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强烈肠道传染病,属甲类传染病。v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v典型临床表现:起病急 剧烈的腹泻、呕吐 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循环衰竭v潜伏期:13天 古典型、O139型,症状重 埃而托型,症状轻,多隐性感染v泻吐期:数小时2天,先泻后吐,无发热(O139型除外)v脱水虚脱期:数小时3天,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重则循环衰竭v恢复及反应期v临床分型如下:临床表现轻型中型重型大便次数10次以下1020次20次以上脱水(体重%)5%以下510%10%以上神志尚好呆滞或不安烦躁或昏迷皮肤稍干弹性稍差 弹性差,干燥 弹性消失干皱口唇稍干干燥,发绀 极干,青紫前囟、眼窝 稍陷明显下
2、陷深凹目不可闭肌肉痉挛无有多脉搏正常细速弱速或无血压正常129.3kPa9.3kPa或无尿量稍减少少尿无尿血浆比重1.0251.0301.0301.0401.040v1、血液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数10109/L,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血清钠、钾降低,碳酸氢钠下降v2、粪便检查:v3、细菌培养:v4、血清学检查:抗菌抗体病后5天即可出现,两周达高峰,故病后2周血清抗体滴度1:100以上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v5.分子生物学:PCRv急性肾功能衰竭v急性肺水肿v确定诊断:符合以下三项之一者 有泻吐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 流行区人群,有典型症状,但
3、粪便培养(),血清凝集抗体呈4倍或4倍以上增长 无症状但粪便培养(),且在粪检前后5日曾有腹泻表现,并有密切接触史v疑似诊断:符合以下两项之一者 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未明确 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出现泻吐症状,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对疑似者要报告、隔离、消毒且每日粪培养,如3次阴性,且血清学2次阴性,可排除霍乱诊断。v急性菌痢v大肠杆菌性肠炎v空肠弯曲菌肠炎v细菌性食物中毒v病毒性胃肠炎 v目前流行的埃而托生物型病死率1v老年、幼儿、孕妇及有并发症者预后差,病死率在36原则:严格隔离隔离,及时补液补液,辅以 抗菌抗菌和对症对症治疗。v报疫情,隔离v排泄物彻底消毒v症状消失后,隔日粪便培养1次,
4、连续2次粪便培养()方可解除隔离v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v静脉补液:重度脱水、不能口腹的中度脱水及极少数轻度脱水者 补液种类:常用541液,其配制比例组合为0.9N.S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KCl10ml、10G.S140ml 输液量及速度:量依脱水程度而定,中度以上患者最初2小时内应快速输入20004000ml,加压或多管道输液(1ml/kg/min)v口服补液:除非休克已持续很长时间,各内脏器官已受损伤甚至已昏迷,才完全静脉补液。一旦血压恢复,病情好转,尽快以口服补液纠正脱水。静脉补液只起辅助作用 口服补液盐(ORS)配方
5、:G.S20g、N.S3.5g、碳酸氢钠2.5g、KCl1.5g,溶于1000ml可饮用水中v二者均为辅助治疗,不能替代补液治疗v常用抗菌药为多西环素、环丙沙星、氟哌酸、磺胺类等,连服3天。v抗分泌药:氯丙嗪、黄连素、消炎痛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v急性肺水肿:镇静、利尿、强心v严重低钾血症v急性肾功能衰竭:纠酸及电解质紊乱v(一)控制传染源对疑似病人行隔离检疫,接触者应检疫5天,留粪培养并服药预防。v(二)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水和食品的消毒管理,对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严格消毒。杀蛆灭蝇,v(三)提高人群疫免力霍乱死菌苗保护率为5070%,保护时间36个月,仅对同血清型菌株有效,不能防止隐性感染及带
6、菌者v三种毒素I型:内毒素II型:外毒素(霍乱肠毒素)III型毒素制作菌苗可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意义不大vO1群霍乱弧菌:是主要致病菌,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而托生物型v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v非O1群霍乱弧菌:O2O200以上血清型,无致病性。但O139霍乱弧菌,1992年孟加拉国霍乱大流行时新发现,有致病性。v腹泻:首发症状,无腹痛,黄色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无粪臭,10次/天 O139血清型特征:常见发热、腹痛,可并发菌血症。v呕吐:在腹泻后,呈喷射状,为胃内容物、水样液体。v脱水:轻度:失水1000ml 中度脱水:失水30003500ml 重度脱水;失水4000mlv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v低血钾:肌张力 ,腱反射消失,鼓肠v肌肉痉挛:(低钠)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v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v常规:粘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v涂片染色:镜检见到排列呈鱼群状革兰阴性弧菌 v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加O1群抗血清,细菌停止活动 O1群霍乱弧菌 仍活动,加O139抗血清,活动消失 O139霍乱弧菌29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