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交流也是生产力沟通、交流也是生产力 每周二下午 1:102:50,前驻法大使、前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都要给外交学院学生 上交流学一课。作为院长亲自讲课,讲授一门在我国尚是空白的学问,吴建民说这是中 国走向世界的需要。 吴建民举例说: 很多商务代表团招商引资时竟仿照国家领导入出访讲话。 如先讲如何在 春光明媚的季节来到美丽的塞纳河畔,再讲勤劳智慧的法国人民如何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三讲中法友好,四讲华夏有 5000 年文明,有长城、故宫、兵马俑等。招商内容却置于末尾, 匆匆带过。本末倒置的讲话,法国人听得既不解渴又生反感。还有的代表团在交流中照稿宣 读:“我们正在贯彻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2、重要思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阔步 前 进;我市是一块投资的热土,商机无限。我们会采取平等互利原则,实现双赢。我们工业门 类齐全,人力资源雄厚。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 我们欢迎大家到我 市 投资” 听得法国人云山雾罩。 他们不知道 “三个代表” 是什么?热土含义?商机怎样无 限? 平等互利内容?双赢目标?如此没有共鸣的交流等同无效交流。 交流中最常见的还有礼仪上的丢分。法国某大企业总裁曾对吴建民发牢骚: “你们的领 导是接见我们,还是接见你们的翻译。我再不想见你们这位团长了。 ”原来, “我们的领导 ” 与对方交流时自始至终眼盯翻译, 甚至两次握手也眼盯别处。 没有目
3、光交流的会谈使该总裁 受到从未有过的伤害。 还有一次, 国内一女市长出访荷兰时, 欲与某城市结好。 为促成此事, 吴建民在大使官邸宴请双方。餐后,女市长竟在餐桌上手无遮拦地用牙签剔牙,不仅如此, 还将剔出物连“呸”几下吐进盘子。荷兰市长斜睨她之表情,女市长视而不见。细节决定成 败。吴建民回忆说,1997 年 10 月,江泽民访美。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致欢迎词。他讲话毕, 弯腰,加上一块垫脚板,以使江泽民刚好够到话筒。无言的细密周至的交流为克林顿赢分不 少。 吴建民曾在联合国工作 10 年(1971 年1981 年),一年见几十位外长。他发现, “会说 的国家,不会说的国家,效果确实不同” 。会说
4、的,会下必有人趋前与之交流。如此,国家 形象及影响便应“说”而生。 2003 年 7 月, 吴建民从置身 42 年的外交舞台转至教育, 就任外交学院院长。 面对学生, 吴建民敏感意识到, “独生子女+应试教育会使国人不善于交流的欠缺变本加厉” 。就学生们 喜爱网上聊天、人机对话、短信交流而言,足见他们天地之小,心路之狭,视野之窄。其他 的一些事印证了吴建民的忧虑感及危机感。如北京某高校一北京籍学生走丢了,因怯于问 路,致使一件普通事演变为笑谈。一些求职学生常于面试时失败,吴建民分析部分败因 “源自交流的失败。 如自我介绍重点不突出, 没给考官留下鲜明印象; 与考官没有目光交流; 面试过程中接听
5、手机;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急于表现自己;薪酬要求脱离实际;临走不说谢 谢” 吴建民知道,1970 年巴黎政治大学就设立了交流学。1990 年,复杂的国际形势又使其 增设了危机时期的交流学。 讲演课是每所学校考核学生能力课程之一。 为填补我国在交流学 领域的空白,吴建民边写边讲,边讲边写。2004 年年底,吴建民主编的交流学十四讲 被国务院新闻办指定为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参考书。 吴建民授课对象不仅限于学生,还有外交官。一次,他给准外交官上课。出题“大使赴 任第一天讲话” 。32 个人陆续上台, 轻者头上冒汗, 词不达意, 不断嘟囔 “没准备,没准备” , 重者身体哆嗦,目光游离吴建民在教诲中
6、强调: “作为外交官,要知己知彼,要琢磨透 交流对象,要时刻准备着交流, ”他举例说,就目前形势,相当多数欧洲人认为,欧洲市场 的就业机会被中国人抢跑了。如何说服他们?吴建民建议“让事实说话” 。他说: “中国有一 生产积木玩具的工厂,法国投资。该玩具售价 27 欧元,成本 12 欧元,手工费 08 欧元 。 这个工厂不仅给中国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也给法方带来就业机会及利润。 ”此事,如果按国 人惯有思维,自然开讲大道理: “我们是平等互利的,实现双赢的。 ”但这会令对方无动于衷 或心生反感。俗活说,摆事实,讲道理。吴建民直言“我们轻摆重讲” 。讲的过程中。忌讳 虚话、套话、空话、假话、卖弄。相
7、反,信任感、好感必来自“两实”(朴实、诚实) 。 不苟言笑、生硬内敛、造作拘谨、摆官架子、吴建民期待交流学中的幽默改变官场 表象。一日,他从广播中听到就举报赌博电话一事,主持人与公安部某官员的对话;主持人 请官员说出举报电话。官员没有听众期待的脱口即出,而是说: “这个号码我们已经公布多 次了,为了教育赌博者,为了群众举报方便,为了净化社会环境,我再一次公布,请大家牢 记”吴建民点评该官员“不懂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与其啰嗦套话,不如重申三遍号码更 有效” 。他举例幽默之良效:邓小平会见一美国国会代表团,他们不仅身份显赫,身体亦健 壮,邓小平一语双关: “看来,你们都很有分量。 ”会谈帷幕在轻松中拉开。另一例,俄罗斯 人请法国入吃饭。饭后甜点,俄罗斯人用刀切蛋糕,不均匀,但并非有意。法国人打趣请客 者给自己少的一块: “幸亏是蛋糕,如果是地图,那就太糟糕了。 ” “人活在世就要与人打交道, 打交道就要懂得交流学。 ” 吴建民以讲课、 讲演、 著书之 交 流方式填补交流学空白,缩短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问题: 1.通过本案例,你认为沟通、交流有什么技巧? 2.你认为沟通、交流是生产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