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465680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体会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2.学生:查阅有关陆游、谭嗣同的资料。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情境导入在中国古

2、代所有的诗人里面,有两位最让我感动,一位是诗圣“杜甫”,一位是被梁启超赞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的陆游。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认识一下这位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二) 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代表作有关山月书愤示儿等篇,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2.诗词背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1192年(绍熙三年)十一月陆游退

3、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时年六十八岁。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以诗文作武器,反复呼吁国家统一,表达强烈的爱国感情。他积极主张抗金,却遭到当权的投降派陷害,终于被排挤罢官。尽管如此,陆游收复中原的信念却始终不渝。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3.诗词吟诵播放情境课文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 游僵卧/

4、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三)精读细研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戍:守卫。译文: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赏析:这两句言志,以“僵卧孤村”之身反衬“为国戍轮台”之志,表达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情怀。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阑:夜阑(ln),夜深,夜将尽。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译文: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驰过冰河征战疆场的情景又进入我的梦境中来。赏析:由夜听风雨的现

5、实写到披坚执锐、率兵驱敌的梦境,更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报国心切的心情。(四)合作探究1.首句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僵”“孤”写出了诗人当时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反衬“不自哀”,表明诗人志向的坚定不移。2“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语意双关,应怎样理解?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五)总结提升1.主题思想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

6、忠心。2.积累拓展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首词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写于同一时期,都是作者罢官闲居山阴时所作,同样是在追念自己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活,也同样是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伤。二、学习潼关(一)整体感知1.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区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元)张养浩2.走近作者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中日甲午战争后,愤中国

7、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学社。遍历北京、上海、南京,吸收新学知识。1897年9月政变发生,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等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3.诗词背景14岁的谭嗣同面临的祖国正是一个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写下了这首诗。4.诗词吟诵播放情境课文潼 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二)精读细研1.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终古

8、:久远 簇:簇拥译文: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赏析: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2.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束:拘束译文: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山峰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唯恐自己显得平庸。赏析:第三句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在诗人的笔下,奔腾的黄河,险峻的群山,好像都成了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它们的身上融入了诗人强烈的感受,也融入了诗人的思想、个性和人格,还融入了他作为一个时代的改

9、革家的壮志豪情。赏析:末句写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诗句所写的山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和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三)合作探究1.诗的前两句,通过“高云”“秋风”等意象刻画了怎样的环境?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了一幅“白云潼关图”。第一句写高高的白云簇拥着古城,虽然没有写孤城之高而高度自然显现出来了;第二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2.诗歌的后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渲染出了怎样的意境?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10、前句写出了河流奔腾壮阔、不可阻挡的气势;后一句刻画出了秦岭山脉冲破一切束缚的情态,营造出雄浑奔放的意境。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通过对潼关附近地理环境的生动描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豪迈)(四)总结提升1.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契合的。2.积累展示:微课:古诗词中的秋。也可展示积累拓展狱中题壁谭嗣同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三、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词。2.积累古人写过有关“梦境”的诗词。板书设计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爱国 现实:僵卧孤村 (处境凄凉)不自哀( 关怀国家)尚思为国 (收复失地)戍轮台(老有所为 )夜阑卧听 (个人生活)风吹雨(国家颓状)梦境: 铁马冰河 (抗金义士)入梦来(平生壮志 ) 潼关 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描写)高云拥城,寂寥辽远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抒情)不畏险阻,勇往直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七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第2课时示范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