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功能障碍性胆绞痛的临床认识功能障碍性胆绞痛的临床认识 概念:指临床发作的基本原因是由于胆道(或胆囊管)排流功能异常或胆囊异常扭转等引起,而无器质性胆系损伤者。正常胆系动力学 肝外胆系的功能包括排出胆汁入十二指肠及浓缩贮存胆汁。其中依靠胆囊、胆总管及oddis括约肌三者的协调。神经体液因素起重要调节作用。因素:肝内胆汁排压及量;胆道通畅 及压力、胆囊张力、收缩 力、OS的张力及收缩力等。2.胆管动力学:胆管平滑肌以远端为多,纵肌多于环肌。而纵肌使胆管伸缩,促进胆汁排泄,总管直径6-7mm(内径9mm为扩张,切除胆囊后总管内径 15mm为下端梗阻),壁厚1mm(1.5mm为病理变化)3.oddis
2、动力学:与胆囊形成协调运动,即胆囊收缩os舒张,胆囊内压高于十二指肠压,胆汁进入肠,说明os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协调。机制:复杂。基础压1.32.0 kpa,收缩振幅压13.519.9 kpa,频率为28次/分,持续48秒。OS的神经体液调节 持续时间(1)进食cck分泌OS 基础压胆汁流出 收缩振幅(2)迷走N+胆囊排出量-os收缩 +肾上腺素N!-+胰高血糖、cck、蛙皮素 吗啡、胃泌素、硝酸甘油、度冷丁免疫组化学研究表明,内源性N联系在近端胆管、胆囊和os间有N联系,这些N网结可调节os功能。三、临床类别及病因:1.胆囊舒缩功能紊乱:(1)胆囊运动功能亢进或张力过高:因胆囊快排空或胆总管短
3、期内扩张而致疼痛。(2)胆囊运动功能或张力低下:胆囊餐后收缩无力排空缓慢、容积大,与cck或敏感性有关,或先天胆囊肌层发育不良。易形成结石或炎症。2.oddis括约肌功能紊乱:(1)os痉挛是胆道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类型,多由精神等因素诱发或邻近病变使os痉挛、胆道压力、胆囊增大、餐后排空。(2)胆囊切除术后的os功能紊乱:术后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调节障碍,也是胆囊切除后非器质性病因的一种表现,与胆囊作为cck靶器管消失,使cck造成胆酸过多进入肠道,反馈引起cck和胆道肠道动力学改变。3.胆囊管综合症:指胆囊颈管由于慢性非特异炎症致粘连狭窄或胆管扭曲(妊娠更易)等引起非结石性不全梗阻(Schmie
4、n综合症)。胆汁能缓慢进入胆囊,但餐后不能顺利排出,诱发胆囊强收缩。4 胆囊扭转:先天发育变异形成浮动胆囊,在体位骤变或女性经期等因素,诱发胆囊及颈管扭转而致。四.临床表现:1.右上腹痛:常见向背部放射,餐后多见,与胆绞痛相似,特点是程度较轻,时间短,与精神因素常有关,无发热与黄疸(Oddis括约肌痉挛症除外)。2.消化不良症:餐后上腹胀满不适感,特别不能耐受脂餐食物或可诱发疼痛。3.体检时右上腹有压痛,少数可有Murphy征阳性。4.胆囊舒缩功能紊乱的脂餐检查:运动亢进型其排胆速度快(15分钟可排大部分)但胆囊张力和形态正常。张力过高型胆汁排空速度正常,但胆囊增大张力高,如快速排胆使总管张力
5、突然增高可造成腹痛。五.诊断:1.B超检查(1)可发现肿大胆囊及其位置改变,鉴别胆囊扭转症。(2)OS运动功能异常常提示胆总管增宽而无其它器质性阻塞病灶者,可皮下注射吗啡10毫克诱发疼痛后,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后症状迅速消退者。2.胆囊运动功能检测:超声检查正常进脂 餐 后 与 空 腹 比 较 胆 囊 容 量,由335ml15分16ml 60分82ml,即15分胆囊容量下降50%,60分减少75%,用以测定胆囊排空功能有无亢进或低下。3.胆囊造影术运用:在注入造影剂空腹显影后,静注CCK75U或脂餐,于15及60分各拍X片与空腹影象比较,应与超声检查相符。此项可用于胆囊运动功能异常。如胆囊管综合征时亦可用此方法在CCK注射后可见胆囊容量下降仅545%(正常5085%)。4.ERCP检查:可用于胆囊管综合症的诊断,显示胆囊管不显影或变形狭窄,不易插入OS时应考虑OS痉挛或其它。5.OS测压:测压管退至OS部,压力可增加0.661.33 kpa,如1.33 kpa为痉挛。六.治疗:1.消除精神因素:2.饮食疗法:规律定餐,低脂饮食(胆囊运动功能亢进和张力过高者)。3.对症治疗:镇静与解痉(解痉灵、硝酸甘油、维生素K3).4.内镜治疗:OS痉挛重者可行内镜下乳头切开术或括约肌成形术。5.中药治疗。6.外科治疗:内科治疗无效,OS紊乱伴胰腺炎者不宜做乳头切开术,宜行手术胰管括约肌成形切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