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三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汉汉 唐唐 宋宋 元元 天安门前的两个华表,好多人天安门前的两个华表,好多人都以为这是国家的象征。其实不然,都以为这是国家的象征。其实不然,华表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人华表古代称为诽木、谤木。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议事的地方竖一块木头,木头上面要放一块横的板。在华表的横板上要放一块横的板。在华表的横板上面是可以写字的:对某人有什么意面是可以写字的:对某人有什么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等。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等。实际上实际上它最早是起监察作用的。它最早是起监察作用的。但是到秦但是到秦汉以后,华表被从议事的地方搬到汉以后,华表被从
2、议事的地方搬到宫廷里去了,这样它的作用消失了。宫廷里去了,这样它的作用消失了。到宋以后,华表从宫廷里面又搬到到宋以后,华表从宫廷里面又搬到宫廷外面去,一直沿袭到现在。宫廷外面去,一直沿袭到现在。华表变迁反映什么趋势?华表变迁反映什么趋势?除监察制度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又有什么变化除监察制度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又有什么变化目录CONTENTS皇帝制度皇帝制度壹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叁地方制度地方制度肆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伍法律监察制度法律监察制度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地方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度选官制度输输送送人人才才法律监察制度法律监察制度监察监察百官百官约束约束人民人民壹皇帝制度皇帝制
3、度法令出一法令出一1.确立:确立:秦始皇确立的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为历代王朝所继承。2.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制度的特点皇权至上(核心)皇权至上(核心)皇帝独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位世袭3.影响影响:(1)君国关系:君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影响封建国家重要的政治)君国关系:君权带有独断性、随意性影响封建国家重要的政治 决策。决策。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变成一个人的政治。国家变成一个人的国家,政治变成一个人的政治。(2)君臣关系:)君臣关系:“主仆关系主仆关系”,不利于政治的良好发展。,不利于政治的良好发展。好了歌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4、其实皇帝也苦恼;忠奸难辨睡不好,忠奸难辨睡不好,丞相权重丞相权重吃不消;吃不消;要是要是官吏选不好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贪污腐败治不了;治不了;最怕最怕地方造反地方造反了,了,身家性命也难保。身家性命也难保。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 帝王与宰相,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关系的主角;君权与相权,帝王与宰相,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关系的主角;君权与相权,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冲突的核心。历史上有明君贤相相互协作,是中国古代高层权力冲突的核心。历史上有明君贤相相互协作,共同开创盛世局面;当然也有皇帝与宰相之间矛盾重重的时候。共同开创盛世局面;当然也有皇帝与宰相之间矛盾重重的时候。1.秦朝三公九卿制秦朝
5、三公九卿制 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是帝王的政治助手。是帝王的政治助手。2.汉朝汉朝中朝人员:私臣、宦官、外戚中朝人员:私臣、宦官、外戚基本原则:以内制外基本原则:以内制外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频繁更换丞相;让身份低微的士频繁更换丞相;让身份低微的士人参与主要决策,参议要政。人参与主要决策,参议要政。实行中外朝制度实行中外朝制度3.隋唐隋唐 三省长官都是三省长官都是 宰相。宰相。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 政事堂政事堂(议政)(议政)相互牵制相互牵制,相互补充。,相互补充。分工明确分工明确,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效率。分割相权,加强
6、皇权。三省六部制(中三省六部制(中国国官制重大官制重大变变革,革,标标志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志封建政治制度成熟)任命一县县令,决策过程:任命一县县令,决策过程:政事堂(议政)政事堂(议政)4.宋代二府三司制宋代二府三司制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 皇帝皇帝 财政财政 行政行政 军事军事三司三司中书门下中书门下(政事堂)(政事堂)枢密院枢密院盐铁度支户部 设中书门下,长官“同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5.元代沿用宋制元代沿用宋制宋代中央官制:宋代中央官制:皇帝皇帝枢密院三司中书门下御史台
7、 谏院唐代中央官制:唐代中央官制:皇帝皇帝 三省六部制 御史台比较唐宋两代丞相权比较唐宋两代丞相权力的变化?宋代官制力的变化?宋代官制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影响?1.1.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相权进一步被分割,地位下降,从而从而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君主专制;2.2.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提高决策科学性;相互牵制,避免宰相独裁,提高决策科学性;4.4.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效率。导致机构臃肿,增加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效率。贰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秦:三公九卿制汉:中外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沿用宋制(丞相大权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频繁更相,丞
8、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成为执行机构,不参与决策)(三省长官,政事堂议员全是丞相,相互牵制)(丞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进一步被分割,相互牵制)纵观汉至元,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总趋势是怎样的?纵观汉至元,君权和相权的发展总趋势是怎样的?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 通过前面的中央官制,通过前面的中央官制,中国古代为加强皇权,削弱中国古代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相权的方法:1.1.起用身边亲信近臣,成立起用身边亲信近臣,成立决策核心。决策核心。2.2.令多人共行令多人共行“宰相宰相”,相,相互牵制。互牵制。秦朝唐朝宋朝古代监察体制古代监察体制贰汉朝宋朝元朝御
9、史大夫(中央)监狱史(地方)御史大夫刺史司隶校尉御史台提点刑狱司通判监察御史特点:逐渐制度化、专职化、体系化、约下不约上。监察:刺史制度监察:刺史制度 刺史职级仅为六百石官,秩位不高,但是出刺时却刺史职级仅为六百石官,秩位不高,但是出刺时却是是作为朝廷的正式代表,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地方官僚和作为朝廷的正式代表,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地方官僚和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王。王国相,也可以监督诸王。刺史的刺史的职权职权虽重,却不直接虽重,却不直接处理地方行政事务。处理地方行政事务。由此体现了小大相互制约、内外相由此体现了小大相互制约、内外相互协调互协调 刺史职责刺史职责: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监察地方高官和诸侯王
10、 刺史特点刺史特点:位低权重位低权重评价:评价:1 1、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前期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巩固国家统一 2 2、后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后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导致国家分裂致国家分裂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叁选官制度选官制度阅读教材,完成下述表格内容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世卿世禄:世卿世禄:血缘血缘科举取士:才能科举取士:才能九品中正:九品中正:门第门第军功授爵:军功授爵:军功军功察举征辟:察举征辟:孝廉孝廉建立选官制建立选官制度目的:吸度目的:吸纳人才充实纳
11、人才充实官僚队伍,官僚队伍,保证官僚队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和伍的素质和执政水平,执政水平,巩固统治巩固统治2 2)从方式)从方式看:看:由举荐到由举荐到考试,考试,趋向严密趋向严密科学科学叁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 1)从标准)从标准看:看:由门第到由门第到才学,趋才学,趋向公开公向公开公平平4 4)从范围看:由贵族到平民,范)从范围看:由贵族到平民,范围不断扩大围不断扩大3 3)从选官权:)从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由地方收归中央 东汉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的贵族勋戚争相请
12、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走后门人选的 邓禹一家,凡公者邓禹一家,凡公者2 2人,侯人,侯2929人,大将军以下人,大将军以下1313人,中二千石人,中二千石1414人,州郡长官人,州郡长官48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袁氏则四世五公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良将怯如鸡 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1)钻营请托,结党营私,任人唯亲钻营请托
13、,结党营私,任人唯亲2)2)选拔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选拔权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九品中正九品中正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曹丕采吏部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的人,出任“中正中正”,“中正中正”,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九品官人法法”,选取原则以,选取原则以“家世家世”为重。为重。从此,从此,“上品无寒门,下上品无寒门,下
14、品无势族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工具。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标准:标准:门第门第评价:初衷是评价: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后来好的,但是在后来就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就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选官扼杀真正的人才,最终走向选官扼杀真正的人才,最终走向没落。没落。九品中正制图九品中正制图九品中正九品中正东汉末,曹操当政,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提倡“唯才是举唯才是举”。曹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中正正”,“中正中正”,世族豪门
15、,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九品官人法法”,选取原则以,选取原则以“家世家世”为为重。重。从此,从此,“上品无寒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标准:标准:门第门第评价:初衷是评价: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后来好的,但是在后来就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就造成世家大族垄断仕途,门阀选官扼杀真正的人才,最终走向选官扼杀真正的人才,最终走向
16、没落没落宋代科举考试图宋代科举考试图 唐代长安大雁唐代长安大雁塔成为当时考塔成为当时考中进士者题名中进士者题名以显荣耀之处。以显荣耀之处。“雁塔留名雁塔留名”。科举制实行的背景:科举制实行的背景: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士族腐朽,九品中正制不再适应社会需要庶族地主兴起庶族地主兴起,参与政权,参与政权唐太宗: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称状元。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武则天:开殿试,设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内容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内容科举制不断完善。科举制不断完善。强化殿试,严格考试,由皇帝亲策,“天子门生天子门生”隋文帝分科取士,隋炀帝设进士科隋炀帝设进士科 开科取士,开科取士,科举制正式
17、形成。科举制正式形成。进一步形成规范的考试制度。更加注重考试公平。八股取士。科举制发展历程科举制发展历程隋朝唐朝宋朝明清1905年年科举制科举制废除废除影响:影响:积极:积极:(1 1)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吸纳新生力量,吸纳新生力量,为底层人才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为底层人才提供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政权的统治基础,利于社会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阶层的流动,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2 2)读书)读书考试考试做官三位一体,保证做官三位一体,保证官僚队伍的来源,提高官员官僚队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提
18、高行政效率,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率,促进官僚体制的成熟,成为中华文明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3 3)促成社会读书风气,营造尊师重教的传统,)促成社会读书风气,营造尊师重教的传统,推动教育文化的发推动教育文化的发展,稳固儒学的主流地位展,稳固儒学的主流地位(4 4)促进)促进文学的繁荣文学的繁荣 (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5 5)对西方文官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消极消极:(1 1)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的范)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的范畴,明清八股取士畴,明清八股取士束缚思想,
19、摧残人束缚思想,摧残人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才,培养人的奴性,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代化 (2)(2)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的手段,知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的手段,知识阶层沦为奴化臣民的工具,识阶层沦为奴化臣民的工具,形成官形成官本位社会,加强专制统治本位社会,加强专制统治(3)(3)后期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知后期阻碍中国科学文化发展,知识阶层识阶层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热衷追求功名利禄,科技研究科技研究缺乏人才,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缺乏人才,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肆古代地方制度古代地方制度阅读教材,归纳阅读教材,归纳秦、汉、唐、宋秦、汉、唐、宋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地方行政区划。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
20、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注:汉初是郡国并行制,州是武帝所设原为监察区后为行政区。肆地方制度地方制度行省制度行省制度1.1.设十个行中书省。设十个行中书省。2.2.中书院直辖的中书院直辖的“腹腹里里”:山西、河北、北:山西、河北、北京、山东。京、山东。3.3.宣政院辖区:西藏、宣政院辖区: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四川、青海部分地区。4.4.省下行政区:路、府、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州、县3 3)行省与中央的关系)行省与中央的关系 见见p16p1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一种专制主义是一种中央决策方中央决策方式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主要特征是皇帝
21、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权与相权关系君权与相权关系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一切命令,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一切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一切受控于中央。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本课总结本课总结一个核心: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三条主线:三条主线:(中央)皇权不断加强,(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相权不断削弱。(地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官吏)选
22、拔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官吏)选拔和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和监察制度不断完善。三个创新三个创新: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三省六部制(中央行政制度),行省制度(地方行省制制度),行省制度(地方行省制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度),科举制(人才选拔制度)。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秦朝确立,汉代发展,秦朝确立,汉代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选择练习选择练习:1 1、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 A、“溥天之下,莫非忘土;率土之滨,莫非忘臣溥天之下,莫非忘土;率土之滨,莫非忘臣”B B、“法令出一法令出一”C C、“别黑白而定一尊别黑白而
23、定一尊”D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2 2、下列官制或制度的变革、下列官制或制度的变革直接有利于直接有利于皇权加强的是:西汉中皇权加强的是:西汉中朝的形成西汉外朝的形成朝的形成西汉外朝的形成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宋朝增设宋朝增设副宰相副宰相“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A A、B B、C C、D D、3 3、首创于隋朝的科举制,其主要进步意义在于、首创于隋朝的科举制,其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 A、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C C、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 D、削弱了显贵的特权、削弱了显贵的特权ADA本课到此结束本课到此结束THANK YOU FO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