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方大智慧东方大智慧中庸中庸“中庸中庸”即中和,不是平庸碌碌无为,而追求的是不即中和,不是平庸碌碌无为,而追求的是不 亏亏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得人生不盈,可进可退,不急不缓、不过不及、不骄不馁,得人生大智慧与为人处事中较为完美的平衡点。大智慧与为人处事中较为完美的平衡点。“中中”字在先秦古籍中有三层意义:一指中间或两者之字在先秦古籍中有三层意义:一指中间或两者之间;二指适宜、合适、合乎标准;三指人心、内心的和谐境间;二指适宜、合适、合乎标准;三指人心、内心的和谐境界。界。“中中”表征为一个恰切的表征为一个恰切的“度度”,是在面对复杂对象时,是在面对复杂对象时精确把握
2、事情的精确把握事情的“分寸分寸”。“中中”强调的度既不能过,又不强调的度既不能过,又不能不及。同时,能不及。同时,“中中”还意味着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意还意味着合乎一定的标准或法则,意味着与人的生命和谐感具有某种同行同构的心理内在性。味着与人的生命和谐感具有某种同行同构的心理内在性。“庸庸”一般解释为平常、日常。一般解释为平常、日常。三国何晏将三国何晏将“庸庸”解释为解释为“常行之常常行之常”,北宋程颐解释,北宋程颐解释为为“不易不易”,南宋朱熹则解释为,南宋朱熹则解释为“平常平常”。冯友兰认为:冯友兰认为:“庸庸”是社会中现存的常规。既是常规,是社会中现存的常规。既是常规,就是定理就是定理
3、不偏之谓中;夫子程子说:不偏就叫做中;不易之谓庸。不偏之谓中;夫子程子说:不偏就叫做中;不易之谓庸。不变叫不变叫做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做庸。中者,天下之正道。中是天下的正路,庸者,天下之定理中是天下的正路,庸者,天下之定理 。庸是天下一定的道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庸是天下一定的道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这篇是孔子门生中可以这篇是孔子门生中可以口传的要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口传的要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於书,以授孟子。子思恐怕子思恐怕时间久了而有差错,所以把它写在书上,传授给孟子。其书始言一理;时间久了而有差错,所以把它写在书上,传授给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
4、事;末复合为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这本书起初只说一个道理,中间散开为这本书起初只说一个道理,中间散开为万事,最后又合为一个道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万事,最后又合为一个道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舒展开来可以填充整个宇宙,收卷起来却可以藏在极其细微的地方。其舒展开来可以填充整个宇宙,收卷起来却可以藏在极其细微的地方。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味无穷。皆实学也。它的味道没有止境,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善读它的味道没有止境,都是实实在在的学问。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会读书的人,仔细会读书的人,仔细去探
5、讨,便能得到其中的道理,用这道理去做人做事,那就一辈子也用去探讨,便能得到其中的道理,用这道理去做人做事,那就一辈子也用不完了。不完了。朱熹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孔门心法孔门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译文译文】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人心危险,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持着中道。书书大禹谟大禹谟【原文原文】尧曰尧曰 201 201 尧曰尧曰(1)(1):“咨咨(2)(2)!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允(3)(3)执其中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注释注释
6、】(1)(1)尧曰:下面引号内的话是尧在禅让帝位时给舜说的话。尧曰:下面引号内的话是尧在禅让帝位时给舜说的话。(2)(2)咨:即咨:即“啧啧”,感叹词,表示赞誉。,感叹词,表示赞誉。(3)(3)允:真诚,诚信。允:真诚,诚信。【译文译文】尧说:尧说:“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诚实诚实地保持那中道吧!地保持那中道吧!假如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假如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和贫穷,上天赐给你的禄位也就会永远终止。也就会永远终止。”理论: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理论:中庸之道(天人合一)中庸是儒家中庸是儒家“至德至德”【原文
7、原文】雍也雍也629 629 子曰:子曰:“中庸中庸(1)(1)之为德也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注释注释】(1)(1)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中庸:中,谓之无过无不及。庸,平常。【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已经为时很久了。”【评析评析】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这是孔子和儒家尤为提倡的。论语论语中提及中提及“中庸中庸”一词,一词,仅此一
8、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仅此一条。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而且是最高的德行。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中,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9、。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中庸第一章)第一章)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的天性是善良的。率性之谓道率性之谓道人的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天性办事情。人的自我教育之道就是按照天性办事情。修道之谓教修道之谓教自我教育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自我教育是按照人道原则去进行修治。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
10、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如何自我教育如何自我教育慎独慎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1 1)。故君子慎其独也。)。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2 2);发而皆中节();发而皆中节(3 3),谓之和。中也者,),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4 4)中和,天地位焉,万)中和,天地位焉
11、,万 物物育焉。育焉。中庸中庸第一章第一章 【注释注释】(1 1)莫:在这里是)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的意思。见(xianxian):显现,明显。):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2 2)中()中(zhzhngng):符合。):符合。(3 3)节:节度法度。)节:节度法度。(4 4)致,达到。)致,达到。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译文译文】“道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
12、就不是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道”了。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度,叫做“和和”。“中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是人人都有的本性
13、;“和和”,是大家遵循的,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原则,达到“中和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在独处时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在独处时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中庸总方法:中庸总方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 中庸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中庸
14、之道的主题思想就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以求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理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想人格,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共创“致中和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育焉”的的“太平和合太平和合”境界。境界。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实践:不偏不倚,合乎中实践:不偏不倚,合乎中(度,
15、天人合一之道,即自然规律)(度,天人合一之道,即自然规律)一、性格上不狂不狷:一、性格上不狂不狷:【原文原文】子路子路1321 1321 子曰:子曰:“不得中行不得中行(1)(1)而与之,必也狂狷而与之,必也狂狷(2)(2)乎!狂者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释注释】(1)(1)中行:行为合乎中庸。中行:行为合乎中庸。(2)(2)狷:音狷:音,拘谨,有所不为。,拘谨,有所不为。【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我找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和他相交,只能与狂者、狷我找不到言行合乎中庸的人和他相交,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者相交往了。狂
16、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评析评析】“狂狂”与与“狷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
17、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 【原文原文】先进先进1116 1116 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师与商(1)(1)也孰贤?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过,商也不及。”曰:曰:“然则师愈然则师愈(2)(2)与?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注释注释】(1)(1)师与商:师,颛孙师,即
18、子张。商,卜商,即子夏。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2)(2)愈:胜过,强些。愈:胜过,强些。【译文译文】子贡问孔子: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夏不足。”子贡说: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评析评析】“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道之不行也
19、,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孔子“过犹不及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
20、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先进先进1122 1122 子路问:子路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1)(1)?”子曰:子曰:“有父兄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有父兄在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敢。赤也惑,敢问。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
2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2)(2),故退之。,故退之。”【注释注释】(1)(1)诸:诸:“之乎之乎”二字的合音。二字的合音。(2)(2)兼人:好勇过人。兼人:好勇过人。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译文译文】子路问: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有父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冉有问:“听到了就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听
22、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公西华说:说:“仲由问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你回答说有父有父兄健在兄健在,冉求问,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你回答听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孔子说: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所以我约束他。”【评析评析】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在这里,他要自己的
23、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进退适中。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20182018北京卷高考语文第北京卷高考语文第1313题题(二)根本要求,完成第(二)根本要求,完成第1313题。(共题。(共5 5分)分)13.13.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论语记录了孔子与弟子间的许多对话,如先进篇:子路问:子路问:“闻斯【闻斯【1 1】行诸?】行诸?”子曰: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行之?”冉有问:
24、冉有问:“闻斯行诸?闻斯行诸?”子曰: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公西华曰: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行诸,子曰,闻斯行之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赤也惑,敢问。”子曰:子曰:“求也退,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进之;由也兼人【2 2】,故退之。】,故退之。”注释:【注释:【1 1】斯:就。【】斯:就。【2 2】兼人:勇于作为。】兼人:勇于作为。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请简要概述孔子三次回答的内容,并说明此则短文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思想。怎样的思想。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
25、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答案】【答案】三次回答内容:孔子说:三次回答内容:孔子说:“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父亲和兄长还活着,怎么可以(不先请教他们不先请教他们)听到了就去做呢?听到了就去做呢?孔子说:孔子说:“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听到了应该立刻就去做。”孔子说:孔子说:“冉求畏冉求畏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缩不前,所以我鼓励他进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提醒他退让些。些。”短文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短文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结合对每个学生:
26、因材施教。结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其不同的品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言语指导。的特点和其不同的品质,给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言语指导。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二、行为上和而不同二、行为上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1323)君子矜而不争
27、,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522152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思可矣。再,思可矣。”(5-205-20)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君子处此,故不可稍变其操履,亦不可露其锋芒!菜根谭菜根谭 意为: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意为:一个具有高深才德而又能淡泊明志的人,一定会遭受那些热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遭受那些衷名利的人所怀疑,一个言行谨慎处处检点的真君子,往往会
28、遭受那些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邪恶放纵无所忌惮的小人的嫉妒。所以一个有才学而又有修养的君子,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万一不幸处在这种既被怀疑又遭忌恨的恶劣环境中,固然不可以略为改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变自己的操守和志向,但也绝对不可以过分表现自己的才华和节操。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 菜根谭菜根谭是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是
29、一本论述修身处世,待人接物应事的格言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集,它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世思想。它形成了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由于它讲的是它形成了一种在世出世的处世方法体系,由于它讲的是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流传久远,直到现在仍有颇多启发价值。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都能找到自仍有颇多启发价值。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意者,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己喜欢的语句。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
30、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子路子路1323 1323 子曰:子曰:“君子和君子和(1)(1)而不同而不同(2)(2),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1)(1)和谐,协调,不同性质的各类因素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和谐,协调,不同性质的各类因素的和谐统一,相辅相成。(2 2)与和相反,指同类事物的暂时的苟且依附。)与和相反,指同类事物的暂时的苟且依附。【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
31、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卫灵公卫灵公1522 1522 子曰:子曰:“君子矜君子矜(1)(1)而不争,群而不党。而不争,群而不党。”【注释注释】(1)(1)矜:音矜:音jnjn,庄重的意思。,庄重的意思。【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私。”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
32、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公冶长公冶长520 520 季文子季文子(1)(1)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再,斯(2)(2)可矣。可矣。”【注释注释】(1)(1)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文”是他的谥号。是他的谥号。(2)(2)斯:就。斯:就。【译文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考虑两次也就行了。次也就行了。”【
33、评析评析】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凡事三思,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为什么孔子听说以后,并不同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意季文子的这种做法呢?有人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官懋庸:(官懋庸:论语稽论语稽)当)当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时季文子做事过于谨慎,顾虑太多,所以就会发生各种弊病。从“中庸中庸
34、”的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的角度看,孔子的话也不无道理。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三、品格上温柔敦厚三、品格上温柔敦厚【原文原文】述而述而738 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译文译文】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评析评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
35、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中和”的原则。的原则。“厉厉”、“猛猛”等都有些等都有些“过过”,而,而“不及不及”同样是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原则的。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主张主张“五美五美”:【原文原文】尧曰尧曰202“202“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
36、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骄,威而不猛。”【译文译文】“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他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他们却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们却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贪图财利;庄重而不傲慢;威严而不凶猛。不凶猛。”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四、文艺上文质彬彬四、文艺上文质彬彬【原文原文】雍也雍也618 618 子曰:子曰:“质质(1)(1)胜文胜文(2)(2)则野则野(3)(3),
37、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4)(4)。文质彬。文质彬彬彬(5)(5),然后君子。,然后君子。”【注释注释】(1)(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2)(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3)(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4)(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5)(5)彬彬: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
38、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评析评析】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
39、多年的实践,不断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深远的影响。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颜渊颜渊128“128“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1)(1)犹犬羊之鞟。犹犬羊之鞟。”【注释注释】(1)(1)鞟:音鞟:音kuku,去掉毛的皮,即革。,去掉毛的皮,即革。【译文译文】文采就像本质,
40、本质就像文采,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文采就像本质,本质就像文采,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评析评析】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
41、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八佾八佾320 320 子曰:子曰:“关睢关睢,乐而不淫(,乐而不淫(1 1),),哀而不伤。哀而不伤。”【注释注释】(1 (1)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译文译文】孔子说:孔子说:“关睢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哀而不痛苦。”【评析评析】孔子对孔子对关睢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思无邪”的艺术观。的艺术观。关睢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是写男女爱情、祝
42、贺婚礼的诗,与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五、中庸经济五、中庸经济济不足而损有余济不足而损有余【原文原文】雍也雍也64“64“吾闻之也:君子周吾闻之也:君子周(1)(1)急不济富。急不济富。”【注释注释】(1)(1)周:周
43、济、救济。周:周济、救济。【译文译文】“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周济富裕的人。的人。”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原文原文】先进先进1117 1117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富于周公(1)(1),而求也为之聚敛,而求也为之聚敛(2)(2)而附益而附益(3)(3)之。子曰: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注释注释】(1)(1)周公:一说为周朝的公侯,在
44、周天子左右做卿士的人;另周公:一说为周朝的公侯,在周天子左右做卿士的人;另一说为周公旦。一说为周公旦。(2)(2)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3)(3)益:增加。益:增加。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译文译文】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45、!旗鼓地去攻击他吧!”【评析评析】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鲁国的三家曾于公元前562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537年,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
46、,表示不承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中庸,既不是简单地折中,也不是庸俗的中间路线。中庸中庸,既不是简单地折中,也不是庸俗的中间路线。中庸追求的目标是在不同时空环境中,尽善尽美与无可奈何之间的追求的目标是在不同时空环境中,尽善尽美与无可奈何之间的最佳方案。最佳方案。“中立而不倚中立而不倚”(中庸中庸
47、),独立自主,不偏不倚,才是),独立自主,不偏不倚,才是真正的强者。真正的强者。“过犹不及过犹不及”(论语论语),过和不及效果都是一样的。),过和不及效果都是一样的。李瑞环主张政协工作要到位。不缺位也不越位,与此完全相合。李瑞环主张政协工作要到位。不缺位也不越位,与此完全相合。“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中庸)。这是舜执政的经)。这是舜执政的经验,深入百姓。掌握过与不及两端,才能集中正确的意见,制验,深入百姓。掌握过与不及两端,才能集中正确的意见,制订合理的政策。订合理的政策。“和而不同和而不同”(论语论语)。和谐相处又不盲从。)。和谐相处又不盲从。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
48、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 “君子而时中君子而时中”(中庸中庸),君子随时执守中庸。),君子随时执守中庸。“攻乎异端攻乎异端”(论语论语),批判异端邪说。),批判异端邪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论语)。各司其职,做)。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在位谋政。好本职工作,在位谋政。“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执中无权,犹执一也”(孟子孟子)。权:秤锤,引)。权:秤锤,引申为权衡。这是孟子对中庸的发展。申为权衡。这是孟子对中庸的发展。此外,文质彬彬、言必有中;父慈子孝、君仁忠臣等,此外,文质彬彬、言必有中;父慈子孝、君仁忠臣等,都体现了中庸的哲理。都体现了中庸的哲理。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论语导读第七讲中庸(共36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PT课件高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