音读音叟叟(su)庶庶(sh)人)人万万乘乘(shng)弑弑(sh)其君)其君不夺不不夺不餍餍(yn)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弑弑其君其君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弑弑其君其君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
4、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弑弑其君其君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亦:但,只。亦:但,只。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交征:互相求取。交征:互相求取。弑弑其君其君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
5、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亦:但,只。亦:但,只。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弑弑其君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亦:但,只。亦:但,只。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交征:互相求取。交征:互相求取。后、先:以后、先:以为后;以为后;以为先;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
6、: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弑弑其君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王何必曰王何必曰“利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亦:但,只。亦:但,只。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交征:互相求取。交征:互相求取。后、先:以后、先:以为后;以为后;以为先;为先;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B.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亦亦将将有以有以利吾国乎利吾国乎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亦:句首助词,无义。有以:有什么。弑弑其君其君子杀父,臣杀君,曰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不夺不不夺不餍餍苟为苟为后后义而义而先先利利餍:满足。餍:满足。王何必
7、曰王何必曰“利利”?亦亦有有“仁义仁义”而已矣。而已矣。亦:但,只。亦:但,只。上下上下交征交征利利交征:互相求取。交征:互相求取。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翻译:翻译:原文: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翻译:翻译: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处吗?处吗?”译文:译文:原文:原文: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何
8、必曰利?亦有仁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国?大夫曰大夫曰何何以利吾家?以利吾家?士庶人曰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何以利吾身?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原文:原文: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利吾国?大夫曰大夫曰何何以利吾家?以利吾家?士庶人曰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何以利吾身?上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译文:译文:原文:原文:孟子回答道:孟子回答道:“大王何必说大王何必说利利呢?呢?只有只有仁义仁义而已。大王说:而已。大王说:什么对我的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
9、国家有利?大夫说: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利?士、庶人说士、庶人说:什么对我自身有利?什么对我自身有利?上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上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原文:原文: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拥有一万辆兵车的
10、大国,杀掉它的国君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拥有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国君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从一万里取一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从一万里取一千,从一千里取一百,够多的了。千,从一千里取一百,够多的了。原文:原文:译文:译文:原文:原文: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原文:原文:译文:译文:(可是,)
11、倘若轻视义而重视利,那么(可是,)倘若轻视义而重视利,那么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没有讲求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没有讲求“仁仁”却遗却遗弃他的父母的,没有讲求弃他的父母的,没有讲求“义义”却以他的国却以他的国君为后的。大王说君为后的。大王说仁义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就行了,何必说利利?”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高举高举“仁义仁义”大旗,痛快拦回大旗,痛快拦回“利利”的话题;的话题;陈述陈述“利利”的危害:的危害:“上下交征利,而国危上下交征
12、利,而国危矣矣”;点出点出“仁义仁义”的效用:不的效用:不“遗其亲遗其亲”,不,不“后其君后其君”;重申讲求重申讲求“仁义仁义”而舍弃而舍弃“利利”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文章主旨: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孟子的义利观,到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自己的“仁政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的个性?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既然梁惠王只知言利,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自己的“仁政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的个性?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他决不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韧执著的追求,他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