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超敏反应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Hypersensitivity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myx939xxmu.edu教学目标:掌握超敏反应的概念、类型及发生机制 熟悉常见的超敏反应相关性疾病 了解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了解超敏反应机制的临床应用 超敏反应:是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异常性免疫应答,俗称变态反应。超敏反应超敏反应速发型血管炎型免疫复合物型迟发型细胞毒型细胞溶解型Gell and Coombs ClassificationGell and Coombs ClassificationCoombsCoombs
2、GellGell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 immediate hypersensitivity型超敏反应特点主要由IgE介导发作快,消退也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要病变;无明显组织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参与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能够能够诱导变态反应能够能够诱导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的抗原性物质。静息肥大细胞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激活后 5 5 分钟分钟激活后激活后 6060 分钟分钟生物活性介质及其作用储存介质组胺激肽原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激肽原酶储存介质白三烯激肽原酶血小板活化因子前列腺素D2生成介质储存介质共同生物学作用:a、扩张
3、微血管,增加通透性 b、平滑肌收缩 c、外分泌腺细胞分泌增加肥大细胞肥大细胞B B细胞细胞效应器官过 敏 反 应 的 基 本 原 理 肥大细肥大细胞胞Fce e R Th2 APC IL-4BCRIgE 肥大细胞肥大细胞释释放放介介质质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小血管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血小板血小板粘膜下腺粘膜下腺变应原变应原 脱颗粒 致敏肥大细胞产生IgE临床症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特点 早期反应特点:发生迅速;多为功能紊乱;经过紧急治疗 可完全恢复;颗粒内释放的介质主要参与早 期反应。例: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晚期反应特点:发生较慢;伴有炎性改变;新
4、合成介质、细胞因子及嗜酸粒细胞等主要参与晚期反应。例:哮喘的肺脏内炎细胞浸润。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全身性过敏反应:最严重 1)药物过敏性休克:青霉素 2)血清过敏性休克 2、呼吸道过敏反应:1)过敏性哮喘:速发相、迟发相 2)过敏性鼻炎 3、消化道过敏反应:4、皮肤过敏反应:1、避免接触变应原2、脱敏疗法3、药物防治4、免疫新疗法治疗原则IIII型超敏反应型超敏反应 Cytotoxic type Cytotoxic type hypersensitivityhypersensitivity II型超敏反应:由IgG或IgM类抗体与宿主体内的细胞或组织抗原结合,通过募集和激活炎症细胞及补体系
5、统造成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22靶细胞及其表面的抗原靶细胞:正常组织细胞、改变的自身组织细胞和被抗原或抗原表位结合修饰的自身组织细胞靶细胞表面抗原:血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外源性抗原与正常组织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改变的自身抗原、结合在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或抗原抗体复合物抗体、补体和效应细胞的作用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25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甲状腺功能亢进二、临床常见疾病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III型超敏反应1、
6、基本特点2、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临床常见的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g+AbImmune complex,IC大分子大分子 IC吞噬细胞清除吞噬细胞清除小分子小分子 IC肾脏滤过排出肾脏滤过排出中等中等 IC血液循环,易于沉淀血液循环,易于沉淀发生机制 循环IC的形成游离Ag+致敏Ab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炎性变化全身或局部血管基底膜或组织间隙基本特点III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36Arthus reactionArthus reactionType-IIWeal&flare reactionType-I37Serum sickness38Systemic lu
7、pus erythematosusGlomerulonephritis 型超敏反应 由致敏的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24-72小时后发生,形成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行反应。特 点T细胞介导,抗体和补体不参与反应发生迟缓(48-72小时达高峰)主要参与成分 抗原 胞内寄生菌、病毒 细胞抗原如肿瘤抗原、移植抗原 某些化学物质 细胞 CD4+和CD8+T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传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如油漆、染料、农药)3、移植排斥反应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结核病接触性结膜皮肤炎IgEIgE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嗜碱
8、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I I 型型速发型速发型IgM/IgGIgM/IgG 补体补体 NK NK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II II 型型 细胞毒型细胞毒型 III III 型型 免疫复合物型免疫复合物型APC APC Th1/TcTh1/Tc细胞细胞 巨噬细胞巨噬细胞 IV IV 型型迟发型迟发型IgG/IgMIgG/IgM 补体补体 血小板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机体致敏机体致敏 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变应原与细胞表面的IgEIgE结合结合 FcRIFcRI交联导致脱颗粒交联导致脱颗粒 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器官抗体与自身抗原靶细胞
9、结合抗体与自身抗原靶细胞结合 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CDCCDC)增加巨噬细胞等调理吞噬作用增加巨噬细胞等调理吞噬作用NKNK通过通过ADCCADCC杀伤靶细胞杀伤靶细胞 中等大小中等大小ICIC沉积血管壁沉积血管壁 激活补体,激活补体,激活嗜碱性粒、中性粒细胞激活嗜碱性粒、中性粒细胞 使血管透性增加,溶酶体释放,使血管透性增加,溶酶体释放,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APCAPC将抗原提呈给将抗原提呈给T T使之致敏使之致敏 Th1Th1释放细胞因子激活释放细胞因子激活M M MM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引起炎症反应 TcTc直接杀伤靶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10、 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荨麻疹荨麻疹 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哮喘 /花粉症花粉症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胃肠炎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血细胞减少症血细胞减少症 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 移植物超级排斥反应移植物超级排斥反应GravesGraves 病病局部局部ArthusArthus反应反应 血清病血清病 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传染性传染性IVIV超敏反应超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接触性皮炎 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排斥反应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超敏反应、变应原二、问答题 1.简述 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常见疾病。2.以青霉素为例阐述一下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3.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