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活中的哲学 让生活更美好目录目录v1.庙与神是什么关系?生活处处有哲学v2.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使命何在?关于世界观的学说v3.要不要这个“假设”?哲学的基本问题v4.是沙漠还是海市蜃楼?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v5.您的祖父或您的祖母同无尾猿有亲缘关系吗?世界的物质性v6.十字架是如何变迁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v7.含羞草是否“知道”害羞?意识的本质v8.九头牛的作用有多大意识的作用1.庙与神是什么关系?生活处处有哲学 v在近代地质学史上,曾有一场长期的争论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讲水的排斥火,讲火的排斥水,水火之争,愈演愈烈。v1817年,哲学家黑格尔在自然哲学中说:“这两种原理都必须承认为本质的
2、,但它们各自都具有片面性。”v随着地质研究的深入,进一步验证黑格尔的 观点是正确的,虽然黑格尔并没有进行任何 这方面的研究。他是以哲学家智慧的眼光 进行思考的结果。v一篇令人沉思的论文,一部使人玩味的小说,一番发人深省的话语,常常被人们赞之以富于“哲理”;一位目光远大的政治家,一位思想敏锐的科学家,一位独具匠心的艺术家,又常常被人们赞之以具有“哲学”头脑;甚至并无恶意地嘲笑某人故作深沉,亦往往戏言其作“哲人”沉思状。这似乎是说,“哲理”是智慧的结晶,“哲学”是智慧的总汇,“哲人”则是智慧的人格化。v的确,哲学贵高明。凡事望得远一程,看得深一层,想得透一成,阐幽发微而示之以人所未见,率先垂范而示
3、之以人所未行,这既是人类智慧精华之所在,也是哲学之理或哲人之智的表现。然而,哲学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智慧呢?v人们常说,人为万物之灵。这里所说的“灵”,指的就是智慧,即人是有智慧的存在。正因为人类具有抽象概括、判断辨析、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想象、直觉顿悟乃至灵感爆发和发明创造的智慧,才能够形成和交流思想,体验和沟通感情,磨练和实现意志,认识和改造世界,才能够创造出人类智慧的奇迹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v有这样一句大家熟知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v在世人眼里,哲学家是一种可笑的人物,人们总是因其所想的事无用有用的事不想而加以嘲笑。v柏拉图记载:“据说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仰起头来观看星象
4、,却不慎跌落井内,一个美丽温顺的色雷斯侍女嘲笑说,他急于知道天上的东西,却忽视了身旁的一切。”v不过泰勒斯可不是一个对于世俗事物无能的人。亚里士多德记录的故事里:“有个商人曾奚落泰勒斯:你的知识能带给你什么?金子还是面包?泰勒斯却镇定自若的说:咱们走着瞧吧!他运用丰富的天文、数理知识,断定第二年将是橄榄的丰收年。他变卖家产,用廉价的租金租了附近所有的橄榄榨油机。第二年,橄榄果真获得大丰收,人们争相租用榨油器。这时,泰勒斯转而用很高的钱出租榨油器。一天,泰勒斯见那个嘲笑过他的商人也来求租,就说:看到了吧,这些榨油器是我用知识搞到手的。然而,我追求的不是这几个钱,而是为了证明科学知识对人的生活是有
5、大用处的。知识是无价之宝!”v据说“哲学”(philosophia)一词是毕达哥拉斯的创造,他嫌“智慧”(sophia)之称自负,便加上一个表示“爱”的词头(Philo),成了“爱智慧”。v遥想当年泰勒斯因为在一个圆内画出直角三角形而宰牛欢庆,毕达哥拉斯因为发现勾股定理而举行百牛大祭,我们便可约略体会希腊人对于求知本身有多么天真的热忱了。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人的爱智精神仍有辉煌的表现。当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城的时候,他们发现一个老人正蹲在地上研究一个图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阿基米德。军人要带他去见罗马统帅,他请求稍候片刻,等他解出答案,军人不耐烦,把他杀了。剑劈来时,他只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不要
6、踩坏我的圆!”v由此可见,哲学是智慧,但智慧并不就是哲学。哲学是一种对待全部智慧的真挚、强烈、忘我的爱,即“爱智之忱”。v谁都知道,“庙”之所以为“庙”,是因为庙里有被人供奉的“神”;如果庙里无“神”,那也就不成其为“庙”。正是借用“庙”与“神”的关系,黑格尔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地方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v按照黑格尔的比喻,“庙里的神”是使“庙”的“灵光”。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哲学则是使人类的“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成其为文化殿堂和精神家园的“灵光”。v黑格尔说:“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又说,“
7、人应该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v认真思索这一比喻,不仅会使我们了解哲学的意蕴,而且 更重要的是会使我们自己体会到什么是哲学思考,获得哲学的“爱智之忱”和哲学的辩证智慧。v一天,三个结伴而行的人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他们必须到达河对岸,但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过去。v第一个人向上帝祈祷道:“上帝啊,给我力量吧,让我渡过这条大河。”果然,上帝给了他强壮的胳膊和腿。他用了大约两个两个小时,有几次差点被淹死,终于游到了对岸。v第二个人目睹了这一情况,他向上帝祈祷道:“给我力量,再给我工具,让我渡过这条河吧。”上帝给了他强壮的胳膊和腿,并给了他一条小船。用了大概一个小时,经过几次危险的颠簸,
8、第二个人也到达了对岸。v第三个人看了前两人的过河过程,他向上帝祈祷道:“给我力量,给我智慧,最重要的,给我智慧!”上帝给了他想要的。第三个人再渡河前,仔细查看了地图,向上游走了大约几百米,看到一座桥横跨在河上。于是,他轻松地到达了对岸。一个老木匠临近退休时,老板请求他再帮忙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虽然同意了,但心思已不在房子上,选材时再不像从前那样精挑细选,干活时也不像从前那样精益求精,房子建好后,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说,“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呆住了,你可以想象他有多么羞愧、痛悔。人们也许会想;老木匠如果知道是给他的就会好好建了。而现在,他只能住在这个被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了
9、。v人人都能看出老木匠犯的错误,然而,我们又何尝不在犯着类似的错误?漫不经心、消极应对、固步自封、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我们给心灵建造了一个又一个脆弱、忧郁、迷茫的房子。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又怎能看到房子外的似锦繁花、璀璨星光呢?2.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使命何在?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v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v据说孔融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孔融四岁时,家里吃梨,孔融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10、?孔融回答道:”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孔融四岁知道上让哥哥,下让弟弟。v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冒雪爬山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祈求“神灵奶奶”为她生病的小孙子降福,并保佑她八十多岁的老伴长命百岁。临下山时,留下一百元钱,专门嘱咐说,这钱是“修庙宇、铸神像”的。这位老奶奶这么大年纪冒雪爬上高山之巅,是什么原因呢?老太太孙子生病,为什么她不带孙子去看医生,反而上山为孙子求神祈福?v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分。v既然人人都有世界观,那么世界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可以
11、肯定的说,这来自人们的好奇心。v思考的过程就是一定世界观形成的过程。v世界观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既包括客观世界,也包括主观世界,它不是指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说,这种看法带有整体性和根本性。它是对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普遍规律的看法和观点。v例如,是主观决定客观还是客观决定主观?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本来就如此的,还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还是相互联系的?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能不能认识和改造,怎样去认识和改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等等。对于上述问题
12、的认识,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v可见,从世界观的形成,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和世界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人有,但并非人人都懂哲学,个个都能成为哲学家,要使自发形成的世界观升华为理论,使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就要学习哲学。v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我们所说的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v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一方面用来比喻哲学“反思”的特点,哲学的使命就是“反思”。另一方面又想说明哲学的反思必须是深沉的、自甘寂寞的。哲学的反思需要“精神上情绪上深刻的认真态度
13、”,需要从“日常生活急迫的兴趣”中超脱出来,需要排除“空疏浅薄的意见”,这就是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黄昏中起飞的猫头鹰”的深层含义。v那么哲学是否是仅仅为世界观的学说呢?v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位理论家。当船划动后,理论家问:“你懂得历史吗?”船夫答:“不懂。”理论家说:“那你就失去了一半生命。”过了一会,理论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答:“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就失 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当哲学家与船夫继 续交谈时,一阵巨浪将船掀翻,哲学家与船夫 都被抛进河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答:“不会。”船夫说:“那你就失去了你的整个生命。”v哲学不会具体告诉
14、我们如何做工、如何种地、如何治病等。也就是说哲学不会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哲学绝不是要求人们讲空话。v哲学在提供人们世界观指导时,还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了一个总的普遍适用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因此,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3.要不要这个“假设”?哲学的基本问题v我们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怎样产生的呢?v这个问题包含的内容:v一、思维和存在、精神和客观物质世界,哪一个是第一性的、哪个是第二性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承认意识是第一性的是唯心主义。v二、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
15、立。v休谟,18世纪英国哲学家。他首倡近代不可知论,对感觉之外的任何存在持怀疑态度,对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必然性持否定态度。v康德,18世纪德国哲学家。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理性是无能的,在人的认识达不到的领域应当留给宗教信仰。v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v第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生活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关系会达到预期目标,使之成功。反之,则会导致失败。v历史上的赤壁之战,孙、刘面对强大的曹操,全面分析敌我双方、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周密计划,最终取胜。v1958年曾流行过这样的口号:“人有多大产,地有多高产”,“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
16、要求人们做到“稻谷赶黄豆,黄豆象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象山芋,山芋超冬瓜。”v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是判断哲学派别、唯心还是唯物的基本问题。v我国有句老话说:“画饼不能充饥”。它清楚地告诉人们,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能用任何精神之类的东西代替它。v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同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处理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我们工作的成败。4.是沙漠还是海市蜃楼?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v行走在沙漠的一群旅行者,看到许多绿色的棕榈树在荒凉的沙漠里。这群旅行者中的一个确信的说:“这是沙漠中的绿洲。”另一个人则反驳说:“可惜这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17、只是一种幻影。”v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v第一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v第二历史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称机械唯物主义v第三历史形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v机械唯物主义的害处: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v一辆货车因超车被警察拦在,经查驾驶人与证件不符,于是扣留下来。而车上,一位孕妇正到临盆时分,而超速与人证不符也是因此所致。但是警察坚持“职责”,最后导
18、致产妇一尸两命。v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v一、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v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英国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唯我论观点。v二、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v认为某种客观的
19、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v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v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v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v所以,我们应该:v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v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v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v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5.您的祖父或您的祖母同无尾猿有亲缘关系吗?世界的物质性v恩格斯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赞誉为19世纪世界的三大发明之一;马克思也将他的资本论第一卷寄赠给
20、达尔文,表达了他对达尔文的赞赏和钦佩。达尔文所奠定的进化论成了今天人类认识生物界的基石,成了生物学的理论核心,推动了现代生物学的进展。v 科学发展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证明,生命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命物质是由非生命物质发展变化而来的。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过程,都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并客观存在着。自然界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人的意识的产物。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v人类产生后,自然界又如何?v一、人利用自然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v二、人改造自然必须依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v综上所述,自然界是先于人和人的意识产生与存在的。人
21、类产生后,人的劳动虽然干预了自然界,改变了自然界的天然景观,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遵循其客观规律,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我们说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v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人类社会v一、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v二、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v总之,生产方式的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生产方式也是客观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客观物质性。v三、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v综上所述,人和人类的产生、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所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也是
22、客观的。v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论何时何地,它们都具有这个“客观实在”的共性,这种共性不能等同于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正如“水果”与“梨子”、“苹果”、“桃子”等关系一样,你无法吃到“水果”,但你却可以从对“梨子”、“苹果”、“桃子”等抽象思维中,得出它们就是“水果”。v由此可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况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v我国古代思想家庄周,说过这样的一段寓言故事:v秋天涨水的时候,所有的小河里的水都灌到黄河里去,黄河的水就突然宽阔起来,两岸距离也远了,隔着河水,看不清对岸的牛和马。这时,河神高兴极了,以为天下
23、的好处都集中到这里来了。河神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举目东望,竟没有看到海的边缘。这时,河神才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于是扭过头来,仰面向海神叹息道:“我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了,现在看到你是这样的广大和深远,才知道自己不行,如果不到你这里来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定会永远被人家笑话。”海神听了这番话,向河神说道:“井底下的鱼,不可以和它谈大海,应为它被井的狭窄束缚了;对夏天的虫儿,不可以和它们谈冬天 和冰,应为它们被时令限制了?”v这则寓言启发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人的意识依赖于客观环境的,它不可
24、能脱离客观的条件而孤立存在。6.十字架是如何变迁的?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v十字架本是古代罗马帝国的残酷刑具,一般只用于处死奴隶和无罗马公民权的人。自从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宣布废止钉十字架的这种酷刑。自此十字架成为宗教信仰。以后,十字架又发展演变为伤兵救护的徽号。瑞士的人道主义者杜南提出成立中立的战地救护组织的建议,因此把红底白字的瑞士国旗反过来,改为白底红字的标志。v十字架的变迁,说明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运动、一点不变化的事物是没有的。v总之,整个世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处在运动
25、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v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不但没有运动的物质,而且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有些唯心主义者虽然也讲运动,但把运动看作仅仅是精神的运动,而否认物质的运动。黑格尔认为一切运动都是“绝对精神”在运动;马赫主义者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有一个著名的和尚叫慧能,认为一切运动都不过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变化。坛经中有一段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争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v看一则鲁王养鸟的故事:v有一天,鲁国城郊飞来一只罕见的海鸟。猎人们知道鲁侯喜欢养鸟,就捉住海鸟,献给他。鲁侯唯恐海
26、鸟死去,就把它当成贵宾,供养在庙堂里,下令高级厨师每天给海鸟准备丰盛的酒席,叫乐队演奏高雅的乐曲,让海鸟欣赏优美的歌舞。可是那只海鸟却被吓得神魂颠倒,连一点东西也不敢吃,一滴水也不敢喝,三天后就活活饿死了。鲁侯对海鸟真是关怀备至,尽心尽力,但他是用供养自己的方法来养海鸟,海鸟怎么受得了呢?v读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v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为种植花木以供观赏的富豪人家和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着迎接他,雇用他。观察橐驼种的树,即使是移植来的,也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实早而且多。其他种树的人即使暗中观察,羡慕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v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我不
27、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卷曲又换了生土;他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关爱得太深,担忧得过多,在早晨去看了,在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头去看看。更严重的,甚至抓破它的树皮来检验它是死是活着,摇动它的树根来仔细看土是松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恨它。所以他们都不如我。我又能做什么呢?”v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达尔文,因为和自己的表妹近亲结婚,导致他们所生的孩子都有各式各样的疾病。v即使对生物进化有高深研究的
28、科学家,违背了科学法则,同样要自食其果,受到惩罚。7.含羞草是否“知道”害羞?意识的本质 v为什么我们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会低头下垂呢?含羞草的这种叶片闭合和叶柄下垂的现象,并不是“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动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感性运动,是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v意识的形成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应的客观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厂房和机器,那么,意识的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生成意识的原材料。v形成意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客观条件:人脑、客观存在、实践。因为,有了人脑并不等于有了意识,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
29、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作家、画家只有认真地观察生活,熟悉生活,掌握生活,最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动感人的佳作。v唯物主义哲学认为物资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v总而言之,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8.九头牛的作用有多大 意识的作用 v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说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更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正确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有“逼真”和“失真”的差别,其原因有客
30、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我们主要来分析一下,那些主观因素导致人们对意识的反映具有差异性。v制约着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观因素有:v一是立场不同,反映不同。v二是世界观、人生观,反映不同。v三是知识构成不同,反映不同。v四是思维方式不同,反映不同。v在画家丘罗夫家里有一幅风景画,画面上呈圆锥型的山峰临湖而立。山顶是白色的,但山脚和湖面都闪着蓝光,似乎笼罩着一层蓝色的雾气。而山石远远望去又显红色。地质学家瓦尔霍夫在画家的家里见到这幅画,画面上的奇特景色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地质学家在画前沉思良久,然后问道:“这幅画上的景色是真的吗?”画家回答:“这是卡顿山脉附近的实地写生画。湖边寸草不生,一片死寂
31、。在几乎窒息的窘况下,我草草画好这幅画,回家后病了四年之久!”听了画家的话,地质学家再次陷入沉思。他运用自己丰富的地质知识,在头脑中反复思索着隐藏在这幅画后面的自然之谜。终于,他找到了答案:那红色的山石可能就是硫化汞矿石。在高热下它可以分解为硫和水银,山脚湖必然是一个水银湖,那湖面荡漾的蓝色雾气就是剧毒的水银蒸气。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地质学家带上助手和防毒面具,到这个危险地带考察。果然一个地质上的重大发现就这样产生了。v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俩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
32、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v让我们来看一个巧木匠的故事:v从前,有一个木匠替一户人家造房子。在动手做门槛时,主人在木匠身边寸步不离,他担心木匠粗心大意,把门槛木料给糟蹋了。因为这料子来的实在不易。木匠
33、一看果然是好料,拿起锯,三下五除二,一下就锯了一截。拿起尺子一量,发现料子截短了。主人又气又急。木匠绞尽脑汁,想了又想,忽然计上心来,拿起锯子把木料从中间锯成两段。主人一见更火了,气的跑出家门,逢人便说木匠把他最好的料子糟蹋了,诉了半天的苦,直到黄昏才回到家。然而,等他一回家,发现那块木料不但已经做成了门槛,还雕上了美丽的花纹,仔细一看,两边是活灵活现的两条龙,中央部分两条龙嘴之间嵌了一只球,正好把短缺的部分不上了,成了一个“二龙戏球”横卧门下。主人见状欣喜不已,佩服地说:“巧木匠!巧木匠!”从此,巧木匠的名声传遍了天下。非洲的一个部落酋长有三个女儿,前两个女儿既聪明又漂亮,都是被人用九头牛作
34、聘礼娶走的,在当地,这是最高规格的聘礼了。第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时候,却一直没有人肯出九头牛来娶,原因是她非但不漂亮,还很懒惰。后来一个远方来的游客听说了这件事,就对酋长说:“我愿意用九头牛来换你的女儿。”酋长非常高兴,真的把女儿嫁给了外乡人。过了几年,酋长去看自己远嫁他乡的三女儿。没想到,女儿变成了一个气质超俗的漂亮女人,而且能亲自下厨做美味佳肴来款待他,酋长很震惊,偷偷地问女婿:“难道你是巫师吗?你是怎么把她调教成这样的?”女婿说:“我没有调教她,我只是始终坚信你的女儿值九头牛,所以她就一直按照九头牛的标准来做了,就这么简单。”v1937年10月26日我军在平定县东七亘村成功地伏击了一支日本
35、部队。v七亘大捷胜利后,刘伯承师长进一步分析了敌人的心理,指出:“敌人在七亘村受到打击后,与前方的交通联系被我军切断,增援任务没有完成,大批军需物资堆积在测鱼镇,急需向前方输运。敌人一定会认为我军不会以原样章法,还会经此向前方输送军火。”于是果断再令第七七二团三营埋伏在七亘村西的高龄凤台至石门关,来个“守株待兔”,再给敌人一次打击。果然弹无虚发,三日后又歼敌百余人。v刘伯承用兵如神,就因为他既不被“战胜不复”的古训所束缚,又不怕犯所谓“守株待兔”之大忌,而是从战场上敌我双方的状况及敌方的作战意图的实际出发,使自己的作战计划符合战场的客观实际,因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v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6、,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v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很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部打死了。鹿群享尽太平,头数一时猛增。但想不到舒适却伴着厄运,由于鹿的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便大量地死亡,最后所剩无几。结果还得把“狼医生”请了回来,追逐捕食鹿群,这样,鹿群也重返生机。v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而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规律,按规律
37、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人们为了保护鹿群,而把狼全部打死了,人为破坏了食物链关系,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导致鹿群的死亡;请回“狼医生”后,使鹿群恢复了生机,体现了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也体现了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不断向前发展。v谢谢大家,讲座到此结束。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