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文诵读散文诵读方法与技巧方法与技巧一、确定基调一、确定基调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n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匆匆匆匆其感情色彩是茫然其感情色彩是茫然忧伤的,朗诵起来低回曲折忧伤的,朗诵起来低回曲折。较浓重的感情色彩较浓重的感情色彩n二、交流定向二、交流定向n 受文体特征的影响,朗诵受文体特征的影响,朗诵散文诗时更需要散文诗时更需要
2、具有对象感具有对象感和交流感和交流感,而且交流的对象,而且交流的对象可以具体明确一些。可以具体明确一些。n比如散文诗温柔中有这样的句子:n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么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么?n朗诵时可以面对一定的方向,甚至是具体的某个听众,与其做定向的交流,同时辅以手势、体态同时辅以手势、体态和眼神的配合。和眼神的配合。将作品中的“你”与现场听众中的“你”合而为一,能增强朗诵的效果。n三、话由心生三、话由心生n 话由心生,简单来说就是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朗诵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朗诵。n 真正理解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引发自己的情感引发自己的情感,使情感处于运动运动的
3、状态;运用恰切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n 关键是思想感情要运动,感性地去体味感性地去体味。n 刘增山的作品秋实中的一段:n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四、寻求变化四、寻求变化n 散文诗文本上的语言平白如话,并不意味着变成有声语言时要平淡无奇,相反,朗诵时应通过气息的强弱气息的强弱控制、音色的明暗调制、音高控制、音色的明暗调制、音高的高低调整、音量的大小强弱的高
4、低调整、音量的大小强弱、语句的疏密变化、语势的承、语句的疏密变化、语势的承接呼应、节奏的对比控纵接呼应、节奏的对比控纵等等方式来寻求有声语言表达样态的变化。n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了呢?n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5、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n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
6、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n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品中有彷徨怅惘的情绪,作品中有彷徨怅惘的情绪,不过我们在朗诵时可以调整一不过我们在朗诵时可以调整一下这种情绪的分寸火候:可以下这种情绪的分寸火候:可以以一种相对冷峻的语调,从理以一种相对冷峻的语调,从理性的角度看待飞逝的时光,发性的角度看待飞逝的时光,发人深思,催人奋进。不要太过人深思,催人奋进。不要太过低沉。低沉。一、体会语句,入情入境。一、体会语句,入情入境。二、用心感受,运用想象。二、用心感
7、受,运用想象。三、形成语言,有机结合。三、形成语言,有机结合。四、语言生动,体现情感。四、语言生动,体现情感。五、目的明确,着眼受众。五、目的明确,着眼受众。六、了解文章背景。六、了解文章背景。对不同风格的散文朗诵要区别处理对不同风格的散文朗诵要区别处理 叙述性: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叙述性: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描写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散文的朗诵,语言要深沉议论性散文的朗诵,语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纸背含蓄、力透纸背。把握文章基调把握文章基调,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发出来,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