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军行 唐唐 王昌龄王昌龄古诗二首古诗二首从军行从军行 唐唐 王昌龄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1.认识认识“闺闺”字,会写字,会写“羌羌”字。字。2.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重点)3.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递的方式。(难点)(难点)王昌龄(王昌龄(698757698757):):字字少字字少伯,汉
2、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其诗以七绝见长,后人誉为长,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七绝圣手”。主要作品:主要作品:从军行七首从军行七首出塞出塞闺怨闺怨等。等。走近作者走近作者羌羌我会写我会写书写指导书写指导上面的点、撇呼应,三上面的点、撇呼应,三横间距匀称。横间距匀称。qingqing闺闺我会写我会写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门门”略宽阔;略宽阔;“圭圭”的四横间距相等。的四横间距相等。gugu金金闺闺gugu易读错字易读错字更更gnggng(更加)(更加)gnggng
3、(更改)(更改)多音字多音字烽火:烽火:无那:无那:金闺:金闺:理解词语理解词语又称烽燧(又称烽燧(susu),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号。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称为燔(fnfn)燧,)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燃火,称为称为“烽烽”。无奈。无奈。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妻子。妻子。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匙
4、,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u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u串珠问题:串珠问题:1.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2.2.从军行从军行的前三句与第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前三句与第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3.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点击点击听朗读听朗读听范读,边听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边思考“核心核心问题问题”“”“串珠串珠问题问题”。梳理文意
5、梳理文意烽火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海风秋。风秋。戍边战士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戍边战士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黄昏时分,秋天的西风吹着西边的烽火台。黄昏时分,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来,凉意袭人。海:这里是指青海:这里是指青海湖。海湖。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烽”。更吹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万里愁。又传来又传来 了了 羌
6、羌 笛笛 曲曲 关山月关山月,呜咽,呜咽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游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游子在无奈地叹息。子在无奈地叹息。羌笛:羌笛羌笛:羌笛是羌族乐器,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属横吹式管乐器。乐器。无那:无那:无奈。无奈。关山月:乐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内容多写戍边生活。边生活。金闺:古时称年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里借指闺房,这里借指妻子。妻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王昌龄王昌龄从军行从军行共七首,被推为共七首,被推为边塞诗边塞诗的名作。的名作。本诗为其一,这首诗通过写征人秋日黄昏登上戍楼的本诗为其一,这首诗通过写征人秋日黄昏登
7、上戍楼的见闻和感受,联想到思妇的闺怨,将难遣的边愁写得见闻和感受,联想到思妇的闺怨,将难遣的边愁写得深沉感人。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深沉感人。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作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烽火城西”,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一下子就点明了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西的瞭望台上。“百尺百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
8、环境荒寂的原野,四顾苍茫,只有这座百尺高楼,这种环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烽火城西百尺楼烽火城西百尺楼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时令正值秋季,凉气侵人,正是游子思亲、思妇念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远的季节。时间又逢黄昏,这样的时间常常触发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感情。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念远方的亲人的感情。而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恰“独坐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在孤零零的戍楼上。天地悠悠,思亲之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任意翻腾。黄昏独坐海风秋黄昏独坐海
9、风秋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上面所描写的,都是通过视觉所看到的环境,没有声音,还缺乏立体感。第三句中的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声音,还缺乏立体感。第三句中的缕缕笛声,恰似一根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导火线,使边塞征人积郁在心中的思亲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不住,终于来了个大爆发,引出了诗的最后一句。这一缕笛声,对于缕笛声,对于“独坐独坐”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在孤楼之上的闻笛人来说是景,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但这景又饱含着吹笛人所抒发的情,使环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
10、子,不露痕迹,完容更丰富了。诗人用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迹,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巧妙,非常自然。成了由景入情的转折过渡,非常巧妙,非常自然。n 思考:后两句诗有什么好处?思考:后两句诗有什么好处?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u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读读从军行从军行,我感受到征戍者剪不断,理,我感受到征戍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思别愁。还乱的乡思别愁。1.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u串珠问题:从军行从军行写了一个戍边的战士在思念亲人写了一个戍边的战士在思念亲人的事。的事。2.2.从军行从军行的前三句与第四
11、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的前三句与第四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样写有什么好处?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前三句是叙事,描写环境,采用层层深入的手法,营造气氛。第四句抒情,使情感的表达做到自然地迸营造气氛。第四句抒情,使情感的表达做到自然地迸发。因为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才使得第四句的情感有发。因为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才使得第四句的情感有了基础。这样使叙事和抒情互相依托,自然真挚。了基础。这样使叙事和抒情互相依托,自然真挚。4.4.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战场上传递信息的烽火。战场上传递信息的烽火。首句地
12、点首句地点悲苦无奈悲苦无奈从军行从军行课文结构课文结构末句心里想末句心里想次句时间次句时间三句吹羌笛三句吹羌笛从军行从军行描写了一个守边士兵,在黄昏时候,描写了一个守边士兵,在黄昏时候,萧瑟秋风之中,坐在兀立的烽火台边,思念家乡和妻萧瑟秋风之中,坐在兀立的烽火台边,思念家乡和妻子的深挚感情。子的深挚感情。课文主旨课文主旨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这首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
13、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唐 刘长卿刘长卿古诗二首古诗二首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唐 刘长卿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万里辞家事鼓鼙(p)(p),金陵驿路楚云西。,金陵驿路楚云西。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1.1.认识认识“驿驿”字,会写字,会写“蹄蹄”字。字。2.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重点)3.3.体
14、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方式。(难点)(难点)刘长卿刘长卿(约约726726约约786)786):字文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房,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刘长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五言长城长城”。主要作品:主要作品:刘随州集刘随州集。走近作者走近作者驿驿我会写我会写书写指导书写指导“马马”不宜过宽;右部横不宜过宽;右部横撇不宜过长,捺伸展。撇不宜过长,捺伸展。y y蹄蹄我会写我会写书写指导书写指导左部稍短,偏上;右部左部稍短
15、,偏上;右部字形窄长。字形窄长。t t驿驿站站y y易读错字易读错字行营:行营:事鼓鼙:事鼓鼙:驿路:驿路:理解词语理解词语主将出征驻扎之地。主将出征驻扎之地。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又叫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又叫驿道,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沿途设有驿站。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和字词,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深入地理解古诗,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词句。u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读了这首诗
16、,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u串珠问题:串珠问题:1.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2.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和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3.3.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点击点击听朗读听朗读听范读,边听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边思考“核心核心问题问题”“”“串珠串珠问题问题”。梳理文意梳理文意万里辞万里辞家家事鼓鼙事鼓鼙(p p),),金陵驿路楚金陵
17、驿路楚云西。云西。事鼓鼙:指事鼓鼙:指从事军务。从事军务。鼓鼙,军用鼓鼙,军用乐器。乐器。你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西去你不远万里辞家到江南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通往金陵的路上。的云彩飘在通往金陵的路上。金陵:一般指今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即指润州。驿路:古驿路:古代传递政代传递政府文书等府文书等用的道路。用的道路。楚:古代楚:古代楚国,现楚国,现在的湖北、在的湖北、湖南、江湖南、江西、安徽西、安徽等地。等地。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
18、芳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似乎在为你送行。草也似乎在为你送行。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后二句再从装,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后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对友人依依惜别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之情。“万里辞家万里辞家”说明离家遥远。这句诗采用了句内说明离家遥远。这句诗采用了句内倒倒装装,应是,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万里”放置句首,突放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长离之别出此行迢迢,是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垫
19、。,为下文作了铺垫。万里辞家事鼓鼙万里辞家事鼓鼙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金陵驿路金陵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行营营”,还将继续奔赴,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楚云西”。不说楚地,而说。不说楚地,而说“楚楚云云”,意在说明,意在说明“万里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对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对友人征途迢迢的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关切。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假托江春不肯留客,委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婉地说出了行客无法滞
20、留,而从行人马蹄在草地上远去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的形象,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别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化为青草得十分悠长曲折。把自己对朋友的难舍之情,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依不舍,既生动,又形象,十分精彩。对马蹄的依依不舍,既生动,又形象,十分精彩。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怎样的情感?u核心问题:核心问题:读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友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
21、。1.1.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读古诗,想想这首诗写了一件怎样的事。u串珠问题:读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我感受到诗人与我感受到诗人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友人的深情厚谊及分别时的难舍难别之意。2.2.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的前两句是怎样写离别之因和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所到之地的?后两句是怎样写送别之意的?作者把离家的原因作者把离家的原因因为军务而离家,运用倒因为军务而离家,运用倒装的句式写出来,把装的句式写出来,把“万里万里”一词提到句首,突出强一词提到句首,突出强调了路程之远。运用调了路程
22、之远。运用“楚云西楚云西”写所到之地写所到之地到了到了云彩那里,可见去的地方很远。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云彩那里,可见去的地方很远。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借用法,借用“草草”来表达难舍难别之情感,更加突出了来表达难舍难别之情感,更加突出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4.4.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通过驿站,由邮差传送信件。通过驿站,由邮差传送信件。课文结构课文结构辞家万里辞家万里送别友人送别友人 送李判官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之润州行营马蹄青草送行马蹄青草送行驿路中转驿路中转行客骑马而去行客骑马而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
23、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写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写的是诗人送一位做判官的朋友赴军,赞颂了朋友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官的朋友赴军,赞颂了朋友远离家乡到江南从军报效国家之举,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国家之举,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课文主旨课文主旨推荐阅读推荐阅读送友人送友人 李白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杜甫)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连三月,
24、家书抵万金。(春望春望杜甫)杜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送元二使安西元二使安西王维)王维)国学诵读国学诵读走进中华传统文化走进中华传统文化【驿站驿站】驿站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为过往官员提驿站是中国古代政府设置的一种为过往官员提供交通、食宿服务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设施。一供交通、食宿服务和传递诏令、文书等的设施。一个驿站,通常有管理人员和驿卒,供不同等级官员个驿站,通常有管理人员和驿卒,供不同等级官员食宿的馆舍,以及车、马等运输工具;驿与驿之间食宿的馆舍,以及车、马等运输工具;驿与驿之间还有亭、邮的设置。还有亭、邮的设置。这首诗是盛唐诗人刘长卿作
25、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这首诗是盛唐诗人刘长卿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利用江春、草色、马蹄赋予人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诗利用江春、草色、马蹄赋予人的情感,生动而又含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蓄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1.1.读了这两首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读了这两首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从军行从军行:秋天的黄昏里,在萧瑟的秋:秋天的黄昏里,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个戍边的战士孤零零地坐在烽火台边,耳边风中,一个戍边的战士孤零零地坐在烽火台边,耳边传来传来关山月关山月的曲子。此时的他不由得想起了万里的曲子。此时的他不由得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妻子,
26、她也一定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吧。之外的妻子,她也一定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吧。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春天的江边,:春天的江边,送行的人想留住客人,但是客人已经骑马远去,送行送行的人想留住客人,但是客人已经骑马远去,送行的人只好久久地伫立远望。远去的客人已经看不到踪的人只好久久地伫立远望。远去的客人已经看不到踪影,只是仿佛看到青青的草色也在为客人送行。影,只是仿佛看到青青的草色也在为客人送行。2.2.联系全诗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联系全诗理解下列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达的思想感情。(1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更吹羌笛关山月,
27、无那金闺万里愁。(2 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1)这两句诗主要体现了戍边将士那种寂寥之这两句诗主要体现了戍边将士那种寂寥之感、思亲之情;同时借写思妇念远的情感反衬出了战士、亲感、思亲之情;同时借写思妇念远的情感反衬出了战士、亲人之间的相互思念和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奈与痛苦。人之间的相互思念和战争给他们带来的无奈与痛苦。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 2)见见“课文词句段点拨课文词句段点拨”中的讲解点。中的讲解点。教师点拨:教师点拨:“烽火烽火”和和“驿路驿路”这两种事物在古代信这两种事物在古代信息传递中的作
28、用非常大,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使我们息传递中的作用非常大,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使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现在看来,这样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现在看来,这样传递信息似乎很麻烦,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能传递信息似乎很麻烦,但受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能有这样的方式和制度,已经难能可贵了。有这样的方式和制度,已经难能可贵了。3.3.诗中提到诗中提到“烽火烽火”“”“驿路驿路”这两种事物,请你结这两种事物,请你结合诗句说说它们的作用。谈谈你对古代这两种信合诗句说说它们的作用。谈谈你对古代这两种信息传递方式的看法。息传递方式的看法。思考与交流思考与交流1.1.背诵这两首诗。背诵这两首诗。
29、积累。积累。教师点拨:教师点拨:背诵背诵从军行从军行可以按照地点、时间、吹可以按照地点、时间、吹羌笛、想什么的思路背诵。背诵羌笛、想什么的思路背诵。背诵送李判官之润州行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营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可以抓住关键词来背诵。2.2.王昌龄一共写了七首王昌龄一共写了七首从军行从军行,感兴趣的同学可,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出其他几首读一读。以找出其他几首读一读。积累。积累。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从军行【其二其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青
30、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从军行【其四其四】)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古代信息传递是怎样逐步发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古代信息传递是怎样逐步发展和进步的吗?展和进步的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我国古代信息传递,从开始的长城内侧的烽我国古代信息传递,从开始的长城内侧的烽火台、烽燧联络信号,到秦汉时期的驿传制度,到唐代火台、烽燧联络信号,到秦汉时期的驿传制度,到唐代的官邮交通线,到宋代的的官邮交通线,到宋代的“急递铺急递铺”,再到明朝的民信,再到明朝的民信局,演绎了我国信息传递的历程,表现了古代人民的聪局,演绎了我国信息传递的历程,表现了古代人
31、民的聪明才智。明才智。小资料小资料(内容见教材第(内容见教材第9494页)页)一、读拼音,写词语。一、读拼音,写词语。y yzhnzhn m t qing d m t qing d gu fng xng yng gu fng xng yng驿驿 站站羌羌 笛笛马马 蹄蹄闺闺 房房行行 营营二、二、比一比,再组词。比一比,再组词。判(判()闰(闰()叛(叛()闺(闺()陵(陵()蹄(蹄()棱(棱()啼(啼()判断判断叛徒叛徒陵园陵园棱角棱角闰月闰月闺房闺房马蹄马蹄啼叫啼叫三、解释第三、解释第1 1、2 2句带点词,说说第句带点词,说说第3 3句意思。句意思。1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32、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无那:无那:_2 2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事鼓鼙:事鼓鼙:_3 3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_无奈。无奈。从事军务。从事军务。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青青的小草满江的春色不肯把远行的客人留下,青青的小草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伴随着马蹄送客远去。.四、指出下列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四、指出下列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1 1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2 2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3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借代借代拟人拟人对偶、双关对偶、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