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遵循中医用药规律,继承和发展中药遵循中医用药规律,继承和发展中药.v一、前言一、前言 v 中药现代化和创新中药依然是当前的热门主题,从单味中药到复方,全方位地开发研究,成绩斐然,纵观其研究思路和方法,可以总结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研究中药,这是主流模式,是在中药品质、功效的基础上,针对中医病证的病因,病机、组方原理,主治证候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另一种模式是中药西药化研究的模式,从中药中提取某种成份、部位,通过药理筛选、研究、应用于临床,这是把中药当作天然资源库,采用系统生物学,分离纯化技术等先进方法,寻找活性成份,开发新药,.v这两种研究模式所得出的成
2、果,对中药现代化都作了巨大的贡献,但不足的是依中药西药化模式开发的新药,对中医药的发展主流有一定距离,对促进中医药发展的作用不大,而依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模式所开发的新药,依然存在着物质基础不明,作用原理不清的点,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中药和被国内外公认的发展中医药尚有一定距离。由此引发的问题是有没有更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来开发创新中药?.二、从中医用药规律启发新药的研发二、从中医用药规律启发新药的研发v1、青蒿:清热解暑、除蒸、截疟v2、雷公藤:清热解毒,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止痒.三、对中医用药规律的理解v1、补气人参,增强心功能,改善心肌缺氧、保护心肌;v2、补血当归,对血液
3、系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v3、化痰浙贝,脾为生痰之源,肺为盛痰之器;v4、燥湿半夏,治各种湿痰病症,对呼吸和消化系统作用;v5、解表麻黄,发汗、解热、抗炎;v6、清热金银花,抗细菌毒素,解热抗炎;.v7、健脾白术,对胃肠功能的影响;v8、平肝钩藤,清肝热、平肝阳、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v9、壮阳鹿茸,对生殖系统的作用;v10、滋阴枸杞,增强免疫功能;v11、化痰止血三七,止一切新血,化一切瘀血;v12、回阳救逆附子,抗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四、中药提取分离对中药药效的影响v1、中药的提取分离源于中药的剂型改革,从“黑大粗”的药材粉末制成大蜜丸,散剂,向减少服用量的现代剂型过度,剂改方法按中
4、经汤剂的原则进行。v(1)银翘四黄汤:金银花、连翘、黄连、黄柏、黄芩、大黄v(2)复方丹参片:丹参、三七、冰片.v2、提取工艺对药效的影响v(1)丹参v(2)钩藤.v3、提取设备对药效的影响v(1)多能提取罐v(2)动态提取组合v(3)逆流提取v(4)超声提取v(5)微波提取v(6)超临界提取.五、药材产地对药效的影响五、药材产地对药效的影响.v1、柴胡v 柴胡有南北之分,北柴胡用根及根茎,南柴胡用地上部分或带根的全草,南柴胡根中含皂苷,而茎叶不含,而茎叶含挥发油高于根。v现代药理证明,南柴胡挥发油对伤寒副伤寒甲乙菌苗所致的家兔体温升高具有解热作用,而北柴胡挥发油的降温作用不如南柴胡,在CCL
5、4致小鼠肝损伤,以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肝脏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为观察指标时,北柴胡的GPT含量明显低于南柴胡组,因此北柴胡的保肝作用优于南柴胡,采用大分子色素葡聚糖蓝(BD)2000为胃肠为胃肠道标记物,分别以小肠推进以及胃内色素残留率为观察指标,发展北柴胡具有明显的促进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而南柴胡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几乎无影响。.v2、白芍:v 白芍不同产地,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加工炮制方法对白芍的药效都有影响。又有研究表明以热板法增加小鼠痛阈值,和抑制醋酸所致扭体反应为观察指标,白芍的镇痛作用强弱与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无相关性,芍药苷的含量并不反映其镇痛作用的强弱。.v3、枳实:v 枳
6、实按其产地不同有“江枳实”,“川枳实”和“湘枳实”研究表明枳实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同加工方法及不同炮制方法对其化学成份含量影响较大,而化学成份与功效密切相关,以枳实中辛弗林含量为例,不同采收时间枳实中辛弗林的含量差异较大。.v4、甘草:v 甘草不同种源,不同产地,不同生产年限的甘草、品质均有差异,野生的优于栽培,栽培甘草中又以三年生、四年生甘草为好,从种源看,以总皂苷,总黄酮和香豆素汁甘草含量最高,胀果甘草、黄甘草、光果甘草次之,而粗毛甘草、云南甘草、刺果甘草中各类成份含量较低,质量较差。.v5、菊花v滁菊的药用价值最高,含龙脑量高.v六、药材的家种、引种对药效的影响v1、野生丹参和家种丹参v2、野葛和粉葛.v七、药材采集时间对药效的影响v1、附子:由11月提前至7月采v2、洋金花:清晨采集,东莨采集东莨菪硷含量高5倍.v八、药材干燥方法对药效的影响v1、元胡v2、青翘.v九、药材炮制对药效的影响v1、半夏v2、附子v3、炙黄芪.v十、药材商品等级对药效的影响v1、丹参v2、元胡.v十一、复方组合对药效的影响v1、四季三黄汤:黄连、黄柏、黄芩、栀子v2、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v十二、“证”的改变对药效的影响v v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证,方证相对和方病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