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白喉棒状杆菌.2 致病物质(一)白喉外毒素 毒力强,130ng/kg可使人死亡 抗原性强 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棒状杆菌噬菌体一、临床意义一、临床意义.3(二)索状因子(二)索状因子细菌表面的一种糖脂,能破坏细胞的线粒体,影响细胞的呼吸与磷酸化(三)K抗原-细胞壁外面的一种不耐热糖蛋白-抗吞噬-有利于细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4所致疾病:白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源:患者及带菌者 传播途径:飞沫或污染 临床表现 细菌-上呼吸道粘膜,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细菌与毒素共同作用引起局部炎症:炎性渗出,坏死,纤维蛋白 假膜窒息毒素血液全身中毒症状 外周N-N
2、炎:膈肌麻痹-呼吸困难 声带麻痹-声音嘶哑 软颌麻痹-吞咽困难 心肌-心肌炎.5 白喉假膜.6抗毒素免疫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机体还可通过其它方式获得免疫力:六月以下婴儿-母亲 成人-隐性感染、人工主动免疫易感者:15岁儿童 成人-也有可能免疫性:.7锡克试验(Schick test)(白喉外毒素皮内试验)调查人群在感染或预防接种后对白喉是否产生免疫力 根据外毒素与抗毒素中和的原理,以少量白喉外毒素测定机体有无相应抗毒素 缺点观察时间长、操作繁琐,不易进行广泛测试.8 致敏红细胞凝集试验 测定血清中抗毒素水平 0.1ml血清,倍比稀释+外毒素致敏红细胞37、1h 敏感度可达10-4单位,
3、简便快速.9防治原则:-人工主动免疫白喉类毒素DPT混合疫苗: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白喉抗毒素+白喉类毒素-治疗:抗毒素+抗生素早期足量注射白喉抗毒素,使毒素在与细胞结合以前被抗毒素中和.10二、生物学特性二、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G+细长微弯的杆菌 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 常排列呈V、L、X等文字形 异染颗粒形态上的鉴别特征 无荚膜、无芽胞、无鞭毛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 1000.11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温度3537 营养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鸡蛋的培养基上生 长良好 吕氏(Loeffler)血清斜面或鸡蛋斜面:生长最快,6h即生长,
4、1012h长出灰白色、湿润、有光泽的光滑型菌苔/菌落,菌体形 态典型、异染颗粒明显,连续传代可保持形 态和产毒性能不变.12 BAP中菌落中菌落BAP:菌落灰白色、光滑型、直径12mm、有狭窄 溶血环(轻型)多次传代后菌体变为球 型.13亚碲酸钾BAP:选择鉴别培养基黑色菌落鉴别依据不同菌型还原能力不同,呈现黑色或灰黑色 菌落根据菌落特征及生化反应特点可将本菌分为:重型、中间型、轻型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钾BAP中菌落.14液体培养基:生长较好,但菌型不同其生长特点也不相同.15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果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甘露糖,一般不分解蔗糖,吲哚(-)、硝酸盐还原(+)
5、、触酶(+)、氧化酶(-)、明胶液化(-)尿素(-)重型能分解淀粉、糖原、糊精,迟缓分解蔗糖.16抵抗力:对干燥、寒冷和日光抵抗力较其他无芽胞细菌强,在干燥的假膜中可生存3个月 对湿热和消毒剂敏感,5%石炭酸、1:1000升汞1min,1001min、6010min均可灭菌 对青霉素、红霉素等敏感,对磺胺不敏感.17三、微生物学检验三、微生物学检验 分离出白喉杆菌,并证明其毒力 标本采集:分泌物 取双份如不能及时检验,标本浸于无菌生理盐水或15%甘油生理盐水保存.18毒力试验患者或带菌者咽喉、鼻咽拭子等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单染或G 染色+异染颗粒染色)吕氏血清斜面351218h亚碲酸钾BAP、3
6、52448hBAP3516-18h涂片染色镜检(G染色和异染颗粒染色)观察菌落特点吕氏血清斜面生化反应涂片染色镜检检验程序检验程序.19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23张涂片G染色、异染颗粒染色 镜检初报“直接涂片检出形似白喉杆菌”早期诊断-用无菌棉拭子浸以动物血清,采集标本,3710h,涂片染色镜检提高阳性率.20分离培养:吕氏血清斜面:37、812h 涂片染色镜检-检出率要比直接涂片高,有助于快速诊断 亚碲酸钾BAP:37、2448h,黑色菌落 BAP:轻型有溶血环,应注意与溶血性链球菌鉴别.21鉴定:形态染色、菌落特点、生化反应 糖发酵试验、尿素酶、硝酸盐还原 鉴别棒状杆菌属不同的种 白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22毒力试验(鉴定致病菌株的重要依据)体外法: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毒力测定)SPA协同凝集试验对流电泳琼脂平板毒力试验-Elek平板对流免疫电泳.23体内法:用豚鼠作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