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二章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掌握:掌握:T、B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亚群及功能;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的概念;免疫球蛋白、补体的生物学作用。熟悉:熟悉: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和种类;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了解:了解:其他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抗体的制备、补体的激活。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单核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2、、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CD CD抗原、受体等抗原、受体等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扁桃体扁桃体脾脏脾脏淋巴结淋巴结胸腺胸腺骨髓骨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概念: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称为概念: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和器官称为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它们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它们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发生、分化、成熟、定居和增殖定居和增殖以及以及产生免疫应答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的场所。根据功能不同,免疫器官可分为:根据功能不同,免疫器官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又称初级免疫
3、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又称初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骨髓胸腺胸腺骨髓(骨髓(bone marrow):bone marrow):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是各种血细胞各种血细胞和和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发生和分化的场所。骨髓具有造血和免疫双重功能:骨髓具有造血和免疫双重功能:1.1.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首先分化为髓样干细胞髓样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各种血细胞髓样干细胞:分化、发育为各种血细胞淋巴样干细胞
4、:分化为淋巴细胞淋巴样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2.B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3.3.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记忆性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记忆性B B细胞)细胞):是:是T 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的大小因年龄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青春期达到最大,以后逐渐萎缩。胸腺的大小因年龄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青春期达到最大,以后逐渐萎缩。新生儿:新生儿:101015g15g 青春期:青春期:303040g40g 老年时:老年时:101015g15g胸腺退化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肿瘤。胸腺退化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和肿瘤。是是
5、T T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细胞分化和成熟的场所,因而T T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细胞亦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胸腺胸腺T T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所以胸腺的功能缺陷会造成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担负着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所以胸腺的功能缺陷会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及抗体产生受损。的下降及抗体产生受损。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机体对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包括淋巴结
6、、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构最完整的外周免疫器官,呈圆形或豆状,遍布于淋巴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具有捕获体外进入血液和淋巴结构最完整的外周免疫器官,呈圆形或豆状,遍布于淋巴循环系统的各个部位,具有捕获体外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抗原的功能。液的抗原的功能。最外层为结缔组织被膜最外层为结缔组织被膜 内部实质内部实质 皮质皮质髓质髓质髓窦:巨噬细胞髓窦:巨噬细胞髓索:髓索:B细胞、浆细胞细胞、浆细胞浅皮质区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非胸腺依赖区深皮质区(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深皮质区(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结构(淋巴小结)成熟成熟T T细胞和细胞和B B细胞的主要定居部位;细胞的主要定居部位;免疫应答发生的场
7、所(捕获体外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抗原,诱民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捕获体外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抗原,诱民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过滤淋巴液过滤淋巴液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外包被膜,实质分白髓和红髓。体内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外包被膜,实质分白髓和红髓。红髓红髓 脾索脾索 B B细胞、浆细胞细胞、浆细胞 脾窦脾窦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白髓白髓 淋巴鞘淋巴鞘 主要为主要为T T细胞细胞 为胸腺依赖区为胸腺依赖区 脾小结和生发中心脾小结和生发中心 含大量含大量B B细胞细胞 为胸腺非依赖区为胸腺非依赖区各种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场所;各种成熟淋巴细胞定居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
8、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造血功能;造血功能;过滤血液。过滤血液。扁桃体扁桃体阑尾阑尾肠道粘膜集合淋巴结肠道粘膜集合淋巴结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层的弥散淋巴组织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层的弥散淋巴组织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概念: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概念: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统称为免疫细胞(immunocyte)immunocyte)。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也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受抗原刺激后能分化增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称为免疫活性细胞,也称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活性细胞
9、包括免疫活性细胞包括 T T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血液和再循环中主要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血液和再循环中主要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淋巴细胞是来自胚肝或骨髓的始祖T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又细胞,在胸腺内微环境作用下分化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又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称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phocyte),简称),简称T细胞。细胞。阳性选择阳性选择指只有表达与自身指只有表达与自身MHC分子有中等亲合力的分子有中等亲合力的TCR的胸腺细胞才能进一步发育。的胸腺细胞才能进一步发育。通过阳性选
10、择使通过阳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抗原识别的细胞获得抗原识别的MHC限制性。限制性。阴性选择阴性选择指清除胸腺内自身抗原应答性胸腺细胞,使之发生凋亡的过程。指清除胸腺内自身抗原应答性胸腺细胞,使之发生凋亡的过程。其生物学意义在于使其生物学意义在于使T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细胞获得自身免疫耐受。B淋巴细胞即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又简称淋巴细胞即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又简称B细胞。细胞。B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胎肝和成年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参与下,发育成细胞来源于哺乳动物胎肝和成年骨髓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在骨髓造血微环境参与下,发育成熟后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和组织中。在外周血中,熟后定居于外周淋巴
11、器官和组织中。在外周血中,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干细胞干细胞 早原早原B 晚原晚原B 前前B 未成熟未成熟B 成熟成熟BSmIg 缺如缺如 缺如缺如 缺如缺如 IgM IgM/IgD B细胞的发育细胞的发育表面标志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的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包括: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的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包括表面受体、表面抗原表面受体、表面抗原。表面受体表面受体:淋巴细胞表面上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的分子结构。:淋巴细胞表面上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相应配体(特异性抗原、绵羊红细胞、补体等)的分子结构。表面抗原表
12、面抗原: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抗)所识别的表面分子。:淋巴细胞或其亚群细胞表面上能被特异性抗体(如单抗)所识别的表面分子。T细胞的表面受体细胞的表面受体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辅助受体辅助受体CD4、CD8E受体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T细胞的表面抗原细胞的表面抗原HLA-I类抗原类抗原分化抗原(分化抗原(CD抗原)抗原)1.T1.T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TCR)TCR):T T细胞表面的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特征性标志,能,能特异性识别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结构。和结合抗原的结构。TCRTCR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
13、的异二聚体。多数由两条不同肽链构成的异二聚体。多数T T细胞(细胞(95%95%)的)的TCRTCR由由链和链和链组成,称为链组成,称为TCRTCR。少数。少数T T细胞细胞(5%5%)的)的TCRTCR由由链和链和链组成,称为链组成,称为TCRTCR。CD3CD3,仅存在于,仅存在于T T细胞表面,为跨膜蛋白,与细胞表面,为跨膜蛋白,与TCRTCR紧密结合成一个复合体。是紧密结合成一个复合体。是TCRTCR表达和信号传导所必需的,把表达和信号传导所必需的,把TCRTCR与外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引起免疫应答。与外来结合的抗原信息传递到细胞内,引起免疫应答。2.CD42.CD4和和CD
14、8 CD8 分别称为分别称为MHC IIMHC II类和类和MHC IMHC I类分子的受体。类分子的受体。CD4CD4和和CD8CD8分别出现在具有不同功能亚群的分别出现在具有不同功能亚群的T T细胞表面,不同时出现,由此分为细胞表面,不同时出现,由此分为 CDCD4 4+T T细胞:具有辅助性细胞:具有辅助性T T细胞(细胞(T TH H)功能。功能。CDCD8 8+T T细胞:具有抑制性细胞:具有抑制性T T细胞(细胞(T TS S)和细胞毒性和细胞毒性T T细胞(细胞(T TC C/CTL/CTL)功能。)功能。正常情况下,正常情况下,CD4:CD8CD4:CD8为为2:12:1。3.
15、CD23.CD2,即红细胞(,即红细胞(erythrocyteerythrocyte,E E)受体,该受体可使)受体,该受体可使T T细胞在体外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红细胞花环(红细胞在体外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红细胞花环(红细胞玫瑰花环实验,细胞玫瑰花环实验,E E玫瑰花环实验),玫瑰花环实验),B B细胞无此抗原,所以细胞无此抗原,所以可用于鉴别可用于鉴别T T、B 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T-cellEEEEE玫瑰花环实验原理示意图玫瑰花环实验原理示意图4.4.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淋巴细胞表面能与有丝分裂原结合的结构。淋巴细胞表面能与有丝分裂原结合的结构。植物血凝素植物血凝素 刀豆蛋
16、白刀豆蛋白A A 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美洲商陆有丝分裂原 B细胞的表面受体细胞的表面受体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细胞抗原识别受体(BCR)Fc受体受体补体受体补体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细胞因子受体(CKR)B细胞的表面抗原细胞的表面抗原HLA-I、II类抗原类抗原分化抗原(分化抗原(CD抗原)抗原)1.B1.B细胞抗原受体细胞抗原受体(BCR)(BCR):镶嵌在:镶嵌在B B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细胞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SmIgSmIg),是是B B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细胞的特征性标志。BCRBCR具有特异性识别具有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的功能。和结合抗原的功能。每个每个B B
17、细胞表面有细胞表面有10104 410105 5个免疫球蛋白分子。个免疫球蛋白分子。2.Fc2.Fc受体受体(FcR)(FcR)大多数大多数B B细胞表面存在的能与细胞表面存在的能与IgGIgG的的FcFc段结合的受体;段结合的受体;FcFc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FcFc片断结合,有利于片断结合,有利于B B细胞捕捉和结合抗原,激活细胞捕捉和结合抗原,激活B B细胞和抗体产生。细胞和抗体产生。3.3.补体受体补体受体(CR)(CR)大多数大多数B B细胞表面存在的能与补体结合的受体。细胞表面存在的能与补体结合的受体。4.4.有丝分裂原受体有丝分裂原受体与与T T细胞不同细胞不同有
18、丝分裂原有丝分裂原 葡萄球菌葡萄球菌A A蛋白蛋白SPASPA 脂多糖脂多糖LPS(LPS(只刺激小鼠)只刺激小鼠)美洲商陆美洲商陆PWMPWM(依赖(依赖T T细胞)细胞)B细胞的亚群细胞的亚群B1亚群亚群 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主要由早期的前体细胞从胚肝分化而来,随后为胚胎发育早期出现,主要由早期的前体细胞从胚肝分化而来,随后为B2细胞所取代。主要分细胞所取代。主要分布于胸腔和腹腔,对多种细菌的早期抗感染免疫发挥重要作用。布于胸腔和腹腔,对多种细菌的早期抗感染免疫发挥重要作用。B2亚群亚群 通常所说的通常所说的B细胞,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别,并能参与抗原的提呈。细胞,介导体液免疫的主要细胞
19、类别,并能参与抗原的提呈。来源:骨髓来源:骨髓 分布:外周血和淋巴组织分布:外周血和淋巴组织标志:标志:CD56功能: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在早期抗病毒感染、清除突变细胞的免疫监功能:非特异性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在早期抗病毒感染、清除突变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其杀伤作用无需抗原致敏,不受视和免疫调节过程中发挥作用。其杀伤作用无需抗原致敏,不受MHC限制。限制。来源: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功能:吞噬和杀伤作用(抗感染、抗肿瘤)提呈抗原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巨噬细胞吞噬细菌分布于外周血,具有高度移动性和吞噬功能感染时最早到达
20、感染部位能吞噬、杀伤、清除病原微生物抗体抗体(Ab):是: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具有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关系: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非都是抗体。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但免疫球蛋白并非都是抗体。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一)抗
21、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一)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四肽链单体结构四肽链单体结构,链间由二硫键连接,链间由二硫键连接两条重链(两条重链(H H)和两条轻链(和两条轻链(L L)氨基端和羧基端氨基端和羧基端。根据氨基酸排列顺序的不同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可变区(V区):氨基酸组成、排列顺序变化较大恒定区(C区):氨基酸数量、种类、排列顺序及 含糖量都比较稳定可变区与恒定区可变区与恒定区(1)重链分类:根据重链靠近羧基末端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不同,将重链分为种:、根据重链组成不同,将Ig分为五类:IgG、IgA、IgM、IgD、IgE(2)轻链分型:、型 天然Ig分子中,重链同类,轻链同型重
22、链与轻链重链与轻链VH和VL:识别和结合抗原CH1和CL: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CH2:补体结合位点CH3/CH4: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免疫调理,I型超敏反应)木瓜水解酶水解木瓜水解酶水解IgGIgG:得到两个相:得到两个相同的同的FabFab段(抗原结合片段)和一段(抗原结合片段)和一个个FcFc段(可结晶片段)。段(可结晶片段)。同种型: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Ig共有的抗原特异性,为种属特异性标志;同种异型: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同一物种内不同个体间的Ig免疫原性的差别,免疫原性的差别,为个体特异性标志;独特型:同一个体内不同细胞产生的Ig分子V区各自具有独特的抗原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特异性
23、抗原激活补体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穿过胎盘和黏膜将母体免疫力(IgG)传给胎儿结合肽链功能区IgG多为单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据重链免疫原性,IgG分4个亚型1.IgG血清含量最高(75%85%),也是丙种球蛋白的主要成分半衰期较长(约为23d)主要的抗感染抗体(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和免疫调理作用)IgG1、IgG2和IgG3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参与II、III型超敏反应IgGIgG的特点的特点分为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血清型IgA主要由肠系膜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为单体。分泌型分泌型IgA(sIgA)是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固有层中浆细胞产生,为双体、三体或多
24、体。sIgA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表面的分泌液中。2.IgA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参与皮肤粘膜的局部抗感染作用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sIgA-sIgA-母乳喂养母乳喂养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参与参与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为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称巨球蛋白。IgM激活补体、结合抗原、免疫调理作用比IgG强天然血型抗体是IgM3.IgMIgM是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个体发育中最早产生的抗体,胚胎晚期已能合成,新生儿脐带血中若IgM水平升高,提示胎儿曾有宫内感染IgM是抗原刺激后出现最早的抗体,半衰期短,故检测IgM水平可用于传
25、染病的早期诊断。IgMIgM的特点的特点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细胞的重要表面标志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出现SmIgM,SmIgD的出现标志着B细胞成熟对防止免疫耐受有一定作用4.IgD血清中含量最低可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上的高亲和力Fc受体(FcR)结合,引起引起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FcR分布于巨噬细胞、B细胞、嗜酸粒细胞5.IgE多克隆抗体:多个抗原决定基多克隆抗体:多个抗原决定基机体机体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由一个: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原决定簇的高度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某一特定抗
26、原决定簇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基因工程抗体补体(补体(complementcomplement,C C)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是存在于正常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中、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球蛋白。因该球蛋白是。因该球蛋白是抗体发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被称为补体。,故被称为补体。成分:成分:大多数补体成分属大多数补体成分属 球蛋白,少数为球蛋白,少数为 或或 球蛋白;球蛋白;来源:来源: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及肝、脾细胞合成。由巨噬细胞、肠道上皮细胞及肝、脾细胞合成。因补体是由因补体是由3 30 0多种蛋白质组成,故又称
27、为补体系统多种蛋白质组成,故又称为补体系统。正常情况下,补体各成分以非活化状态存在于血清中,被激活后具有增强机体的吞噬活性和溶解靶细胞的功能。(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一)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1.1.组成组成按功能分为三组:按功能分为三组:1 1)固有成分,即)固有成分,即C1-C9C1-C9、B B因子、因子、D D因子和因子和P P因子;因子;2 2)调节与控制补体活化的分子;)调节与控制补体活化的分子;3 3)补体受体分子。)补体受体分子。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成分都以酶原或非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当某成分被激活后,则在数字上方正常情况下,绝大多数补体固有成分都以酶原或非
28、活化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当某成分被激活后,则在数字上方加一横线表示。补体的裂解片段则另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加一横线表示。补体的裂解片段则另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2.2.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各组分的性质很不稳定,易被多种理化因素破坏而丧失活性。各组分的性质很不稳定,易被多种理化因素破坏而丧失活性。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补体系统的激活是在某些激活物质的作用下,各补体成分按一定顺序,以连锁的酶促反应方式依次活化,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联反应。并表现出各种生物学活性的过程,故亦称为补体级联反应。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有三条
29、: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有三条:1 1)从)从C1C1开始活化的经典激活途径;开始活化的经典激活途径;2 2)从)从C3C3开始活化的旁路激活途径;开始活化的旁路激活途径;3 3)从)从C4C4、C2C2开始活化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开始活化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MBL)激活途径。)激活途径。三条途径的终末效应相同。三条途径的终末效应相同。1.经典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主要激活物质:特异性抗体(IgGIgG或或IgMIgM)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与抗原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参与的固有成分:参与的固有成分:C1C9C1C9,其中,其中C1C1(C1qC1q、C1rC1
30、r、C1sC1s)为为识别单位识别单位,C4C4、C2C2和和C3C3为为活化单位活化单位,C5 C9C5 C9为为膜攻膜攻击单位击单位。激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激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 1)识别阶段;)识别阶段;2 2)活化阶段;)活化阶段;3 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阶段。AgAbAgAb复合物复合物C1qC1qC1rC1r、C1sC1s活化活化C1C1形成形成(1 1)识别阶段)识别阶段 C1C1识别免疫复合物形成识别免疫复合物形成C1C1酯酶的阶段酯酶的阶段(2 2)活化阶段)活化阶段 形成具有酶活性的形成具有酶活性的C3C3转化酶(转化酶(C4b2bC4b2b)和和C5C5转化酶(转化
31、酶(C4b2b3bC4b2b3b)。)。2.2.旁路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 该途径越过了该途径越过了C1、C4、C2,直接激活直接激活C3。主要激活物质: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聚合的主要激活物质:脂多糖、酵母多糖及聚合的IgA、IgE和和IgG4等。等。参与的固有成分:参与的固有成分:C3,B、D、P、H、I等因子等因子3.MBL3.MBL途径途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该激活途径与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相似,但不依赖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该激活途径与经典途径的激活过程相似,但不依赖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和C1qC1q的参加。的参加。主要激活物:主要激活物:MBL-丝氨酸蛋
32、白酶、丝氨酸蛋白酶、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参与的固有成分:参与的固有成分:C4、C2、C3 无无C1的参与的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旁路激活途径MBLMBL激活途径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脂多糖、酵母多糖、聚合IgA、IgE、IgG4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起始因子C1qC3C2、C4参与的补体C1、C4、C2、C3、C5-C9C3、C5-C9、B因子、D因子C2-C9所需离子Ca2+、Mg2+Mg2+Ca2+C3转化酶C4b2bC3bBbC4b2bC5转化酶C4b2b3bC3bnBbC4b2b3b生物学作用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
33、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发挥作用(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1.溶解细胞或杀菌作用溶解细胞或杀菌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通过级联反应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许多补体系统激活后,通过级联反应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许多MACMAC,导致靶细胞溶解。导致靶细胞溶解。在感染早期,主要通过旁路途径和在感染早期,主要通过旁路途径和MBLMBL途径,待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主要靠经典途径来完成途径,待特异性抗体产生后,主要靠经典途径来完成。2.调理作用调理作用补体的裂解产物补体的裂解产物C3bC3b、C4bC4b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
34、,从而将免疫复合物与吞噬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后,与吞噬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从而将免疫复合物与吞噬细胞连接起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细胞连接起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炎症介质作用炎症介质作用1 1)趋化作用()趋化作用(C3aC3a、C5aC5a)吸引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聚集的作用。吸引吞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聚集的作用。2 2)过敏毒素作用()过敏毒素作用(C5aC5a、C3aC3a、C4aC4a)以以C5aC5a的作用最强。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平滑肌收缩,引起局部水肿、支气管痉挛。的作用最强。能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及平滑肌收缩,引起局部水肿、支气管痉挛。3 3)激肽样作用()
35、激肽样作用(C2aC2a)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4.中和及溶解病毒中和及溶解病毒三、细胞因子三、细胞因子n指由免疫细胞或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指由免疫细胞或某些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n多属于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多属于小分子多肽和糖蛋白;n具有非特异性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参与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具有非特异性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刺激造血、参与组织修复等多种功能。(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一)细胞因子的概念(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n1 1)均
36、为)均为低分子量低分子量的多肽或糖蛋白;的多肽或糖蛋白;n2 2)多源性、多效性;)多源性、多效性;n3 3)速效性、高效性;)速效性、高效性;n4 4)分泌方式多样性;)分泌方式多样性;n5 5)两面性)两面性按功能分:按功能分:n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interleukin,IL)n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n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Tumor necrosis factor,TNF
37、)n干扰素干扰素(Interferon,IFN)(Interferon,IFN)n趋化因子趋化因子(chemokine)(chemokine)n生长因子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GF)(Growth factor,GF)(三)细胞因子的分类(三)细胞因子的分类1 1)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IL)(IL)产生细胞:淋巴细胞、单核产生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吞噬细胞等作用: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作用: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参与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种类:种类:IL-1-IL-30IL-1-IL-30各类各类IL
38、IL的主要功能的主要功能nIL-1 IL-1 发热发热,促进促进T T、B 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增殖分化 nIL-2 TIL-2 T细胞生长因子,细胞生长因子,增强增强NKNK细胞和细胞和LAKLAK细胞的杀伤活性细胞的杀伤活性nIL-3 IL-3 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刺激骨髓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分化nIL-4 IL-4 促进促进B 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 B细胞发生细胞发生IgIg类别转换,类别转换,产生产生IgEIgE或或IgGIgG类抗体;抑制类抗体;抑制Th1Th1细胞细胞nIL-5 IL-5 促进促进B B细胞增殖分化,诱导细胞增殖分化,诱导B B细胞发生细胞发生
39、IgIg类别转换,类别转换,产生产生IgAIgA类抗体;刺激类抗体;刺激T T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增殖分化IL-6 IL-6 促进促进T T、B 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增殖分化IL-7 IL-7 诱导胸腺细胞分化、前诱导胸腺细胞分化、前T T和前和前B B增殖增殖IL-8 IL-8 趋化因子趋化因子 IL-10 IL-10 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TH1TH1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细胞合成分泌细胞因子IL-13 IL-13 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各类各类ILIL的主要功能的主要功能n分类分类n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
40、nulocyte-CSF,G-CSF)n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SF,MCSF)n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ranulocyte-maceophage-CSF,GM-CSF)n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n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n干细胞生成因子(干细胞生成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n多能集落刺激因子(多能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2 2)集落刺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CSF)n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41、的细胞因子可以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细胞因子。n分类:分类:nTNF-: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亦称恶液质素: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亦称恶液质素nTNF-:活化的:活化的T细胞产生,亦称淋巴毒素。细胞产生,亦称淋巴毒素。n两种两种TNF具有相同的结合受体和生物学活性(杀伤肿瘤细胞、抗病毒、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具有相同的结合受体和生物学活性(杀伤肿瘤细胞、抗病毒、引起发热和炎症反应)3 3)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TNF)4 4)干扰素()干扰素(IFNIFN)n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抵抗病毒的感染,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包括I型和型和II型的型的 IF
42、N。nI型干扰素:干扰素型干扰素:干扰素、n来源: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来源: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n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功能:抗病毒感染、抗肿瘤生长 免疫调节免疫调节(较弱)较弱)n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肝炎、应用: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肝炎、SARSSARSnII型干扰素:干扰素型干扰素:干扰素n来源:活化的来源:活化的T T细胞和细胞和NKNK细胞产生细胞产生n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免疫调节n 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提高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n 增强增强TcTc细胞和细胞和NK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细胞的杀伤活性n 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次要)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