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急症第四节 厥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内容v概述v病因病机v辨证治疗v其他疗法v按语教学目标与要求v了解本病的概述和其他疗法。v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v重点:掌握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v难点:掌握本病的辨证论治。一、概述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有关厥证的记载,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西医学诊断的休克、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精神神经性疾病等。(一)含义(二)历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二)历代医家对
2、疾病的认识:分初步认识、继承、系统认识三阶段。分初步认识、继承、系统认识三阶段。初步认识阶段:内经:暴死为厥,四逆为厥,气血逆乱为 厥。久头痛为厥,重病为厥。继 承 阶 段:战国时:针灸外敷治厥 汉 代:张仲景:外感厥证的证治 宋 代:张子和:论气厥和痰厥。系统认识阶段:医学入门区分外感厥证和内伤厥证及治疗 景岳全书论气厥和血厥的证治(二)历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二)历代医家对疾病的认识:v扁鹊过虢国,闻虢太子:“暴厥而死”,觉得可疑,入宫后,查看太子“尸体”,“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断为“尸厥”症,经药、针、熨并用,太子苏.v扁鹊一边进针,一边让弟子准备艾灸,紧接着
3、吩咐煎煮汤药。子同在一旁捣药,子明忙着按穴位施灸法,子游顺着经络按摩,子仪复苏虢太子的神志,子越舒展虢太子的肢体。(三)与西医学的关系:(三)与西医学的关系:本文所讨论的厥证是以内伤疾病中表现出本文所讨论的厥证是以内伤疾病中表现出一过一过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手足逆冷性昏倒,不知人事或伴手足逆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晕厥、虚脱、中暑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晕厥、虚脱、中暑等出现厥证表现时,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等出现厥证表现时,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气逆为病,以因怒而厥者多。2、瘀血阻滞 气机运行失常,都能导致瘀血内生。瘀血内
4、阻,闭阻经络,瘀塞心窍,使营卫不通,加之情志刺激,阴阳气血不能顺接而形成厥证。3、痰邪内伏 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气机不利。4、亡血失津 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无主,均可出现厥证。5、饮食劳倦 中气不足,脑海失养。6、外邪侵袭 感受六淫或秽恶之邪,使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即可发为昏厥。7、剧烈疼痛 疼痛伤气,并可导致气机逆乱而卒然昏仆。8、病机 其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有虚实之分。病因病机总述病因病机总述 骤逢恼怒 气逆于上(实)气 素来元气虚又逢惊恐 气 清阳不升(虚)厥 肝失藏血又遭暴怒 机 血苑于上(实)血 各种原因出血伤津 逆 气随血脱(虚)厥 脾虚痰伏逢怒 乱 痰随气升
5、 痰厥 暴食中阻气逆夹食 升降时常 食厥感受外邪阴阳不顺接 心神清窍失养 外感厥 病因 共有病机 各型病机三、辨证治疗v辨证v治则v处方v方义 (一)辨证(一)辨证 1.1.辨虚实辨虚实实实证:证:昏厥伴有面赤唇紫,喉间痰鸣,牙关紧闭,两拳握 固,脉沉实有力或沉伏 虚证:虚证:昏厥伴面色苍白,气息微弱,自汗肤冷,小便自 遗,脉沉细微 2.2.辨病因辨病因 常有明显病因,如:气厥虚证;患者平素体制虚弱,发作前常有过劳过 饥等诱因 血厥虚证:继发于大失血后 气厥与血厥实证:平素形体壮实 食厥:常有暴食诱因 暑厥:发于高温条件下。(二)治则 苏厥醒神开窍。取督脉、手厥阴经穴为主(三)处方v主穴:水沟
6、 百会 内关v配穴:v气厥实证配合谷、太冲、行间-调理气机;虚证配足三里、气海-益气升阳;v血厥实证配行间、涌泉;虚证配关元、膈俞、足三里;v痰厥者加中脘、丰隆-开窍豁痰;v热厥者加大椎、中冲-泄热启闭;v寒厥者灸神阙、关元-散寒开窍;v牙关紧咬者加颊车、下关、合谷-开窍启闭。(三)处方v方义:厥证病位在脑,督脉入络脑,总督诸阳,水沟、百会为督脉经穴,是醒脑开窍要穴;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醒神宁心。三穴相配治疗昏厥,其苏厥开窍之功效相得益彰。v操作:毫针刺,实证用泻法,不灸;虚证用补法加灸。四、其他疗法四、其他疗法v指针v耳针:心、脑、神门、下耳屏、脚v电针五、按语v昏厥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应紧急救治。针灸治厥促醒疗效显著而迅速,尤其对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者效果较好,其他原因者可作为临床辅助治疗。v对昏厥须详细检查,明确原因,以便采取综合急救治疗措施。谢谢