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五章 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内容和授课目标关注以下四个问题 待遇水平与界定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参数 社保基金及制度安排:以收定支-以支定收 待遇支出与保障目标:定量方法与绩效评估 中国社会保障的水平:现状分析、国际比较 未来预测第一节 社会保障水平概述1.社会保障水平界定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成员所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占国内生产总值及国家资源储备的比值。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工资总额社会保障支出额数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系数 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系数(是一种测定和表达社会整体社会保障水平的系数)财政总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重系数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国内生产
2、总值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值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3.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 国际上的社会保障支出通常划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养老、残障、遗属;二是疾病、生育、医疗护理;三是失业;四是家庭津贴;五是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总支出水平中,老年、残障等社会保障支出排在第一位,约占40%55%;健康医疗保险支出居第二位,约占30%;家庭和儿童津贴及失业等社会保障支出列第三位,约占15%。4.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第一,中国的相对社会保障水平超前于当时西方工业化国家,达到了较高水平;第二,中国的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和确立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应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防止因保障水平不适度而给经济长远发展带
3、来消极影响。第二节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理论1.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社会保障水平是质与量的统一体。量是指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质是指它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2.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标准当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达不到下限时,成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足;当社会保障水平超过上限时,成为社会保障水平超度。3.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测定方法与模型 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量方法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假设条件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总基数条件2:从社会保障资金供给角度分析社会保障水平条件3:统计“总量生产函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资本投入,其中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包含在劳动要素投入所创造的总产值
4、中)条件4:保护与激励相统一社会保障水平数理模型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关系 把“工资收入总额”作为“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中间变量,既符合内在逻辑关系,又符合国内外理论界的常用办法。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数理模型 (5.1)式中:S代表社会保障水平 Sa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GSSa (5.2)式中:Q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系数,又称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W代表工资收入总额(5.3)式中:H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系数,又称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 WSQaGWH 把式5.2和5.3相乘得:(5.4)把式5.4和5.1组合得:(5.
5、5)经过上述推导与组合,我们就得出了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定或数理分析模型,即5.5 式5.5的意义在于,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变量之间引入一个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进而推导出负担比重系数模型式5.2和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模型5.3,这样逐渐把社会保障水平研究引向微观和深入。HQGWWSGSSaa GSGWWSHQaa第四节 社会保障水平的经济效应比较1.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经济效应比较 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因素整体比较分析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失业率、人均GDP水平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与国内储蓄、投资、私人消费之间是负相关关系。社会保障水平的整体效应比较分析 政府
6、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引起公共开支加大,直接导致三个结果:(1)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内储蓄比重下降;(2)国内投资比重减小,进而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放慢;(3)通货膨胀率上升。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相对增长较慢,事业率较低,财政支出中比重较小,这样直接产生三个结果:(1)通货膨胀率较低;(2)国内储蓄比重上升;(3)国内投资比重增加,最后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较高2.社会保障水平的分项经济效应比较 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最主要的因素,只有人均GDP保持增长,才会有资金支撑社会保障的各项支出 社会保障水平与老年人口比重 经过统计分析发现,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度最高的是
7、老年人口比重。社会保险水平与失业率 失业率和社会保障水平是相互影响的一对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与GDP中国内投资比重 国内投资在GDP 中的比重也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 社会保障水平与GDP中私人消费比重 社会保障水平与私人消费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授课难点:方法论:科学的研究假设、参数选定、数据质量、计量模型、评价标准等 有效处理参数调整与制度改革的关系 社会保障分论下篇基本内容与教学目标:按照保底线原则和人的生命周期理论,将7大社会风险归纳为四大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由此构成社会保障的政策与制度体系。一是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包括住房保障、赈灾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群救助、专项救助、优抚安置、慈善事
8、业等 二是健康风险与保障,包括公共卫生、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意外伤害等 三是职业风险与保障,包括工伤与职业病保障、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等 四是老残风险与保障,包括养老金、残障抚恤、长期护理 社会保障政策与制度体系生存发展风险与保障健康风险与保障职业风险与保障老残风险与保障社会保障:国家抵御工业经济下的社会风险和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服务体系授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社会风险的特征,关注养老的长期风险属性与长期积累和现收现付政策的关系;医疗的当期风险属性与社会互济和现收现付的关系;失业的周期风险属性与社会互济的关系 风险特征与制度安排有内在联系;如养老金要根据支付水平决定征收水平,即以支定收;医疗保险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与医保基金当期收入决定支付水平,即以收定支 引导学生从经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角度,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公共选择,关注制度结构调整和保障体系建设的价值;在国际比较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教学难点:如何平衡筹资与企业负担、提高待遇与持续发展的问题。如何发挥医疗保险的团购优势和支付方式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科学的医药服务评价与定价机制,挤出过度医疗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建立智能监控、协议管理和行政执法相结合医疗保障基金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