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内经内经临床辨证思维简介临床辨证思维简介 整体思维 哲学思维 象数思维 动态思维(二)(二)整体思维与病机 肺之令人咳,何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三)整体思维与诊法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素问平人气象论(三)整体思维与诊法凡诊病,必察其(上)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素问五脏别论(三)整体思维与诊法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素问疏五过论(四)整体思维与治法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整体思维与治法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
2、雄表里,针灸砭石,毒药所主。素问疏五过论二、哲学思维概念: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指导客观实践的方法论。通俗的说,哲学是看问题的方法。对自然界社会的认识。自然辩证法: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 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 得受哲学的支配。(一)哲学思维与生理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宝命全形论(一)哲学思维与生理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素问金匮真言论(一)哲学思维与生理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哲学思维与发病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素问调经论(二)哲学思维与发病肝“在志为怒,怒伤肝”心“在志
3、为喜,喜伤心”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肾“在志为恐,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哲学思维与病机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哲学思维与诊法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哲学思维与治疗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四)哲学思维与治疗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象数思维象数思维概念:象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数是病症表现的程度和性质等。(一)象数思维与解剖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
4、皆有大数。灵枢经水(二)象数思维与生理藏象何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二)象数思维与生理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肥腠理,充皮肤,司开阖者也。灵枢本藏(三)象数思维与发病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五脏皆柔弱,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灵枢五变(四)象数思维与病理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灵枢五阅五使(五)象数思维与诊法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素问五脏生成(五)象数思维与诊法审清浊而知部
5、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象数思维与诊法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素问脉要精微论四、动态思维概念:指用动态平衡的观点 观察现象,理解概念,探究物质的性质。(一)动态思维与生理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素问六微旨大论(一)动态思维与生理经脉者,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素问举痛论(一)动态思维与生理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素问生气通天论(二)动态思维与发病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
6、,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素问调经论(三)动态思维与病理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素问六微旨大论(三)动态思维与病理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三)动态思维与病理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灵枢论疾诊尺(四)动态思维与诊法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五)动态思维与养生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素问上古天真论(五)动态思维与养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
7、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五)动态思维与养生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晚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六)动态思维与治疗 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第二部分内经临床辨证程序第二部分内经临床辨证程序四诊(望闻问切)辨病(内外妇儿伤)辨证(病位与病性)一、四诊取材一、四诊取材望(全身、局部、尸检)闻(嗅、听)问(患者本人、陪诊者)切(脉、按、叩、摸)二、确立病名二、确立病名 症状(痛、咳、喘、眩、胀、满、泄泻、痢疾)体征(痉、痿、厥、肿、黄疸、积聚、肠覃、石瘕、鼓胀)病机(痹、瘅)全程(疟、癫、狂、痫、霍乱)病物(虫、石)三、分析病位三、分析病位 表里(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上下(诸厥固泄,皆属于下)五体(五体痹、五体痿)经脉(六经头痛、伤寒六经)脏腑(五脏咳、六腑咳)四、判断病性四、判断病性阴阳(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虚实(五实、五虚)寒热(寒者热之,热者寒之)52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