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 暮江吟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引入新课 傍晚,夕阳西下,江面上柔波荡漾,金光闪烁。过了一会儿,红光渐渐淡去,红绿交融,看到这番美景,你会做什么?引入新课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我会认暮 瑟m sm s日暮 吟诵 我会写吟:瑟瑟:可怜:注 释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可爱。我会读朗读诗歌,注意节奏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j /?4 /?/?硱?/4.
2、?4 _ ,?()?1?2.?顣(?).课文讲解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诗歌的节拍。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自读整首诗,体会情感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讲解齐读一、二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这两句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残阳、江水。课文讲解自读一、二句思考: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课文讲解自读第一句你从“一道残阳铺水中”体会到什么?夕阳的光已经接近地平线了,它静静
3、地洒在江面上,是那样的柔和悦目而又鲜艳明快,写出了夕阳的宁静、柔和。课文讲解品读第一句思考:作者在诗中为什么要用“铺”字,而不用“照”呢?“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就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课文讲解自读第二句 思考:江水是怎样的色彩呢?残阳如血,铺洒水中,江面呈现出斑驳的色彩,江水闪闪烁烁,摇曳不定。课文讲解品读第二句思考:两个“半”好在哪儿?两个“半”字勾画出夕阳映照水中,红绿辉映的动感美。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的意思。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降下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
4、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思考:最后一句诗用了两个比喻,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把露水比作晶莹发亮的珍珠,把月亮比作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九月初三,是月初,月亮还是弯弯的月牙,所以说“似弓”。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为什么是“露似真珠月似弓呢”?课文讲解齐读三、四句请你说说“九月初三夜”可爱在哪儿。在深深的夜晚,露水在不知不觉了降临了,正因为是无声的,诗人在一开始并没有发觉而月光却照出了它的到来。露珠在无声的闪烁,月光在无声地洒向大地,多么宁静,多么和谐,多么安详的深秋之夜呀。归纳总结 诗人从黄昏
5、时,一直观赏到新月升起的时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乐 游 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课堂小练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思。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课后作业(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苍山如海,()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2)浮云游子意,()故人情。(王维使至塞上)(3)()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4)雨后却(),杏花零落香。(温庭筠菩萨蛮)(5)()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山外山。(李叔同送别)夕阳 残阳 斜阳 落日 白日落日白日夕阳夕阳残阳斜阳谢谢观看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