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苏轼(苏轼(1037103711011101年),字年),字 ,号,号“”,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书画家,谥号文忠。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三苏”。父子三人与唐代的父子三人与唐代的 、和宋和宋代的代的 、合称合称“唐唐宋八大家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
2、称为合称为 宋四家宋四家。苏氏。苏氏四门生四门生为:秦观、为: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i 。子瞻子瞻东坡居士东坡居士韩愈韩愈柳宗元柳宗元欧阳修欧阳修王安石王安石曾巩曾巩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元丰二年(1079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
3、构陷成罪,囚捕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辙诀别。苏轼于苏轼于“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惠院,后迁临皋亭。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
4、今天的湖北黄岗县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苏轼另有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游定惠院记一文。到黄州一文。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的内心隐衷。另一种说法v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赤壁赋赤壁赋等篇章,才是作者对等篇章,才是作者对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人生乐观冷静的态度。而写作此词时,应该还没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
5、看到的是有完成这种成熟。所以,从词中,读者看到的是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一种冷清与寂寞的情怀。即使如此,此词还是很受后人推崇,如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山谷题跋有云:有云:“语意高妙,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的仙骨气质,历来对这首词的主旨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人认为是为王姓女子而作,有人认为是为温都监女作,即这是一首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女作,即这是一首
6、爱情词;但也有人认为是作者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对现实不满,抒发愤懑之情的,也就是说这是一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首影射、刺时之作;还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作者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的寂寞之情的。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据宋六宋六十名家词十名家词东坡词东坡词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载,此词还有一序,讲的是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一个美丽而凄凉的故事。摘录如下:v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
7、。坡回惠,为赋此词。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这个女子好像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v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令人拍案叫绝。吴曾吴曾能改斋漫录能改斋漫录云:云:“其属意盖为王氏其属意盖为王氏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女子也,读者不能解。张右史文潜继贬黄州,访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潘邠老,闻得其祥,题诗以志之云:空江月明鱼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龙眠,月中孤鸿影翩翩。有人清吟立江边,葛巾藜杖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藜杖
9、眼窥天。夜冷月堕幽虫泣,鸿影翘沙衣露湿。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仙人采诗作步虚,玉皇饮之碧琳腴。”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这个记载好像是为了证明那个序言的真实性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而作,甚至还有诗为证。且不论其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多高,这个故事在当时深入人心是肯定了的。v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现今一般以唐圭璋先生的注释为准,他认为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此词上片写鸿见人,下片写人见鸿。此词借物比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兴。人似飞鸿,飞鸿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人不掩
10、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人不掩鸿,鸿不掩人,人与鸿凝为一体,托鸿以见人。东坡又有诗云:见人。东坡又有诗云:“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韵)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比喻人生来去如鸿雁,代代往复,生生不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已。但一个人的经历又像春梦一样,去而无踪,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难以追怀。可以作为对照。这首词应该是有政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寄托的,周济论词主
11、“有寄托有寄托”与与“无寄托无寄托”之之说,以为说,以为“非寄托不入非寄托不入”,而,而“专寄托则不出专寄托则不出”。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东坡此词能臻此境,在于“非因寄托而为是词非因寄托而为是词”,乃乃“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己,流露于不自知”。这正是。这正是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苏轼的才学,气度,思想的体现卜算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黄州定慧院寓居作v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v谁见幽人独往来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缥缈孤鸿影。v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二、反复品
12、读二、反复品读,根据注释疏通词意根据注释疏通词意,体会体会词的意境。词的意境。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人群开始安静。时常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徘徊,还有有那缥渺高飞的孤雁的身影。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它突然惊起又回首匆匆,心里有恨却无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人能懂。它拣遍了寒冷的树枝不肯栖息,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却躲到寂寞的沙洲甘愿受苦。句解句解v词人简约凝练地展现出一幅清冷深邃的夜景:残缺不全的月亮挂在疏落的梧桐上,记时用的漏壶里水已滴完,夜出奇地沉寂,
13、“静”又作“定”。词人不是在这漏断时乍醒,而是初静,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寓居的庭院中站了多久,直到可怕的静寂在铜壶漏水声断绝的一刻侵上身来。词人对月光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他常常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多么深情缱绻;而洞仙歌中从绣帘中偷偷窥人的一点明月则仿佛面带神秘调皮的微笑;偏偏这里的月是不同的,一个“挂”字仿佛它被钉在稀疏的梧桐树上,而且是残缺不全的,传达着一种无力与哀婉。v难怪,词人刚刚经历过生死、贬谪和离散。“乌台诗案”使他几乎丧命,在狱中他甚至都想到了后事,却又获释了,被贬在黄州,在城南临时寓所的生活总算刚刚稳定下来
14、,可是词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眼中的世界此刻是多么不圆满啊!月是残破的,梧桐是稀疏的、铜漏是水罄尽的,夜晚是寂静可怕的但是,就在这个清冷空阔的世界里,尽管寂寞,词人却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v如果说上文的缺月与疏桐象征着一个残缺有憾的如果说上文的缺月与疏桐象征着一个残缺有憾的世界,那么这里则写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仿佛世界,那么这里则写出一位幽人,似真似幻,他仿佛一只飘渺的孤鸿,独自来去于这一片幽寂世界之中。一只飘渺的孤鸿,独自来去于这一片幽寂世界之中。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幽人,原指幽囚之人,引申为含冤之人或幽居之人。词人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
15、的自己人。词人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中的自己“幽人幽人夜渡吴王岘夜渡吴王岘”、“幽人拊枕坐叹息幽人拊枕坐叹息”。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巧合,这些诗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们仿佛看见词人的魂这些诗句的背景大都是晚上,我们仿佛看见词人的魂灵在黑夜里无声的叹息。这个世界本应是丰腴完美的,灵在黑夜里无声的叹息。这个世界本应是丰腴完美的,这也是这也是“幽人幽人”的心志,但是世人皆昏昏在睡梦之中,的心志,但是世人皆昏昏在睡梦之中,既不知其残缺,更不知幽人所苦,所以词人只能在清既不知其残缺,更不知幽人所苦,所以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不求人知、人亦不知。这种处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不求人知、人亦不知。这种处
16、境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雁何其近似!境与傲岸不羁、又孤寂无助的雁何其近似!v“孤鸿孤鸿”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便成了此刻心事浩茫的“幽人幽人”的一的一个幻象。这两个意象如此紧密地契合在一起,个幻象。这两个意象如此紧密地契合在一起,使词人有些悲哀又有些狂乱地沉浸到他的想使词人有些悲哀又有些狂乱地沉浸到他的想象世界中去了。象世界中去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v黑夜中的这只孤雁,不知受了什么惊吓骤然飞起,它“嘎嘎”地惊叫着,又怀着无限幽恨似的回顾,然而没有人去抚慰它凌乱的毛羽,也没有人分担它对死亡的恐惧。这一切一切,只有词人感同身受。虽然最终没有罹难,但牢狱之灾的余悸犹存,词人心头仍充满了忧谗畏讥
17、之感,他正“杜门思愆,深悟积年之非”;而“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答李端叔书)世态是凉薄的,或许还有初至生地的不适,难怪词人在这个夜晚失眠。v“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真能如一场春梦多好,而此时的词人心中分明是“有恨”的。而且这“恨”太多了:它包含着对多桀命运的诅咒,包含着对“平生亲识,亦断往还”的怨恨,或许还有对寂寞的不甘,对自我价值的迷茫然而此恨终究“无人省”,谁会去在乎一个贬谪小吏的忧愤怨悱?说不定这心绪太复杂甚至词人自己都不能一一理清呢我们更无法道彻,只好仅就其心境上稍做猜度了。词人以这种含蓄空白的笔法,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即含蓄蕴藉
18、、余味无穷,却又绝非刻意隐晦,这就是它被后人称作“有寄托词”之上品的缘故吧!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v孤鸿在寒冷的树枝之间逡巡,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而是寂寥地降落在了冰冷的沙洲上。有人说这句逻辑上有误,因为雁足为蹼,是不能栖息于树枝的,所以把“寒枝”改作了“寒芦”。但这样一来,“寒芦”和“沙洲冷”的语意就基本一致了。而失去了鸿雁择枝而宿、人择主而栖的象征意义,也失去了词人不肯攀附寒枝、宁愿独抱寂寞的高洁心态,以及那种“遗世独立”的情感。故于细节不必过分强求。在鸿雁眼中,整个世界是荒苍、清泠的,眼中处处皆是寒枝。世界无情地抛弃了它,它似乎也厌倦了这个残酷的、勾心斗角的世界。既然进不苟合、退不
19、甘心,那么就找一个疗伤的空间吧,词人选择了沙洲。v因沙粒逐渐地积留而存在的沙洲,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温柔乡,而是寂寞且寒冷、随时可能消失的沙洲。与其说这里是词人心中最后的归宿,不如说是他为自己的生命作出下一个决定前的一个暂栖地我们知道词人现在处于入世理想暂时破灭了的状态,他需要一种新的人生理念来支撑自己。正如这鸿雁终究是要飞的一样,词人终究要遨翔在情性的壮志里,超越目前的陷境。黄州成全了一个旷达洒脱的苏轼,也成就了苏轼一生文学的巅峰。黄州在词人生命中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最初的痛苦与迷茫之后,在饱尝人生千般的荒冷寂寞之后,词人成熟于灾难后的再生,变得淡泊和静定,无与伦比的文学光芒终于从他身上散
20、发出来。三、品读鉴赏:三、品读鉴赏:1 1、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片首两句营造怎样的氛围?上阕选择残缺之月上阕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疏落孤桐,滴漏断滴漏断尽尽,一系列一系列寒冷凄清寒冷凄清的意象的意象,营造出营造出萧疏萧疏凄冷、幽冷寂寞凄冷、幽冷寂寞的氛围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出场作铺垫。“景语即情语景语即情语”,这一冷调这一冷调色的描写色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其实是词人内心孤独寂寞孤独寂寞的反的反映映3 3、“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写出了幽人与孤鸿的什么相似之处?寂寞、孤独、寂寞、孤独、孤芳
21、自赏、洁身自好。孤芳自赏、洁身自好。2.“2.“独往来独往来”“”“缥缈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的情境?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4 4、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写出了幽人与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孤鸿怎样的品质特点?词人以词人以比兴(象征)比兴(象征)手法,匠心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独运地通过鸿的飘零失所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惊起回头惊魂未定、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孤寂寂处境和处境和高洁高洁自许、自许、不肯同流合污、不
22、肯同流合污、坚持操守坚持操守的心境。的心境。5 5、前人认为、前人认为“恨恨”字是全词关键。词字是全词关键。词中中“恨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关键”之说?为什么?之说?为什么?恨的内容: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恨”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而生,由于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的徘徊心境。徊心境。上阕前
23、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
24、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7、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是什么?这首词运用了这首词运用了象征象征(比兴比兴)等艺术手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的真实写照。8.
25、8.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总结:本词的写作特色和主旨 v 这首词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表达了作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可哀告的寂寞与伤感的心情与处境的真实写照。实写照。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总之诗人借孤鸿把自己当时不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便也不好直言的心境形象贴切地表达出来。来。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
26、高和清高。v词的境界,就像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点评v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词人初到黄州的夜晚。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然后将幽人、鸿影两个意象捏合在这个时空里,此时“幽人”是主,“孤鸿”是宾。下阕则写孤鸿飘零失所,惊魂未定,却仍不肯随便栖息于寒枝的情态,“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都带着强烈的
27、感情色彩。至此人而似鸿,鸿而似人,非鸿非人,亦鸿亦人,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如果将词人这之前的作品称作“浪漫哲学”的话,那么这首词可称作“存在哲学”,生存的凄凉以情绪的方式“入侵”了诗人的灵魂,不可言说又无比真切地。便如刘熙载所评“厚而清”,“厚,包诸所有,清,空诸所有。”因此单纯以为讽喻政治,或咏怀佳人,就不免穿凿附会,反而会缩小这种感慨万端又难以名状的意境了。v缪钺先生在赏析这首词时说道:“晚近人论词多以豪放为贵,而推苏武为豪放之宗。这实在是一种偏见。苏轼词的特长是超旷,豪放二字不足以尽之。”这首词的确是超旷之作,它空灵飞动,又含蓄蕴藉;即生动传神,又寄托遥深,不失词之传统的深美闳约。更令人
28、称道的是其品格高远,正如黄庭坚所说:“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v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作为刚到黄州时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作为刚到黄州时的词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内的紊乱。可正是的词作,可以看出作者心内的紊乱。可正是在黄州,作者完成了自己处世哲学
29、的形成。在黄州,作者完成了自己处世哲学的形成。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护自己淳至的精神。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透示了其中的端倪。时间时间词作词作诗句诗句思想感情思想感情1080卜算子卜算子1080西江月西江月1082念奴娇念奴娇1082定风波定风波1083浣溪沙浣溪沙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
30、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人。“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成熟
31、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
32、,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和前后和前后赤壁赋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马上就要产生。-(余秋雨(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苏东坡突围)v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黄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禅师及 v二三子访焉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颈。
33、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鬻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瓜李,遂夤缘小沟,遂夤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
34、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小圃,乞其丛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饮,以枣汤代之。v参寥禅师:僧人道潜,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v枳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药。v雷氏琴:苏轼题跋有家藏雷琴一首,言琴上有“雷家记记”字样。谓“
35、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独然”。v鬻:卖,这里可作买讲。v瀹(yu):浸渍。v夤(yn)缘:循沿。v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韩毅甫。v刘唐年:字君佐。v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黄州知州徐大受之弟,苏轼友人。v黄州定惠院东边的小山上,有一株海棠,枝叶特别地繁荣茂盛。每年花开的时候,(我)必然带着许多客人喝酒,已经五次醉在这海棠下了。今年又和参寥禅师以及其它的两三个人去访赏,然而那个园子已经换了主人,主人虽然是个市井平凡人,但因为我的原因,稍稍地培育治理了这个园子。(园子里)山上有很多年老的枳木,木性瘦瘠而坚韧,树的筋脉显露在外面,好象老人的头颈,开的花很白很圆,好象很多颗大粒的珍珠,香气和颜色都很
36、不平凡。这种树不讨人喜欢,(新的院主人)本来想过一阵砍去,也是因为我的缘故,没有被砍掉。v喝过酒之后,去姓尚的人家休息。尚氏也是个平凡人,但居住的地方干净整洁,好象吴越之地的人。他家的竹林和花圃都很讨人喜欢。我醉躺在小板阁上,一会醒了,听见客人崔成老弹奏雷氏的琴,琴声像悲鸣的风,早晨的月亮,铮铮有声,得到的享受人间是没有的。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东,买了一个大木盆,心想可以注入清水,灌溉瓜和李子,于是沿着小沟,进了姓何与姓韩的竹圆,那时何氏在竹间作大堂,已经把地方都腾出来了,于是把酒放在竹荫下。有一个叫刘唐年的主簿,送给了我们一种油炸的小吃,名字叫“甚酥”,味道很好。客人还要喝酒,而我忽然没了兴
37、致,于是直接回家了。路上拜访了姓何人家的小园子,跟他要了一丛橘子,移植到了雪堂的西边。客人徐先生得到那个橘子要把它带到闽中,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恳请我记记下来,为以后所谈笑。那个时候参寥唯一一个不喝酒,用枣汤代替了酒返回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上片开头两句写夜深人静。其中的“缺”“疏”“断”几个字极写了作者_的心境。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_。2、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的修辞方法和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v1、幽独凄清的心境;作者自
38、己。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关于鸿雁v一、鸿雁 v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
39、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v鸿雁意象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v闻 雁 v韦应物 v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v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v寒 塘 v赵 嘏 v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v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v雁,春秋迁移,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v鸿雁意象我国古代有鸿雁意象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鸿足传书”
40、的传说,因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承担了“信使信使”的使命。的使命。v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行更远还生。v李煜李煜清平乐清平乐 v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v李清照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 v鸿雁意象雁总是结阵成鸿雁意象雁总是结阵成“人人”字或字或“一一”字形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的意象。如蒋捷成为诗人表达自己孤苦漂泊
41、的意象。如蒋捷虞美虞美人人听雨听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叫西风。”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在浩淼的江水与低压的阴云之间,只有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一只孤雁在凛冽的寒风中哀鸣,显得那样孤单、渺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小、无助。词人正是借用孤雁的形象来抒发自己风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雨飘摇中流浪江海的悲凉心境。v云中谁寄锦书来?云中谁寄锦书来?v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字回时,月满西楼。v4.对“鸿雁”意象的起源 v鸿雁是一种鸟,而鸟是原始先民的图腾对象。三星堆文化的被发据充分证明了鸟与古巴蜀
42、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三星堆文化没有文字,但有象征符号,鸟、虫、鱼、人、羊特别是鸟形器与鸟形纹,一眼即能辨认。这些符号与纹饰一道,构成一个把自然界与人间万物召唤在一起的神秘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由图腾所形成的鸟意象作为遗传信息,对后来的精神文化创造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在中国早期的文学中有比较明显的体现。如诗经中的鸟意象内涵丰富,一是象征力量和勇敢,主要反映在服饰威仪的审美追求;二是婚姻爱情的象征,取之于鸟的双对出入、自由飞翔以及相依为命的美好景象;三是以鸟的不同品性,象征社会人群中圣贤或恶人;四是用鸟的细微,象征孝子的拳拳赤诚.此外还有许多切合主题表达的特殊意象,丰富了诗经的艺术形象宝库,又成
43、为含义明确的语汇,被人们至今广泛使用,如鸢飞戾天、鸿雁哀鸿等.v全宋词全宋词上这样的:上这样的:卜算子卜算子 苏轼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通行的版本是这样的:通行的版本是这样的:卜算子卜算子 苏轼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谁”好,还是“时”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