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46701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0 高考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学案整体感知学案 (教师版)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一、了解考情,明确提高学习训练方向和针对性; 二、明确设题误区,提高古诗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二、明确设题误区,提高古诗阅读鉴赏和答题能力。 【导入学习】【导入学习】 一.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仍以唐宋时期为主。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题型是一道 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分值为 9 分。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古代诗歌阅读的主要考点:诗歌的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还涉及和要求背诵的诗歌名篇的比较。 二.古代诗歌

2、阅读,读懂诗歌,是第一步。近三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明显地体现了这点, 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选择题考查的基本内容就是对诗句的理解, 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评价诗歌 的前提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分析 考点 卷别及选材 客观题 主观题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 容、观点 态度 2019 全国卷 陈与义题许道 宁画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从诗歌尾 联的含意 探究诗人 对这幅画 的评价 2019 全国卷 杜荀鹤投长沙 裴侍郎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赏析诗歌颈联 的两个具体场 景在情感表达 和结构安排方 面的作用 2019 全国卷 刘禹锡插田歌 (节选) 思想内容、语 言

3、、艺术特色 分析这几句 诗的语言风 格与 酬乐天 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 的不 同 2018 全国卷 李贺野歌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分析诗的 最后两句 的含意 2018 全国卷 陆游 题醉中所作 草书卷后(节选)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分析诗中前后 两次出现 “酒”的作用 2018 全国卷 王建精卫词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探究诗最 后两句的 内容 2017 全国卷 欧阳修礼部贡 院阅进士就试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赏析诗的 第四句的 精妙之处 2017 全国卷 苏轼送子由使 契丹 尾联的表达技 巧 分析诗首联 表现的诗人 性格 2017 全国卷 白居易编集拙 诗, 成一

4、十五卷, 因题卷末,戏赠 元九、李二十 思想内容、语 言、艺术特色 分析作者 表达的情 感态度 一、(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 题。 题许道宁画 【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 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

5、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 C 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的意思是: 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 如今尽入图画, 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 “诗 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 答案 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解析 先答出尾联的含意, 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 首先, 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其次, 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 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 蕴含诗意, 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 ,

6、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 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 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 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 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34 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 【注】 ,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 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3.下列对这首

7、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 D 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的意思是 “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 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 这是 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答案 D 4.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

8、,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 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解析 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指隐居)和风 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 “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表, 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答案 情感表达: 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 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 感受到作者的心志。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19 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56 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

9、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解析 “田塍望如线”, 意思是说远望田埂, 笔直如线, 而不是“蜿蜒起伏”; “时隐时现” 也不准确,原诗中的“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之上清水粼粼闪光,变幻多姿。 答案 B 6.与酬乐

10、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 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 颔联, 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 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 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 好风光,这几句笔墨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 息。最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的民风 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

11、俗浅显的语言风格。 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这几句诗则 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练后思悟 思考 1: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读懂诗歌?要重点抓哪些内容? 思考 2: “会而不全”(会答但要点不全面)是解答古诗主观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解决?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题型研训一 客观题掌握设误类型,准确比对判断 知能精要 分析选择题型的“3 大特点” 考查全面 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艺术手法 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集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于一题。 设误细微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

12、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方式,把 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读懂助手 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多 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解原诗的过程, 答题答对了, 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因此, 它是帮助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 解题策略 设误点一:形象错误 主要包括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 当、意境概括不当等。 典例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

13、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 【注】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 安。书空: 世说新语 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 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 惊诧的典实。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 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 的艰苦。 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形,一个“似”字 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的实景。 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

14、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 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 D 项,“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诗歌中看不出“壮志”的影子,人物形象特点分析错 误。 答案 D 设误点二:语言错误 语言错误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词句解释错误,第二种是语言特色(风格)错误。 典例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 树, 人老建康城。 感 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 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

15、注】 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秣(M )陵:古地名, 即今江苏南京。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 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 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 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

16、落寞无奈的心绪, 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解析 B 项,词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是作者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 情; 而本词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绕着楼阁, 门窗常常紧闭, 但门窗“常扃” 是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的景 况,体现了词人的“孤寂之心、忧愤之情”。 答案 B 设误点三:手法错误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 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如把动态说成静态, 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

17、,等等。有时也把一些常见的诗歌常识弄混来设 置错误选项。 典例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观胡人吹笛 李 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 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 天宝十一年,诗人春游广平等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一路上目睹了安禄 山骄横不轨的情形。 次年秋天, 诗人由北方来到南方, 写下此诗。 天宝十四年, “安史之乱” 爆发。梅花: 梅花落 ,笛曲。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叙写感慨的由来,为下面的 叙事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 B.颔联侧重写景

18、,“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 “吴山晓”是写秋季 肃爽,吴山的清晨更为疏朗。 C.颈联直抒胸臆,笛声和现实交织在诗人心中,一个“愁”字概括出闻笛的感受,“泪满”则 更是写出了诗人感慨良深。 D.尾联融景生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不禁替 君主忧心。 解析 B 项,“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胡人吹梅花 落笛曲。 答案 B 设误点四:情感错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 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其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的思想感情是对庐山瀑

19、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其感情基调是喜乐赞叹的,其风 格是雄浑壮阔的。 典例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晚泊浔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 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 近,日暮空闻钟。 【注】 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庐山隐居修 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者们神往的圣地。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 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

20、治舟浔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 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解析 D 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隐居圣地的隐 逸情怀。 答案 D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 ,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 。 似闻有老眼 ,能作荐鹗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 陈孟公: 西汉王侯陈遵, 字孟公。 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 东家驴: 杜甫 逼

21、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有老眼:杜甫闻惠二过东溪“皇天无 老眼,空谷滞斯人”。荐鹗: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 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 短歌行 中的“契阔谈的“契阔”, 都表示“久别重逢” 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 一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修辞手法。 解析 B 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并非“久别重

22、逢”之意。 答案 B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答题时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 感语句“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等分析 情感。 答案 对世风的感叹。 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 写出了诗人对世 风的感叹。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 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23、,完成(1)(2)题。(9 分)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 愧我明珠成薏苡 ,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 部曲:部属,部下。急急符:紧急命令。薏苡:语出后汉书 马援传 ,马 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苡,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被人诬蔑,蒙 受冤屈。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24、.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解析 C 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 答案 C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解析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 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重点是答案要包 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时 要结合诗句, 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送君去” 和 “不 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己的情怀” 。 答案 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

25、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先人 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 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江行寄远 【注】 李 白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注】 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直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 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

26、 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D.诗的末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苦之意。 解析 C 项,“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应为“写出了 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 答案 C (2)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表达 的情感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及情感比较。 作答时先分别思考所给诗句的情感, 然后再将诗句 的情感放一起进行比较。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意思是说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 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

27、程就有千里之远。这两句诗写了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 愈来愈浓。一个“片”字也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而李白早 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给船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 轻舟进入坦途,这是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这一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兴奋 与快意。 答案 “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写诗人内心的兴奋与快意。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内心愈发“沉重”旦暮之 间,故土已远在千里之外,故人已杳无踪影,离愁乡思油然而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西阁夜 杜 甫 恍惚寒

28、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 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 766 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寓西阁。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诗 秦风 无衣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

29、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解析 C 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未采用比拟手 法。 答案 C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 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 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典抒情、情景交融等。颔联 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他乡之情;根据注释可知,颈联中的 “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是借典抒情。 答案 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地表达了诗人 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颈联借

30、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 “无衣” “同袍”以待战事,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苏 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 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月色微微, 云彩轻轻, 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 只见京口孤城笼罩在一片烟雾迷蒙之中, “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 B.头巾歪斜,扇子坠落,藤床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巾偏扇坠藤床滑”七字描写词 人醉酒熟睡后的状

31、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C.上片“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句中“歌”与“归”、“西 南”与“东南”相互对应。 D.这首词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描述了词人离别京口酒醒后的心境,表达了对仕宦奔 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 A 项,“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分析错误,这里的“孤城”与“苍 烟”共同营造意境,景物的特点烘托出了词人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答案 A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结合诗句分析。(6 分) 答案 借景抒情(答“景物烘托”或“渲染”也可),上片中“轻云微月”“孤城回望苍烟 合”营造了一种朦胧、空阔的意境,烘托出词

32、人旅途漂泊的寂寞、孤寂之情。直抒胸臆, 下片中“此生飘荡何时歇”直接抒发了自己对仕途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 临江仙 再用韵送祐之 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 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 酒杯秋吸露 , 诗句夜裁冰。 记 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 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酒杯秋吸露:运用典故,“河东项曼斯好道学 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 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 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 ”形容一个人秋来饮

33、美酒的惬 意。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活,这句诗指出 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现了淡泊旷达 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意切,清丽 洒脱。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 设问、 比喻等多种手法, 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的深厚情意。 解析 A 项,“钟鼎”“山林”运用的是借代修辞。 答案 A (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

34、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析。(6 分) 解析 赏析诗词一般从诗词本身的修辞手法入手,进而理解词人在诗词中表达的内容和情 感,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 。 “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 般明” 写景, 其中使用了设问和比喻。 这些景色属于虚写, 词人想象族弟一路上看到的美景, 既可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也包含着词人对族弟前程美好的祝愿。 答案 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 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做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 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寂,写得洒脱、豁达。 7.阅

35、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 分) 玉楼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 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 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 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尊:通“樽”。 (1)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 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 对云彩 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 转而写心中所感: 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 词人渐觉年华似水, 无声

36、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第五、 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放, 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 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 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到来; 第八 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 B 项, 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 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 最值得你放眼欣赏。 答案 B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 分) 答案 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纹”,北与南、 高与低、红(白)与

37、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 春色。(若答“拟人” “比喻” ,分析合理,酌情给分)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 寒开”的梅花, “如酒绿”的波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 依然坚韧豪放的个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 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悰 。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 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 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

38、称 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 悲凉的感情基调。 B.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 的大致场景。 C.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 赅,且富含哲理。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 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解析 B 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答案 B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

39、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6 分) 答案 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 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 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伤感,也有惜别之 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 分) 柳林酒家小楼 陆 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酲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 。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 。 【注】 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遒:尽。小青楼:这里 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

40、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第一句中, 用“烧”形容桃花盛开, 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 写出了作者的喜悦, 生动形象。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睡了一觉。 D.“宿酲”一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酒还未完全消 除。 解析 B 项,“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错误,诗人奔赴前线,夙愿得偿,骑马缓行 意味着心情的轻松。 答案 B (2)请简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6 分) 答案 “远途”一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天地的广阔。 “晚节”一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 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而颓废, 而是愈加珍惜时间, 他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前往前线的机会。 时空结合, 拓展诗的意境, 丰富诗人的形象。 “乾 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 诗人对此深深的慨叹。(写到其中任何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二轮专题训练一:整体感知.doc)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